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中式咸鱼↑↑

云里雾里的致癌物及其分类

其实“致癌物”这个概念,总会让人觉得不太搞不清楚。致癌物是国际癌症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会导致癌症的物质,这个很好理解——但是“致癌物”被分成了1、2、3、4一共四个等级,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会致癌就是会致癌,不会致癌就是不会致癌,怎么还搞出来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呢?

科学上要判断一个东西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是需要拿出来证据的,而且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你不能通过少数的个例来证明这个影响,比如说有人接触了流感病毒不会感冒,你不能说流感病毒不会造成流感。于是,在这种复杂的系统里面,“相关性”这个概念就提出来了。

比如说——再举这个流感的例子——找100个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五十人,一组接触流感病毒,另一组不接触,结果三天之后接触的那一组里面有30个人都感冒了,另一组则一个都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流感病毒跟感冒是相关的。

而且应该注意到,“相关”的意思是【有关系】,而不是确定的。简单点儿说,”我碰了流感病毒就会增加我患上感冒的风险,但是不意味着我一定会患上感冒“。比如说上面的这个例子里面,还有20个人碰了流感病毒而没有得流感。

但是试验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些时候做了试验之后发现好像相关性不那么明显,或者只在动物身上做了试验,而没有做人体试验。于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把致癌物分成了如下四个等级(2类分为两档)。

1类: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

2A类: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

2B类: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

3类: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在动物实验中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其他某些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

4类: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1类的意思就是,你不吃肯定比吃好;

2A类的意思是,动物不吃肯定比吃好,但是对人什么影响不知道;

2B类的意思是,对动物的影响不太清楚,对人的影响也不太清楚——但是为了谨慎我还是写在这儿吧。

而星巴克咖啡里面的丙烯酰胺就是2B类的物质,相关试验人员对于这个物质的心理是这样的:“做了那么多人体、动物试验,好像没有什么证据证明癌症和这个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不写也不太好,就写在2B里面,等以后有更加充分的证据再说吧。”

中国咸鱼作为1类致癌物,则是非常光荣地被证明了,就是跟癌症有直接联系,只要吃的足够多,你就比别人更有可能性患上癌症。

关于概率的那点儿破事儿

记得当时我们大学本科的一位数学老师跟我们说起来概率,就说”不排除XXXX的可能性“这句话简直就是害人不浅。他说:“新闻里经常可以听到‘我们不排除经济继续下滑的可能性’、‘我们不排除这样或者那样的可能性’,我看到这种话就头大,那我还要说,我们不能排除新闻主持人当场倒地死亡的可能性呢。描述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时候,一定要描述清楚概率,不然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

而非常不幸的,2B类致癌物就属于这种“我们不排除有致癌的可能性的物质”。

稍微有点儿理智的人在新的证据出来之前,该怎么吃怎么吃,不要刻意不吃或者刻意吃。但是,偏偏有一个非常不合理的法案《1986年饮用水安全与毒性物质强制执行法》,要求必须把“我们不排除咖啡里面的丙烯酰胺会导致癌症的可能性”这个意思表达给消费者。

所以,“不排除XXX的可能性”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的意思就是,除非你能中彩票头奖了,不然这句话您就当作没听见吧。

而2B类致癌物——咖啡,就让他们随风飘散好了。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好的,说完了咖啡说咸鱼。刚刚2B类致癌物大概是说清楚了——这就是一个概率上的小游戏,但是咸鱼难道还能翻身么?难道一类致癌物还能洗地吗?

对的,因为在致癌物这个里面,只体现了相关性,而没有到机理层面——意思就是,我只知道有关,但是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不知道。

说人话就是:吃一吨才会提高0.1%的癌症可能性的食物也是一类致癌物,吃一毫克立马三十种癌症同时爆发倒地身亡的物质也是一类致癌物——而看起来咸鱼并不是第二种。所以如果真的只是偶尔吃吃咸鱼的话,也不要大惊小怪——甚至于寝食难安,尽量改变生活习惯、少吃就行,剂量没有达到是不会有什么恶劣影响的——也许会提高那么0.0X%的患上癌症的可能性,但是相比抽烟“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出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险性增加1.78倍”还是温和很多的。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一条叫做静静的咸鱼↑↑

总的来说吧,咖啡喝得,咸鱼吃得,不要被无良媒体造的谣吓到就好。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