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苏联和美国比,哪个更强?

大美人小智慧

1979年是个特殊的日子,苏联人干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那就是入侵阿富汗,史称“苏阿战争”,又因这场战争打了10年,所以又被看作“十年战争”。在1979年,苏联人是非常自信的,认为自己比美国人强很多倍,尤其是军事方面,毕竟此前美国人在越南吃了大亏,弄得美国政府摇摇欲坠,国内也乱了套,所以苏联人认为美国元气大伤了,没有个几年的时间恐怕恢复不了元气,故而趁此机会向外扩张,兵锋直指阿富汗。

在美国人看来,也认为苏联要比美国强,因为苏联的军事实力在那摆着,分分钟可以踏平欧洲,钢铁洪流可谓是当时非常吊炸天的力量,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很害怕,但是却找不到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因为美国人自己没有资本在欧洲部署钢铁洪流,又不能放手德国人去发展装甲军团,所以是个很尴尬的处境,可谓是进退两难。再就是越战的影响,让美国人更加不自信,美国人也被某种精神力量给吓住了,心想美国实力比越南强数千倍,用了那么多先进的武器,派了那么多的大兵,最后竟然还没打赢,这实在是非常的丢面子,也打击了美军的士气。因此有部分美国人认为武器装备是不重要的,否则为何美军有先进的装备却打不赢战争呢?所以这件事给了美国社会很大的冲击,不少人认为如果美国军队连北越军队都打不过,那么又怎么打得过苏联军队?

反观苏联这一方,兵锋正盛,在二战后的某些军事行动中,苏联人在面子上还是挂得住的,比如说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都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再就是美国对苏联阵营的打击,基本上没有成功的例子,就算是古巴导弹危机这样的逆天事件,美国也最终没能入侵古巴,古巴作为苏联的小弟一直立于美国的后院而不倒。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美国在全球进入了战略防御的阶段,没有太多力气和苏联搞军事对抗,因为此前美国人花了太多的钱,出了太多的血,可却没有什么收益,都是赔本赚吆喝了,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美国人有心无力,而苏联人士气高涨。

总的来看,1979年是个特殊的日子,苏联人抓紧时间搞扩张,美国人疲于应付,避开苏联的势头搞自保,而且还四处认怂,纠正了很多过去的错误,比如说尼克松在位的时候干了一件大事,据说撬动了整个地球。事实上,在越战结束后,美国的杜鲁门主义就已经破产了,美国人自己认识到持续的搞对抗和遏制,只会让局面更糟,还会引发世界大战的风险,倒不如主动认怂,主动谈一谈,很多误会也许就解除了,大家也就能专心搞经济,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在这个阶段,苏联人不一定这么想,但是早晚得这么做,因为1979年苏联进了帝国坟场这个大坑,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了1980年代中期,苏联人也被迫向美国认怂,因为实在是没得选择了,所以美国人和苏联人又开始握手言欢,再次成为好兄弟。此时苏联人想着学学美国的先进经验,在美国的帮助下改善自己的处境,然而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苏联人感觉上当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理想中的好日子也没有到来。所以没过多少年,俄国人和美国人又闹翻了。


图维坦

如果是看军事实力,苏联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在80年代,苏联的综合军事实力,已经可以与北约齐平。注意,这里说的是北约,不是说美国。美国和欧盟加起来,那才叫北约。既然苏联可以和整个北约齐平,那么苏联肯定要强于美国,因为美国加上欧盟,才和苏联平手。这是说苏联的军事实力。

基辛格说的符合事实吗?他有没有夸大其词呢?实际上,基辛格说的是真的。在1980年,苏联住宿东欧集合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装甲集团军,人数达到500万人,拥有32000多辆坦克,而这些坦克的性能,要比欧盟要先进一个世代。当时欧洲人心惶惶,英国的国务大臣就说,我们没有力量阻挡苏联人的坦克。

苏联除了拥有一支无敌的坦克大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潜艇部队。由于美国的航空母舰占据绝对优势,为了制衡美国的航空母舰,苏联就特别重视潜艇力量的发展,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让苏联的潜艇力量庞大到秒杀美国潜艇的程度。俄罗斯的潜艇,吨位比美国大得多。苏联制造的台风级潜艇,长度达到170米,排水量有48000吨,已经和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吨位相仿。泰国的小型航空母舰还不到2万吨,吨位还比苏联的潜艇要小一半以上。2000年在事故之中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它的满载排水量也达到了1.4万吨。而美国建造的最大的潜艇,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它的最大排水量仅仅为18750吨,不及苏联的一半。论数量,美国的潜艇总数量也只有苏联的1/8。

虽然苏联的军事力量超越美国,但是代价很大。苏联把超过30%的GDP投入到军事工业,影响了民生。而美国这个比例要小很多,不超过8%。论平均劳动生产力,美国是苏联的一倍。80年代初期,苏联的GDP达到最高峰,是美国的80%,之后开始下降,80年代末期已经只有美国的50%。


怀疑探索者

这个问题得分两面来看,如果单论军事实力来说的话,苏联是要比美国更强一点的;但是如果论整体国力来说的话,苏联和美国根本没法比。

1979年的苏联正是勃列日涅夫当国,这个时候的苏联刚刚宣布自己进入“发达”不久,正在积极“进取”,准备把自己的红旗插遍全世界。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派了不少的军事观察员,也修了很多的军事基地。他们不仅和美国人摆出了生死看淡的姿态,那一年越南打的一场战争中,也分明有苏联人的影子在里面。下一年,他们就入侵了著名的阿富汗。

而美国此时在卡特总统的带领下,分明走的是鸽派路线。不仅仅和中国建交,还在全球各地撤军,似乎是要像苏联人认怂妥协。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根本不是。

苏联是一个跛足的巨人,除了军事实力什么也没有,而且为了保证其对美的军事实力的所谓优势,他们还在不断地向军工倾斜。而美国则有着充分的国民经济基础,他们有的是时间和财力和苏联人耗。

说句大白话,美国人打冷战是刷副本,而苏联人打冷战则是当成主线任务了。


青言论史

苏联是一个跛足巨人,这个不管在民间和学术界,都已经成为了共识。

轻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协调的矛盾,从苏联成立的那一刻起,一直伴随着苏联走入衰败,最终解体。

苏联在冷战期间一直处于守势,只有在1970年代处于攻势,这是由几个原因促成的。

其一,由来已久的计划经济的弊端被人为忽视。

美国和北约的经济,一直比较平稳,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渐积累,产业布局合理,经济抗打击能力强。

苏联和华约国家不同,他们都是后发国家,缘于国家安全的需要,没有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制定计划,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样的经济布局完成后,按理说苏联也可以在事后纠正。

然而苏联从成立开始,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使得苏联不得不持续在重工业上持续投入。紧赶慢赶,在1941年时,苏联实现了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的转变。此时,德国的入侵,再次打断了苏联纠正产业布局的努力。二战结束后,百废待兴的苏联,面对并不友好的美英两国,又再次优先发展重工业。此后,苏联在冷战中为了保持攻势作战和有效震慑,在重工业方向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

赫鲁晓夫曾经致力于改进民生,被西方讥讽为“农夫的儿子”,苏联的农产品也一度有所增长,但计划经济的弊端,使得资源难以持续投入在轻工业。加之苏联由出口石油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开始急功近利。

在美国陷入越战时,苏联国防压力骤减,却并没有及时深化改革经济模式,使得苏联计划经济的弊端在石油经济的繁荣下被掩盖了。

其二,美国的战略欺骗。

随着苏联核武器的装备数量越来越多,与美国形成恐怖平衡,单纯以军事手段威逼一个超级大国俯首称臣越来越不现实,尤其是经过了越战洗礼后的美国,又遇到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危机,美国发现苏联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在石油上。因此美国就采取示弱的手段,和平演变苏联。美国开始执行星球大战的计划,引诱苏联用石油美元投入军事竞赛(这是一场豪赌,美国赌苏联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其三,美国经济一直都很强。

苏联依靠石油经济,曾一度达到美国经济实力的80%,但是由于苏联将30%的GDP都用于军备竞赛,因此国民财富积累很小。而美国从越战撤身,加上阿波罗计划的3000多项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商业,使得美国的经济开始趋向繁荣。石油危机后,美国的也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改革,减少企业和个人税负,鼓励居民投资和消费。美国还学习日本扶持出口的政策,从贸易立法和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入手鼓励出口,打开国外市场。

这一切,都为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美国在积极修炼内功的同时,苏联却在腰包鼓鼓的刺激下,进军阿富汗,陷入了战争泥潭,正中美国下怀。

其四,美国盟国体系的质量优势。

美国为首的北约,囊括了西方国家的主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在美国的羽翼下,实现了经济的恢复,能够为美国的大战略提供经济、军事、科技上的支持和帮助,尤其在军费方面,欧洲国家在面对苏联的威胁时,愿意负担美国的一部分军事费用,这使得美国在与苏联军备竞赛的过程中一直都能够以较小的GDP占比实现撬动更多资源的优势。


苏联及其盟国,大多都是东欧国家,在经济恢复阶段,增长速度喜人,但是毫无例外逐渐都陷入了苏联模式下的经济危机。经济基础还不错的捷克和匈牙利,对苏联存有贰心。

所以,苏联在1979年时表现出来的气势汹汹,更多来自于石油经济的畸形繁荣,美国则处于经济和战略的调整期,其整体实力并不弱于苏联,只是不愿意如苏联一样剑走偏锋,而是适时地采取了战略欺骗,并在全世界建立盟国体系,封堵苏联。

当苏联在1970年代没有积累起足够的国民财富,美国随后发起的金融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回落,苏联缺少了石油美元的收入,经济模式的弊端展现无遗,其所持续投入的军事工业也陷入了停顿,难以为继。至于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也因为缺少基础,而萎顿不前。苏联不得不在1985年时,走上了“新思维改革”的道路。

所以,1979年时苏联比美国的实力,依然是美国更强。苏联的处境只是相对好一些,然而这种虚假的表象,却让苏联错过了战略调整,最终为分裂埋下了伏笔。彼其盛时,竟见其衰也!


而知而行

苏联和美国和平竞赛己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在经过二次大战人口经济损失极大,而美国不但沒损失而且还发了大财。经过全民奋斗到80年代经济相当老美百分之八十,軍事实力远超北约全部。如果不是戈尔巴乔夫搞右倾复辟政策用不了十几年就把美拖垮。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在发展速度上一直遙领先资本主义。

,


手机用户94632508630

苏联从来就没有达到美国的一样水平,更别说比美国强了。

二战时,在太平洋,日军实力超过美国,但是经济实力和美国相去甚远。结果一打起来,日本就很快转为劣势。

苏联入侵阿富汗前,表面看军事力量和美国差不多。但是在实际上,除了核弹头数量外,洲际导弹、导弹核潜艇、水面作战舰艇、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坦克和装甲车,质量上都不如美国。坦克、装甲车和火炮在数量上有优势。美国在核潜艇、战斗机、轰炸机、导弹技术、直升机、攻击机方面不仅数量上占优,质量上也占优。只是在坦克数量上少。但是美国反坦克手段多,技术先进。而不是用坦克去拼坦克。苏联坦克数量虽然多,但是大部分都是T-55,甚至T-34。

一旦常规战争开战,除非短期内结束,否则转入长期作战,苏联就会顶不住了。

苏联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提并论的就是洲际导弹,核弹头数量。虽然导弹技术落后,但是美国拦不住。即使能拦截一部分,其余的依然可以摧毁美国。反导武器只对核弹头数量少的国家有效。


天明遥遥山海关

如果我从七十年代直接穿越过来,会看不懂今天的国际格局,小时候我就生活在苏联阴影下。

大概在1970年,我还不记事的时候,就由母亲抱着,跟着她们单位同事从天津疏散到河北农村,据说是为预防苏联入侵。稍有记忆的时候,回到天津,站在土堆上看大人们挖防空洞,各单位都挖,没什么机械,就是人工。不知道洞有多深,反正洞底的人看着很小。这些洞主要是防止苏联核轰炸。现在个别洞段开成了地下旅馆。

上学时有军训课,教“三防”,其中之一就是“防核突袭”。老师告诉我们,象天津这样的大城市,苏修会有好几颗核弹随时瞄着,发射后一会就能在这里炸。所以我小时候路过海河,就会想象这些水能不能在核爆中被蒸发起来。

当年中国有个电影片种叫“反特片”,反派都是苏联间谍(再早是美国特务和台湾特务,我没赶上看)。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外籍演员,就请维族演员演苏联间谍,所以银幕上苏联间谍总是那么两三个人。那时候防不防美国?可能也防,但是宣传的重点都是反修防修。

这些都是个人印象啦。至于客观数据,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国家实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都是苏联一派,只有阿尔巴尼亚等个别国家跟着中国。比如现在打仗的也门,当年其南部是独立国家,叫“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由苏联支持的党执政。埃及,叙利亚这些都是苏联直接出军事顾问。埃塞俄比亚当时也是苏联卫星国,该国发生内战,反政府军想推翻政府。苏联直接派运输机把政府军运到敌人后方,一举搞定。那个力度不是红海行动可比的。

苏联不仅有自己的国土,还通过“经互会”控制着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在“经互会”里面,各国直接按经济计划生产,不用换汇购买之类,不参与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包括东欧,蒙古,越南等等。尤其是朝鲜,当年在经互会里算是工业国。为什么八十年代盖柳京大厦?因为当年他们还有这个钱。

鼎盛的时候,苏联一天制造一枚洲际导弹,号称以造香肠的速度造导弹。苏联常规力量在纸面上是无敌的。苏联解体后,我们这些旁观者很长时间都以为没什么,那么雄厚的基础,几年还不就恢复。当然俄国人自己肯定也这么想,不然不会乱折腾。结果眼睁睁看着苏联,不,是整个苏联集团就此垮掉。


科技文化郑军

苏联内忧外患的历史造成偏重军事重工业,以至于1989年解体时,俄罗斯连暖壶都造不了。俄国就是因为人民生活困苦,才爆发的列宁十月革命,经历了1914年开始的四年一战,之后1918年开始四年内战,1942年开始三年反法西斯战争,苏联经济没有很好恢复时间,加上斯大林国内肃反运动的错误,国内政治始终处于高压状态,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1979年的苏联经济依旧贫穷,从1969年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到79年入侵阿富汗历时10年,穷兵黩武直至经济崩溃苏联解体。反观美国,从华盛顿独立战争和南边战争后,1865年之后美国本土就没有受到战争威胁,一直安心国内经济建设,轻工业重工业发展平衡,多元化宽松的政治氛围,吸引力全世界高端人才的汇集,科技实力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虽然1950年的朝鲜战争和1972年的越南战争,美国经济并没有受多大影响,日本韩国这些盟国分担了多半经济压力,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所以这些战争没有拖垮美国,相反通过制造地区战争压力售卖武器,得到不少政治经济上的好处。美国经济上的强大和国内生活富足,成功的进行了东欧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所以论综合国力,美国最强当之无愧,论军力,美国毁灭苏联100次和苏联毁灭美国200没有区别!冷战形成就是以美国为首北约盟国和苏联领导的华沙组织双方势均力敌的产物,所以也可说美国军力和苏联军力对等。颜色革命的成功是从经济文化侵略的成功,是美国综合实力的成功,美国从国力上讲,比苏联强大多了。


UFO101

1979年是美苏争霸的一个分水岭,美国的国力明显强于苏联,并开始了战略攻势,苏联入侵阿富汗不仅不是在美苏对抗中处于攻势的标志,反而是其处于下风的一个转折点。


1979年的美国国力全面强于苏联,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其国力下降的标志

从经济上来看,1979年美国的GDP规模2.6万亿美元,增长11.7%;苏联9016亿美元,增长7.3%,美国的经济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增长率上都进一步拉开了与苏联的差距,这就是美苏争霸的基础。从外交上来看,通过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美国同一个亚洲大国建立外交关系,极大地改善了其国际政治环境,而且通过北约进一步强化了和欧洲盟友的关系。从军事上来看,无论是常规军事力量还是核力量,与苏联相比,美国都毫不逊色。

经常有人渲染前苏联的“钢铁洪流”,前苏联是有5万辆坦克,可有1万辆对付亚洲国家,在中东方向有5000辆左右,用来对付北约的只有不到4万辆,而在这不到4万辆中,大部分是国内的乙类、丙类师,需要动员才能投入战斗。真正能够突击的只有1.2万辆左右,北约在前线的坦克也有10000辆左右,如果再考虑到质量上的差异和空中、海上的劣势的话,苏联即使打常规战争也不占优。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结局就可以看出来,和北约打成消耗战(这是必然的),苏联必败。从阿富汗战争来看,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阿富汗在内政外交上全面依赖苏联,1978年阿富汗政府内部发生政变,由党总书记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而苏联的失败外交政策又和阿明闹翻,他公开杀害苏联的大使,直接导致了苏联入侵,这是为了守住苏联的外交成果而不是去和美国人抢地盘对一个盟国局势的失控,本身就说明了苏联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下降,这正是苏联国力下降和处于守势的标志。
接着在80年代,美国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搞军备竞赛、通过在中东和阿富汗继续消耗苏联的国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1979年是一个转折点,不要以为苏联发动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就是其处于攻势的标志,恰恰相反,苏联在不得已开战后不仅在国力上进一步落后于美国,而且在战略对抗中处于守势,并导致了整个80年代在美苏对抗中的被动。


大笨蛋6703

看从那些方面来比较1.经济实力,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总量美国一直是全球老大,从未被人超越2.科技成果,科研投入,既关注军事国防,航空航天,也关注国计民生,工业科技进步,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美国又是第一,要知道今天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互联网技术来自于里根总统力推的星球大战军事计划,这一计划没打垮前苏联,可把前苏联拖死了,累死了!3.苏联唯一可与美国较量的只有军事领域,坦克,装甲机械化军队水平及规模全球第一,战术导弹,中程导弹,洲际战略导弹,洲际核轰炸机,两国势均力敌,各有千秋,为防止美苏核竞赛导致世界的毁灭,两国签订了核裁军协议,脆弱的世界和平才保持在临界状态。美国里根总统发起的星球大战计划,布置一张防止苏联核导弹袭击美国及盟国的天罗地网,可以提前预测侦察打击为一体的防御体系,爱国者导弹系统,萨德系统,陆基,海基,天基防御糸统,美国及盟国可以准确摧毁,击落苏联发射的所有中程,长程洲际导弹……这一庞大的军备计划,将耗资数百万亿美元,苏联的经济体系哪有那么多资金来投入研发,但又不得不搞对应体系,拖垮了苏联!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成为压倒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苏联最后终被里根虑假的星球大战计划玩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