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这一年,袁世凯接任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当时的天津刚刚经历了浩劫,社会混乱,经济衰退,物价不稳,流通严重不足,钱庄银号纷纷倒闭。要想稳定社会,安抚民心,必先整顿金融,增加投放,统一币制。

于是袁世凯上任伊始,为解决当时市面流通制钱极度缺乏的境况,便责成周学熙创建“北洋银元局”(全称“北洋铸造银元总局”),铸造银元和铜元。

周学熙迅速组织人员在战后废墟上,挖掘“宝津局”被战火损坏掩埋的设备,加以修复,在直隶总督衙门附近、原李鸿章淮军护卫营旧址建起了“北洋银元局造币厂”,周学熙任总办(相当于局长和厂长)。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902年12月15日)该厂正式开铸,命名“北洋铸造银元总局”。

这家造币厂最先并没有铸造金币和银币,而铜币是其唯一的产品。光绪二十九年才铸造了银币,即北洋造二十九年,该年份只有七钱二分一种,发行量较大。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二十九年

同年,还试铸造了户部一两的银币,其模具委托日本正金银行代办,北洋银元局依照此建设制作饼,经试压证明薄者音清脆、厚者音沉闷。在袁世凯批准后试制了六七千枚,但没有发行,原因不明。以现在的存世量来看,绝大多数都被回炉改铸,泉界习称此为“户部一两”银币。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户部一两,纯熙珍藏

后来,光绪三十三年,又铸造出了北洋库平一两,“北洋库平一两”的设计与户部一两雷同,正面除将“户部”两字改成“北洋”外其余相同;背面则是将英文年号、由发行别“hu poo”变更为制作厂别“pei yang”而已。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库平一两

这两种一两银币,都是该铸币厂的珍品,难得一见。

从这两枚一两银币中,可以发现,光绪二十九年到光绪三十三年,是中国货币史上元两之争最激烈的周期,元单位派和两单位派相互折冲,斗争不断。而在元两之争的这些年中,北洋银元家谱里新添了一个孤独的年品——北洋31年。该年份仅“一钱四分四厘”一种,铸造数量较少,是收藏北洋系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三十一年

随后在光绪三十三年7月,盛宣怀向载泽建言,“币制尚待调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无交易之物,可以暂时先照早已通用的银元,成色分量不变。”新拟定的《铸造新银币分两、成色章程》五条,然后在天津总铸币厂重新开铸七钱二分的银元,元两之争正式向“元单位”派倾斜。

因此,北洋三十三年龙洋,仅仅在二十九年的基础上更改年号而已,并未重新制模修模。大家平时看到北洋33年与北洋29跨度了数年,却并未改模,其中内含的历史深意便是如此,这个年份也值得深品。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三十三年

时间延续到了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光绪先后谢世,度支部再议币制之后,载泽彻底否定了两单位,因此光绪三十四年龙洋的发行量最大,成为了最常见的品种。

北洋34概要的分,可以分为三大类,且每一类都蕴含一定的历史意义。

第一类是:北洋34小字版,改版继承的是33年的模具,仅仅是改了年号而已。属于33年向34年的过渡版,该版的修模版极多,其中名誉品卷三锚四就来自这一时期。34年小字版数量约占北洋造34年30%。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34小字版

第二类:北洋34长尾龙大字版,该版龙大气,深峻,把北洋龙的恢弘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铸造数量最大,是北洋34年的主版,约占北洋造34年60%左右。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34长尾龙大字版

第三类:北洋34短尾龙。该版是长尾龙的修模版,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新币铸行前,财政部发文,仍以北洋造34年光绪元宝为主,但版别改为短尾大字版,该版数量约占北洋造34年10%。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造光绪元宝的由来

北洋34短尾龙

一直到1912年,度支部造币总厂与度支部造币津厂(原北洋银元局)合并,更名为“中国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北洋银元局,至此也就不再单独存在了,北洋银元的历史不仅蕴含着那个时代货币政策不断革新的故事,也深藏着清末世事的更迭兴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