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的理指的是什麼?

海天

宋明理學體系龐大,學者眾多,這裡挑選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吧。


二程理學

理學源出於《易傳》和《孟子》,有人說是佛教和道家,那是胡說,因為理學家首次從理論上批判了佛道兩家,如果因循所得,理論上怎麼可能批判呢?

二程的理學,主要指一陰一陽者為道,即理,包括形上天道和人性論,屬於孟子學派的特點,性善論和天道觀彼此互見。龐樸先生曾說過,儒家有兩派,一派是思孟學派內在發明天道的體系,一派是《易傳》外在發明天道的體系。二程理學的特點,是把兩派思想都作了吸收。

孟子和荀子

那麼這裡有必要提一下荀子,過去一直認為思孟學派延續了孔子的主要學說,但自從大量地下文獻出土後,人們開始重視儒裂為八環境下的其他學派,因為思孟學派雖然名聲最大,卻也只是八派之一,而荀子的思想被發現同早期儒家其他大流派的觀點比較一致,就說明荀子也是本於孔子的。

孟子和荀子的差別,其實正代表著儒家內達天道和外達天道的兩大流派。孟子很容易看出來是以仁達於天道,荀子則是以禮達於天道,偏偏這兩個方向在孔子那裡都有所體現。因此,有學者將仁、禮之爭這個學術公案跟不同的天道觀作了統合。一般認為,孔子早年重視禮,後來重視仁,最終二者被統一到一起。

朱子理學

朱熹學的內容龐大而博雜,他的自然科學成就遠高於北宋五子,因為他對兩宋的自然科學思想非常熟悉(以沈括為代表),這也是他的理學在格物致知上做的最好的原因。

二程批判張載的學說,朱熹則批判性的吸收了三子的觀點,並且融入周敦頤和邵雍的思想。

因此,朱熹的理學體系極為複雜而精密,討論的問題(不包含古代自然科學)簡單列舉如下:

一,理是太極,又是無極。

二,理不能生物,氣也不能單獨生物,二者必須結合才能成物。

三,理一分殊。理如何是一,又如何是萬。

四,心能認識理,還是說心本身就是理。

五,理有沒有陰、陽之理的區別。

六,太一和太極如何區別。

……

……


肥嘟嘟的小不理

“宋明理學”也就是“程朱理學”,它是由宋初“二程”開創,宋後期朱熹集大成的一個學術體系,在朱熹的手上,理學的學術體系基本完備。之所以稱之為“宋明理學”,是因為“理學”在宋朝建立之後,在明朝成為正統的官方哲學,在現實政治中佔了統治的地位,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明之後的科舉考試所考內容皆為四書所限,而對四書的解釋,也是以朱熹的《四書集註》為標準答案。

“理”又稱“天理”,是二程哲學體系的最高範疇,程顥曾說:“吾學雖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意思是說,二程的學問雖然也是有老師所教,他們二人都曾受教於周敦頤。但是,“天理”的說法,卻是二程自己的發明創造。

二程的理由以下幾個方面的意思。一,理是天下萬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萬物皆有一個理”,它“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沒有“存亡加減”,是永恆存在的。二,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則,也是社會的最高原則。它既包括事物中的道理,又包括社會的倫理道德。三,理是先於事物存在著,人和物“都自這裡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則能推之。”這是說萬事萬物之理早已先於萬物而存在,只是物不能主動體認它,人能主動體認它罷了。四,“一物須有一理”,但這並不是說每一物各有自己的理,而是說每一物都由理產生,每一物也體現了完全的理。因此說:“天下只有一個理。”“一物之理,既萬物之理。”“物我一理”。這些思想中既有佛學思想影子,也是對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的觀點的發揮。

二程所謂的理,不同於客觀事物的規律,因為事物的規律是不能產生萬物的。二程的理既能生物,又能統轄萬物。

二程繼承了孟子與董仲舒的觀點,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混在一起。他們說:“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把君臣父子的倫理關係說成和自然界的規律一樣,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理”。從根本上說,“天理”就是社會的道德原則和倫理規範。

在“理”和“氣”的關係上,他們認為“理在氣先”。理是第一性的,氣是從屬於理的。比如他們說:“有理則有氣”。理在氣先,氣由理所出。這些觀點,都被朱熹所繼承。成為理學最重要的觀點。

由於理這個概念的提出,二程的哲學發展了自王弼以來體用、本末的學說。《易 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二程說“道亦器,器亦道”,在道與器,理與事的關係上,他們認為,道是基本的,器是道派生的。而理類於道,是超越客觀物質世界之上的本體。是絕對的永恆的,支配一切的。

朱熹思想體系的基本範疇也是理。它繼承了二程的學說,同時,他也利用了張載關於“氣”的學說,來建構自己的體系。他說“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也就是說,天地萬物生成,要有理有氣。但理是萬物的本原,而氣則是構成萬物的材料。理是“生物之本”,是看不見的本體。朱熹把它叫做“道”。所以,在此後,道理就成為一個詞,而“道”與“理”也基本上同義了。

朱熹的理,繼承了二程的學說,卻比二程更明白,更細緻了。朱熹把理的全體,理的最高境界稱為“太極”。而太極的學說,則是他從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那裡繼承的。

太極是理的大全,也萬事萬物的總根源。“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可見,太極是一切道理的總合。太極與萬物的關係。就是本體與現象,抽象與具象的關係。

以上就是關於“理”的一些最基本的意思。理是宋明理學最基本的範疇。無論是在那個具體層面上,它都在發揮著作用。


七月流火140400643

宋明理學的理就是以道家,佛教來解釋儒家的義思想,同時也包含了太多的意思。



理也是天地萬物的根本,同時還是社會等級,人生的哲學思想,但這個理也是程朱理學中提出的錯誤的解釋了儒家的文化。

那就是存天理,滅人慾,最早時期講究存人慾,滅天理,意思就是規則可以打破,只要人的慾望來增長,這句話出自禮記,後來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導致了後來的文化慢慢的歪了。



可以說程朱理學的理是錯誤的,至少解釋錯了儒家的理,理就是規則,遵守規則就平安無事,早期理就是不遵守規則,可以打破。

如果你們有更好的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