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用户69701497446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名的《夜泊秦淮》中的最后一句。


整首诗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指的是《玉树后庭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所做。

是歌曲,是被用来唱的: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歌,写的是陈后主赞美他的的嫔妃娇羞媚态,堪与鲜花比美竞妍,但又充满了哀怨、不舍的靡丽之音,哪有一点帝王之豪气,难怪他会亡国,遭后人耻笑。


陈叔宝继位之时,正值隋文帝开国之初。文帝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隋朝之群臣,争劝隋文帝伐陈。


南陈朝已是危在旦夕,可陈叔宝却深居临春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问国事。


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天天和他的妃嫔们群集在一起,饮酒、做诗、听曲,在所做之词中选那些艳词,谱上新曲,由歌女们弹唱。


《玉树后庭花》就是其中之一。


以后,“后庭花,”就成为了有名的亡国之音。


杜牧生于晚唐,家族显赫,他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


对于自己的家族,杜牧也一直有优越感,他曾写诗夸耀家中的万卷藏书,可见他很珍视这种家学传统,他自己从小饱读诗书。


可是在他降生的那个年代,“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唐朝廷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宦官专权,贫富不均加剧。


祖父去世后,他目睹了杜氏一门的日渐败落,再无法依靠家族的世袭庇荫,只有靠自己。


尽管他精通诗赋古文,谈兵论政也颇有见地。可是,却生不逢时,空有满腔爱国之志,却报国无门。


因为当时的唐王朝,上行下效,纵情声色,狎妓轻狂之举,蔚然成风。


就连诗人自己也是“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秦淮时。作为六朝古都的繁华地段,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饮酒享乐的场所。


就连胸怀大志的诗人也常到这种娱乐场所,可见身不由己。


在船上,听见对面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歌声哀伤,心里不是滋味。


因为此时的唐朝,早已过了鼎盛时代,敏感的诗人已经感到了国家的危机四伏。

国家已是如此,你们还在这里唱“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唉……


在他的眼前,隋兵当年陈师江北的情形犹在眼前,一江之隔的南陈朝危在旦夕,陈后主们依然终日寻欢,谎言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历历在目。


所以,触景生情,写下来这首《夜泊秦淮》,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此诗有三恨:一恨商女不知此曲的来历,二恨陈后主的昏庸无能,三恨那些不知吸取教训,仍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担心及深深的无奈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是诗酒风流,纵情声色;一方面却是心怀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却又报国无门。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诗人也只能如此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这首诗的来头相当之大,乾隆皇帝的老师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把这首诗点评为唐朝诗人七绝压卷之作。但是我知道,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在污力涛涛的网上,有些人一边吟诵这句名句,一边露出猥琐的浪笑。

没办法,谁让小杜诗人赶上了千年之后这波流行语呢,顺便说一句,小杜的另外一首诗也被贱人们玩坏了,诗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嗯哼,让我们回到正题吧。杜牧《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通俗易懂,唯有《后庭花》颇有来历,它指的是南北朝时期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看看吧,一个国家的君王写出“妖姬脸似花寒露”这样的艳词,能不亡国吗?这哪里是雄霸天下的君王气象。看看曹操写什么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算社会我大哥,刘邦流大氓,也会来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个皇帝真是太尿了。

诗人杜牧,是一个特别擅长指桑骂槐的人。商女不知亡国恨,讲得根本不是商女的事儿,人家也是养家糊口的娱乐业从业人员好不好,真正骂的是那帮醉生梦死的“肉食者”。晚唐时期,国风萎靡,诗人空有一身抱负,也难以施展才华,只好指桑骂槐过过嘴瘾。杜牧还有一首诗歌《过勤政楼》,也是这个路数。铁锤也很喜欢: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首诗什么意思,各位有兴趣自己问度娘吧。

话又说回来,杜牧也是一个多情诗人呢,最后上一副杜牧的墨宝:写给名妓的诗歌和序,大家好好学,啥叫有品位的泡妞。


铁锤历史

你们想象的那个意思,是后世人们玩坏的,比较早的是《金瓶梅》。杜牧还有一句诗,也被玩坏了,大家可以想想是哪句。

《夜泊秦淮》,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所谓后庭花,是陈后主陈叔宝所做的一首曲子,大抵是赞扬后妃姿容之淫词艳曲,后世已有盖棺论定,以其为亡国之音。




为何这样说?

可在《陈书·皇后列传》中一窥端倪。

后主宠爱后宫美人,分别计有张贵妃(张丽华),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垦,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又以后宫女子中识文断字者,称为女学士。后主每每引领宾客与众女学士、贵嫔等游宴欢娱,共赋新诗、互相赠答,而采其最艳丽者为曲词,再被以新声,然后选漂亮的宫女美眉成百上千人,排练演唱、载歌载舞。

这些曲词中最出名的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曲中所写,都不过是赞美张丽华、孔贵嫔等后妃的无双美貌,“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

这其实是把治国当成了节目表演,采新词谱新声就相当于现在流行歌曲的作词作曲,请宫女演练就如同现在歌唱节目后面的伴舞。从这方面来说,陈后主一定满身的音乐细胞,一个娱乐节目的超级策划人和忠实观众。




然而——

治国不是儿戏,不是表演。

而是经世济民的大智慧。

用现在的话形容,张丽华并不是一般女人,很厉害。她才辩强记、善于察颜观色,后主怠于政事,有司启奏国事政事,需要转请两个宦官进来禀告,而后主每每将张丽华抱在膝上,小两口在打情骂俏中就将一国大事吩咐决定了。如果两个宦官记不住,或有遗漏,张丽华还给他们列出章程,写在纸上。

这在后主眼里当然是非常能干,于是更加宠爱,冠绝后宫。

有人不守法度,便求告贵妃,或贬逐大臣、或升降官吏,都因张丽华和孔贵嫔一言而决。这事实上会形成一个恶循环,后主越宠爱,两人越得势,越能干政。

终于,“张、孔之势,薰灼四方,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而“阉宦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

”。

楼头张丽华门外韩擒虎此时远在长安的隋朝已励兵秣马、磨刀霍霍,江南犹自歌舞升平、咿咿呀呀。

小杜一句千古兴亡之叹,将这种滑稽放大至了顶峰。




陈叔宝所做曲子如下: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单以诗句而论,确实堪称辞采华丽,富贵之气逼人。

然而依一国君主之尊,所亲力亲为者,竟耽于温柔乡鼓捣这等绣花枕头、银样蜡枪头一样的东西,则这位君主的雄心壮志,大概已不比眼中之沙砾更多。



和他一样的还可以举出两例,如南唐后主、词中之帝李煜,其词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字字泣血,可惜都是亡国后的无奈哀叹。在其与大小周后饮酒调笑时,赋“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又是何等艳丽!

再如宋徽宗赵佶,工书工画工诗,且都是蔚为大家,可惜其诸事皆能,惟不能为官家,最终引发了“靖康之乱”,与钦宗一道,被掳北上,囚于五国城,老死于腥膻之地。

当皇帝,宋仁宗才是最佳标本,资质一般,干啥都不行,可是就是不多说话,秉性善良,因此史家称其“诸事皆不能,惟能做官家”,这才是国家之幸、社稷之幸!



王事情


“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通俗易懂,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但是看到《后庭花》常常容易心生歧义,容易让人想到当下网络污污的流行语,其实此后庭非彼后庭,说起来颇有来历,它指的是南北朝时期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是南朝陈后主这江南小皇帝为他的宠姬张丽华填写的艳词,传说张丽华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做饮酒赋诗之事。


张丽华画像

这样一个胸无大志,每天只图淫欲享乐花天酒地的好色之徒,岂能治理好国家,管理好朝政,他的王朝就像他的艳词一样短暂,最终被隋灭亡,此诗也变成为亡国之诗!

杜牧画像

这就是后庭花的来历,杜牧以此暗讽当时的权贵,国家危难之际,不但不忧国忧民,想着为国家安危做一些事情,而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在歌舞升平,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暗喻是一种亡国之相!诗人空有满腔爱国报国之志,也只能通过诗词来表达,其中的无奈令人唏嘘。


微言戏语

文物小奇谈:我看了50个回答,居然没人解释“后庭花”是什么花,悲哀

如题,明明人家题主问的是“后庭花到底是指的什么花?”历史上有没有一种花被称为“后庭花”?可是翻了好半天,发现居然大家都在东拉西扯,从头到尾没讲过什么才是“后庭花”?

普及陈后主是谁?普及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故事?讲述这首词的历史背景?拜托能不能看清楚题目再来胡说八道。

真相是:当时的确有一种花就叫做“后庭花”,也就是鸡冠花。

唐代诗人杜牧在夜泊秦淮时,听到对岸酒家的歌女声乐,于是写下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来呼应隋炀帝的“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温后庭花”的诗句。

北宋年间,大文学家苏辙在《寓居六咏》中标注:“或(有的人)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这是关于此花最早的解释。

此后,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提到:“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尺,或红或白,世人曰后庭花”。

也就是说,自大北宋年间起,鸡冠花的一种就被称为“后庭花”了,这才是真相。

亦文亦物,行程数万,撰文百万字,一分钟简单干脆,解读古建筑的精彩


亦文亦物

这句诗很多人应该熟悉,唐朝杜牧写南京的一首诗,诗名《泊秦淮》,流传最广的就是后面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把这两句诗联系起来,再联系南京南朝末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了。



诗中用了一个动词来形容后庭花,就是唱,说明后庭花是一首歌曲。其实,这里的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这是陈后主陈叔宝在灭国前夕饮酒作乐时作的一首诗,其经过别的回答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里就不赘述。



《玉树后庭花》这首诗内容如下:

芳林对高阁,新装 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由于陈后主不久后亡国,这首诗也被人认为是亡国之兆不祥之作。

那么,后庭花为何又代表屁眼呢?这要说到古代一部神作《金瓶梅》,这部至今没找到真正作者的书,首次用后庭花来代指肛门,才有了后来的后庭花之说。

凡尘往事

这句诗是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夜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是晚唐诗人,他所在的时代,唐朝已经开始衰败,很多藩镇拥兵自重,而中央无能为力。杜牧虽然非常关注政治,可是也无能为力。

秦淮河,杨角风也曾经在河边夜宿过,只是早就没有什么商女了,成了一个专卖各种小商品的市场了,还有各种包装的盐水鸭……

当年杜牧也是这种感觉,虽说南京(当时叫建康)不是首都,但是也是比较繁华的,前面两句描写的是秦淮河的夜景,后面紧接着就出现了伺候达官贵人的商女,看着她们为自己忙乎,估计只想多弄点赏钱,并不知道亡国的滋味,而这种日子就要来了……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则是饱含深深的忧虑,关于“玉树后庭花”一句的由来是在陈后主写的诗里。

这首诗被称为亡国之音,它的作者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据说当军队打进城的时候,他还在跟着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呢,难怪会灭国。

在杜牧这首诗里,他就借陈后主的事迹讽刺当今的社会,如果再这也荒淫无度下去,唐朝离灭国不远了……

歌词中有这么一句: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就是说这个后庭花,其实花开的时间并不久,很快就会凋谢。后庭花是一种花,主要种在后庭的,花开的冠子很大,很漂亮,就是盛开的时间不长。

这里也成了形容陈后主的小朝廷也没有长久。

本来挺有意味的一个词,等到了明朝,就有点毁三观了,比如著名小说《金瓶梅》里把“后庭花”指代“肛门”,意思你懂得!

这让我又想起了杜牧的另一首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

回到正题,“后庭花”据杨角风考证,应该是鸡冠花的一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花,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种在庭院里。

唐代罗邺曾经就写过描述鸡冠花的诗词:

“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

可见,这种花还是非常高大尚的!

回答这个题目:后庭花就是一种花,又是暗指陈后主的诗,最后还暗指亡国之音……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后庭花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下面堂哥引经据典帮你分析一下。

我们熟知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出自于唐朝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也是引用后庭花的典故而已,也没说后庭花是什么?

那么后庭花是什么呢?

据公开资料显示,

后庭花是指花名。鸡冠花的一种或者雁来红的异名。出自于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九引明·朱橚《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这里是后庭花指花名的意思,但是这首诗中应该不是指花名了,可见后庭花应该是一首曲或者词牌名。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后庭花又指乐府清商曲,是吴声歌曲名。 在唐代为教坊曲名。出自于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因为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的原诗是: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那么为什么成后庭花为亡国之音呢?南朝陈后主是谁呢?

陈后主即是陈叔宝(553年-604年),南朝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这位仁兄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也就是那位和妃子躲到井里,最后被俘的皇帝。大家应该有印象吧!

在历史上,有几个亡国之君是比较相似的,类似的还有那个后主李煜,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被当皇帝耽误了的文人啊!

那么,理清了上面的脉络,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到,后庭花即是曲牌名,是根据陈后主的那首诗改变的一首曲子,用来比喻亡国之音的,不过我们听过,如果你有,可以分享一下!


朴易堂国学易学文化

《夜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名,多长在江南,且属庭院栽培,所以叫“后庭花”。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

北宋苏辙《寓居六咏》自注称: “ 或言矮鸡冠花即玉树后庭花,这是后庭花花名的最早记载。

南宋杨万里在《鸡冠花》诗中吟道: “ 别有飞来矮人国, 化成玉树后庭花” 。

因此,后庭花特指矮脚鸡冠花。



出现在本诗中的《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此曲原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曲子,而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填上了新词: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此曲被定论为“不祥之声,亡国之音”,恐怕有些冤吧?


一路鸣鸿

江本来不宽,对面浣女神态清晰可见:豆蔻年华,体态曼妙……诗人正在痴迷地贪婪地肆无忌惮地养眼,适逢结束浣洗起身抬头的浣女那妩媚一瞥,顿时,诗人魂不守舍胡思乱想起来……浣女羞红满面转身上岸,却不察觉陡峭的江岸让自己的背影……尤其是圆润的……少女漫画中才有的臀部曲线在诗人眼前若隐若现……不知不觉间,诗人心中产生了人生中不知第几次的恋爱感觉。可是,他毕竟不是未尝人间美味的毛头小子了,早已达到心中无码的境界了,他仿佛看到了上身前倾的少女向他(此处省略一万字)……此时的诗人啊!恨自己没有练成田伯光或裘千仞那样的轻功,不能跃过江面,把对面的女子挽在怀里,表达爱慕、疼爱一番。自己要务在身,乘坐的船又即将启航,来不及下船去觅她……万般无奈之余,只好挥毫写下数语:“隔江欲插后庭花”,略遣憾意。直到数月之后,诗人仍意犹未尽,酒后吹牛时拿出这几个字,与同道中人津津乐道浣女之美。令他想不到的是,这句猥琐的东西,竟然被传到大诗人杜某耳中,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方言的差别,他听成了“隔江犹唱后庭花”。在一次创作中,这位著名的杜大诗人想起了这句,感觉还蛮朗朗上口的,平仄也正好,意境也恰好,就把这句引用到了自己的绝句《泊秦淮》中。不料竟成为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在坊间流传开来,成为千古佳作……直到后世天朝六十年前后,活跃于网路的世人还在反复研究讨论这篇《泊秦淮》中这句含有“后庭花”的名句,为什么既是歌谣《后庭花》又可以理解为那个……后来一个英文名字叫“muluzhe”的网友不经意间复原了当时的各种情状,才全体恍然大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