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领导人一周之内相继访俄,说明美欧、俄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毛开云

德国默克尔法国的马克龙前后脚到访俄罗斯,嗅觉灵敏者说美欧、俄欧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个说法和发生变化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而且在以前的文章里都有所表述,一点也不奇怪。

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出现裂隙,是美国自找的,而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变暖则是美国当了“催化剂”;故而,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就看美国的政策度是否够大够深。

简单梳理一下以前的观点。

一,巴黎气候协定是世界的福音,也是法国非常骄傲的功劳,更是法国为世界做出贡献的政绩(当时的总统奥朗德现在到访我们叙旧),谁知特朗普一上台就退出,全然不顾世界各国的劝告和盟友的感受。

二,伊核协议的签订并非一蹴而就,也是费了九牛二五之力,跌宕起伏九年时间。记得好像是看到要成功了又出了岔子,看到要成功了又出了岔子,当时的各国代表就住在酒店里,其会谈多边的,双边的穿梭进行,据说谈判就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最终代表才完成使命。而特朗普说要废除,马克龙、默克尔跟头扑爬的到美国,就是为了挽救即将到了特朗普给的最后期限的“伊核协议”。特朗普不但不为劝说所动,反而迫不及待的不到5.12就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把盟友无情地晾晒在了一边。

三,美国宣布要迁址大使馆到极具争议的耶路撒冷。不与欧洲商量沟通,也不提前通气互动,就是新闻发布了之。这从在联合国表决时,区区几个小国家支持美国就明白,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的决策一点儿也不把欧洲放在心上,放在眼里,这不是盟友之间的交往道义。

四,美国做以色列的靠山,欧洲心知肚明,但那是暗地里的事情。5月14日美国迁址使馆,引发冲突,而美国不分是非,一味偏袒以色列,这不符合欧洲一向标榜的价值观。

五,美国搅乱中东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胁迫欧洲依附于自己,而不能心生二意。以色列则是美国加长的手臂,是美国插手中东事务钳制欧洲的抓手。

六,美国的钢铝加税,退出伊核协议后要对与伊朗贸易的公司出手制裁,都是对欧洲各国尤其是德法英等强国大国伤筋动骨的不友好的举动,势必让这些国家寒意陡生——“我们还是不是盟友关系”?

七,撕毁伊核协议,会使中东更乱,以色列巴勒斯坦交锋,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乱蔓延,炮火纷飞,滋生出恐怖主义、难民潮、危及欧洲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民众福祉...其过程、后果无不是由欧洲承担,而美国则置身事外,隔岸观火。欧洲凭什么要为美国的喜好而承受结果?

八,伊朗需要欧洲在美国的重锤之下“挺住不要趴下”。然而伊朗的体量太小,产业单一,不足以弥补欧洲与美国掰持后所受的损失。而俄罗斯从经济、人口等方面看,对欧洲的威胁不足以致命,欧洲配合美国制裁俄罗斯,让欧洲自身受损,美国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如果与俄国全面改善关系,能把俄罗斯市场加上,再紧密的联系亚洲各国,欧亚密切合作,美国不念及旧情,不顾及盟友道义,刻薄的对待欧洲,那么欧洲绝对有底气和美国一较高下或“分道扬镳”。当然这全取决于欧洲能否团结,能否有勇气。

美欧、俄欧关系的变化全看美国施加的力道。

总之,国家间关系都是大战略之下的小九九盘算,真要铁板一块,真不容易,绝不容易!


见肿消世界

这个要看今后半年局势的发展,现在完全看不出来!但我对俄欧关系并不乐观,双方没有什么共同利益,比较值得说的就是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


帝国历史观察者

我觉得这个“分析”是很不靠谱的。

何以这样说?因为事实上就在马克龙访问俄罗斯几乎同时,以欧洲国家为主推动的、针对马航MH17的调查刚刚拿出“最后正式结论”,直截了当地指责俄罗斯应对这次事件负责,甚至具体点出导弹型号、防空部队番号和具体发射方位等,这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严重到了迫使普京亲自站出来反驳的地步;同样,就在默克尔和普京会晤差不多时间,包括德国和欧洲东部一线国家增加了对俄方向兵力部署,并且加强了和美国的军事合作。

这表明什么?这表明导致俄欧关系紧张的最根本原因——俄干预乌克兰内政、吞并克里米亚并首创战后单边改变国际公认边界,非但未被时间所冲淡,反倒因为危机久拖不决和普京一再重复上演同样戏路,让欧洲始终耿耿于怀。

同样,另一个最新的导致俄欧关系紧张的触媒——英国发生的双料间谍父女中毒案引发的外交战,也毫无松动痕迹,俄虽然一再抛出眼花缭乱的“证据”,但并没办法洗脱嫌疑(就更不用说这些年在英国的俄“特殊人士”有多少被“花样消灭”的事实了),这件事是英国先发难,德法带头跟进,美国反倒因为特朗普的原因最后才出手。

此次德法领导人和普京谈的,主要是贸易(尤其天然气管道)、伊朗核协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俄欧间从来就没有任何分歧,是彼此间始终有共识的项目,这些项目可能因为大环境或顶层设计的限制一时受阻,但它们的单边推进却不足以改变俄欧关系的大局。

大国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盟友间也未必所有意见都一致,比如欧盟和美国联手干预并推动科索沃独立,但西班牙却坚决不承认,苏联和中国当初闹翻,但两国仍然共同支持越南抗美,苏联援助物资和武器源源不断从铁路穿过中国领土进入越南,苏联也每次都在联大表决中国入联问题时投赞成票。再比如是否承认以色列首都为耶路撒冷问题,欧洲和美国、西欧和东欧、东欧A国与东欧B国都各不相同,决不能因某个“低层”关系的冷就忽略“顶层框架”的暖,反之亦然。

俄欧在经贸合作、尤其天然气交易方面就没有什么坚冰(如果说有,也是俄一度居为奇货试图漫天要价,以及乌克兰和波兰趁火打劫闹出的),在伊朗核问题上则“5+1”中只有美国一家标新立异,但俄欧间最根本的矛盾在克里米亚危机和“间谍中毒门”,在这两个根本矛盾上,双方迄今立场相差万里,因此不能因为前者的暖意,就认定什么“俄欧关系回暖”——一如不能因为上世纪70年代初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协调一致,就认为两国在这个时期关系亲密无间,什么珍宝岛、铁力克提事件都是谣传。


陶短房

美国和欧盟是铁杆盟友,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在伊核协议和钢铝关税问题上均对美国展现强硬姿态,美欧关系出现了裂痕。这个裂痕是美国一手炮制的。美欧关系“变冷”,必然导致俄欧关系“回暖”。

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乌克兰问题爆发以来,俄欧关系非常紧张,俄罗斯目前还在收到欧盟国家的经济制裁。随着特朗普对欧盟征收钢铝关税、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劝说特朗普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与俄罗斯改善关系。欧盟的老大、老二前后脚访问俄罗斯,不仅让俄罗斯总统普京风光无限,更让俄罗斯看到了俄欧关系“回暖”的希望。

有网友说,看到过愚蠢的人,没有看到过像特朗普一样愚蠢的人。特朗普把自己的铁杆盟友德国、法国、英国等,纷纷“赶到”自己的敌人俄罗斯一边,既让盟友感到非常伤心,更让俄罗斯感到非常开心。尤其是在美国和俄罗斯关系降到二战以来最低水平的今天,特朗普的做法,完全是把自己逼到了绝路,把别人送上了天堂。

特朗普倒行逆施,欧盟远离美国、靠近俄罗斯是正确选择。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欧盟要单独与美国叫板,自然显得势单力薄。欧盟走近已经与美国对抗多年的俄罗斯,既是给美国重重的一记耳光,也是给俄罗斯雪中送炭。所以,在美欧关系裂痕加大的背景下,欧盟和俄罗斯都展现出改善双边关系的强烈意愿。

特朗普是生意人,既不懂政治,也不懂外交,错误地认为经济能够决定一切,鼓吹和奉行“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不仅让自己众叛亲离,变成孤家寡人;更让美国不断衰落,美国民众失去未来。特朗普很有可能遭到弹劾,也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罪人,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毛开云

如果说这些行动没有体现美欧关系、俄欧关系任何变化的话,显然不符合事实;但如果说欧盟与美俄两国的关系发生的大的改变,又肯定是夸大了事实。


美欧关系近期有趋于冷淡之势,主要是特朗普的几个动作所致:不顾欧盟劝阻,决意退出伊核协议,并威胁欧盟与之同步;执意把大使馆迁入耶路撒冷,引发地区动荡;没有给予欧盟在铁铝关税上的完全书赦免。美国这些行为令欧盟处境比较尴尬,所以它要寻找外部支持。


欧俄关系近期有趋暖之势。德法领导人访俄及其成果就是证明。欧盟之所以走近俄罗斯,除上文提到的减轻美国的压力之外,欧盟还有在伊核协议上求得俄罗斯的支持。此外,欧俄之间的经贸联系也比较多,尤其是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较大,它们不想像美国那样与俄完全撕开脸皮。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美欧、俄欧关系变化的有限性,毕竞美国与欧盟是亲密盟友关系,随了它们之间密切的经贸联系之外,欧盟的安全还要靠美国保护。俄罗斯再重要,对欧盟来说只能是外人,短期内还没有国家能代替美国在欧洲的地位。


姜运仓

马克龙称“(俄)重新获得的强大领导力赋予新责任。我很好地察觉到俄罗斯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表示,法国愿意与俄罗斯在多边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新合作模式。对此,普京也投桃报李当即表态称"法国是我们传统、可靠的老伙伴。为什么说可靠?因为法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有自己的立场,总是致力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致力于捍卫本国主权。我们对此高度评价。”………法国是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一直在军事上追随美国,并充当遏制俄罗斯的急先锋。并且在叙利亚英美一起对叙利亚进行了袭击!普京拍了马克龙的马屁!同时也有打自己脸的感觉……



特朗普以美优先!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特朗普要解决的,美国的钱都被你们挣了,长久下去,美国怎能穏住霸主地位!并且退出伊核协议,强迫欧盟切断在伊朗投资的一切!而欧盟虽然没有跟随特朗普退出!但身体很诚实!大批企业撤资!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将导致欧盟要经受经济上的损失……也不能完全保证以色列与伊朗会引发直接冲突,可能造成更多的难民……那时,欧盟又要应对难民危机,除了经济损失这也是欧盟不愿跟随特朗普退出的原因!

伊朗 卡内特说,伊朗希望(希望)欧盟迅速行动,保持与该国的石油贸易,并考虑直接用欧元向伊朗央行付款,以绕开美国的金融系统。 并表示,“美国退出之后...欧盟对核协议的政治支持度不够。” 欧盟领导人承诺,将努力保持与伊朗之间的石油贸易和投资,但也坦承这不太容易。

伊朗提出的三点要求,也就是让自己国家人民相信我们的强硬!我们不怕美帝!美帝阴谋不会得逞!



欧盟留在协议还开以继续观察伊朗核发展情况,从这一点上来说对美国是有利的!但欧盟也决不会倒向伊朗。只是对美动了自己的奶酪不满!但也理解美国,毕竟美国是他们强大的靠山!伊朗现政权倒下,利益可以重新分配!

两国领导人之间互访,是很正常的事情,!马克龙在袭击叙利亚时也向普京传达了消息! 普京改变不了什么,现在依然改变不了什么!

谢谢阅读,喜欢的关注!


小敏150437098

除非欧洲国家做好了伤筋动骨的准备与决心,否则在美国面前,终究会低头的!不要指望一个:前一个月还跟着美国一起“群殴”俄罗斯,现在就跟俄罗斯“卿卿我我”!

1.因为美国的“退群”导致欧洲国家未雨绸缪开始跟俄罗斯走进,毕竟40%的能源来自于俄罗斯。但现在说欧洲与俄罗斯关系得到本质上的改善,为时尚早。

2.现在是否能够保住“伊核协议”,最大的看点是:欧洲到底有多大决心?不要看现在法国、德国动作频频,真的到了关键时刻,哪些欧洲国际企业,是否会跟自己的国家政府出现冲突?毕竟,美国的巨大市场与伊朗相比,任何一个企业都会现在规避风险,追求利益最大化。

3.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现在实质上遇到了阻力,尤其是与欧洲国家的阻力。

4.从经济上考量,欧洲国家真心“尴尬”:

(1)不想跟俄罗斯走进也的低头与现实,假装跟俄罗斯关系很好,但是北约东扩的问题,根本就无法与俄罗斯达成一致;

(2)美国特朗普在“退群”是就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反弹,但估计没想到现在反弹如此严重。但美国的市场、对全球金融影响力还有军事威慑力,还真的不是欧洲国家能够抵抗得了的。

(3)昨天报道:两位俄罗斯蛊惑大侠,直接忽悠的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说出了:要对普京身边亲信、寡头下手......先不说约翰逊的智商问题,就说这个信息透露的本质:欧洲国家现在根本就没有团结力,在美国8月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第一个低头的国家会是谁?英国还是法国?

(4)单说军事方面,欧洲国家一直想建立国防部队,但到现在都没有头绪,为什么?因为德国!德国是北约的领导集团,但是德国的军队战斗力如何?前段时间爆出:在去年北约军演,因为有德国军人不满意政府没有给发放“加班费”,所以不干了!德国军人参加演习,加班费每天每人800欧元。就这样的德国军人素质,还想大胜仗?!

所以,如果组建欧洲国防部队,德国的军人与德国的经济实在无法匹配!当然造成这样的原因,跟当初二战后的历史事件与决议有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除非欧洲国家做好了伤筋动骨的准备与决心,否则在美国面前,终究会低头的!不要指望一个:前一个月还跟着美国一起“群殴”俄罗斯,现在就跟俄罗斯“卿卿我我”!


英武

马克龙5月24日开始了两天的俄罗斯访问。正如相关人士说的那样:“我感到这位充满活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渴望迅速找到有关叙利亚,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实际情况却要复杂的多,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取决于法国和俄罗斯,还取决于其它方面。”

在此之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了俄罗斯,双方就伊核协议,叙利亚问题及北溪2号石油管道建设交換了意见。德法两国领导人如此密集访问俄罗斯,折射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欧洲对未来政治走向的迷盲,不安与困惑。欧盟在寻找外交上的突破。

伊核协议可能是一道分水岭,使美欧关系分道扬镖,渐行渐远。美国可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制裁欧洲那些与伊朗做生意的欧洲公司,欧洲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作为减压措施,欧盟需要俄罗斯也需要北溪2号输气管线。欧洲既面临着与美国关系上的困境,也面临着能源进口上的担心。

由于特朗普开始气候问题,钢铝关税,伊核协议等问题上远离欧洲前盟友,使得欧洲原来的对外政策正在接受考验。无论是对美关系,还是对俄关系,都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对美关系的弱点,使它没强大的能力来对付俄罗斯,这就是马克龙急待要解决的。

无论怎样,马克龙对俄的态度是积极的,他是在找机会,准备和俄罗斯合作的,在一些敏感,紧迫的问题上,寻找最终的解决办法。欧洲现在仍在制裁俄罗斯,这是马克龙手中的票。但,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普京没有让步的可能。至于叙利亚问题,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关健是俄罗斯在这件事上有多少收益。


天太2

对于美国川普总统在一系列问题的处理上与欧洲大国(法——德)渐行渐远,普京当然是心中窃喜。

美国与欧洲的矛盾,对俄罗斯来说,那可是福音,是天赐良机。

马克龙访问俄罗斯去干嘛?去开会,去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SPIEF)。

参加这样的论坛,说明了什么呢? 经济利益大于美国(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博弈。

法国在国际事务以及外交策略方面一贯是特立独行,没有因为美国对俄罗斯态度的变化而变成“墙头草”,随风而倒。

马克龙年轻气盛,在国内大选中胜出实属“黑马”,执政以来,马克龙的国内政策饱受诟病,游行罢工运动此起彼伏。

急于转移政治焦点的马克龙迫切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有所建树和突破。

不过,话说回来,欧洲会欢迎俄罗斯,或者说俄罗斯会就此融入“欧洲俱乐部”吗?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到底是欧洲还是亚洲国家,抑或两者兼而有之,都令其领导人和民众感到困惑。

马克龙知道答案吗?不一定。

换句话说,欧洲(德法)向俄罗斯靠拢不过是权宜之计,是暂时的规避风险、或者向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不是长久之计。

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力量上来讲,欧洲永远都离不开美国;而这一次之所以与俄罗斯套近乎,主要还是惧怕美国的经济制裁。

明白人都知道,和世界第一搞好关系会得到什么回报,和俄罗斯这个世界排名十三的经济体搞好关系又会得到什么回报。


闲看秋风999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将俄罗斯视为主要威胁,不但在经济上制裁俄罗斯,还通过扩大北约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企图一步步地逼死俄罗斯。然而法德两国与俄罗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贸易联系,因此法德自然不可能无视俄罗斯的存在,需要加强与俄罗斯互通有无以减少美国的霸道行为给两国造成的损失。而且对于法德来说,他们想“重返”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必须与在叙利亚有立足点的俄罗斯进行沟通协调,以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法德领导人的行为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老话: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共同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