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猫妖传里,皇帝杀死杨玉环,为什么还骗着杀?

海角钢琴

皇帝为什么要骗着杀杨贵妃?哎……不是风流倜傥如我这般人称情场小王子的人,一般人还真不知道。

很痛苦,这是天赋,无论你看多少遍妖猫传也不会知道的。

今天既有缘,我就告诉大家很少人知道的原因,赶快搬小板凳来坐着听好了啊!


妖猫传里,安史之乱,玄宗贵妃出逃,后又宫廷内乱,玄宗被以太子为首的陈玄礼集团逼迫,要求以红颜祸水处死杨贵妃。实际上宫廷内乱的幕后黑手是太子,太子操纵了陈玄礼,欲把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杨家除之而后快,斩草除根,也就没有理由留下杨玉环为祸害之根。


杨贵妃并未作做多么祸国殃民之事,最后还是以被清君侧、红颜祸水为由,强行逼死。贵妃之死,死于杨国忠的嚣张跋扈的诛连之罪,没错,被猪队友坑了哈。

玄宗实际是被逼着在江山社稷与美人之间作出了抉择,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切不过是太子的黑手在推波助澜,回去之后依然做不了皇帝,被逼退位。

妖猫传里皇帝杀死杨贵妃为什么还要骗着杀?

原因不过“虚伪”两字。

从头到尾,陈凯歌就刻意给玄宗的刻画上了诡异与城府,特别是他的微笑。(这是细节刻画)




首先,古来帝王之家,无论何人,必载史册,何况旷世名妃杨贵妃。无论是玄宗、高力士还是黄鹤,他们都不愿意自己在史册留下骂名。

其次,杨贵妃素日里与玄宗何等恩爱,与高力士主仆情深,谁也不愿意让她含着对自己的杀身怨气死去,无论是谁杀她让她知道了,总归会在余生的日子里留下不可消除的芥蒂,烙下一生难忘的印记,那是自己最亲、最爱、对自己最好朝夕相处的贵妃啊!

最后,玄宗是为了保留自己最后一丝虚伪的温情,到死也不希望贵妃看到自己丑陋、自私、虚伪的一面,余生既不能相守,那就在心中留下你最好的模样便够了!
实际上贵妃之死是玄宗是进行过了细思极恐的人性思维推理安排的。(这一切恐怕连高力士都无从知晓他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贵妃两天后在石棺醒来,她从没想到自己真的还会醒来。我们注意看剧中,她的眼神带着失望透顶的决绝与视死如归的毅然。


就知道她是知道玄宗是被逼无奈想让她死骗她的,她只是以为不会有假死,而是真死,她知道他的无奈与最后的温情(善意的谎言),而玄宗故意表现出知道她看出了自己的心思与最后的包容与理解(一切是玄宗虚假的温情)。只是贵妃从没有想到自己两天后真的能醒来了。石棺中的贵妃到最后也不会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到底是谁欺骗了她?谁想杀她?谁杀的她?没有人知道。如进入石棺前大家所设定的那样,自己确实是真的复活了。

只是贵妃一开始内心的认知发生了错误而已(以为自己是直接死了,玄宗在骗她,心里对玄宗有无尽的失望),所以到最后贵妃是不知道怨谁恨谁的,连外面什么天地了,皇帝是否还在都不知道?能怨谁不来救她?最终贵妃死的时候想必是伴随着无边无际的疑惑与渴望找到答案的激动与无奈。

她一定是觉得当初玄宗没有骗自己,是自己理解错了玄宗,为自己此前对玄宗的失望产生了无边无尽地悔恨,然后就是特别想出去找玄宗而诞生了强烈的求生欲。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最后只能自己在冰冷的石棺中带着疑问与悔恨香消玉殒。


玄宗这一切深邃的帝王心术并非无迹可寻,全剧都是围绕贵妃之死展开的,我们回看上图安禄山与玄宗在华清池的载歌载舞那一段陈凯歌对玄宗的内心旁白描述就知道了,陈凯歌不会莫名其妙来这么一段。

玄宗的虚伪,是最高超、最温情,也是最毒的杀人技。


帝王术,真是吓死人啊!


不书三少

其实这部电影我也看了,《孟子说史》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从《猫妖传》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唐玄宗不想杀杨贵妃,就连唐玄宗身边的大臣比如高力士都不想成为杀死杨贵妃的罪人。

历代王朝的亡国之君,很多儒家学派把亡国的罪名归罪到女人身上。比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其真相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历朝历代女人专权的确让人很头疼,尤其是唐朝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像杨贵妃这么受宠的人,肯定遭到贵族们的嫉妒,尤其是像太子这样的皇族成员,肯定不愿意杨贵妃权力过大,造成女人专权的局面。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杨贵妃有了小孩,可想而知,太子之位是谁的。那个时候估计会出现李世民杀哥哥李建成的局面,还好杨贵妃没有子嗣,不然唐朝就更乱了。

话说,杨贵妃得到唐玄宗的宠爱也不是他的错,谁叫她那么漂亮,那么迷人。从剧中来看,当时的杨贵妃就是一个混血美女,在古代应该很少混血美女,所以唐玄宗被迷得神魂颠倒。杨贵妃不仅仅是唐玄宗迷恋的对象,几乎是所有男人的迷恋对象,比如李白、白居易这样的诗人,日本使者阿倍仲麻吕都把杨贵妃当作暗恋的对象。而安禄山起兵造反,也有争夺杨贵妃的意思,可见杨贵妃一时成为红颜祸水。

假如没有安史之乱,我们可以想象,把唐朝搞乱的时期不是杨贵妃,而是他哥哥杨国忠。外戚专权在历史上祸害不小,这里就不用举例了,最严重的就是汉朝,当然唐朝也不例外。杨国忠作为唐朝宰相,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开始他符合李林甫,与李林甫一唱一和,陷害太子,扰乱朝纲。所以,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太子李亨第一个向除掉的就是杨国忠。杨国忠的危害远远超过了他的妹妹杨贵妃,只是杨国忠得罪了太子等贵族阶级,杨国忠扰乱超纲杨贵妃脱不了干系,所以在杀了杨国忠以后太子等人必须逼死杨贵妃以平民怨。

唐玄宗这么宠信杨贵妃,怎么舍得杀她呢?连高力士也不愿意,在场的所有人不愿意。所以,唐玄宗与黄鹤密谋,以“尸解大法”为幌子让杨贵妃安心死去,不仅仅可以骗过陈玄礼和唐玄宗身边的人,连杨贵妃也信了。当杨贵妃使用了“尸解大法”以后,再让高力士用白绫勒出自缢痕骗过了陈玄礼等人,然后将杨贵妃下葬。

其实,“尸解大法”只有两日的期限,所以杨贵妃并没有死,当杨贵妃苏醒过来的时候,哪种绝望可想而知了。其实,杨贵妃被骗了,连所有的人都被骗了。其实,真相就是这样的,唐玄宗和高力士等人都不愿意杀杨贵妃,只好想出一个“尸解大法”,让杨贵妃自然死去,不好听的说法就是把她活埋了。


孟子说史

看完想写个影评的,借这个题目写一篇吧。

我觉得《妖猫传》应该有另一个名字:《长恨歌---致我们无法遗忘的大唐》。

我上周五晚上才看了《妖猫传》,边看边哭,最后痛彻心扉,李杨爱情没什么动人的,我哭的是一个盛世啊。

我就在长安,有年清明节冒着雨去青龙寺看樱花,看惠果空海纪念堂。

我就在长安,在樱花开的时候穿过交大到兴庆宫,流连沉香亭畔,踟蹰花萼相辉楼前。

我就在长安,有年秋天去马嵬驿看后人敷衍的贵妃冢。

我就在长安,我去寻找过李白醉倒的那块“长安酒肆”的碑。

我就在长安,我曾居住在郭子仪住过的园子里,昏昏欲睡或彻夜难眠。

所以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毛骨悚然,他们走的路是我每天走过的路,他们去过的地方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他们谈论的人物我深深地热爱着。那首《长恨歌》我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背下来,对于长安,对于大唐,我怎么会忘记,又怎么肯忘记,更是怎么能忘记。

第一次泪目是白居易在藏书阁里对空海形容那一场盛宴的时候,忽然间的人声鼎沸,忽然间的纸醉金迷,杨贵妃身着盛装忽然间的一个回眸····那是,大唐,那是大唐的感觉。如同一口饮尽夜光杯中的美酒,熏熏然不知身在何处。

白居易迷恋着天宝年间,一如我迷恋着大唐盛世。他仰慕李白,吟诵李白写给杨贵妃的那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那场盛宴叫:极乐之宴。那是大唐的巅峰,那是盛世中最盛大的宴会,它是如此的奢华,如此的耀眼,叫大历年间的诗人心向往之,叫千年之后的我亦难以释怀。

杨贵妃就是这个盛世的化身,她代表着这个盛世,她在极盛之时而生,在极衰之时而陨,她就像是这个王朝的命运。

我第二次泪目,是晁衡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花萼相辉楼的那场极乐之宴。晁衡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我终于有幸目睹了那场永不再回的盛世。

白居易这样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每一个镜头都是白居易的那一句诗,整齐的长安街坊,人头攒动的长安大街,杨贵妃在天上,令芸芸众生抬头仰望,目眩神迷····灯火琉璃,亮彻了大唐的夜,人群缓缓流淌进花萼相辉楼,葡萄美酒注满了大号的金杯之中,盛世的舞姿在酒杯中绽开,又像一个酒花坠落在杯中,才子风流,美人如云,晁衡的眼睛里有星光闪烁,那种崇慕,那种倾心,何止是对杨贵妃,更是对繁华的盛世大唐啊!

这种美在杨贵妃的身上凝聚了,她一袭红衣走来的时候,令所有人窒息。我们想象过各种各样的杨贵妃,妖娆的,慵懒的,灵动的,高贵的,此时才惊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安安静静站在那里,像一个精致的玩偶,被皇权的大手支配着,身不由己。

让我泪如泉涌的就是李白的出场。他是醉着出场的,他的气质就是大唐的气质,是那大杯的葡萄美酒,未饮先醉,他就靠在那里,像一个不被人注目的过客,高力士为了求诗,只得为他脱靴。他抬起他诗人的腿,然后放声大笑。诗人是不需要纸笔的,他把他的才思写在高力士的背上,把笔扔进酒池,然后他一头栽进了酒池中,用手捞起酒,朝脸上淋去,也许落在鼻尖,也许落在嘴里·····

高力士为了报复李白的脱靴,在唐玄宗问他的时候,他一口咬定这是李白自己写的。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他贪恋着她,就好像贪恋他的江山社稷,不容别人染指。李白这首诗神来之笔,叫唐玄宗准备给杨贵妃的诗黯然失色,再也没有拿出来的意义。

而晁衡对杨贵妃的仰慕,在唐玄宗眼里,除了不满还有几分得意,他知道所有人都仰慕她,迷恋她,可普天之下,只有他一人拥有了她,得到了她。他奴役了她,就好像奴役了天下。所以他在纸上写下:极乐之乐。

那是九五至尊独立高处的快意,是他只能一人独享的快乐。

杨贵妃为那首诗见了李白,李白却说,这首诗并不是给她写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谁,可在看到她的那一瞬,他就觉得这首诗天生就是为她准备的。云想衣裳花想容。

这场极乐之宴,在白鹤少年出现的那一瞬到达了高潮,两个俊美的少年,忽然化成白鹤,忽然化成少年,围绕在杨贵妃的身边,使得大唐变得更加梦幻。只是梦幻中忽然多了一丝感伤,这种感伤来自杨贵妃的身世,这是白龙对杨贵妃迷恋的重要原因,他怜惜她,也怜惜着自己,他保护她,就好像要去保护他自己。

安禄山最后的出现,像一个恐怖的信号,他贪恋的目光,已经预示着那场叛乱。

马嵬驿那个灯火不眠的夜,那间简陋的茅屋,萧索而颓废。杨贵妃就坐在楼上,她的神情,一如坐在皇宫里一样。唐玄宗要他的江山,所以只有牺牲她。他们把整件事的过错归咎为一个女人,并不愿意承认他们要逼死一个女人。唐玄宗为了保持着他的风度,保持着他对她的深情,保持着他在世人眼中的看法,保持着他在她心中的形象,设下一个骗局。

他赌她爱他,赌她不会和晁衡走,赌她会为他而死。他全都赌赢了。

杨贵妃明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却还是欣然赴死,她爱着他,爱着大唐,所以她愿意牺牲自己。

他在拿到她的香囊时,就知道她已经知道了。他在她喝下那杯毒酒的时候,他就知道她知道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他故作深情也好,心怀愧疚也罢,他将她埋葬了,希望这个秘密永远埋藏地下。

她不可能活过来,即便是真的存在尸解大法,她也决不能再醒来。她的醒来,就好像要撕下唐玄宗的面具,要他现出原形。可偏偏她心底还残留着那么一丝丝希冀,希望着能与他重逢。

可以说,杨贵妃在棺中苏醒完全是一个意外,唐玄宗为她设计好了,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死去。但她醒了,所以在挣扎和绝望中走向死亡,异常的凄惨。棺材盖上那血迹斑驳的抓痕,令空海都泣不成声。

唐玄宗亲手葬送了大唐,葬送了盛世,葬送了他的爱情。此之谓:长恨。

最后他们几人再次来到花萼相辉楼,那一幕让我想起《红楼梦》中为好了歌做注的那首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繁华不在,盛唐不再。

丹龙再次用幻术回到那场极乐之宴上的时候,我再一次泪流满面。我的大唐啊。

让葡萄美酒再一次注满酒池,让所有的烛火再一次光耀长夜,让白鹤少年再一次无拘无束地翱翔碧空,让李白再一次醉倒在酒池边。李白一头依靠在金龟上醉倒过去,恍惚间好像我们还在那个酒气微醺的盛世之中。白龙无法忘记杨贵妃,白居易无法超越李白,只是因为他们无法忘记大唐盛世,却再也无法回到大唐盛世中去了。

我日日都在长安城中,可我知道,大唐盛世只是一个梦,我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丸-----------------

文:祁门小谢


祁门小谢

因为皇帝要骗的不仅仅是杨玉环,还有他自己。否则他自己也对不起自己的誓言。


任易

《妖猫传》看了两遍,感慨很多。



皇帝骗的不仅仅是杨玉环,他骗的是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谁都知道是骗局,包括他自己,但是谁都不愿意承担杀死贵妃的罪名,连皇帝也不愿意。

皇帝说的一句话尤其虚伪:“玉环,我很想把我的头颅放在盘子上,让高力士端出去,可那样,就违背了我和你白头偕老的誓言。”



放现在,10岁小姑娘也知道在骗人,但是杨玉环明知是假的,却愿意成全他,送给了他自己的头发做为信物。

很难想象,杨玉环死的时候的凄凉和绝望,她怀着跟皇帝重逢的心和没有痛苦的死亡解脱而去,却在孤独的棺木底下醒来,没有空气,没有人,自己推不开,只能绝望而死,如同活埋。



皇帝为什么不给贵妃生路,皇帝可以把她埋在其他地方,或者悄悄送走,因为他是皇帝,他爱的只是自己的权利,自己的极乐之乐,凌驾于一切之上。他不能让贵妃活过来,被别人发现,他的权威就会受到打击,他也不想让别人得到贵妃,如果得不到,就毁了他,正是皇帝的写照。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子非鱼飞飞飞

这部电影需要对唐玄宗本人和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结合史料欣赏,才能够品出味道。它是借助神怪故事的外衣,试图阐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背景下,“王的女人”的必然悲剧命运。
“在极乐之宴的最后一刻,贵妃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她的命运。大唐强盛时,她是大唐的象征;危难时,她将不再被大唐需要。”
历史上的唐玄宗本身就是个负心薄幸之人,先废了和他共过患难的王皇后,又废了他的新欢武惠妃,最后还娶了武惠妃的,也是他的儿媳杨玉环。



唐鼻涕,宋乌龟。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但,这种“宠爱”,并不是现代男女间的平等之爱,而是类似于主人对宠物的“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杨玉环和后宫的三千位炮灰佳丽,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区别。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王朝危急存亡之秋,大臣们需要为玄宗晚年政治上的一再失误找到背锅侠,士兵们需要一个宣泄怒气的出口,玄宗本人需要一个替罪羊。


于是,按照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一般规律,女人背锅。
女人为一个王朝的覆灭背书,并非始于杨贵妃,我们家喻户晓的《封神榜》就是把商王朝覆灭的罪归结给妲己,东周的史官为了掩盖西周末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社会秩序已经完全混乱的事实,甚至编出了“烽火戏诸侯”这等但凡有点历史,地理方面的基本常识都会知道是瞎扯淡的荒诞故事。而最可悲的是,哪怕到了今天,这么荒诞的故事还被当成正史,编入历史教科书和儿童历史启蒙读物。
我一直认为马嵬坡兵变是大唐历史上最为扭曲,撕裂的一幕,因为自从那时起,骄兵欺将,悍将逐主的故事,在中原大地每天都在上演,并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几十年战乱的开启。
只不过,玄宗之后的唐朝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找不到像杨贵妃这么优质的背锅侠了。
电影中,一到马嵬坡,唐玄宗就已经开始策划杀害杨贵妃以保全君权,但是为了让杨贵妃甘心赴死,他和幻术师黄鹤,设计了所谓“尸解大法”的惊世骗局,杨贵妃也许是相信,也许不相信,也许被迫相信,也许不相信而装作相信,接受了玄宗的安排,被扎针之后放入了冰冷的石棺。



“没有人愿意承担杀害贵妃的罪名------连皇帝也不愿意!”帮凶之一的幻术师丹龙如是说。
我永远不敢去想象,一天后,在石棺中幽幽醒来的贵妃,是经历了怎样刺骨的绝望和冰冷的恐惧之后,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在石棺中氧气逐渐耗尽之后窒息而死的。
也许她死前,还会想到华清池的水,还会想到长生殿里的温存,还有岭南快马进京的荔枝……

说几个电影整体的东西吧。
这个场面没做成3d简直太亏,陈凯歌简直是全景再现了大唐盛世。再一次证明,拍古装大片,必须陈凯歌。
最后,让我们举起一杯苦涩的老雪花,连干三杯,第一杯敬大唐盛世,第二杯敬凯歌导演,第三杯敬中国古代史上那些为王朝覆灭衰败背锅的女人们。


阿龙小作坊

大家更为熟知的杨贵妃之死,就是安禄山反叛逼迫玄宗处死红颜祸水杨贵妃,玄宗听高力士进言赐白绫将贵妃缢亡于佛堂梨树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贵妃是做了政变的牺牲品,大家就理所当然的以为皇帝在权势与爱情间,最终选择了权势,爱情变得没那么值钱了,皇帝也变得薄情了,成了间接杀死贵妃的凶手。


给贵妃欣慰与希望。

而电影试图从爱情的角度渲染贵妃之死,想表达贵妃的无辜和玄宗的无奈,哄骗贵妃饮下毒酒,欺骗她还可以再醒来,就是想在最后时刻将爱情与希望还留在贵妃心中,让贵妃觉得千钧一发之际皇帝心里仍然看重她,假装让她死不过是稳住叛军和军心的权宜之计,皇帝还会接她回去,两人还会长相厮守,所以她是带着欣慰与希望赴死的。

减轻自己的歉疚与负罪感。另外皇帝在骗贵妃的同时,也是在骗自己,如电影所说,谁也不想成为杀死贵妃的那个人,谁都不想背这个锅,给了贵妃宠爱与誓言的皇帝最不想,他们都清楚男人的权势相争于一个女人何辜。



慰藉自己的深爱之情。除了减轻这种负罪感,皇帝自欺还为了他心中的爱,骗贵妃的同时也骗自己,假装她还可以醒来,自己才能忍痛下决心去做这狠心之事。皇帝对贵妃的宠爱天下皆知,极乐之宴的盛况仿佛就在昨天,所以不管是他自己还是大唐百姓,都在试图营造两人爱情的深厚与凄美,逃避掩盖贵妃之死的真相,这就是为何大家都愿意相信皇帝的眼睛是思念贵妃哭瞎的,而不是被妖猫报复所伤。
所以电影似乎想表达的是,不只贵妃赴死是皇帝欺骗来的,就连死后依然织就着一个个凄美的谎言,总得来说就是大唐盛时可有贵妃之仙姿,大唐难时却难容她一己之身,所谓爱情不过是半真半假,半深半浅,半喜半悲罢了。


玲珑视影

皇上爱贵妃,但乱世之中,江山与美人,他还是选择了皇位,不得不忍痛割爱,即使撕心裂肺,万般无奈,为了稳固根基与人心,唯有牺牲爱妃。如果明着要玉环死,她会带着恨离开这个世间,怨怼皇上的懦弱与自私。而美丽的谎言,无味给了贵妃心灵鸡汤,即便让她赴死,也心甘情愿,陛下为她流泪,痛心疾首,也无能为力。他也想骗自己,等到平息乱世后,憧憬与贵妃团聚,但知道只是自欺欺人,但唯有这样心灵才能得到救赎,他辜负了她,他欠她的太多,他想用善意的谎言,说服自己。但其实贵妃知道不可能假死,但她深爱陛下,知道自己与大唐兴旺与衰败息息相关,保全陛下是自己的使命。自古红颜祸水,红颜多薄命!作为帝王,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作为贵妃,必须奋不顾身!只是贵妃没有想到,她在棺木中,居然真的能醒来,又惊又喜,但四周一片漆黑,静无声息,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陛下又如何了,她憧憬外面的世界,想与陛下重逢,她又饿又累,拼命想推开棺材,她想活下去,她的指甲划破了,血肉模糊,呼吸越来越急促,耗尽所有力气,她的恐惧,她的惨叫,只有猫知道,最后

她知道自己不行了,在绝望中离世。棺木四周是用石柱密封的,陛下根本没想到她会醒来,贵妃之死个中滋味令人心痛!贵妃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奇女子,白居易、安禄山、白鹤少年都爱慕着她,她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在极乐之宴上,她光芒万丈,雍容华贵,大唐一片繁华盛世,有太多人爱慕她,就会有太多人嫉妒她。谁都不愿意承担杀死贵妃的罪名,尤其是皇上,他想用自己的重情重义,掩盖自己贪生怕死,贪恋皇权,他太爱自己了,唯有让贵妃带着美好死去,他才安心,他骗了所有人,但他没有想到,他没有骗到爱妃。而爱妃对他的爱是大爱,是无私的!幻术中亦有真,是陛下始料未及的。陛下自以为给贵妃美好的憧憬,让她永远心存感激,对他至死不渝,却不知贵妃早就知道是圈套,只是她一心求死,因为她爱圣上多过自己,陛下让成妾死,成妾不得不死,陛下也以为贵妃必死无疑,殊不知她在棺木中真的醒来,还提前醒来,爱妃经历九死一生,生死一线,死而复生,垂死挣扎,又生不如死,最后死不足惜。她用手指狠狠撞击棺木,发出求救声嘶吼声,死亡的恐惧蔓延,血腥味充斥着她的口鼻,她活活被闷死了,多么绝望和痛苦哇!陛下竟没有去看望她,一心要她死!陛下为了皇权,宁愿负了爱妃,六亲不认,所有山盟海誓,不过是说说而已,但他自己后半生何其孤独,不知是否后悔过,赢了天下又如何,得了人心又如何?深爱的人却无法陪你君临天下,是如此的凄凉,可悲可叹啊!


妖婧的翅膀

这一点后面的剧情也没有说的很清楚,用让人假死的方式来真杀人,这种设定本身就很奇怪,谁都不想承担杀死贵妃的责任,可是不管是皇上自己还是皇上的手下做的,人们都知道是为了皇上,这一点决定了情节不合理性。

(1)如果要成就贵妃为了皇上甘愿赴死的佳话,完全可以要求贵妃自杀,白龙几个人即使不愿意,贵妃要自杀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2)如果要表现皇上很爱贵妃,结果身边人把贵妃杀了,就是电影里的情节,那何必还让皇上参与进来,高力士或者谁瞒着皇上直接下手就可以。这样就没必要呈现出一种贵妃知道自己会真死,还陪皇上演戏的效果。

(3)如果说一切都是黄鹤的阴谋,这也不成立,因为贵妃确实醒了,黄鹤没说谎,皇帝明显也没派人去救贵妃。

所以有没有这种可能,其实编剧眼里的唐玄宗就是个疯子,性子阴晴不定。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有些心理变态。这一点我觉得电影里是有提现的。

(1)电影里开头很多人物、事件铺垫了很多,最后也用很绚丽夺目的画面呈现了那场极乐之宴,有关这位帝王的功绩一概没提,从我们历史知识来讲,单就这事,皇帝这么干,那就是骄奢淫逸之举。够疯了吧!

(2)皇帝出场就是踩贵妃裙子(我记得这里是第一次正式现身,不是很确定了),谁家皇帝当着百姓官员调戏自己老婆,是不是跟登徒浪子似的。玩的也挺疯吧!

(3)皇帝和黄鹤在极乐之宴的对话,忘了对方说了什么,皇帝音调怪异地说,我就喜欢我这猫!还有他知道李白写诗给贵妃以后和高力士的对话,以及他在阿部面前宣告了自己的主权粗暴得拉着贵妃走的行为,还有那段和安禄山的舞蹈等等,可以看出这人真的深不可测,而且性情阴晴不定。

(4)皇帝肯定知道贵妃假死之术是可以解除的,可他没去,这又出于什么心理,即使对方知觉得是真死,他也表现不舍,是想对方怀着对他的好感甘心去死吧,这人要么太虚伪,要么就太自负把别人当傻子。

试想,如果他要的不是杨玉环活,也不要她死,要她像活死人一样美丽的睡着就好,那么大唐盛世的代表不过就是他的一个作品而已,他亲手培育的,即使不存在的时候也就那么美美地做一个雕像一般的死物就好!这难道不变态吗?更可怕的是,他假如知道她终会醒来,而他却袖手旁观,眼睁睁看她痛苦挣扎呢?

所以,我觉得编剧写的玄宗就是个疯子吧!


墨恒温夜

《长恨歌》里写唐玄宗处死杨玉环,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历来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唐玄宗之前专宠杨玉环一人,甚至“从此君王不早朝”,已经犯下大错,杀掉杨玉环,不过是改错而已,虽然有些遗憾,但政治上是正确的。

但在《妖猫传》里,唐玄宗却无法那么光明正大地处死杨玉环,只因电影里的唐玄宗,与我们印象中的唐玄宗不同。他身上君王的色彩少,更多地展现的,是一个荷尔蒙旺盛且带有一定异族色彩的男人。在击鼓应战安禄山的那一场戏里,更是悲怆凌厉,看得人毛发倒竖,这样一个唐玄宗,是没法坦然地认输,以国家的名义处死杨玉环的。

他需要遮掩自己的软弱,也需要想出办法来,让杨玉环不记恨自己,他格外的多情,形成了他格外的狡黠,最后成就了一种“骗杀”杨玉环的残忍。

《妖猫传》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两个不同的唐玄宗形象,也许体现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审美和三观。《长恨歌》虽然表达了对于这段爱情的追悼,但还是以儒家精神为底色的,甚至于,这么多年来,那么多读这首诗的人,都不觉得,唐玄宗不该杀死杨玉环,不觉得他不能对杨玉环下手。

而《妖猫传》里唐玄宗,又激烈又虚伪,又深情又冷酷,他身上文艺色彩更多,平衡能力却极差,这样一个他,选择骗杀杨玉环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