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時,士兵明知會死,為何還要爭著第一個衝上雲梯?

yEs_HeLlo

在古代,當兵並不是件什麼光彩的事兒,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更多的情況是,被官符強行拉去做當兵,或者是為了混口飯吃才進軍隊。說的直白點兒,在古代當兵,乾的就是賣命的活兒。這是我們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前提。

古代攻城時,主要靠的是人力,而前幾波進攻的隊伍,傷亡率是最高的。不過,因為本身從事的就是這種高風險的職業,也只能硬著頭皮往上衝。一般來講,士兵爭相奮勇攻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軍令在身,不得違抗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在正常情況下,誰都不想死。但是,一旦軍隊安排好了進攻梯次,身處方陣中的士兵,也只能一往直前,除非自己這便主帥鳴金收兵。正如下象棋一樣,過河的卒子,是沒有回頭路的。

更為重要的是,在戰爭中雙方都會設有監軍,專門在後方監控前方作戰人員。一旦有人嘗試逃跑,或者怯戰,那會遭受嚴厲的懲治。輕則受皮肉之苦,重則當場處決。往前衝,尚有一線生機,但往後退,必是死路一條。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打仗這種賣命的活兒,自然也伴隨著高回報。有時在大規模的攻城作戰前,指揮者會對士兵進行獎賞,而作戰勇猛、取得戰功者,更是會得到提升。所以,無論是為了錢,還是為了權,對於有野心的人來說,英勇作戰算是擺在眼前的一個機會。

反抗壓迫,宣洩憤恨

在古代的許多農民起義中,有不少是貧苦的百姓。以秦末大起義為例,陳勝吳廣等人便是不堪忍受秦的暴政。在維持生計都很艱難的時候,對統治者的不滿,便會通過暴力形勢表達出來。而這樣的隊伍,在攻城拔寨時,自然是捨身忘死,毫不退怯了。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補充。我是老臘肉碣石樵子,希望與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學習!


碣石樵子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說簡單點就是獎勵機制與懲罰機制的有效結合。而特別具有個人魅力的將領他們統率的部隊甚至大部分只是趨於純粹的愛國情懷,例如岳飛的岳家軍。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於這種獎勵機制和懲罰機制有不同的體現。

例如當年在近東地區和中東地區參加宗教聖戰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戰士,很大一部分勇於作戰,不畏死亡的緣故就是對宗教的虔誠與熱情。根據教皇的承諾,參與聖戰可以救贖他們的罪孽,日後升入美好的天國,在很多出身貧苦的十字軍戰士看來,這點是確信無疑的。同樣,伊斯蘭教的宣傳也不弱。穆罕默德明確規定聖戰是每個有作戰能力的穆斯林的義務,在戰鬥中怯弱的人將會受到安拉的厭惡,而在戰鬥中英勇的人將會受到安拉的褒揚。

還有一些就是榮譽的驅使,比如當年隨著拿破崙攻打埃及的法軍士兵和當年圍攻君士坦丁堡時的奧斯曼帝國士兵,越是古老強大的文明越能激發士兵心中的征服欲與自豪感。同時,作為現實意義上的手段各國也大同小異。比如恢復英勇作戰的奴隸的自由人身份,或者規定戰鬥勝利後就釋放所有的奴隸,這可以大大提高奴隸士兵的作戰士氣與求生慾望,從而促使他們奮勇殺敵。

另外就是軍功獎勵,這點毫無疑問,爵位,勳章,土地,奴隸,美麗的少女,都可以用來嘉獎在戰鬥中奮勇當先的勇士。而在很多攻城戰中,第一個把旗幟插在敵軍城牆上的戰士更是會獲得無上的榮譽與賞賜。作戰越英勇的士兵,可以獲得戰利品分配的優先權,可以選最昂貴的珠寶,最美的少女。

相比之下,那些作戰不力的士兵,往往會受到將領的羞辱和懲罰,而這種懲罰與恥辱的後果甚至有時候會牽連到他的兄弟與妻兒身上。比如一些國家流行的在逃兵中十人中抽一人處死,其他的輔以鞭邢等懲罰。


南風過境與夏夜流星

古代攻城戰鬥往往是死亡率最高的戰鬥。攻城一方往住要付出比守城者多三倍的傷亡率,才有可能取勝。古代名將很少有硬攻牢固的城池的,大多會採取智取等戰術。


努爾哈赤雖軍事才能傑出但是硬攻防守牢固的撫遠,不但土兵死亡極多,還搭上了自已的性命。建立後金的英雄死在了牢固的城牆下。大汗尚且如此,可見攻城死亡率有多可怕吧!

古代的軍隊管理系統也十分細密,有伍長,什長,卒長等低級軍官,也有百戶,千戶,牙將,俾將,校尉等中級軍官。

他們都對土兵在戰場有生殺大權。凡不聽令者,上級也可以陣前殺了下級官兵,制度嚴苛冷酷,沒有人道。

古代的土兵對軍隊的依賴度也很高,在軍隊能吃飽飯這個基本條件,離開軍隊沒了這個基本條件往往會餓死。


當然盛世就不一樣啦,但是逃跑和譁變是要被殺頭的,且會誅連家屬的。所以土兵只有聽命攻擊,而無其他選擇。


坐看雨收雲散

作為一個正宗的古史迷,阿一和大家一樣,在看古代戰爭片的時候也有同樣的疑惑,為什麼古代那些士兵攻城時,明知是死,還要爭著第一個衝上雲梯呢?追蹤了多年,苦尋結果終於得出了一些答案。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自秦變法以來,軍功授爵製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戰爭制度。這個制度對普通民眾的誘惑力簡直是不可抗拒的。以往戰爭也會死人,可即便在戰爭中立下了功勞也沒有任何賞賜。可自從有了軍功授爵制,那情況就不一樣了。所謂“庶民可拜將,奴隸可封䙈”。這項制度給那些世代貧農出身的士兵看到了希望,只要勇敢打仗立下戰功,那自己和家族的命運就會被改變,就會光宗耀祖。所以《史記》中有記載“自秦商鞅變法以來,秦人聞戰,如聞天樂,喜不自勝,老幼爭先參軍”。所以秦人打仗勇猛無比,無不爭先破城。(因為率先攻近城池的為頭功,獎勵異常豐厚)



第二,打仗本就是個高危職業,所謂風險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古代那些參軍打仗的也明白這個道理。而且古代打仗有個慣例,派那些犯了死罪或者奴隸衝在最前面,一方面。將軍們都會對他們許以重利,例如“拜將封侯,千金重賞之類的”,另一方面,也會予以威脅,如果不勇敢衝鋒,即使活著回來也要就地正法(因為這些人本就是犯了死罪,或者根本沒有人身自由)。這些人明白左右橫豎都是一死,還不如放手一搏。搞不好還真能立下大功,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這些人打仗才會捨生忘死,因為他們明白,如果不勇敢衝鋒,即使活著回去了,也是一死。



所以古代的將軍們也是很懂得心理學的。一方面許以重利,另一方面又以重刑威脅。這樣以來,士兵們只能勇敢衝鋒了。


阿一灬

因為第一個登上城樓的人是有重獎,古代的士兵他們肯定在作戰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隨時會死去,就是你在後面也會死掉,所以橫豎都是死,還不如第一個衝上去,萬一成功了,戰勝了那麼你就會獲得重獎。古代當士兵就是為了立軍功,因為當你軍工累積多了,你成為將軍就不用攻城爬城門樓。



秦朝商鞅變法就明確規定了士兵百姓可以通過軍功來獲得爵位和封地,在這種條件的誘惑下,很多士兵奮不顧身,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拼命殺敵,因此無論哪一排的士兵,明知道前方危險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也會奮不顧身,上前殺敵!

除此之外他後面還有督戰隊,如果你到雲梯那裡不爬上去的話,也有可能被東西砸到要死掉的,如果督戰站隊發現有一個人他居然逃跑,那麼肯定會就地正法你,那個是百分百沒有異議的,所以

你爬上去,有可能還活著往後退,必死無疑。

還有一個就是士氣,也就是氛圍,大家都奮勇爭先,你自然也不可能往後退了,你也會被感染,變得非常勇敢,所以很多懦弱的人到軍隊裡面錘鍊著,出來也都是很能幹的,這是一個大熔爐。一個沒有生死的大熔爐,一個隨時準備犧牲的大熔爐。


知常容

在古代攻城拔寨往往是最激烈的戰鬥!

作為堅守城池一方,會將城池修得又高又厚,有些還修有護城河,在城池上方堆滿圓木、石塊、熱油、弓箭、還配有專門推雲梯的土兵等等,能想到的仿御措施都不會落下。

而作為攻城一方,會配備攻城器械,如遠程拋石機、弓箭手射擊掩護、攻城護甲及盾牌、長長的登城雲梯等,並且作為攻城一方軍隊數量龐大,源源不斷,一波接著一波地攻擊,一場攻城戰下來,城外屍橫遍野,死傷慘重。



作為士兵明明知道會死,為何還要爭著第一個衝上雲梯?我認為:

一、士兵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令如山,作為士兵只能勇往直前,況且在古代戰場上還有督戰的士兵,對於那些怕死後退的士兵直接射殺,後退必死,只有向前還有一線生機。


二、古代士兵打仗論功行賞,對於立下戰功的士兵給予重賞與升職,特別是攻城之戰,第一個登上城樓者的獎賞是非常豐厚可觀的,不僅可以獲得錢財的獎勵,還有升職當軍官的機會,誘惑相當大。

三、古代當兵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好男不當兵嘛,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也是為了養家餬口,還有是希望通過當兵改變命運,通過英勇奮戰,不斷立功,還可以光宗耀祖也不一定。


四、古代士兵戰死有撫卹金,自己戰死沙場家人會收到一定的錢財補償,在開戰之前,領軍將領通常會進行動員,激勵士兵士氣,這些也會向士兵說明白,消除士兵的後顧之憂。



大風起兮雲飛揚y

古代當兵的是怎樣的情況,現在也只能從電視劇裡看出。

在老版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裡,一些戰爭的畫面可謂讓人膽寒,行軍打仗的時候,步兵只能跟著跑,我在想。這一路跑下來還有力氣打仗嗎?

還有,每次攻城,衝鋒陷陣的時候,那些小兵總是衝在最前面,很多時候都當了炮灰。看著著實讓人心寒。



攻城的時候,往往也是小兵衝在最前面,不是被射死就是被砸死。而那些將領一看形式不對,扭頭就跑了。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但他們為什麼還要這樣賣力地衝鋒呢?這可能是將令不可違背的原因吧!例如現代戰爭中,長官手裡的槍就是打逃兵的。


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謝謝!


歷史鐵老師

不是爭著第一個衝上雲梯,誰都知道衝在最前面風險有多大,那是沒辦法。

軍令如山,將官的命令就是天,不服從就服殺頭。再說了,古時候戰爭連年,當兵對戰死都麻木了,談不上怕不怕,也由不得你和將官商量自己不願意。

接到上司命令,只能說遵令,叫你砍誰就砍誰,跳山崖就跳。軍隊有罰就有獎,對勇敢殺敵的士兵,也是重重有賞的。不聽命令就是被殺頭,衝鋒在前還可能重重有賞。那肯定是往前第一個衝了。

如果士兵都怕死不前,這仗沒法打了。都有副將在後壓陣腳,誰往後逃跑直接砍了,


馬大哈哥哥

你只看到了登上城樓可能會死,但沒想到士兵第一個登上城樓後會得到什麼。

《韓非子》裡面有段話是這麼說的,“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寫的很清楚,第一個登上城樓的,賜予“大夫”的官職,並且賞賜上等的田地和宅院。

對於古代行軍打仗的普通士兵來說,打一輩子仗,都很難獲得這些官職和財物,因此這無疑是巨大的誘惑,也是鼓舞士氣的有效手段。

唐朝名將張士貴在打仗時和部下說,“公先登之勳,有超恆準,賜奴婢八十口、絹彩千餘段、金一百卅挺”,不去許諾戰後怎樣怎樣,就說只要登上城樓就賞賜奴婢絹彩什麼的,比空頭支票更能鼓舞人心。

此類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對於士兵來說,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完全是可以搏一搏的,即便賭注是自己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