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高宗李治是被武則天控制的廢物皇帝,這是一個歷經千年的誤讀

唐高宗李治,千年以來,人們只記得他是英明聖主李世民的乖兒子,是鐵腕女皇武則天的弱丈夫。“軟弱無能”是他的代名詞。少有建樹的他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對比下是黯淡無光;他性格軟弱,以致大權旁落,導致“武周”取代“李唐”。但事實卻是如果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只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就是無源之水,是李治讓貞觀之治再上一個新臺階,給開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礎。高宗在位時期,政治上社會安定,吏治清明,經濟持續發展,意識形態、法律、科舉、門閥譜牒等大唐帝國的政治制度都正式奠基。外事方面,高宗平定西突厥,羈縻大批西域國家,飲馬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平定了隋煬帝和唐太宗都為之飲恨的朝鮮半島,在中華帝國面前日本首次嚐到敗績,大唐的疆域達到最大;也是他首先成功舉辦了唐太宗夢寐以求但未實現的的封禪大典。在皇權至上的時代,若是一位無能的皇帝統治30餘年,會有這番景象嗎?

說唐高宗李治是被武則天控制的廢物皇帝,這是一個歷經千年的誤讀

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

李治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很小就受到太宗寵,還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立為太子後,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讚他的才能。登基後的李治勤勉執政,把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並和大臣牢記太宗遺訓遺囑,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經濟,唐高宗對群臣宣佈: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 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提倡文教,由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頗有貞觀之遺風,被歷史稱之為永徽之治。

李治重新建立科舉制度,通過科舉制起用官員,使中舉和應試的人數開始迅速增多,高宗的幾個宰相都有功名,相當數量的官員開始以這種方式走上仕途。《劍橋中國隋唐史》:“高宗統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說唐高宗李治是被武則天控制的廢物皇帝,這是一個歷經千年的誤讀

刻有武則天追思丈夫李治文章的《述聖記碑》

高宗時期,根據舊制唐律重新編修頒佈了《永徽律》,分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鬥訟、詐偽、雜律、捕亡和斷獄等十二篇,五百零二條。《永徽律》與其註疏合稱《永徽律疏》,今天我們稱為《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這部法典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據史料記載,大理寺卿唐臨有一次向李治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李治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4年時間人口迅速增加20萬,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政治清明,社會的安定。

李治時期因身體原因,朝政主要和武則天共同商議處理,但武后只能通過“建言十二冊”這種方式參與治理國家,實權仍掌握在李治手中。在他執政年間,也從沒有真正支持武則天的勢力,就連李義府也是剛露出這種端倪,就被高宗治罪處死。武家也一直受到打壓,因而出現了“皇后參政,朝中無外戚”的罕見景象。他還頒佈《內訓》和《外戚誡》書籍文章,來壓制武家人興風作浪。高宗在去世時,在遺詔中還留下限制武則天權力的內容。而對於高宗限制自己權利的措施,武則天對此也無可奈何。

所以對仁孝老實的高宗李治我們應該重新認識。

說唐高宗李治是被武則天控制的廢物皇帝,這是一個歷經千年的誤讀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