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演講|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深度剖析)

口才有方,演講有道

願我能帶給你能量 在璀璨的舞臺閃閃發光


全文共3018字閱讀約需6分鐘

剛才撒老師,寧寧老師已經跟我提到了,我們已經談到了葡萄糖轉運蛋白。而在過去兩年我和人談起這個轉運蛋白,就比如我跟我爸爸說轉運蛋白,他會立即想到轉運氣。我就意識到可能我們日常所進行的這些工作對於大多數不同學科背景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世界,很遙遠的世界,所以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這個世界。

(學一招:演講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演講的“話頭”很重要,怎麼引出話題、吸引聽眾注意力是每一位演講者在演講前都細心準備的內容。在這篇演講稿中,演講者以眼前人、眼前事為“話頭”,自然而然的過渡到了演講主題上來。這種方法一般較多運用在發言時間短暫的即興演講中,由眼前的人、事、物引發的某種現象或感想來引出發言內容。)

我們經常會說什麼價值觀、人生觀,就是三觀,我不太願意去跟大家談這些東西,因為我覺得太宏大,這個路你慢慢走出來就好了。可是我真的有些時候也不是特別理解,為什麼我們所謂的三觀要被社會上很多世俗的想法,或者網絡上的聲音所左右。我看《歡樂頌》,我有一個學生就過來跟我說,顏老師,我想了一下安迪,大家知道《歡樂頌》的女主角叫安迪,劉濤飾演的。他說:“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沒有你在學術界的地位高,安迪她的工作強度一定沒有你的工作強度大。可是你看她賺多少錢。你每天那麼辛苦,你工資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難道心裡不會不平衡嗎?”

然後我就盯著他說:“那你覺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嗎?難道金錢就變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我覺得不論是誰,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向死而生。我們每個人最後歸宿是一樣的,所以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幾十年到百多年的尺度,那麼你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對我而言,只是覺得我很簡單地去喜歡這麼一個世界。

(學一招:講述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得出結論更有說服力。)

精英演講|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深度剖析)

像剛才跟大家說過,包括剛才我跟撒老師對話也可以看出,其實我骨子裡一直是一個比較活潑的人。我在小學的時候其實就是很愛玩,回家從來沒有寫過作業,都是在校園裡就寫完了。到家以後稍微聽聽廣播,因為我爸媽不讓我看電視,他們怕我視力不好,因為我現在眼睛還是有點問題。就是一直聽廣播,聽完廣播我就坐在床上看外面的星空。當時看著星空的時候,就一直想知道,宇宙外面是個什麼樣子,宇宙是無窮的,什麼叫作無窮,宇宙到底有沒有邊。

其實現在想想我也挺神往的,我那麼小的時候就想到了這麼多高深的問題,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當時那些艱深的問題把我打退了。初中我知道了一個概念,叫作細胞,於是我又開始好奇,細胞是什麼樣子?我相信在座的你們都看過《西遊記》,對不對?《西遊記》裡你最喜歡誰?大多數人我相信還是美猴王。美猴王的特異功能七十二變,我不知道你們想變成什麼。但是我那個時候就在想,他七十二變,可以無限地縮小,如果小到像一個分子大小,然後進入我們的細胞,他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所以我在準備今天這個演講的時候就想了想,可能在我初中就有了這個萌芽,我很想知道細胞內部到了分子世界這麼一個尺度,你會看到什麼樣子?

來,我請導播幫我們呈現出第二個動畫,我給大家準備的。大家請看,這個動畫展示的就是細胞內部小小一隅這麼一個世界。這上面每一個小斑塊都是一個蛋白質,而這個在旋轉的,叫作ATP合成酶,它的作用就是把我們從葡萄糖裡面獲取的能量儲存在ATP合成酶中。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剛才這個動畫其實是三分真、七分假。為什麼?因為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對於細胞裡面的世界還不是特別瞭解。如果我們真的可以理解到這種程度,那我也就失業了。

(學一招:演講時藉助於道具,比如說影像資料、某些具體物品等會使演講中的舉例更生動形象也增加演講的趣味性,從而把握聽眾注意力。)

正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不明白,所以我們很多很多的科學家,包括我的學生們,一直在試圖張開人類觀測分子世界的眼睛。這就是結構生物學。剛才大家也看到了,裡面轉得非常漂亮。這些就是蛋白質,蛋白質一方面是高能量,提供營養,但最重要的是它支撐起了我們的生命活動,支撐我們的生老病死。如果這些蛋白質產生了異常,比如說該有它沒有;或者本來需要很大量,它的量非常少;又或者不該在這個地方出現,它出現在這兒,會有什麼後果?疾病。其實我們的疾病很多時候就是與它們的功能失常或者是表達失常有關。我們科學家需要揭示的是正常情況下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間接地我們也可以揭示出當它異常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這就叫作探索疾病的致病機理。

精英演講|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深度剖析)

到現在為止我說的話,大家有聽不懂的地方嗎?其實沒有,對不對?這就是科研。其實科學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高高在上,好像說出來都是子曰,那不是科學家;然後談必愛因斯坦、牛頓,不是這樣子的。其實我們做的是非常有趣的研究,就是把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想當然不斷深入挖掘下去,或者說我們總是想找出它的分子基礎,找出它的物質基礎,這就是科學家的世界,而且這個世界其實很美妙。

(學一招:對於聽眾不太熟知的某種學術名詞演講者在講解的過程中不妨多使用一些俗語、俚語等口頭語來進行表達,能夠使聽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我們再回到剛才那個話題,就是女科學家,本來我自己是比較抗拒這個話題的,但是兩年之前,我自己慢慢有意識地去談這個話題,為什麼?科學就是一個淺顯易懂的世界,它其實沒有任何門檻,只要你在本科接受了足夠的訓練,到了研究生階段,或者到了後面這個研究階段,我個人認為它對於性別是沒有任何偏向性的。去年我去瑞典參加“瑞典結構生物學全國會議”,它是請全世界的一些科學家過去做這個主題報告,當時我大開眼界——怎麼所有報告人裡面竟然有一半都是女生。

這個問題我之前竟然沒有想過。因為我自己也組織過很多的國際學術會議,其中有一個要求,很多國際學術會議有一個要求就是女性演講者的比例不能低於20%。中國大學裡面,特別是獨立領導實驗室的女性科學家的比例確實很少。但是我去瑞典的時候就發現他們竟然有50%,然後我就跟瑞典本國的科學家聊天,我說:“這真是太神奇了,你們竟然有這麼多女性科學家。”他們就說:“這不是很正常嗎?”但是不僅僅是我國,包括美國,更別說日本,甚至歐洲其它的國家,女性科學家的比例都少得可憐。是女性科學家的能力不行嗎?大家想一想,中國科學類的第一個諾貝爾獎誰獲得的?屠奶奶。你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美國科學院的華裔院士中,女性的比例是要高於男性的。

精英演講|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深度剖析)

我已經回到清華九年了,其中有五年我是在研究生招生委員會的生命科學招生委員會擔任“Committee Chair” 主席。我們在面試的時候,發現女孩子們的表現好極了,她們不論是知識,還是表達,包括那個風采,你看到的都非常優秀。可是再往後面去做博士後了,甚至再往後面要開始像我一樣從事獨立的科研工作了,你會發現女科學家去哪兒了?是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大家自己可以想一想。

但是為什麼我開始說這個關注女科學家的問題,其實一個起點是我自己的學生。她其實做得非常好,在我看來她非常優秀,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間跟我說,她想要不讀了。我說是我對你不夠好,你在實驗室壓力太大嗎?她說不是。她就是覺得正好有一個應聘的機會,她很擔心以後自己找不到工作。我就跟她一直說,你看你現在做得這麼好,馬上就可以出成果了。當時她聽了以後,也想了想,說:“好吧,我覺得您說的是對的。”結果過了三天,她又回來跟我說:“我跟家人討論了一下,還是覺得我應該去工作,而不是留在實驗室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於是我又跟她探討了一遍,然後她又被我說服了。這樣四次之後,我最後說:“好吧,沒問題,我支持你的任何選擇。”

但是在第四次之後,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她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已經發表。當時她已經可以作為一個博士去畢業了。我自己心裡說實話是挺不好受的。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我都在想,為什麼?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大家在青蔥歲月求學都是自由自在的,男生女生沒有區別。但是如果你讀了博,你立業的時候也恰好是你成家的時候,更別說女性她要懷孕,然後生孩子。其實這個過程,我自己思考了一下,有可能是對女孩子們的事業造成一個擾動的階段。

(學一招:講不同的故事可以讓演講內容豐富、飽滿起來,講自己的故事、講身邊人的故事、講名人(屠呦呦)的故事,總之以不同的角色講述可帶給聽眾新鮮感。)

精英演講|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深度剖析)

所以大家應該努力地去追尋、追問自己的內心。對我而言,我最近有一些想法,前不久在我的微博上也寫過。就是說我們人生在世,只要給你錢,消費的能力誰都有;作為一個動物或者說生物,只要給你食物,消化的能力也基本上誰都有。可是區別每個個體的是你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是創造能力的不同。

這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悟,過十年會不會變,我不敢說,至少在現在這個階段我是這麼想的,我給自己定義了我的存在價值。每位同學,我不是希望你們聽我說完,就會覺得我們都應該創造怎麼樣。我是希望你們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同樣,對於女孩子們,我對我的學生也是這樣說的,如果你選擇去做全職媽媽,或者你選擇去做文職人員都沒有問題。

(學一招:演講內容越豐富越要謹慎跑題,在演講最後,演講者又把演講主題重新迴歸到開頭所提到的:“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首尾呼應,做出總結式結尾。)

最重要的是這是你經過思考做出的獨立的選擇,而不是屈服於家庭的壓力,屈服於社會的壓力。我就是希望每個女孩子要勇敢,要遵從你的內心,認真去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麼。所以好好地分析自己一下,瞭解你自己,勇敢地做你自己。

精英演講|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深度剖析)

會說話不是天賦,是技術!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學習演講,最好的時間是想當年,其次是立刻!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演講家,關注演講道,

願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