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子夺嫡”雍正胜出,为何独独对废太子胤礽礼遇有加?

用户68056351

题主这么说可就错了。在雍正朝,最受雍正皇帝宠信礼遇的是十三阿哥胤祥。而不是废太子胤礽。

在历史上,有三位阿哥在康熙朝被圈禁,分别是皇长子胤褆、废太子胤礽、还有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这三位阿哥,都活到了雍正朝,但是唯有十三阿哥最受雍正信任。 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雍正来讲,十三阿哥才是能给自己当帮手的。后期十三阿哥也摆正了自己的身份,甘当一位任劳任怨的臣子,甚至是活活被累死的。

而且从源头上来讲,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还是要多亏十三阿哥胤祥冒险抢在八爷党前面接管了丰台大营。而之所以能顺利接管了丰台大营的军权,靠的还是十三阿哥胤祥当年带兵立下的威信。所以可以说没有十三阿哥胤祥,就没有雍正的皇位。故此,雍正对十三阿哥胤祥最为礼遇,以至于封了铁帽子王还不算,甚至让后期的允祥(也就是胤祥,为避讳皇帝,改为允祥)把名字改回去了。



除了十三阿哥以外,之后就是废太子胤礽了。虽然在雍正继位以后,废太子胤礽仍然被囚禁在咸安宫。但是对于胤礽的子女们,雍正可是不吝封赏。

首先是在继位一个多月后,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晳就被封为多罗理郡王。在之后废太子胤礽的几个女儿也都封了郡主县主。其他的几个儿子也封了辅国公之类的爵位。而且废太子胤礽在雍正继位第二年死去后,得以以和硕亲王的礼仪下葬,雍正还亲往哭祭。可以说是备极哀荣了。

那与十三阿哥胤祥想比,废太子胤礽对于雍正有什么价值,值得他去这么做呢?

其实最大的价值就是废太子在康熙朝庇护了还是四阿哥的雍正。并且在自身被废,无望觊觎皇位后,明里暗里的替彼时的四阿哥,后来的雍正,打压了八爷党。

要知道,在太子还是储君的时候,四阿哥还只是太子党的一员,并没有很大的希望能登上皇位。且废太子胤礽多次监国,教给了四阿哥不少东西。虽然碍于康熙的命令不敢放了废太子胤礽,但是雍正还是知恩图报的,对于胤礽的子女照顾有加。

所以,雍正对于废太子胤礽是出于兄弟之情的正常关心,与对老十三的那种信任还是差一点的。


王斌兔斯基

清世宗对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谈不上礼遇有加,所有二十四个兄弟中真正算是得到清世宗礼遇的大致也就几位:恒温亲王允褀、淳度亲王允祐、怡贤亲王胤祥、庄恪亲王允禄、果毅亲王允礼、諴恪亲王允祕几位。



恒温亲王允褀属于超然派,清圣祖晚年诸子夺嫡,他没有卷入任何兄弟派系之中。而且,作为允禟一母同胞的兄长,他与这位胞弟所属的所谓“八爷党”也是素无往来,连他四哥清世宗都说他“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所以,且终其一生颇受清世宗礼遇。



淳度亲王允祐和他五哥恒温亲王允褀差不多,也属于超然派,没有介入康熙晚年的夺嫡争斗,所以,雍正元年,清世宗刚刚即位就将其由郡王晋封为亲王,对他基本也还算是比较礼遇。雍正八年去世时,清世宗对他的评价是“敬谨小心,安分守己”,可见清世宗一直觉得这个弟弟挺老实很本分的,善待他也就很正常了。



怡贤亲王胤祥就不必说了,清世宗的铁杆粉丝死党,自始至终都在为四哥清世宗卖命,自然得到了清世宗的最高礼遇,信任、赏赐无以复加。其所拥有的怡亲王爵位更是得到了世袭罔替的许可,成为了清朝第一家不是因为开国军功而受封的“铁帽子”。而且,除了怡亲王爵位以外,还得到了一个郡王爵位,即宁郡王,在清朝二百来年里,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庄恪亲王允禄,这位就更不必说了,清世宗跨过承泽系的小宗旁支,把庄亲王这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给了他,自然是礼遇有加的。虽然有资料说,这是清圣祖生前的意愿,但毕竟清圣祖没有正式发文,清世宗完全可以装傻充愣装不知道。可见,清圣祖生前,其已然和四哥清世宗打成一片了。而且,从后来清世宗重用他和允礼也可以看得出来。



果毅亲王允礼,清圣祖在世时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实际上早已和四哥清世宗达成默契,成为了清世宗隐藏的盟友之一。虽然没有像怡贤亲王那样高调地为兄长助威,私下应该也帮了清世宗不少忙。所以,清世宗登基后不久就给其加封了果郡王爵位,之后又晋封为果亲王,非常倚重,而且对于他也是颇为礼遇的。



諴恪亲王允祕是因为年纪太小(比清高宗、和恭亲王弘昼还小一些),从小被四哥清世宗当成了儿子来养, 所以关系非同一般。后来更是跨越许多年长的兄弟,被四哥清世宗封为諴亲王,这虽然不是所谓兄弟意义上的礼遇,但是也算是礼遇有加了。




至于其他兄弟,要么是康熙年间的对手,被清洗打击得差不多了,如廉、敦、恂等。要么就是太小,和清世宗接触比较少,谈不上什么礼遇和优待,正常待遇而已。其中,履懿亲王允裪似乎有些特别,有那么点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感觉。从小由苏麻喇姑抚养长大,没有介入康熙年间的皇位争夺,所以也没有被清世宗清洗。但是,似乎经常因为做错事被斥责、罚俸、降爵,爵位升升降降了好几次,好在长寿,乾隆二十八年才过世,并且生前已经恢复了履亲王的爵位,也算是善终了,但清世宗对其的礼遇应该是没有太多的。



至于所谓对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礼遇有加就谈不上了。首先,清世宗即位后并没有将允礽释放,当然也不太可能释放,其依旧在圈禁之中,直到去世。死后也只是给予了亲王的待遇,而不是皇太子,算不上是礼遇。毕竟,允礽是清世宗的嫡长兄,而且是曾经半个主子——皇太子,清世宗不可能像对待其大哥允禔那样,以贝子礼就打发了一个前皇太子。况且,允礽和清世宗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而且私人关系相对其他兄弟可能还好一些。所以,人都已经死了,不论是做样子还是出于真心,台面上的东西还是要做足的。同时,善待废太子也更能说明自己的皇位不是抢来的,是正统。但礼遇说真的,真没看出来。



至于优待允礽的儿子弘晳,个人觉得,清世宗主要还是为了维持自己正统即位的形象。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处理弘晳,岂不是更显得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优待弘晳,是政治需要,当然里面可能也有一些对允礽的兄弟情分,毕竟清世宗和允礽没有发生过正面利益冲突,兄弟情分应该还是有一些的。同时,清世宗一直也只是给弘晳表面上的高规格待遇,信任和权力从来没给过,而且一直处于戒备和提防状态。所以,细究起来,其实真谈不上有多礼遇。况且,清世宗死了没几年,清高宗就把弘晳给收拾了……


農民工老楊

题主说的不严谨,胤祥才是最受礼遇的。康熙死后,有三位阿哥被囚禁:皇长子胤褆、废太子胤礽、老十三胤祥。

这三人中,最受雍正信任和礼遇的就是老十三胤祥。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禛府上幕僚邬思道评价老十三,十三爷是四爷党,不是太子党。十三爷只忠于胤禛,而不是太子。老十三是胤禛的铁杆帮手。这句话虽然源自于电视剧,但是对胤祥和胤禛关系的描写符合实际。

康熙一死,雍正就让人拿着康熙的令牌放出圈禁多年的老十三,让老十三去接管丰台大营兵权。老十三也不负雍正期望,顺利控制丰台大营,并带兵到畅春园给雍正护驾。八爷党看见老十三带兵出现的时候,才知道大势已去。雍正这才顺利继位。

雍正继位以后,封老十三为满清第九位铁帽子王。他死后配享太庙,雍正还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独一份不避讳皇帝名字的事例。


这么高的荣誉,纵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仅此一人。所以,胤祥绝对是雍正所有兄弟中,和雍正关系最亲迷,最受雍正信任和爱护的。

皇长子胤褆是最不受待见的,但是,也是这三位皇子中活的寿命最长的。


胤禔在康熙四十七年,因为魇咒太子胤礽,被康熙削爵囚禁。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胤禔死在了囚禁之中。雍正虽然恼恨他不顾兄弟亲情,魇镇太子。但是,毕竟最后当皇帝的是他,而且,大哥对他也没有任何威胁。所以,胤禛对大哥既不刁难,也不优待。总之,就是不闻不问。

太子胤礽前后两次废立,当了36年储君。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太子再以罪被废黜,被禁锢于咸安宫。雍正继位以后,依然将他囚禁在咸安宫。雍正二年,废太子胤礽病重而亡,终年51岁。


胤禛和太子从小关系不错。太子作为胤禛的二哥,也是很照顾胤禛。所以,在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前,一直是太子党。胤禛最初的想法,就是要辅佐太子继位,给未来的皇帝当忠臣。太子也很倚仗胤禛,有事都让胤禛办。


可惜,康熙太能熬,太子又不争气。雍正刚好有机会,就自己竞争上岗,当了皇帝。

因为这层关系在,雍正继位以后虽然没有释放废太子胤礽。但是,对太子起居很照顾。胤礽死后,他还亲自去哭祭。



胤礽在临终前,也叮嘱儿子,要忠于雍正皇帝。可见,两人关系还算过的去。但是,胤礽的待遇肯定没法跟胤祥比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不是雍正帝单独对废太子胤礽礼遇有加,毕竟废太子胤礽是雍正帝曾经的半个主子,何况雍正帝那时也是太子一党,后来见过一面也是非常尴尬。

雍正帝的脱颖而出绝不是偶然,太子胤礽被废,自然雍亲王与十三阿哥胤祥就脱离了太子胤礽的圈子自成一派,但是比较隐蔽。

雍正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封八阿哥胤禩为“廉亲王”,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只不过是为了稳定朝局一种手段而已,并没有给予八爷党一定的实际权利。

九位王爷各自的下场

第一个回合是在热河木兰秋狝,太子胤礽被假手谕及淫乱失德被废。

大阿哥胤禔因为做了猪一样的愚蠢行为要代父屠杀太子胤礽被康熙帝交宗人府永远禁锢开除宗籍。

那时候的四阿哥胤禛为雍亲王与十三阿哥胤祥一直保举太子胤礽,在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雍亲王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脱离了太子党队伍自立门户,用以静制动的方式观望机会,等待出击。

八阿哥胤禩、老九、老十、老十四阿哥胤禵等一干人在第一次废太子中由于竞争“太子位”而被康熙列入黑名单,不甘心的八爷党蠢蠢欲动。


九位王爷死的,都在看

待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大将军王的时候,又点起希望之火,大肆制造矛盾,力争夺取皇帝位置加大力气创造条件积极反扑,因康熙驾崩而又与皇位失之交臂,还是不服。

最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以整顿旗务为由发动宫廷政变被雍正帝削除宗籍,八阿哥胤禩改名为阿其那、九阿哥胤塘为塞思黑,圈禁死于禁所,阿其那,塞思黑家属流放宁古塔及伊利,最后家破人亡。

老十阿哥,十四阿哥胤禵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间。后来的乾隆帝都为他们恢复了宗籍,给予了一定的封号及对他们的后代给予照顾。

可惜了废太子胤礽

胤礽被废,标帜着胤礽太子生涯生计生计的彻底竣事,同时也是他从政之路的幻灭。今后之后,胤礽起头了长达十三年的囚禁糊口,直到他生命的落幕。

雍正二年,前太子胤礽病逝于咸安宫,雍正皇帝为了表达哀伤,亲自前往五龙亭哭丧,胤礽死后,雍正按照亲王礼仪,厚葬胤礽黄花山。

雍正帝按照理亲王的待遇给予胤礽留下的几十个家人照顾,在康熙四十七年以前,雍亲王见了太子胤礽必须二跪六叩行半个君臣之理,如今见面,胤礽面对雍正长跪不起,真正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乎”,此时此刻彼此之间不知在想着什么?

过去的君臣,现在也是君臣,身份遍了,真正的人生无常!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日尧居k古史

文/炒米视角

没有证据表面雍正对废太子胤礽生前礼遇有加!怎么礼遇有加?礼遇有加为何还要继续圈禁?所谓死后哀荣,对胤礽而言,又有何意义?


在《康熙王朝》里胤禛在太子二次被废之前,曾经以太子党核心成员的面目出现,表面对太子忠心无二。

然则太子二次被废后,胤禛“以退为进”,”以不争而争”。最终在胤禩和胤禵的内耗中胜出。

然而此刻业已继位为君的胤禛,面对被圈禁的胤礽,他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执行康熙生前对胤礽的处理办法,继续圈禁。如若不然,以何名义放出?放出后,如何相待?


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么?雍正继位前的357年前,朱元璋就是没懂这个道理,讲感情,没听刘伯温的劝告,去安丰救小明王,毕竟自己曾经是小明王的人臣。救回来才发现这才是惹了天大的麻烦。天无二日啊!结果还是廖永忠聪明,制造了一场水上交通事故,解决了朱元璋的麻烦。但朱元璋也因此落了一个谋害小明王的骂名。


但是废太子太子胤礽死后,可谓恩荣备至!被雍正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还亲往五龙亭哭奠,规格仅次于天子下葬礼。

人死了怎么讲感情,怎么追封荣誉都可以。因为这些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废太子胤礽实际上什么都得不到了,而雍正却可以得到美誉!如何兄弟情深,如何地不忘本!


炒米视角

九龙夺嫡四爷雍正胜出,十三爷最受雍正的礼遇。赐封铁帽子王,世代承袭爵位。大家都知道十三爷对雍正忠心赤胆,兄弟感情深厚,雍正能在九龙夺嫡中胜出,十三爷的作用那是杠杠的。这份赏赐是担得起的。



题主所说的雍正继位后,对前太子胤礽礼遇有假,那是除十三爷以外,相较于对待其他阿哥所说。大阿哥是自己把自己坑进圈禁惩处的,还是康熙爷在位时的决定。当年就是嫉妒二阿哥做了蠢事意图伤害太子,身为太子党的四爷自然跟大阿哥不是一路人。所以雍正继位后对大阿哥能有什么好呢?任其在圈禁中自生自灭。

八爷党的老八老九老十还有老十四,在雍正稳定权力后逐加清算,老八老九各得外号阿其那和赛斯黑,被夺爵位,而后又莫名病死。老十四被圈禁,直到雍正驾崩都未被释放。只有老十,或许老八老九都已死,雍正也没有难为他。一直活到乾隆六年病死。

太子胤礽,在二次被废后被康熙爷圈禁,雍正继位后虽没释放处出来。但在其死后追封和硕理亲王。其子在雍正六年五月,晋理郡王弘晳为和硕理亲王,成为同辈中爵位最高者。 雍正帝十分关心弘晳,弘晳亦于奏折中称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帝为“皇父”,但他并未被委派一些重要任务,其间多参与一些礼仪性的活动,譬如雍正九年,雍正的元配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去世,弘晳即出任使节赞册宝。



总的来说,雍正在太子被废前是太子党成员,多少得到太子的照顾,太子二次被废也没怎么牵连到雍正。雍正继位后,太子早已构不成威胁,所以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按照康熙遗命,终身圈禁,但在生活上还是给予照顾。在其死后,雍正还亲往哭祭。也算对得起这位二哥了。


朕不是你的菜

向敬之

胤禛曾是胤礽的人,但后来被逆转,胤礽成了胤禛的阶下囚。

胤禛能成为康熙“九子夺嫡”大战的最后胜利者,既靠能力,也靠投机。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对胤礽废后又欲立,无论他怎么示意臣下,但国丈佟国维、大学士马齐以及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力挺皇八子胤禩,私相计议,联络大臣,结果造成了大多数大臣支持胤禩。

康熙面对这样的局面,极为尴尬,严惩胤禩,却将支持胤礽复立的贝勒胤禛,直接晋升为和硕雍亲王。

胤礽不争气,很快再次被废。但,胤禛以推举胤礽,被康熙嘉奖,并重用,给予了更多的参与朝政的机会锻炼。康熙认为胤禛能善待废太子胤礽,最后遗命他作为后继之君。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选择胤禛为嗣皇帝时,是有条件的:“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清室史料没有这些记载,但异域却记述了胤禛能上位的一二三。

这是不是信史,已无从考证。但是,雍正上台后,并未给胤礽人身自由,更不遑论政治权利,除了继续将胤礽圈禁在紫禁城咸安宫,没有剥夺他的性生活权和生育权,但很快命其子弘晳携家属搬至京郊郑家庄居住,使胤礽晚景凄凉,落寞苟活。

雍正二年十二月,已被改名的允礽病逝,只活了五十一岁。雍正皇帝装模作样地滴了几滴眼泪,追封允礽为和硕理亲王,但从给他的谥号“密”来看,雍正对允礽并不友善,谈不上礼遇有加。

追谥曰密,就是要他死后还忏悔。有清一代,亲王被谥为密者极少,除了允礽,康熙朝曾追谥豪格之孙丹臻为密,清朝最后的庆亲王奕劻因祸国亡清,也被逊帝溥仪给予了一个“密”的恶评。


以礼观书

诚谢盛邀!

我们先来看下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分为二派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一派以太子为首,主要成员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背后势力是索党。

一派以皇长子为首,主要成员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背后势力是明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在此过程中如没有十三皇子的军事辅佐,雍正王朝怕是不会存在。即使康熙传位给雍正,也未必不会被八爷党给颠覆政权。所以雍正皇帝继位后,胤祥顺理成章成为雍正最为信赖的人。

从十三皇子自雍正上位后的履历中可见一般:

1722年,雍正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

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全力治理国家。

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

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清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1730年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在雍正为爱弟所作的一篇最情真意切的祭文里也写道: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

太子作为二哥,自小照顾胤禛。作为太子党一员胤禛最初的想法,就是要辅佐太子继位,给未来的皇帝当忠臣。太子也很倚仗胤禛,有事都让胤禛办。第二次被废无望觊觎皇位后,明里暗里暗助当时的四阿哥打压八爷党。

雍正上位后面对被圈禁的胤礽,只能执行康熙生前对胤礽的处理办法,继续圈禁。否则以何名义放出?放出后,如何相待?朱元璋去安丰救小明王的惨痛教训会否重演!

对胤礽及其子女们,雍正可说仁义尽至:

首先继位仅一个月,封胤礽的儿子弘晳为亲王,成为同辈中爵位最高者,弘晳亦于奏折中称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帝为“皇父”,其他的几个儿子也封了辅国公之类的爵位, 女儿都封了郡主县主。

胤礽死后被雍正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还亲往五龙亭哭奠。出殡时还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前去,可以说这种待遇仅次于天子下葬,可谓皇恩浩荡。

对立派八爷党的人雍正稳定权力后逐加清算,老八、老九被雍正帝削除宗籍,八阿哥胤禩改名

为阿其那、九阿哥胤塘为塞思黑,圈于禁所莫名病死,二人家属流放宁古塔及伊利,最后家破人亡。老十四被圈禁,直到雍正驾崩都未被释放。雍正没有难为老十,一直活到乾隆六年病死。

综上可说题主说法并不严谨,雍正继位后,胤祥才是最受礼遇一位。对前太子胤礽礼遇有加,仅是除胤祥外相对待其他阿哥而言的。


美丽青春您真痘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啊!简单一句话就是对他的这位二哥特别感恩!

雍正胜出最终夺得皇位,这客观原因也得感谢他的这位二哥被废掉,他才有争夺皇位的机会!当然这只是片面的!其主要原因还得是,当皇二子胤礽得势的时候,雍正站队是站在他这边的,雍正从小是在他二哥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之后也一直把这个二哥当做楷模,当做最亲的人,一直受到二哥的照顾,所以顺理成章的一直帮助这个皇太子争权夺势,随着事态的发展,这位当了33年的太子,是立了废,废了再立,之后再废,这样的折腾好多回,最后沉不住气,准备政变争取皇位,在他舅舅索额图的支持下,打算取得皇位,可惜他太小看他的这帮兄弟和他父亲了,最终兵败!

而他的这位四弟,从小看着长大的四弟,见他大势已去自然自己靠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抢夺皇位,但是这位玩了这么多年的兄弟,他怎么能不动感情,都说雍正特别狠,但是这都是对那些当时的政敌,无论是谁到了一定高度,肯定对当初的对立者进行打击,这里就包括康熙的第八子,第九子,第十子,第十四子,全都未能幸免。同时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也是礼遇有加,就拿皇十三子胤祥来说,一直跟他在一个战线的好兄弟,在他登基以后对他那是好到了极点,大清朝第九个铁帽子王,世代传袭。

而对这个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的二哥,他又怎么可能赶尽杀绝呢!毕竟曾经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对于胤礽必须做到这样!


可乐男孩

1.私交。

皇子们虽然都是兄弟,但是因为同父异母,关系不可能所有都好。康熙的皇子当中大阿哥养于内务府总管噶禄处,二阿哥自己+佟佳氏这里带,三阿哥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处,四阿哥养在佟佳氏处,五阿哥养在皇太后处,六阿哥养在荣妃处(早夭),七阿哥记录不多,但极有可能养在宫外(残疾),八阿哥养在惠妃处。

可以看到,在11岁以前和雍正来往最多的兄弟,只可能是胤礽,而11岁以后回到生母德妃处和胤禛来往最多的就是被德妃抚养的胤祥,胤祥的结局可以让大家看出其实雍正皇帝是一个相当念旧的人。

2.势力。

在第二次被废后太子党极度被削弱,原本太子党大概有二、三、四、五、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阿哥。在二废太子后,复立明显无望的情况下,太子党们分为三派:

1.立长派:三阿哥、十二阿哥(不确定),雍正继位后被严厉打击

2.四阿哥党: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四阿哥当上了皇帝,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当上了世袭罔替的亲王,十七阿哥体弱无子,也给了一个亲王。

3.中立派:五阿哥、十二阿哥,轻微打击,默默去世。

可以看出雍正继承了胤礽大部分权利中心内部的支持,这是一笔丰厚的政治财富,有不少人认为胤礽长期教导其子忠于胤禛,从弘皙对胤禛及胤禛对弘皙的态度来看,可能是确实存在的,太子党人也成为雍正打击胤禩一党的中坚力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3.权谋。

政治家的天赋就是需要把利益最大化,找最合适的木偶。对于雍正来说,已经被关押打击的胤礽已经是一个50岁的生病老人,除了弘皙外余子不足10岁,弘皙已经投诚,哪怕有任何反叛意向,杀掉弘皙也可以解决90%的问题,事实上乾隆这么做了,胤礽一脉也毫无招架之力。

而拿胤礽来收买人心,可以快速解决许多舆论压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