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大程度上是受李斯的鼓动!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大程度上是受李斯的鼓动!

上回我们说到,秦始皇让众臣讨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到底哪个好,看大家都没什么反应,丞相李斯站了起来:有些人啊,老是拿古代说事情,那古代和现在一样吗?不一样的情况还想套用一样的规矩,这才是真的行不通。李斯站在秦始皇下方,扫视了一圈群臣和众博士,接着说到,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也制定完备,老百姓就该好好种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读书人不但要好好的读书,更应该好好的学习一下新的法令制度。有那么一些读书人啊,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喜欢用古书上的一些东西,来攻击当前的制度,这不但愚蠢,而且对国家不利,应该严厉禁止。

说完,李斯转过头来对着秦始皇,陛下,臣建议国家收藏的图书,凡与秦国历史无关的,都应该拿来烧掉,不是国家许可收藏的书籍,比如《诗经》《尚书》之类,民间都不允许保留,应该一律拿来焚烧,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那些旧思想的产生。

李斯这番话,完完全全说到秦始皇的心里去了,秦始皇明白,如果任由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到处宣扬旧制度的好处,很可能就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具体实施如下:出于对国计民生的考虑,医药、占卜、种树这几类书留下,其他凡不是秦国史官记载的史书,凡不是官方收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一律烧掉。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所有该烧的书。都要给我变成灰。三十天以后,该烧的书还不烧的,当事人脸上刺字,去长城工地做四年苦工。从今往后,凡有谈论古书内容的,处死;凡借古时事情评论当下的,处死;当官的知情不报的,处死。以后大家要是想学知识和法令,去和官家学,不许偷偷摸摸学古代的东西。

这命令一下,各郡各县当差的就忙起来了,他们挨家挨户的搜书,很快全国各地到处火光,这真是,辛辛苦苦几百年,一把大火都烧完。秦始皇点了一把焚书的火,不仅痛快了他自己的心,也烧痛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从此以后,不但那些有旧思想的人更痛恨秦始皇,就连那些本来持有中立态度的读书人,还有朝廷里的博士们,都对秦始皇产生了反感,他们表面不说,暗地里都在议论,说秦始皇这么干太缺德了。

在焚书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秦始皇请了几个术士给他寻找长生不死的仙药,其中的两个术士是卢生和侯生,这哥俩不知道是不是法力不够,折腾了好久也没把仙药弄到手,哥俩一琢磨,这秦始皇为国家稳定点,就把天下那么多的书给烧了,现在我们把他长生不死的事情给搞砸了,他肯定不会轻饶了我们,干脆,咱们还是溜吧。就这样,这哥俩卷着求仙药的公款就跑了。

这么大事情,很快就惊动了秦始皇,秦始皇不是糊涂人,他一打听原因,原来和自己焚书有关,再仔细一追查,什么,天下不少读书人还在议论我,这还了得,秦始皇就下令,追查所有诽谤自己的读书人,再给我把那两个术士找出来。

这下可好,一些读书人被抓来受刑,他们为了给自己开脱罪过,又胡乱的招认了不少同党。同样,也有不少术士被抓了起来,据说当时一共有四百多人被抓。秦始皇一看,老子辛辛苦苦建设国家,你们居然还有这么多人给我使绊子,一怒之下也没有详加核实,就叫人在咸阳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不应该啊,不应该啊!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把反对国家的苗头扼杀在萌芽里,可他做的太极端太过分了。焚书,破坏了秦朝以前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国家的精神财富创造者。从此以后,秦朝宫廷之内人人惧怕秦始皇,真正有学识的人被压制,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抬头,秦朝刚刚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多少还有点为了国家的意思,可他干的另外几件事情,就纯粹是为了自己了。早在消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就下令,占领各国都城以后,要把他们都城的宫殿绘制成样图,他要以这些为模板,在咸阳修建更多更好的宫殿。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兴建朝宫,这朝宫的规模那是相当的大,它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里面可以容纳一万多人,四周还要竖立起五丈高的旗杆。您觉得这已经够大了吧,可这还不算完,在朝宫的后面,还要修建后宫,这后宫规模更大,据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那房间是一个邻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远远望去,就像蜂窝一般。渭水和樊水穿过宫墙,在亭台楼阁之间曲折回流,一座座长桥仰卧在河流之上,好似一条条正在饮水的蛟龙,从宫殿到南山之巅凌空架起天桥,就像彩虹一般挂在空中。这一片建筑,方圆三百多里,共有七百多座宫殿,因为占地面积庞大,又在山水之间,所以一天之内,各个宫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这就是传说中的阿房宫。

秦始皇占了那么大的天下,又修建了那么好的房子,为了能多享受些日子,他就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死的仙药。之前我们说过的卢生和侯生,就是替秦始皇办理这个业务的,当然了,干这个工作的不止他们哥俩,他们还有一个有名的同事,名字叫徐福。

徐福告诉秦始皇,东海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住着神仙,神仙那里有不死仙药。于是,秦始皇就派徐福带领几千童男童女渡海去寻找仙药。也不知道这徐福是自己吃了仙丹升天了,还是道行不够在半路被海龙王给截胡了,反正是一去之后,杳无音信。秦始皇不甘心啊,他又几次派人去找仙丹,可始终没有结果。

秦始皇一看仙丹是求不到了,也不指望着长生不死了,行,死就死吧,我死也要风风光光的死,于是下令,给我修建坟墓。秦始皇琢磨啊,我活着住那么大的房子,死了以后也不能亏待自己啊,他就在骊山北麓给自己选中了墓址,而后开工修墓。

这座坟墓,那也是相当的气派,深有五十多丈,方圆也有五里之多,深埋在地下的墓室里,修筑了各式各样的宫殿,宫殿里陈放着秦始皇最喜欢的奇珍异宝,用明珠做成日月星辰,来象征天体,用水银制成江河湖海,来代表大地。为了防止有人进来盗墓,又在墓地内部设置了很多消息机关,只要有人进入墓地,就会自动发射弓弩,把盗贼射死。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修阿房宫,修骊山陵墓,每一样都要征集大量的民工,耗费无数的财物。这些活秦始皇是不会去干的,大臣们也不会去干的,当然了,他们也不会出钱,都是老百姓在出钱出力,结果搞的老百姓日子越来越难过,民心也越来越不稳了。河水产生了波澜,坐在船上的人肯定有感觉,秦始皇就觉察到了民间的动向,为了以防不测,他先后五次到民间巡游。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巡游,和他一同前往的,有丞相李斯和他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还有一个掌管车马的宦官,赵高。话说秦始皇这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去南方巡视,去的这一路也还算平安,就在往返的途中,出事了。

那个时候正是三伏天,最热的时候,秦始皇一个不留神,中暑了。这个暑可不轻啊,老头隐隐约约的,就感觉自己不行了。反正陵墓也修的差不多了,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秦始皇也打算休息休息了,他估么自己熬不到咸阳了,就写下一封遗嘱,让赵高去交给长子扶苏。那扶苏公子到底有没有收到这封信哪?咱们下回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