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曰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按照《茶經》的說法,產在南方,是一種珍貴的木本植物,在巴東三峽一帶,可以長出合抱之茶樹,必須得把這些枝條砍削下來才能採摘茶葉。茶葉的樹形像瓜蘆木,葉子像梔子花,花像白薔薇花,種子像棕櫚子,蒂像丁香蒂,根像胡桃樹根。

一棵茶樹融合了這麼多美妙的木本,可不就是嘉木嘛。

南方有嘉木曰茶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

此圖畫的是正德十三年,清明節時,文徵明同書畫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遊覽無錫惠山,飲茶賦詩,這些人或圍井列坐,或列鼎煮茶,或展卷吟詩,好不風流快活啊。

茶樹生長的土壤,上等的茶一定是生在山石間積聚的土壤之上,次一點的中等茶生在砂壤裡,最次的茶生在黃泥土中。大凡種茶樹,如果用種子播植但沒有踩踏結實,或者用移栽的方法來種,基本上這種茶就廢了。一般來說,會種瓜的人那就一定能種好茶,種他個三年,就可以採摘。

最好的茶在哪兒種?向陽山坡有林木遮蔭的茶樹:茶葉紫色的好,綠色的差;芽葉肥壯如筍的好,新芽展開如牙板的差;芽葉邊緣反捲的好,葉緣完全平展的差。生長在背陰的山坡或谷地的茶樹,不能採摘,這種茶性質凝滯,喝了後對身體不好。

南方有嘉木曰茶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個(局部)

品茶聽琴是貴族夜生活的重要內容,大家看圖畫中的茶壺、茶碗跟茶點散放在賓客前面,主人坐在榻上,左邊一個小姐姐在彈琴,賓客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曲子。陸羽首次提出了“茶人”的概念。揹著筐子採茶的人也是茶人,與當下的茶人概念有所不同。

陸羽之於茶,是從採摘、製造、煎煮到飲用全過程參與的,他所言茶人是指參與茶葉採製到飲用流程的人。然而由於時過境遷,社會分工日臻細緻,種茶摘茶的人變成了普通工人,成了人們眼中無足輕重的茶農茶工,照大多數人看來,他們也就是提供原料鮮葉或者毛茶,又不是從事茶葉的製作、貿易與消費這些環節的人,所以他們的存在也就是無足輕重了。

這當然是不對的。茶葉在農工商三個領域的利潤存在巨大的差距,導致了在三大產業領域茶葉從業人員的地位懸殊,今天我們把他們視為茶農,可是陸羽卻把他們視作茶人。對種茶摘茶人的地位的忽視,阻礙了中國茶業的健康發展。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茶之為用,味至寒。——《茶經》

中醫認為,藥物一般有五性,即寒、涼、溫、熱、平;有五味,即酸、苦、甘、辛、鹹;醫家認為,茶是寒性的,但寒的程度則說法不一,有人認為,茶葉也就是個微寒,也有人認為比較寒。

陸羽說,這茶啊,是“至寒”茶葉作為飲料,最適合品行端正有節操的人。陸羽接著說,如果你有發熱口渴,胸悶,頭疼,眼澀,四肢疲勞,關節不暢,只消喝上四五口茶,其效果與世界上最好的飲料——醍醐、甘露相當啊。

這個醍醐是個什麼?佛教典籍常常以醍醐來譬喻佛性,《涅槃經》,“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佛亦如是。”而甘露呢,就是露水。《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古人把天地間最美好的飲料比作甘露。

↓↓↓

喝茶點關注的都是文化人

南方有嘉木曰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