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勒令退学的16岁女孩,该何去何从?

被勒令退学的16岁女孩,该何去何从?

【姚荣专栏】

被勒令退学的16岁女孩,该何去何从?

16岁的女孩小如被勒令退学了。因为她不服管教,胆大包天,擅自离校跟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女孩一起在外开房,夜不归宿。学校想方设法找到她后,通知家长领走。勒令退学的处理意见已形成文件下发,再无回旋余地。

小如的妈妈一顿哭骂,发泄完情绪后,无奈而沮丧地说:“没办法,我管不了啦。你要咋搞咋搞,要死死去。”

一个孩子的教育关系到许多方面,家庭,父母,学校,教师,社会,还有自身。小如的父母离异,家庭破碎,母亲与一男子同居关系,平常假期小如不愿去母亲那里。小如说:“她跟人家又没结婚,我去了算什么?”只好住到小姨家里度假,可毕竟不是自己的家,感觉寄人篱下,心无归属。作为母亲首先你得给孩子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不然,孩子居无定所,就很容易在外游荡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然后,你得有一个母亲的样子和担当,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把情绪撒给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小如胆大包天,无视学校纪律,也不在乎老师,随心所欲想出去玩就找姐妹去玩个够,夜不归宿,与家庭和母亲有极大的关系。班主任怎敢担这么大的责任呢?16岁的女孩不服管教,让人闹心烦心揪心不说,还在外开房,失了身咋办?遇到垃圾人丢了性命,那简直是天大的责任!学校当然也不敢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勒令退学,能躲一劫是一劫,安全是大事,出了事故一票否决;甚至殃及学校的声誉校长的帽子,谁敢负责?

像小如这样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不止一例两例,怎么办?有本事有门路的家长,花钱再给孩子找所类似的学校读,混完高中拿个毕业证算了。小如的母亲说:“我没办法了,无能为力。”小如还未成年,打工谁敢使用童工?那就只有跟着妈妈去买酒了,未尝不是好事,尝尝生活的不易和挣钱的辛苦,到社会大课堂经受磨砺接受再教育,不吃苦不撞南墙难以成长。

可是,小如还想读书,她流着泪对妈妈说:“妈,我知道,只有我们母女俩可以相互依靠、相依为命了。与我玩的好的朋友都劝我把高中念完。”小如的妈妈无奈地摇头,她说已是山穷水尽了,为你读书已是说尽好话丢尽颜面了。

记得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讲一个先天脑瘫儿,父母不抛弃不放弃,到处求医问药的故事。二十多年如一日,陪女儿住院,喂女儿吃药,帮女儿按摩,教女儿识字学习。一路走过来,父亲已成为半个医生,母亲也成了专职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多岁的先天脑瘫女儿,现在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而且完成了英语硕士学业,成为一名翻译。太不简单了,父母的爱真是感天动地。

先天脑瘫儿,都可以把她养育成才,一名身体健康的女儿,只要妈妈够坚强不放弃,难道不能把她教育成为一个正常的有用的人吗?

如果家庭教育这块责任地没问题的话,孩子的教育往往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瑞士有一部电影《海蒂和爷爷》,在教育方面给人很大的启示。8岁的女孩海蒂,因父母相继去世成为孤儿,跟着姨妈过了一段很无聊的日子。姨妈将她送往在阿尔卑斯山下居住的爷爷那儿,爷爷刚开始不接纳,要把海蒂送到牧师那里。牧师答应帮小海蒂找一家愿意收养她的农民,但告诫海蒂爷爷,在没有找到收养人之前,爷爷必须履行上帝赋予他的照顾好孙女儿的义务。可是,在短短几天的相处中,爷爷被海蒂的天真无邪、真诚温暖打动了,决定留下海蒂。

姨妈却将海蒂卖与法国一家富贵人家——给这家女儿克拉拉做伴读。海蒂纯天然的个性深深吸引着富家尊贵的小姐克拉拉,她们很快成为好朋友,与海蒂朝夕相处,克拉拉忧郁寡欢的性情大有改变。两个小姑娘一起上课读书,海蒂从没上过一天学,连字母都不认识更不用说阅读了。家庭教师教海蒂认字,海蒂觉得索然无趣,在阿尔卑斯山上放羊时,受小牧羊人彼特的影响,认为不用上学读书,只要会放羊就行了。小海蒂对读书识字有种莫名的抗拒。

克拉拉的祖母简直就是个教育家,她给海蒂念“一只小羊”的故事 ,念到小羊与羊群走散了,命悬一线,戛然而止。海蒂急于知道小羊接下来的命运,克拉拉的祖母说,你学会了识字读书就可以自己去了解小羊的命运了。海蒂说彼特说读书识字没用,祖母因势利导:“不要听信他人,要用心做正确的判断。”从此,小海蒂用心认字母拼读,很快学会了阅读写字。

后来,海蒂回到阿尔卑斯山下的乡村,和小伙伴们在牧师那里上课,回答牧师的问题“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别的伙伴都回答要做农民、牧羊人、皮匠,海底说:“我想写故事。”她与众不同的回答引来同伴们嘲笑。克拉拉的祖母知道这件事之后,开导鼓励小海蒂:“你的回答比别的孩子更有见识。不要受他人言语态度的影响,相信自己,只要你认为快乐有用的事,就坚持去做。”小海蒂若有所思,眼神里闪烁着自信的光。

克拉拉的祖母简直就是海蒂的人生导师,太了不起了!如果,做家长都能如此点拨引导成长中的孩子,孩子定会一步步走向幸福。

人性有美好、丑恶两面,教育的功能在于引导和激发人向善向美,就像克拉拉的祖母一样。而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呈现出丑恶来,作为家长、老师、学校就要反思了。家长称职与否,有没有给孩子正面的影响,有没有给孩子输送正能量。女儿出了问题,母亲力不从心想要逃避责任,这是懦弱无能的表现。

教育一个“问题孩子”要花更大的气力,老师、学校与家长一定要通力协作。而现实是学校不敢担责,家长无力担责,那就真是孩子的成长环境有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