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消费品渠道的颠覆者”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怡亚通

“传统消费品渠道的颠覆者”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怡亚通

一直以来,股山大叔都坚持用客观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对于上市公司的优势和机遇,大叔向来不会吝啬溢美之词;但对于潜在的风险,大叔也会研究到底将之公布于众,希望能给各位看官提供参考。

无意中看到跟踪了多年的怡亚通,这家曾让大叔心之向往的牛逼企业,当年怡亚通刚提出巨资打造“380平台”时,大叔对其远大的抱负充满了无限敬意,但这么多年了,事实证明大叔当年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

怡亚通(002183.SZ),1997年11月成立,2007年11月登陆深交所,是A股第一家供应链上市公司。

怡亚通上市之后发展迅猛,业绩惊艳,2008至2017这十年间,营收从28.73亿增长到685.15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25%,归母净利从1.5亿增至5.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6.52%

看到怡亚通的净利润增速,第一反应一定是绝对的优质白马,什么美的、格力之类的,都是小儿科。

怡亚通股价从2008年1.2元涨到巅峰37.19元,涨幅超过30倍,是A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高成长股。

“传统消费品渠道的颠覆者”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怡亚通

对于这样一家光环笼罩业绩惊艳的明星公司,股山大叔在研究了其财务数据之后,发现怡亚通华丽的外衣之下却暗藏危机,投资者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带进坑里。

净利润仅仅是停留在账面上,并没有真正进入口袋。

“传统消费品渠道的颠覆者”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怡亚通

十年期间,怡亚通累计净利润约27亿,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的却高达百亿,大叔不禁想问,这么多的利润都是哪里来的,为啥赚了那么多的银子,现金却在源源不断的往外流出,难道怡亚通的股东们的都是喝西北风,望梅止渴的曹操士兵吗?看着账面上有那么多的利润,心里就美滋滋的,可以回家安心睡觉,却丝毫不担心什么时候能分下红,解解渴吗?

当然,这和怡亚通的商业模式息息相关,怡亚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羽翼未丰时,在产业链的就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毕竟怡亚通只是一个快消品中间批发商。对于上游的品牌商而言,销售规模还未达标时,怡亚通需要求着品牌商把产品全部交给他来卖,甚至未来成为品牌商的独家代理商;对于下游零售终端而言,搞什么平台都是虚的,成本低才是王道,怡亚通的规模没有绝对优势之前,价格要比其他批发商低很多,还是非常困难。

“传统消费品渠道的颠覆者”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怡亚通

“传统消费品渠道的颠覆者”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怡亚通

因此,怡亚通的处境比较尴尬,上下游都要讨好,既然价格和销量都没有优势,那就只能用账期和补贴来说话了。这么多年来,怡亚通的应收账款从2013年的30亿暴增到130亿,预付款从2013年5亿暴增至近40亿。这几年,怡亚通应收账款和预付款在资产的占比超过40%,应收和预付款合计占净资产的比重超过150%。意味着怡亚通大部分的资产都是应收账款,而这些应收款都是下游的零售商,坏账率一般较高,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如此大规模的垫资和赊账,就算是开银行的也扛不住吧。

怡亚通要搞的“380平台”规模之大,超乎想象。怡亚通计划锁定中国380个地、县级市,打造一个覆盖近10亿有效消费人口的快消品直供平台。天朝总人口不过14亿,怡亚通直接要吃下10亿人的市场,按人均年消费1000元计算,怡亚通的必须要有一万亿的现金流才行,这个计划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一旦做成,淘宝、京东之类的,恐怕都要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然而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万亿的资金岂是这么容易的,毕竟不是印钞机。

在这种“采购现款,销售赊账”的模式下,怡亚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都在急速膨胀,占用其大量的资金。

所以我们看到,自2013年开始,随着怡亚通深度供应链业务的爆发,经营性现金流急速恶化。

2013-2016年期间,怡亚通每赚1块钱,经营性现金净流出7.78元。

因此,怡亚通业绩的高增长,是建立在牺牲现金流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监管趋严,现金为王的时代,各家机构都勒紧裤腰带、捂住自个儿钱包,而怡亚通还要不断把钱给上下游,简直是救世主啊。不过救世主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救得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

烧钱垫资是可以的,但这种烧钱模式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怡亚通作为互联网经济烧钱的鼻祖级公司,深谙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指导,既然干了,就要干一票大的,怎么可能想共享单车一样,烧这点小钱呢?毕竟这几年凭借烧钱,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大有人在。滴滴、摩拜、美团、京东等都在发展过程中,依靠凶狠的价格战,大量烧钱以获取用户和市场,最终打造出一个超级平台,成为行业领袖。

但是,这个模式要想成功,有两个最基本的的前提条件:

第一是能不断获得外部融资,最好是股权融资。比如滴滴不断融资满足烧钱的需要。

第二个前提是现金流能迅速好转,因为烧钱非长久之计,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才是其在市场生存下去的根基

大叔根据怡亚通的现金流量表进行测算,2008年至2017年,怡亚通累计借款净增加额)为212.87亿元,其中2013年至2017年净增加184亿元。

这种靠短期借款支撑起来的高速发展是非常危险的,使得怡亚通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

那么怡亚通要改善经营现金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容易吗?

股山大叔认为非常难。

今年以来,随着资金收紧,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出现债务风险了,前有沃特玛劲爆数十亿债务违约,后又金立手机资金链断裂。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再来看看怡亚通截止到2017年末已经抵押的资产。

“传统消费品渠道的颠覆者”是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坛的——怡亚通

怡亚通的抵押资产已经高达125.67亿,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为26.59%,占其净资产的比例为145.24%。其中最主要的受限资产是货币资金,受限金额为66.21亿,占其货币资金总额的68.37%。

这一方面会对怡亚通资产的流动性造成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限制怡亚通的进一步融资能力,进而影响怡亚通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

怡亚通这家公司,两大硬伤,一是现金流太烂,二是债务风险太高。

关注这家公司的朋友要警惕这两点,长期要看它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否好转,短期要看它如何化解偿债压力。

目前,怡亚通已经筹划引进战投资金,这是明智之举,现金流太烂的公司,股权融资才是硬道理,靠银行贷款度日犹如饮鸩止渴。

接下来需要密切关注怡亚通能否顺利引进战投资金,如果成功,同时放缓扩张步伐,改善现金流,这家公司尚能挺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