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讀、寫”,不應該是這樣的 詞彙量決定一切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一味的強調,聽說、讀寫。可是到頭來,從初中開始學學到大學,還是聽不懂老外說什麼。自己也說不出什麼。英語的學習最要解決的是自己的詞彙量。有了詞彙量才有了所謂的聽說讀。

我也經歷過,學了很多年,還是講不出像樣的英語。曾經還抱怨自己的語言天賦不行。其實呢?不是這樣的。就在一年前,一份雜誌影響了我。雜誌叫做"reader's digiest"。這是一份非常出色的雜誌。看完第一篇開始,我再也停不下來了。

每天早上6點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朗讀reader's digiest裡面的信息。裡面的單詞不生僻、不鑽牛角尖,很平常的用語,很常用的普遍的句型。每天的閱讀量大概是5000詞彙左右。大概只需要閱讀兩篇文章即可。時間為2小時。讀到8點準時起床洗刷,準備上班。

“聽、說、讀、寫”,不應該是這樣的 詞彙量決定一切

馬雲演講

後來看馬雲在漢諾威的演講。這個演講視頻難度稍微要大些。初始聽,還是很多不明白。好吧,繼續閱讀,"reader's digiest"。時隔半月左右,再回過頭去聽,難度大大降低了。能懂80%的意思了。

“聽、說、讀、寫”,不應該是這樣的 詞彙量決定一切

英文演講

“聽、說、讀、寫”,不應該是這樣的 詞彙量決定一切

李彥宏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