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伊拉克為什麼要入侵科威特?美國又為什麼要阻止這件事?

唐雲春

海灣戰爭的兩位主角:老布什與薩達姆

一、薩達姆為了“賴賬”入侵科威特

在1980年之前,伊拉克依靠石油出口,成為了中東富國之一。但是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發動了兩伊戰爭,與伊朗進行了長達8年拉鋸戰。直到1988年,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調停下,才結束了兩伊戰爭。兩伊戰爭以後的伊拉克從曾經的石油富國,變成了欠下鉅額外債的國家。為了恢復經濟,也為了償還外債,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組織能夠集體減少石油產量、提高石油價格。因為科威特歷史上曾經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同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個自治省,所以兩國之間有很多邊境糾紛。為了打兩伊戰爭,伊拉克也欠下了科威特140億美元的外債,這可是一筆鉅額。要知道,在兩伊戰爭之前,伊拉克的GDP總量為390億美元,可見140億美元在當時是怎樣一筆鉅款!科威特為了在邊境問題上贏得主動,不但沒有按照伊拉克的要求減少石油產量,反而增加了石油產品。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惡向膽邊生,萌發了吞併科威特的想法!吞併了科威特,即可以賴掉140億美元的債務,又能夠彌補兩伊戰爭的損失,更能夠增加國家綜合勢力,在與伊朗一戰。1990年8月2日,薩達姆下令軍隊開進科威特,事實上吞併了科威特!

二、美國要阻止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的原因

1.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1945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霸權,基礎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又形成了石油美元體系。而石油美元體系的基礎是中東國家的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中東石油儲量佔世界石油總儲量65%,其中有五大石油儲量大國,分別是沙特、伊朗、阿聯酋、伊拉克與科威特。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隨即發生了“伊朗人質危機”,伊朗與美國關係破裂。兩伊戰爭以後,伊拉克與美國的蜜月期也結束了。如果任由伊拉克吞併科威特,將對石油美元體系造成巨大沖擊。沒有了石油美元體系,就沒有了美元霸權,沒有了美元霸權,美國何以稱霸世界?所以,為了美元霸權,美國也必須阻止伊拉克吞併科威特!

2.為了平衡中東局勢。薩達姆時期,伊拉克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軍事實力在中東首屈一指。儘管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沒有戰勝伊朗,但也展示了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在中東,美國要維繫平衡,更要保護以色列的安全。一旦任由伊拉克吞併了科威特,假以時日,伊拉克將一躍成為中東無可爭議的第一強國。美國絕對不會允許伊拉克破壞中東力量對比,更不會允許有一個對以色列有威脅的伊拉克存在!

3.為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不論怎麼解釋,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的行為都是侵略,是非正義的,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一致譴責。美國自詡是文明與正義的代表,不能無視國際秩序被公然踐踏。就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數小時之後,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660號決議譴責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8月3日阿拉伯聯盟也發表決議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並要求伊拉克撤兵。狂妄的薩達姆無視安理會、美國、阿拉伯聯盟的譴責,拒不撤兵。結果,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678決議,美國為首的聯軍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打殘了薩達姆軍隊,美國也因此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望。

參與海灣戰爭的美國戰機

儘管美國稱霸世界以來發動了無數次非正義戰爭,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海灣戰爭是毫無疑問的正義戰爭!


美國觀察室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這件事要從兩伊戰爭說起。

兩伊戰爭說到底其實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戰爭,1979年2月,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代表的什葉派穆斯林上臺執政。伊拉克是什葉派發源地,而以薩達姆為首的政府卻是遜尼派,占人口55%的什葉派穆斯林中反薩達姆的勢力活躍,從而成為伊朗輸出革命的首要目標。當時的伊拉克在薩達姆的帶領下國富兵強,想趁霍梅尼政權立足未穩之際對其進行打擊,以消除所面臨的威脅並徹底解決邊界爭端。兩國關係日趨緊張,邊境衝突加劇。

海灣地區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是遜尼派,薩達姆深知一場戰爭會對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認為兩伊戰爭不是伊拉克一家的事,而是整個阿拉伯民族的事,所以薩達姆要求整個海灣國家對伊拉克進行援助,幫助其打擊伊朗。兩伊戰爭中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向伊拉克提供了300多億美元的貸款及港口和其他設施的支援,結果是兩伊戰爭將伊拉克和伊朗雙雙都拖得一蹶不振。

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的經濟一落千丈,薩達姆想迅速恢復其經濟,便要求海灣國家對伊拉克免除因為戰爭所欠的所有債務,然而,1990年1月以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從每桶20美元以上跌至14美元,使伊拉克石油收入減少幾十億美元之多,這對急需建設及償貸資金的伊拉克來說,是不能忍受的。伊拉克方面認為,石油輸出國組織原定的每桶18美元的"最低參考價"之所以被突破,都是因為科威特、阿聯酋和沙特超限額出口石油造成的。抓住這一藉口,1990年7月中旬,伊拉克以破壞石油生產限額為名,突然發難,對科威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進行猛烈抨擊。

薩達姆進攻科威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石油,伊拉克和科威特同屬於海灣產油國。科威特的石油資源也非常的豐富,這本來沒有伊拉克什麼事。但是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境地區發現了石油,這就和伊拉克有關係了。伊拉克和科威特有一段邊境全部都是沙漠地區,而且沒有仔細劃分邊境。在這片邊境地區發現了大量的石油,這對薩達姆的刺激很大。畢竟國家剛剛打完兩伊戰爭,各個方面都需要錢。現在在邊境地區發現了石油,薩達姆自然想據為己有。但客觀的說,這片石油區位於科威特的一側。薩達姆的手再長也伸不過去,在石油的刺激下,薩達姆決定對鄰國科威特發動戰爭。其實海灣地區的各國很多次戰爭都是為了石油,包括現在也不例外。

美國為何會阻止

1.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如果伊拉克吞併科威特,那麼伊拉克可以卡住西方國家的咽喉,直接影響石油價格,擺佈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進而影響到西方工業國家的政治,社會,外交等方方面面。如美國不趁機剪除,後果相當嚴重。這是美國和其他一些主要工業國家絕對不能容忍的

2.科威特本身是個富裕國家,其投資在西方國家的資金也不少,超1000億美元,如果被吞併,資金被伊拉克抽走,會讓西方國家經濟上承受巨大打擊


走進伊拉克

兩伊戰爭後,兩敗俱傷的伊拉克還沒緩過氣來,就立刻集結10萬共和國衛隊,不到10小時就拿下了科威特。很多人認為薩達姆是窮兵黷武,其實薩達姆也是被騙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薩達姆在攻打科威特之前,就跟美國在伊拉克的大使通過氣,當時美國和伊拉克還處於蜜月期。當時美國表示,不會干涉。這才讓薩達姆吃了定心丸,去攻打科威特。


那麼,薩達姆為何非要滅了科威特呢?公開的原因其薩達姆想擴大出海口,收復故土科威特,而且,想佔據科威特巨量的石油資源,以便國家發展。但是,在伊拉克戰爭中,被抓住的薩達姆還提供了另外一種說法,是表示自己跟科威特的國王仇恨很深,科威特國王甚至派人暗殺過薩達姆,而且在兩伊戰爭後,薩達姆派人去科威特商討免除債務的問題,據說當場受到了科威特國王的侮辱和辱罵。

因此,老賬新賬一起算,加上國仇私恨,於是一氣之下發動了戰爭。但是,薩達姆迅速佔領科威特後,美國人立刻反悔了,也可能是等到機會來了。於是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為理由,組織聯合國軍對薩達姆進行戰爭。直到這個時候,薩達姆才意識到上當了,但是為時已晚。美國帶領66萬軍隊,將伊拉克軍隊打的潰散,薩達姆損失達到十幾萬人。


而很多人也不理解,為何美國要反悔?或者一定要教訓薩達姆呢?因為薩達姆的野心太大了。據說薩達姆佔領科威特後,繼續在沙特邊境屯兵,也就是說,隨時能夠進攻沙特,野心實在是太大,一旦其得逞,那麼中東將出現新的勢力中心,這完全不符合美國肢解,碎片化中東的戰略目的。於是美國必須要將薩達姆的野心打掉,所以出手打擊伊拉克。


歷史真相背後

第一,科威特本來就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後來被英國人給肢解出去,科威特從此成為伊拉克人心中永遠的痛,伊拉克做夢都想收回科威特。這也是伊拉克人一直不承認自己野蠻行徑屬於侵略的主要原因。

第二,伊拉克和科威特一直在邊界領土、水源等問題上存在爭議,特別是在石油問題上,由於伊拉克地勢高科威特地勢低,伊拉克的石油總往科威特跑,所以伊拉克一直認為科威特在偷自己的石油,因此伊拉克決定用武力捍衛自己的利益。

第三,黑吃黑。科威特是世界上有名的石油富國,國家富的流油,而伊拉克打了八年兩伊戰爭傷了元氣,欠了科威特一屁股債,伊拉克認為兩伊戰爭是為整個阿拉伯世界打的所以想賴掉欠科威特的鉅額貸款,科威特不從,所以伊拉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動武,把科威特給吞併了。

第四,科威特太富了,石油多人口少,他們把錢還投到了國外,簡直是富的流油。不過科威特是小國,錢多軍事弱,雖然砸錢買裝備但人少縱深小,根本沒實力保護自己,在伊拉克人眼裡簡直就是一頭肥豬,不侵略它侵略誰。伊拉克海岸極短且多為沼澤地帶,不適合建港口,佔領科威特既可以獲得出海口,還能獲取科威特極其豐富的石油,可謂一舉兩得。

第五,薩達姆和卡扎菲一樣是野心家,他一直有統一阿拉伯野心,他在科威特邊境集結部隊美國以為只是要嚇唬科威特,因為入侵科威特根本不需要動用共和國衛隊。在佔領科威特後,共和國衛隊迅速向沙特邊境靠攏,這時美國才明白了薩達姆的胃口,所以不揍他不行了。

第六,伊拉克中了美國的圈套。由於蘇聯自顧不暇,海灣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伊拉克自恃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強大所以盯上了科威特。伊拉克曾試探美國態度,美國暗示可以打,得到美國默許後伊拉克天真的認為美國不會干涉,如果美國不干涉,伊拉克就賺大了。可沒想到伊拉克剛動手美國就變卦了,一頓胖揍就把伊拉克揍回解放前。


咖喱臘肉

薩達姆被所謂的實力充昏了頭腦,入侵科威特對他來說利益廠巨大,無論是科的出海口還是巨大的財富,都令薩垂涎。但是這種野蠻行徑嚴重破壞了該地區的秩序,全世界沒有人會坐視中東亂局,薩的統一夢僅僅是個夢!一個統一,強大的阿拉伯是世界列強無法接受的。美國是世界老大,秩序維護者,更不可能坐視不理。


手機用戶52303900867

首先,有人云科威特曾是伊拉克的一個省,是伊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司馬在這裡回答你:太扯了!科威特酋長國,早在1756年便已建國。伊拉克王國,則一直到1921年才出現。自然,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科威特曾屬於巴士拉省,而巴士拉眼下屬於伊拉克。但這又有什麼關聯?科威特當時是屬於奧斯曼土耳其,你伊拉克也是屬於奧斯曼土耳其,要回歸歷史,大家都得向土耳其靠攏才是——所以,這個理由並不存在。

澄清了這個謊言之後,咱們來看看當時的真實歷史,直接的導火索,其實是伊拉克向科威特等一批阿拉伯國家借了錢,還不出,他想賴賬!

那麼這筆錢有多少呢?據說是300個億美金。薩達姆說,俺拿這筆錢,不是用來自己花的,而是用在了抵抗伊朗霸權主義的“聖戰”之上,伊拉克人為了整個阿拉伯世界流血,你們還能追逼這些債務,要不就索性一筆購銷了吧!

阿拉伯國家如何反應呢?1990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從每桶20美元以上跌至年中的14美元,伊拉克石油收入減少幾十億美元之多。而伊拉克將此歸因於科威特和沙特的超限額出口石油。

隨即,伊拉克軍隊向伊科邊境地區集結。科威特則向聯合國通報情況,科軍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從此,伊科唇槍舌劍,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兩國關係驟然緊張。

隨後,易科雙方曾展開談判,科方表示願意拿出一筆錢來買個太平,但伊拉克顯然是步步緊逼,甚至要強租科威特的的布比延島99年(令人聯想起當年英國羌租大清的香港島99年),還要求科威特領導人去巴格達道歉。

顯然,科威特表示不能接受——但談判也沒有就此崩盤,大家都表示換地方繼續聊。(伊拉克撤退之前點燃油井,科威特陷入一片火海)

在此時,美國人的態度很重要,伊拉克是當時反對伊朗的重要力量,所以美國曾長期支持伊拉克。所以此次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步步緊逼,美國人起初有點優柔寡斷的意味, 譬如說 1990年,美國總統布什就曾以"國家利益"為由,擱置國會禁止進出口銀行向伊拉克貸款的決議案。同一年,美國副國務卿訪問伊拉克,還表示美對伊、科的邊界衝突不感興趣。

但與此同時,美國人也毫不掩飾對薩達姆獨裁統治的反感。譬如1990年的"煤郭之音",就曾播出一篇評論,號召公眾輿論動員起來,反對在世界各地橫行肆虐的獨裁者,而薩達姆首當其衝——薩達姆為此雷霆大怒,美國駐巴格達大使則趕緊向他表示道歉。然同一年美國的“紉圈報告”,又指責伊經常拷問國民並不經審判直接處決,是一種粗暴侵犯的行為。(1991年2月25日,一隊伊拉克士兵手持白旗通過科威特城外的高速公路)

但當時,伊拉克依舊與美國關係穩定,美國參議院議員還曾在此後訪問伊拉克,表示願意同伊拉克建立更為良好的關係。隨後,布什也向薩達姆發出了一封友好的信件,表示:"美伊之間的關係將有益於中近東的和平與穩定"(煙霧彈?)。

(科威特名模)

然之後,美國間諜衛星便偵察到伊拉克將3個師的兵力部署在離科伊邊境約30公里的地區。7月30日,伊拉克又向伊科邊界調動10萬大軍。於是便有了7月31日美國眾議院的討論,有人問:“如果伊拉克越過科威特國界,不管其理由如何,我們關於使用美國軍事力量的立場如何?”回答是:“這將同我們密切相關,但我不能去討論'如果'。”

第二天,美粽青局再次發出警告,說伊拉克將入侵科威特。第三天,1990年8月2日凌晨2時(巴格達時間),伊拉克便動員總兵力10餘萬人,突然大舉入侵科威特。科威特軍隊僅2萬餘人,很快便失去抵抗能力,當天下午,科威特國王便逃往波斯灣。

從這些事實,我們可以得出關於本問題的兩個答案:

第一、伊拉克為什麼入侵科威特?賴賬是直接導火索,賴賬不成索性佔了債主科威特的家,債務自然就不用還了。

第二、美國為什麼阻止?實際上戰爭爆發之前美國人並沒有阻止,但確實做好了軍事應對的準備,一旦伊拉克入侵,美國就決心以武力加以干涉。那麼,為什麼美國一定要干涉呢?因為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野心並不止兼併科威特而已,一旦綏靖政策浮現,薩達姆將有進一步的擴張。而且干涉這一事件,確實是有充分的法理依據——當時的中國也投票贊成。蘇聯一改戰後40年在世界地區性衝突上持與美對立立場的常態,達成共識。同一天,蘇聯政府就停止了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與軍事援助。

顯然,薩達姆誤判了形勢,也錯誤地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最後,要說一句,因為薩達姆乾的這件蠢事,伊拉克已向科威特支付175億美元的賠款,據說還需再還240個億!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兩伊戰爭後,伊拉克欠了一屁股債,於是將目標對準了富得流油的科威特。但是薩達姆不知道美國的意思(兩伊戰爭是美國慫恿伊拉克打伊朗),於是召來美國駐伊大使試探美國態度。美國大使對此表示深切同情,並且表態這是你們兄弟之間的家事,美國決不干預。在得到了美國的保證後,薩達姆就一下子拿下了科威特(那真的是小菜一碟)。但是美國早就覬覦海灣地區,希望徹底控制這個世界能源市場,於是後來的發展都掌握在美國手裡,薩達姆這個傻逼的下場也只能如此。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流氓遇到強盜。


手機用戶6609815143

科威特之前確實是伊拉克的一邊境省,後分離獨立。

兩伊戰爭時伊拉克欠下科威特140億美元。戰後伊拉克希望歐佩克組織減產、提升油價、獲利還債。科威得希望提高產量、降低油價、迫使伊拉克在解決伊科邊境爭執時被動而讓步。

美伊之間“強龍大戰地頭蛇”--伊拉克是蘇俄盟友並謀求地區強權並想重建歷史上“巴比倫輝煌時期”,之後控制石油、提高價格、謀求巨利讓美歐西方發達國家看其臉色、為此買單、背上西方社會經濟發展沉重的原料成本壓力,並且由蘇俄背景、更牽涉到世界大國中東事務主導權問題。美歐怎麼能坐視其謀略得逞,進而做大做強。''國際霸權''PK''地區強權''的一場大戲由此上演全面開打。


自己一言

要說海灣戰爭必須得先說說兩伊戰爭。

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剛剛結束同伊朗的戰爭。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沒能達成薩達姆想要的結果,卻讓伊拉克的經濟千瘡百孔。所以薩達姆需要錢,而且是迫切的需要,這個時候他養著高達100萬的軍隊,欠著1000億美元的外債,同時還要去恢復伊拉克境內被戰爭破壞的基礎設施。所以,極度缺錢的薩達姆就盯上了富得流油的鄰居—科威特。

所以追根溯源,要問薩達姆為什麼要入侵科威特,還是要從兩伊戰爭說起。

攤開中東的地圖,然後仔細看看。
圍繞著波斯灣,有一票的石油國家,沙特,伊朗,阿聯酋,以及科威特和伊拉克。這些國家產出的石油要往外運輸都需要走海路,不過我們要是拉近點看看。



很明顯,與其他產油國不同,在地圖上伊拉克唯一的海上出路是通往波斯灣的一個點,而這個點實際寬度也不到五十公里。雖然不是很寬,不過要說有了這個出海口,伊拉克的石油也夠運出去了。

可是各位再仔細看看圖,流經伊拉克境內的阿拉伯河在出海口位置,也就是最後一段流程是不是跑到了邊境,這條河在這個位置是伊拉克和伊朗所共有的,兩國之間對這一節的歸屬一直有分歧,而兩伊之間的關係大家是知道的,這條河又是伊拉克運輸國內石油最重要的通道。所以通過阿拉伯河運輸石油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啊。

然而這只是薩達姆頭疼的一個方面,我們再拉遠看下地圖。


這波斯灣看起來就像個長口袋,圖片中紅色箭頭所指的地方就是這個口袋的出口:霍爾木茲海峽。

然後我們再看看霍爾木茲海峽的全景圖

圖中那三個用紅字標出來的,是位於海峽航道上的三個小島嶼,而這三個島都掌握在伊朗人手中。只要伊朗人願意,他們很容易就可以將海峽封鎖起來。

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其他海灣國家還可以選擇由其他港口出海,可伊拉克就悲劇了,他們將被伊朗人徹底憋死在海灣裡。

好了,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我想換做任何人來主導伊拉克,可能心裡都會很膈應吧。

而就在薩達姆當上總統的同一年,伊朗爆發了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伊朗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於是,薩達姆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就悍然向伊朗發動了戰爭,這之後就是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這場戰爭中伊朗人的堅韌超過了薩達姆的預期,他連化學武器都投入了戰場卻仍沒能讓霍梅尼屈服,戰爭結束時,伊拉克沒能從伊朗要求到一寸的土地。


前面也說了,八年戰爭之後,薩達姆迫切地需要資金,可是很不巧,這個時候國際油價正處於低位。於是為了讓油價能提高一些,伊拉克就向OPEC國家建議減少點產出量,可是沒想身為OPEC成員的科威特沒理,繼續開足馬力生產,這就讓薩達姆很惱火了。

還有另外一件事,打伊朗的時候,科威特貸款了140億美元給薩達姆,等到戰爭結束時,薩達姆不想還了:“老子在前線打伊朗人,替阿拉伯世界擋住了伊斯蘭革命,你還敢讓我還錢?!有沒有天理了!”

這一切都讓薩達姆不爽,於是藉口科威特在開採石油的時候損害了伊拉克一邊的石油,就武力逼迫科威特談判賠償。

(科威特油氣田分佈)

結果,在這過程中和美國的溝通出了點問題,美國以為薩達姆只是想從科威特身上勒索點美金,而薩達姆以為美國不會干涉阿拉伯國家間的衝突,於是就假戲真做,8月2日,不到12個小時,伊拉克就佔領了科威特。

(圖為薩達姆在佔領科威特後看望被伊拉克扣留的西方人質)

至於要問美國為什麼組織薩達姆?這就很簡單了,本身薩達姆在道義上就站不住,美國是自由世界領導者,一個小弟莫名其妙就被搞沒了,臉面也放不下,還有重要的的一點伊拉克在佔領科威特後,薩達姆在科威特和沙特邊境集結了重兵。

這架勢是想幹什麼?入侵沙特?沙特要是再被佔,全世界40%的原油生產就被薩達姆一人控制了,即便沒能佔領,但對原油產量也會有重要影響,要是再像兩伊戰爭那樣打個八年,整個世界怕不是要趴在地上了。

所以對這種行為,美國是萬萬不能容忍的。美國的反應也是迅速,科威特被佔領當天,聯合國就通過了譴責決議,並對伊拉克展開制裁,聯合國的所有成員都不準買伊拉克的石油。同一天沙特國王就許可美軍可派軍進駐沙特,7日,美國兩個F15戰鬥中隊進過空中加油,不間斷飛行8個小時抵達沙特,8日美軍的第82空降師也陸續抵達。這之後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王大錘的榔頭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我認為是薩達姆對國際局勢的誤判。吞併科威特,理由是科威特曾經是伊拉克的一個省,以前被迫承認獨立,薩達姆當總統不承認科威特獨立合法,再者也是科威特的石油產量多。一夜之間科威特被佔領,美國當時25%的石油來自科威特,伊拉克當時與美國矛盾越來越尖銳,美國直覺,利益受損,再一個從二戰後還沒有一個國家侵略另一獨立國,美國向來以世界警察自居,豈能不管,而且伊拉克對美國來講是一個小得可憐的國家,無法與自己抗衡,所以管定了。恰好蘇聯改體,無他國牽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