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正在學說話的孩子說話更能提高他們的語言水平?

Happy Zhang

父母堂為您支招:

寶寶的語言能力與父母的早期教育緊密相關。根據兒童心理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萊斯利的研究表明,家庭經濟能力較好的父母與孩子交談時使用的詞彙量也越多,而家長的詞彙量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

這一結論聽起來帶有一絲精英主義的色彩,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家長能夠提高自己的詞彙量水平,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的培養也會大有益處。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可以參考以下幾條建議。

1.家長平時多多閱讀

只有家長自己擁有了很好的語言水平,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培養孩子。所以不要因為生了小孩工作又忙就完全放棄自我培養。況且,父母如果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會給孩子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2.多用描述性語句

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家長儘量多用描述性的語句,注意細節重現,對年紀稍大些的孩子還可以多使用名句、成語、典故等。在語言表述上多用正面積極、內涵豐富的詞彙,這樣做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加孩子們的詞彙量,進而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3.創造語言環境

多給孩子朗讀一些內容豐富有趣的故事書,讓他們看一些詞彙豐富的動畫片或多聽一些語言優美的兒童歌,為孩子創造出一個語言信息豐富的環境,孩子們置身其中也會不斷學習到新的詞彙,對閱讀能力、語言能力以及概念化思維的能力培養都能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父母堂

正在學說話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使用語言,他們需要通過外在的輸入來進一步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所以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要特別注意此時和寶寶的說話內容和方式。


一、多說句式簡單、用詞正確的句子,不要用寶寶話來跟孩子互動。譬如要吃飯了,直接跟孩子說:寶寶,我們去吃飯了。而不要說,我們去飯飯。

二、隨時隨地自然地輸入正確的詞彙和句子。看到小花指著說:小花,小花。看到老虎說:這是老虎。

三、多鼓勵孩子,自然糾正他但不強求他馬上改正。譬如看到爸爸去上班,寶寶也許會說:爸爸,班。我們要說:嗯,寶寶真棒。爸爸去上班。這樣寶寶腦子裡就輸入了這個表達。


跟剛說話的孩子互動,我們不要性急,堅持多多輸入正確的表達,你會發現突然有一天,寶寶能夠特別流暢地表達這些東西。


藍色清歡

對1歲後的寶寶來說,語言是吸引寶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平時注意多跟寶寶說話、唱歌、講故事,給寶寶良好的語言刺激,同時注意引導並激勵寶寶的說話慾望。這麼大的寶寶很喜歡自言自語,嘰裡呱啦說著一大堆“外星語”,這是十分正常的,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聽寶寶說,即便聽不懂也可以猜一猜,或者學著寶寶的發音跟他對話,寶寶會很喜歡跟家長一起交流的。

在跟寶寶說話時,爸爸媽媽要多說用詞簡潔、意思清楚的肯定句,多使用主謂結構的二元短語。例如,媽媽想讓寶寶吃飯時,不要說“寶寶餓不餓呀?咱們吃飯好不好?想吃什麼?”,而是應該說“寶寶該吃飯了,今天吃麵條”。這樣的表達更利於寶寶理解,也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的培養。此外,爸爸媽媽在說話時,不要說反話,例如,看見寶寶把玩具弄了一地,不要說“看你乾的好事”,而是應該直接告訴寶寶應該把玩具收好。

唱歌和講故事是向寶寶傳授知識、教習本領的途徑,爸爸媽媽不要認為給寶寶講道理就是把孩子拉到身邊聽自己訓話,這麼大的寶寶對於爸爸媽媽一本正經的說教是不會領情的。爸爸媽媽可以開動腦筋將道理變成故事講給寶寶聽。對16-17個月的寶寶來說,爸爸媽媽已經可以逐漸培養寶寶與自己的交流意識了,家長每天下班回家時可以問寶寶一些固定的問題,問問他今天過得好不好,慢慢讓寶寶習慣與自己交流。

請點擊下方 崔玉濤育學園“查看官方網站”,瞭解更多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