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快到了,你們那的農村都有什麼習俗?

棒奔霸

這個我來給你說道說道。因為在秭歸每年的端午節氣氛特別濃厚。

秭歸是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端午節又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在秭歸,有端午比年大的說法,端午習俗歷史悠久。秭歸每年的陰曆五月過三個端午(端午節放假只有一個),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



和其他地方慶祝端午的習俗相比,秭歸的端午習俗更多。我來列舉幾個除了包粽子、划龍舟以外的習俗。

1、懸艾、洗艾葉澡。到了端午,家家戶戶都會採集或者購買一點艾葉,用紅布或者紅繩紮成一小束,然後懸掛於大門的門框旁邊,起到驅瘟疫、辟邪氣的作用。懸掛的艾葉慢慢陰乾後,也可以起到很多作用,比如驅蚊蠅、治病等。



在端午這天,大人們會把艾葉放在鍋中熬成艾葉水,給家裡的孩子洗個艾葉澡,祈盼孩子身體健康成長。



洗完澡後,老一輩還會在孩子額頭、手、足等處點上雄黃酒,起到防蟲防毒的作用。

2、外嫁的姑娘回孃家。在端午節時,秭歸嫁出去的姑娘都會趕回孃家過節,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蒸鹹蛋、掛艾蒿,過個快快樂樂的端午節。



3、舉行賽詩會。在秭歸,每年的端午一些愛好詩歌的朋友都會相聚一堂,舉行賽詩會,抒發對屈原的敬仰之情,抒發對祖國的讚美,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其樂融融。



4、划龍舟、祭祀屈原。秭歸每年都會舉行端午文化節,在長江邊舉行隆重的祭祀屈原的活動。首先進行祭江,誦讀公祭屈原祭文,舉行遊江招魂,扮成屈原之妹,呼喚”我哥回”,隨後往江中投放粽子等祭品。然後舉行划龍舟比賽。




海峽兩岸屈氏後裔還會舉行尋根問祖和祭拜活動。

5、稻場習俗。部分農村社區還會組織小型活動,鄰里鄉親聚在一起劃旱船、跳九節鞭兒、花鼓戲等。

在秭歸,端午習俗比較濃厚,每年的端午節期間,也是秭歸最熱鬧的時候。



今年的端午文化節正在緊張籌備當中,歡迎大家來秭歸過端午。


熊二是個二貨

又一年的端午節到了,對於這個傳統節日,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筆者也來說說家鄉的習俗與大家分享下。

一、要說端午節最標誌性的傳統就是包粽子,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傳出粽子的香味。粽子的做法有很多,各地做法也不盡相同,大小不一。我的家鄉做的粽子一般比較大隻,一隻有1斤大小。裡面放的陷很多,有綠豆、花生、五花肉、芝麻、芋頭等等,吃一口香氣四溢,旁觀者也會垂涎三尺。出嫁的女兒這段時間回到孃家,回家時必然會帶上幾條家鄉的米粽回家,那是濃濃的媽媽的味道!

二、殺雞拜神,掛艾草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鄉習俗是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家家戶戶便開始殺雞拜神過端午節了,然後在端午節的當天在門口掛艾草。至於為什麼要提前一天過節。誰也不知道所以然,聽老人傳說是祖輩當時為了躲避強盜會在端午節當天下山搶盜,因而提前過節。不知道這個傳說是否真實,但反正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俗,我們就繼承下去。

三、賽龍舟是家鄉過端午節的重頭戲。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小孩們的最大願望就是看賽龍舟了,吃了早餐,大家都早早來到江邊期待著激動人心的時刻。那時候的江邊絕對是萬人空巷,場面十分的壯觀。可惜今年聽不到龍舟賽的消息,估計是受4月21日桂林龍舟事故的影響,被有關部門叫停了。安全是永恆的主題,希望大家在端午節裡無論是組織龍舟賽者、參賽者還是觀看者,都應該謹記“安全第一”的宗旨,高高興興過節,平平安安回家。


愚人跳農門

我們這的農村從我記事的時候就有過端午的習俗。每年在過端午節即農曆(五月五日)到來前人們就開始往大門上插艾葉,貼葫蘆等似過節的跡象。

據說,插艾葉及貼葫蘆是有講義的。插艾是用它的氣味預防或驅走一年之中的瘟疫,貼葫蘆也是有意識的多種多樣,一般是紅紙剪的,有樣式歪的寓意"葫蘆歪不生災"有樣式正的寓意"葫蘆正不生病"等等,讀起來還挺順口的;真可以把你逗笑了。

葫蘆又是福祿的諧音,一直以來人們常把葫蘆當做福祿壽的象徵。我們家就習慣貼剪紙圓形的對稱八葫蘆組合, 因葫蘆多就能福壽多嗎。總而言之,足以表現出人們祈盼幸福安康的願望!

到了端午節,人們有的吃粽子,有的還給孩子們的肩膀上帶個手工藝小老虎,我想其寓意可能是虎虎生威的意思。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屏蔽不利因素健康快活的成長吧。


大樹康樂

端午節是個沉重的節日,我老家的習俗也挺多的。

比如吃粽子,吃餃子,疊印包,採艾蒿,吃雞蛋,插楊樹枝,掛印包和葫蘆,拴五彩線,用艾葉洗臉等等。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到了,媽媽早早的起床包餃子,也把我們喊起來,去採艾蒿。一聽說這事,我們一骨碌爬起來,急急忙忙的就走了!因為大人說只有太陽出來之前的艾蒿才管用!我們來到山坡上,壕溝邊,細心的尋找,全然不顧露水溼透了鞋襪!忽然妹妹喊起來,“在這裡!”我們跑過去,一會功夫就採了幾大綹,原來艾蒿都是成片生長的,找到一棵就會發現很多!連跑帶顛的奔回家去,怕太陽出來呀!

到家後,母親把艾蒿洗洗,燒一盆熱水,把艾草放進去,泡一會,然後我們都用這水去洗臉,洗手,據說是洗了就不著蚊蟲咬了,所以我們都用心的洗著……

之後是吃餃子,吃煮雞蛋。每人分一個,這是一年中唯一的待遇!因為雞蛋都留著給最小的孩子和款待客人。還要給放豬的留幾個——家鄉每個屯都有個豬官,把各家各戶的豬集中起來統一放養,中午和晚上再趕回來。

每到端午節這天,小豬官喊”松豬了”格外早!因為今天有盼頭——有雞蛋!只見他一手拿鞭子,一手挎個籃子,全村走一遍,籃子裡的雞蛋就滿了!都是熟的,饞得一幫孩子在後面跟著……村裡人很講究,沒有一家不給的!雞蛋少的人家哪怕大人不吃,也要省下一個給豬官!母親則每次都給兩三個的!她說人家風裡來雨裡去的也不容易!據說端午吃雞蛋是管肚子不疼的。

之後我們還會去採楊樹枝,母親指揮著我們把疊好的印包,葫蘆拴在樹枝上,再插在屋簷上;給我們栓上五色線,戴上小荷包,小笤帚,說是辟邪的!而這些東西都是母親在燈下縫製紮成的!不知少睡了多少覺……

如今,又快到端午節了,母親卻再也不能陪我們過節了!想想母親在時那些美好的時光,真是心酸!

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想起來真是值得回味的!


常青樹

有則幽默是這麼講的:所有詩人當中最喜歡屈原了,他不但給我們留下了個節,會放假休息一天,可以吃好喝好,尤其有特色小吃“棕子",而其他詩人卻留下一大堆詩,要我們學、用心背,哈哈。

除了吃棕子,還吃雞蛋(po子)、糖糕(糕子)、煮蒜子、肉(丸子)、包子等大大小小食品,努力湊成“十子"。粽子裡包的料也五花八門:糯米為主,根椐個人喜好,當地特產,分別有:紅棗、紅豆、花生等,兼放以下肉粖:臘肉、香腸、火褪等。

門上或窗子上一定會插艾條和菖蒲,雄黃酒一般不多喝了,但會房前屋角灑。

在農村,也常常把房子打掃乾淨,並在房前燃燒垃圾出濃煙,旨在讓煙燻走蚊蠅等。

賽龍舟,划船等大型活動,只江河邊的村民偶爾會搞,其他地方較少。

某些地方端午節第二天(農曆初六),女婿會帶子女去岳父母家“陪節"一一哈哈😄有人調侃說,那估計是找個理由繼續吃好喝好。


種金易

貴州農村的習俗一般是:

包粽子:特別的是用稻草燒成灰和糯米混合包成的灰粽子。

雄黃酒:端午節必備飲品。

懸艾葉菖蒲

賽龍舟:主要為黔東南、銅仁地區;尤以鎮遠最為熱鬧。



一幟說說

全國各地端午節都要吃各式各樣的粽子,這個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說。

我們這裡端午節給小孩兒在手腳上扎五色細繩,不知道有什麼講究。讀者朋友有知道的嗎?這五色繩下雨的時候要解下來扔掉,據說能變成蛇,仔細想想,怪嚇人滴!


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門框上插艾草。也是不知道啥子意思。過去的農民們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去野外割成捆的艾草,這個我知道是幹啥用的。是曬乾了留著燻蚊子用的。雖然有種不大好聞的味道,但應該也是一種比較綠色的辦法。估計比用蚊香好。

我們這裡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賽龍舟的習俗。


豆腐皮秦培高

划龍舟,棕香千里龍王樂。

祭屈子,魚蝦一江鬧翻騰。

灑石灰,百蟲不侵老少安。

摘艾草,此時藥草正當時。

會相好,姑娘十八初長成。美哉,端午?樂哉,我的小青梅?

一湘江晨霧


三月二十

在我們這裡,端午節要包粽子,早上早起去洗露水,剪頭髮。就是早上不洗臉,去地裡用露水洗臉,說是洗了漂亮,所以從小我們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跑到地裡用露水洗臉, 完了用剪刀剪掉點頭髮 ,說頭髮會長得快。然後爬到樹上折幾個柳條插在家裡大門,小門上。再拿頭天買好的幾色的絲線綁在手上,小孩子們還有做好的荷包戴上。這才開始吃粽子過節了。怎麼樣,農村過節的習俗很好吧!


冰玉

我的家鄉,荊楚大地,正是楚文化發源地。每年端午劃一龍舟習俗淵遠流長。百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清晨,一定要採割回帶露水的艾蒿插在大門邊避邪,艾蒿乾枯後又是消毒殺菌治癢良藥。兒女們都會在這一天,帶上禮品回家看望父母.長輩。名曰:送端陽。在家宴中,棕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