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你们那的农村都有什么习俗?

棒奔霸

这个我来给你说道说道。因为在秭归每年的端午节气氛特别浓厚。

秭归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端午节又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在秭归,有端午比年大的说法,端午习俗历史悠久。秭归每年的阴历五月过三个端午(端午节放假只有一个),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和其他地方庆祝端午的习俗相比,秭归的端午习俗更多。我来列举几个除了包粽子、划龙舟以外的习俗。

1、悬艾、洗艾叶澡。到了端午,家家户户都会采集或者购买一点艾叶,用红布或者红绳扎成一小束,然后悬挂于大门的门框旁边,起到驱瘟疫、辟邪气的作用。悬挂的艾叶慢慢阴干后,也可以起到很多作用,比如驱蚊蝇、治病等。



在端午这天,大人们会把艾叶放在锅中熬成艾叶水,给家里的孩子洗个艾叶澡,祈盼孩子身体健康成长。



洗完澡后,老一辈还会在孩子额头、手、足等处点上雄黄酒,起到防虫防毒的作用。

2、外嫁的姑娘回娘家。在端午节时,秭归嫁出去的姑娘都会赶回娘家过节,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蒸咸蛋、挂艾蒿,过个快快乐乐的端午节。



3、举行赛诗会。在秭归,每年的端午一些爱好诗歌的朋友都会相聚一堂,举行赛诗会,抒发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抒发对祖国的赞美,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其乐融融。



4、划龙舟、祭祀屈原。秭归每年都会举行端午文化节,在长江边举行隆重的祭祀屈原的活动。首先进行祭江,诵读公祭屈原祭文,举行游江招魂,扮成屈原之妹,呼唤”我哥回”,随后往江中投放粽子等祭品。然后举行划龙舟比赛。




海峡两岸屈氏后裔还会举行寻根问祖和祭拜活动。

5、稻场习俗。部分农村社区还会组织小型活动,邻里乡亲聚在一起划旱船、跳九节鞭儿、花鼓戏等。

在秭归,端午习俗比较浓厚,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也是秭归最热闹的时候。



今年的端午文化节正在紧张筹备当中,欢迎大家来秭归过端午。


熊二是个二货

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对于这个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笔者也来说说家乡的习俗与大家分享下。

一、要说端午节最标志性的传统就是包粽子,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传出粽子的香味。粽子的做法有很多,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大小不一。我的家乡做的粽子一般比较大只,一只有1斤大小。里面放的陷很多,有绿豆、花生、五花肉、芝麻、芋头等等,吃一口香气四溢,旁观者也会垂涎三尺。出嫁的女儿这段时间回到娘家,回家时必然会带上几条家乡的米粽回家,那是浓浓的妈妈的味道!

二、杀鸡拜神,挂艾草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乡习俗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家家户户便开始杀鸡拜神过端午节了,然后在端午节的当天在门口挂艾草。至于为什么要提前一天过节。谁也不知道所以然,听老人传说是祖辈当时为了躲避强盗会在端午节当天下山抢盗,因而提前过节。不知道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但反正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我们就继承下去。

三、赛龙舟是家乡过端午节的重头戏。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小孩们的最大愿望就是看赛龙舟了,吃了早餐,大家都早早来到江边期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时候的江边绝对是万人空巷,场面十分的壮观。可惜今年听不到龙舟赛的消息,估计是受4月21日桂林龙舟事故的影响,被有关部门叫停了。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希望大家在端午节里无论是组织龙舟赛者、参赛者还是观看者,都应该谨记“安全第一”的宗旨,高高兴兴过节,平平安安回家。


愚人跳农门

我们这的农村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过端午的习俗。每年在过端午节即农历(五月五日)到来前人们就开始往大门上插艾叶,贴葫芦等似过节的迹象。

据说,插艾叶及贴葫芦是有讲义的。插艾是用它的气味预防或驱走一年之中的瘟疫,贴葫芦也是有意识的多种多样,一般是红纸剪的,有样式歪的寓意"葫芦歪不生灾"有样式正的寓意"葫芦正不生病"等等,读起来还挺顺口的;真可以把你逗笑了。

葫芦又是福禄的谐音,一直以来人们常把葫芦当做福禄寿的象征。我们家就习惯贴剪纸圆形的对称八葫芦组合, 因葫芦多就能福寿多吗。总而言之,足以表现出人们祈盼幸福安康的愿望!

到了端午节,人们有的吃粽子,有的还给孩子们的肩膀上带个手工艺小老虎,我想其寓意可能是虎虎生威的意思。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屏蔽不利因素健康快活的成长吧。


大树康乐

端午节是个沉重的节日,我老家的习俗也挺多的。

比如吃粽子,吃饺子,叠印包,采艾蒿,吃鸡蛋,插杨树枝,挂印包和葫芦,拴五彩线,用艾叶洗脸等等。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到了,妈妈早早的起床包饺子,也把我们喊起来,去采艾蒿。一听说这事,我们一骨碌爬起来,急急忙忙的就走了!因为大人说只有太阳出来之前的艾蒿才管用!我们来到山坡上,壕沟边,细心的寻找,全然不顾露水湿透了鞋袜!忽然妹妹喊起来,“在这里!”我们跑过去,一会功夫就采了几大绺,原来艾蒿都是成片生长的,找到一棵就会发现很多!连跑带颠的奔回家去,怕太阳出来呀!

到家后,母亲把艾蒿洗洗,烧一盆热水,把艾草放进去,泡一会,然后我们都用这水去洗脸,洗手,据说是洗了就不着蚊虫咬了,所以我们都用心的洗着……

之后是吃饺子,吃煮鸡蛋。每人分一个,这是一年中唯一的待遇!因为鸡蛋都留着给最小的孩子和款待客人。还要给放猪的留几个——家乡每个屯都有个猪官,把各家各户的猪集中起来统一放养,中午和晚上再赶回来。

每到端午节这天,小猪官喊”松猪了”格外早!因为今天有盼头——有鸡蛋!只见他一手拿鞭子,一手挎个篮子,全村走一遍,篮子里的鸡蛋就满了!都是熟的,馋得一帮孩子在后面跟着……村里人很讲究,没有一家不给的!鸡蛋少的人家哪怕大人不吃,也要省下一个给猪官!母亲则每次都给两三个的!她说人家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容易!据说端午吃鸡蛋是管肚子不疼的。

之后我们还会去采杨树枝,母亲指挥着我们把叠好的印包,葫芦拴在树枝上,再插在屋檐上;给我们栓上五色线,戴上小荷包,小笤帚,说是辟邪的!而这些东西都是母亲在灯下缝制扎成的!不知少睡了多少觉……

如今,又快到端午节了,母亲却再也不能陪我们过节了!想想母亲在时那些美好的时光,真是心酸!

这就是我家乡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想起来真是值得回味的!


常青树

有则幽默是这么讲的:所有诗人当中最喜欢屈原了,他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个节,会放假休息一天,可以吃好喝好,尤其有特色小吃“棕子",而其他诗人却留下一大堆诗,要我们学、用心背,哈哈。

除了吃棕子,还吃鸡蛋(po子)、糖糕(糕子)、煮蒜子、肉(丸子)、包子等大大小小食品,努力凑成“十子"。粽子里包的料也五花八门:糯米为主,根椐个人喜好,当地特产,分别有:红枣、红豆、花生等,兼放以下肉粖:腊肉、香肠、火褪等。

门上或窗子上一定会插艾条和菖蒲,雄黄酒一般不多喝了,但会房前屋角洒。

在农村,也常常把房子打扫干净,并在房前燃烧垃圾出浓烟,旨在让烟熏走蚊蝇等。

赛龙舟,划船等大型活动,只江河边的村民偶尔会搞,其他地方较少。

某些地方端午节第二天(农历初六),女婿会带子女去岳父母家“陪节"一一哈哈😄有人调侃说,那估计是找个理由继续吃好喝好。


种金易

贵州农村的习俗一般是:

包粽子:特别的是用稻草烧成灰和糯米混合包成的灰粽子。

雄黄酒:端午节必备饮品。

悬艾叶菖蒲

赛龙舟:主要为黔东南、铜仁地区;尤以镇远最为热闹。



一帜说说

全国各地端午节都要吃各式各样的粽子,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

我们这里端午节给小孩儿在手脚上扎五色细绳,不知道有什么讲究。读者朋友有知道的吗?这五色绳下雨的时候要解下来扔掉,据说能变成蛇,仔细想想,怪吓人滴!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门框上插艾草。也是不知道啥子意思。过去的农民们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去野外割成捆的艾草,这个我知道是干啥用的。是晒干了留着熏蚊子用的。虽然有种不大好闻的味道,但应该也是一种比较绿色的办法。估计比用蚊香好。

我们这里没有大江大河,没有赛龙舟的习俗。


豆腐皮秦培高

划龙舟,棕香千里龙王乐。

祭屈子,鱼虾一江闹翻腾。

洒石灰,百虫不侵老少安。

摘艾草,此时药草正当时。

会相好,姑娘十八初长成。美哉,端午?乐哉,我的小青梅?

一湘江晨雾


三月二十

在我们这里,端午节要包粽子,早上早起去洗露水,剪头发。就是早上不洗脸,去地里用露水洗脸,说是洗了漂亮,所以从小我们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跑到地里用露水洗脸, 完了用剪刀剪掉点头发 ,说头发会长得快。然后爬到树上折几个柳条插在家里大门,小门上。再拿头天买好的几色的丝线绑在手上,小孩子们还有做好的荷包戴上。这才开始吃粽子过节了。怎么样,农村过节的习俗很好吧!


冰玉

我的家乡,荆楚大地,正是楚文化发源地。每年端午划一龙舟习俗渊远流长。百姓每年五月初五这天清晨,一定要采割回带露水的艾蒿插在大门边避邪,艾蒿干枯后又是消毒杀菌治痒良药。儿女们都会在这一天,带上礼品回家看望父母.长辈。名曰:送端阳。在家宴中,棕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