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理解德意志第三帝國?

幻翠

德意志第三帝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納粹德國,是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當總理後決定放棄“魏瑪共和國”的政體,建立由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建立的德國。

一戰之後的德國,由於《凡爾賽和約》裡面大量的剝奪德國的權力,德國需要向其他國家賠償大量的戰爭賠款。極度的壓榨著德國的生存。所以導致戰後的德國經濟發展緩慢。國內的失業率極高,而且德國的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國內有著大量的人口處於失業狀態,據相關數據統計,德國80%的國民靠著微薄的救濟金來維持生活。因此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極度壓榨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戰爭初期德國人雖然說是在希特勒煽動下,但德國人本身就對其他國家有著及高仇恨感。


被當成積木的德國整捆整梱的紙幣

然而,直到希特勒上臺後,立馬就幹起實際的活,由於是從底層來的,他知道當時貧窮的德國人最需要的是什麼——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所以他開始自己的經濟計劃。第一步,上馬高速公路計劃,舊房改造計劃,新房擴建計劃,重振軍事工業計劃,就這樣靠著這些計劃帶來就業,拉動內需。而資金靠從猶太人手中壓榨(其實當時對猶太人狠的不止德國,而是全歐洲都仇恨猶太人,只不過在反猶太人上德國做得很徹底而已),還有就是從美國借貸款。至於戰爭賠款嗎?元首表示要錢沒有,要命也不給?


就這樣通過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經濟快速發展。他實現自己上臺前允諾讓每個德國人過上好日子的誓言。德國國民(不包括猶太人)只要在工廠上認真工作就能養活家庭,甚至有錢去度假。這1933-1939年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經濟快速發展,而且納粹黨得到德國國民的完全認可。甚至在1936年還在柏林舉行了奧運會。其經濟的發展速度可想而知。

希特勒出席柏林奧運會

而到後來在德軍進攻法國之前,對德國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英法兩國都在很大程度上默許了德國的行為甚至希望德國禍水東流先打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出現了“西線無戰事”的現象。而德國人也認為自己是在收復領土,是元首領導下的正義戰爭。哪怕到戰爭後期戰火燒到了德國本土,有人在反思這場戰爭的正義性,但大部分德國人還是認為自己打的是正義的戰爭,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後來在攻克柏林階段蘇軍遭到的頑強抵抗,而且有許多青少年願意為國而戰的現象了。



1933-1939年德國大部分人臉上都充滿了這種辛福的笑容

在1933-1939年這段時間希特勒為德意志第三帝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他一手建立起這個國家,又是他一手將這個國家毀滅。如果希特勒在1940年前逝去,那他將是德意志民族最偉大的人。但是它卻選擇將帝國毀滅,其結果是整個歐洲的大量人口傷亡和歐洲經濟的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