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今天读完《先秦诸子十二讲》,让我思绪万千,对中国几千年的诸子百家文化真是顶礼膜拜。但在崇敬、叹服、赞誉之余,又让我陷入无尽的思虑、审视、徘徊之中。先秦诸子的思想,固然光耀千秋、泽被万代、惠及亿载。但其愚昧、迷信、糟粕的东西也不少。大家仔细想想,诸子百家之所以各抒己见,是因为“天下大乱”;竞相争鸣,是因为“礼坏乐崩”。但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使得社会早已变化,原因早已褪色,环境早已更替。至于他们提出的如何治国,怎样做人,咋的爱民,还在一直困扰着我们,正所谓月落乌啼,已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那么请问,今天的你我,还能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这“枫桥之夜”,我是否能登上你昨日的客船。显然,我们不能照单全收诸子的思想,必须对其思想认真做好分析,弄清楚诸子百家为什么提出某种观点,阐述某种思想,精炼某种哲学,他们的方法、思路、结论是什么;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仔细寻找内核,就是顺着他们提出的方法、思路、结论,看有哪些在今天仍有价值、仍有启迪、仍有意义,然后能借鉴则借鉴,能继承则继承,能弘扬则弘扬;坚决除去色彩,也就是说在继承先秦诸子这笔重要遗产时,必须洗去他们身上的时代特征,阶级烙印,封建残余,只留下合理内核,适用逻辑,有益观点。只有这样不“守株待兔”、不“刻舟求剑”、不“墨守成规”,对诸子思想进行抽象的继承来丰富我国主旨文化的底蕴,来净化国民的心灵乐土,来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这才是读国学文化的真谛所在。如墨子主张的“鬼神论”,别说他人说三道四,连他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他说,现在天下之所以大乱,就因为人们不信鬼神,不知道鬼神是能够“赏贤罚暴”的,这话根本就经不起推敲,比如警察,他是抓坏人的,难不成犯罪分子不相信世界上有警察,警察就不抓他?同样,世上如果真有鬼神,他那里管你信不信?如果说你们那个鬼神,是一定要别人相信才起作用的,那么请问?这鬼神是不是当真能够“赏贤罚暴”吗?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然而,即便这样一种讲不通的思想,也有合理性,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因为“心存敬畏”,才不会自以为是,才不会胆大妄为,才不会我行我素。相反则没有了做人的底线,做事的红线,做官的高压线。比方说,什么话都敢讲,什么房都敢拆,什么事都敢做。大家想想,这还了得。所以,对于墨子的鬼神论,也不必太较真,抽象的取其“敬畏之心”皆可。对于先秦诸子的其它思想,也该如此。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首先来看看“帝王之术”的法家思想:(1)、毛病所在。即“无视民权,惨无人道,专制独裁”。比如管仲剥夺人民迁徙和改变职业的自由,是无视民权;商鞅一天之内在渭水之滨处决人犯七百余口,是惨无人道;韩非主张一切权利皆“人主自擅”是专制独裁。韩非还有一句名言,叫做“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再次禁其事”。禁其事就是不准乱动,禁其言就是不准乱说,禁其心就是不准乱想,可见按照法家的主张,人民既没有行动的自由,也没有言论的自由,更没有思想的自由。众所周知,现代法治的原则,是只禁止某些行动,不禁止思想和言论的,比如你说“我要杀总统”,没事;想一想,更没事;真干,不行。韩非他们刚好相反,做,不行;说,更不行;想,最不行。这样的法治,真个是骇人听闻、危言耸听、亘古未有。然而即便是如此苛刻的政治,也仍有可取之处,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2)、借鉴所在。比如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所谓“法莫如显,使民知之”就是公开;所谓“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就是公正;所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就是公平。然最值得敬仰的是他们说到做到,比如商鞅治太子的罪就是,可见法家不但主张,而且当真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点,搁在今天,落到国外,放眼全球都正确,完全可以予以继承光大。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其次瞧瞧“仁爱有等”的儒家思想(1)、魅力所在。“仁爱”的伸展意义就是“亲亲之爱”、“孝悌之爱”。准确地说,仁爱是孝悌或亲亲之爱的推广和泛化。怎么推广?怎么泛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有这份爱心,并把它发扬光大,就可以由亲人(父母兄弟)而亲属(血缘关系),由亲属而亲戚(婚姻关系),有亲戚而亲友(朋友关系),以及一切沾亲带故甚至毫无相干者,结果是什么呢?“四海之内皆兄弟”。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2)、问题所在。但儒家思想又让世人唾弃的是“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明贵贱”的等级制度。它明确规定人分三六九,国分大中小,这不就公开承认“强大的可以欺负弱小的,人多的可以欺负人少的,富有的可以欺负贫穷的,高贵的可以欺负卑贱的,聪明的可以欺负弱智的,狡诈的可以欺负诚实的”。3)、继承所在。我们现代人必须丢弃“等级制度”,让仁爱思想大发异彩。使“亲亲之爱”,让苍生珍惜世界充满爱的神圣;使“恻隐之心”,让世人懂得感恩之心的崇高;使“忠恕之道”,让大家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伟大!!!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再次谈谈“兼爱尚贤”的墨家思想:(1)、意义所在。其闪光处是把别人的国当作自己的国,就不会有进攻;把别人的家族当作自己的家族,就不会有掠夺;把别人的家当作自己的家,就不会有盗窃;把别人的人当作自己的人,就不会有残害。换言之,“兼爱”便是不分亲疏、贵贱、等级、差别,一视同仁的爱。无论父母子女、贵族平民、国君乡人、华夏夷狄,通通一样的爱。因此,社会只要“兼爱”,才能“普天下都人人平等,全人类都相亲相爱,全社会都和睦谐通”;才叫“天下就大治、天下就太平、天下就安定”;才称“平等、博爱、治本”!!!兼爱行得通吗?墨家提出的这种思想其出发点是好的,要人人平等,个个自由,家家幸福,确认在现实中能做得到吗。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2)、弊病所在。但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思想偏偏导致专制、独裁、束缚。因为兼爱所导致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主张,十个人有十个人的主义,百个人有百个人的口号等无序管理问题。听一个人的,不行,普天之下人人平等,凭什么听你的,所有人的主张都听,也不行,人人自行其是,岂不天下大乱。于是墨子提出一个办法,一旦大家意见分歧,大家全听上级的,具体地说,“当村民意见分歧时,里长统一不了,乡长说了算;当乡民意见分歧时,乡长统一不了,国君说了算;当国民意见分歧时,国君统一不了,天子说了算”。这就叫“尚同”。尚同的结果是普天下之下所有人,不但都要为上级之命是从,而且最终都要听天子一个人的,请大家想想,这究竟是平等还是专制呢?是博爱还是私心呢?是独裁还是民主呢?由此可见,墨家的思想更深刻,问题也越大。他们追求民权和平等,最后走向专制与独裁。那怎么办?没关系。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3)、光大所在。我们理应继承弘扬墨家追求民权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崇高思想!!!常言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以一常人为标准,岂非每况愈下。人是不可以没有理想的,国家、社会、民族也一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总得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才能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才能激发积极进取的思想,才能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相反,如果一开始其思想定位就没打算“做得好”,只求“过得去”,最后的结果,恐怕准是“过不去”。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最次说说“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1)、价值所在。在道家看来,儒墨法三家都是搁靴瘙痒,不得要领,劳而无功。他们只看见社会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的根本在于他们总想人为的建立某种秩序。因为任何人为的秩序,无论怎么精心设计,都是自作聪明,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天下太平。一句话,顺其自然而行,循其公理而为,因其本性而动。说时髦点,“无为而治”。比方说,人为什么会生病?说到底,还是因为有身体,如若没有身体,会生病吗?不会。同样,倘若原本就没有秩序,还会有秩序问题吗?也不会。说实在的,这个逻辑可惜行不通。的确,没有身体就不会生病;无有秩序,就不会有秩序问题,但是,人能够不要身体吗?不能。孔子说得对,“鸟兽不可与同群”。人不能像动物一样,挥挥噩噩地生活在自然界,只有组成社会,人类才能生存,要组成社会,就必须有社会秩序,这个社会既然是人类的,这个秩序也就是人为的。既然如此,道家的无为,岂不说了没说。但我们还是能够从道家思想中找到其理论的闪光处,为后人继承找到宝贵的精神节点。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2)、弘扬所在。一要继承它的“其政闷闷”之清静、和谐、宽松的政治环境。假如大家从心底想把国家和单位搞上去,他们定觉得这些法律和规章是楼上的栏杆,是行路的拐杖,就会自觉去维护他遵守他。如若大家对国家和单位没有感情,他们会觉得这些法律和规章是一根根绳索,一条条铁链,就会刻意去触犯它破坏他。二是继承他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意境。要清楚,烹小鱼而不断翻动,翻得越勤碎得越厉害;治大国而朝令夕改,那百姓就苦不堪言。只有保持清静无为,保持法令和政策的连续性,保持一切政事民事顺其自然,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国家才会平安康泰。

对诸子百家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总之,对诸子百家文化的继承问题,不是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进与退”能言得清,说得明,道得透的。它是“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为什么是足球场?因为能活跃思维;为什么是铁匠铺?因为能锤炼思想。我们懂得,铁是千锤百炼才能成钢的,人的思想也一样。就像打铁,就不能只打一次,也不能只打一面,定要打了又烧,烧了又打,打完这边打那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某一方对,某一方不对。正如你不能认为打铁的人打那边是对的,打这边是错的。对待思想家交锋,也只能问“有没有道理”和“是不是地方”。有道理,就符合逻辑;是地方,就击中要害。我们就得跟着学习、跟着前进、跟着成长。为什么是“手指头”?你问月亮什么样?我用手指指一下。倘若你认为手指便是月亮,那就错了。月亮什么样?你得自己去看,我的手指不过帮帮忙。同样般若智慧也好,正等正觉也罢,诸子思想也行,全得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领悟、自己去追求。因为诸子的思想就是手指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