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燕郊“规划”的败笔

谈谈燕郊“规划”的败笔

这篇是要谈谈规划的,但是这个规划我是打了引号的。

规划这个概念,其实是早就有的,中国古人,讲究天圆地方。所以,凡是古代城市布局,基本都是横纵结构。今天北京是一个又一个圈,但是古代的北京是两重结果,皇城与京城。皇城,是方的。

清代,皇城,就是紫禁城。而京城,则八旗子弟与汉人商贩市民聚集的地方。当然,这个结果随着人口结果的变化,而变化。我前几天看了份资料,1910年代的北京,人口还没突破100万。

如果看北京,看不太清楚北京的规划,可以看看张家口,有个叫鸡鸣驿的清代驿站遗址,保存完好。这就是古代城池的基本结构。它是完整的方形结构。

其实我一直疑心,之前的燕郊是“方”的。为什么说是方的,因为燕郊有行宫,行宫就是皇帝驻跸的地方,它一定是方的。当然,今天行宫就只剩下地名了,根本没有古迹可寻。

102国道,应该是后来的事。最早的主干道,应该就是迎宾路与行宫大街。中心点可能就在电影院附近。这仅仅是推测,毕竟早就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但是这个结构是很有意思,我们可以注意到以电影院为中心,南北东西的道路是直的。行宫大街在潮白人家附近有向北的小湾,这说明这段路应该不是最早的规划。清代意义上的行宫范围,没有扩展到这里。

其实古人在筑城中,是较为讲究规划的。尤其是北方降雨量少,不需要太多考虑河流的走向。

反过来讲,今天很多规划,确实不太乐观。其实是没有规划。古代的建筑,容易被推翻,因为以木质结构为主。今天的建筑,一旦起来,就很难重新改造。这个问题,不出三十年,随着很多楼的严重超龄,就会成问题。

燕郊的极大败笔,我简单讲几条。

一,国道与通燕高速口,是必须要立交桥化处理的。葫芦口容易造成大规模拥堵。目前这个工程,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尚未有实际动作。在今天,大量承接北京服贸外迁之后,这里的问题,可能会更为突出。

二,燕顺路规划问题。燕顺路作为燕郊人口最集中,楼盘最多的路。存在的问题最多,吐槽最多的,是下水道问题。其次,还有公园、绿地与楼盘;商业与楼盘;学校与楼盘等等问题。都比较集中。

三,部分建筑物,实际上不应该开发。比如说,汉王路上,有个骏捷馨世界的孤楼,你整在那是做什么呢?既挡了前面的学校,又挡了火车站一片的交通。而且这种庞大规模的单体建筑,后续根本无法改造。

四,大体量大高楼社区密集。高楼社区,是新千年以来的产品。说白了,这玩意,连户型图都基本半斤八两。高楼密集,如果空置率高,那对交通的影响还不大,如果居住率一上去,可想而知。疏密有间,这个尺度,没有掌握好。

五,商业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没处理好。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大型的商超综合体。但是商超综合体摆在城市哪个位置,是有讲究的。东贸是个商超综合体,但说实话,这个地段确实不适合干这个事。反过来说,我觉得天洋城与鑫乐汇更合适些。燕郊的商业是多了还是少了?不好判断,但是零散而又小的商超综合体,肯定是多了。

六,过街天桥,这个不谈了。15年那会,我还憧憬了一阵,严重打脸。

七,……

就讲这些吧,大家补充。现在燕郊又开始了修路爆堵模式。这个事情,十年来,反反复复,莫可奈何。有愿望良善的,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大手术,呆久了,反而觉得无所谓,大修路,两三年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