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試點“垃圾智慧分類” 暢通垃圾分類脈絡

垃圾分類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且很多公共場所,標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等標記的垃圾桶也隨處可見。但揆諸現實,由於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完善、激勵約束政策不夠到位、宣傳和引導停留在口頭上等諸多原因,導致分類推廣一直難以深入。甚至在有的地方,分類的垃圾桶淪為“擺設”,成了沒有人進行管理“野孩子”。

北京朝陽:試點“垃圾智慧分類” 暢通垃圾分類脈絡

垃圾分類是確保環境維護、科學處理、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56億噸,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所用卡車長度能繞赤道12圈。而根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此前發佈的數據,我國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80%以上可作為再生資源回收和利用。可見,垃圾分類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說教上,而要推而行之。

然而,要想真正做到垃圾分類處置並非易事。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收集、投放、運輸、處理等多個環節,任何環節出紕漏,都可能影響垃圾分類的實際效果。比如,常見的“先分後混”現象,就是消解人們的參與熱情的一大梗阻。如何暢通垃圾分類的脈絡,保證垃圾分類處理各個環節無縫銜接,無疑需要我們拿出切實可行對策。

北京朝陽:試點“垃圾智慧分類” 暢通垃圾分類脈絡

朝陽區八里莊街道的做法是,給垃圾袋貼上二維碼,讓垃圾從家中到處理站全程“分類”。具體來說,就是居民將分好類的垃圾放置在這種帶有二維碼的垃圾袋,之後分類、分時地投放在社區的垃圾桶站。而且這些垃圾桶也統一配置了二維碼標識,並由專人負責,居民只需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查看垃圾的運輸情況,避免“先分後混”現象發生。就此而言,此次試點的“垃圾智慧分類”,無疑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

更為關鍵的是,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可以記錄每戶居民的分類情況,分類好的居民可以得到積分獎勵,完事後還能掃碼兌換東西,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市民參與“智慧垃圾分類”的熱情。而且,每袋垃圾有了唯一的“ID”號,如果出現未按要求分類丟棄垃圾的情況,只要監管部門掃描一下二維碼,就能“順碼摩瓜”,找到背後的家庭,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這無形中也是一種倒逼,而且還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北京朝陽:試點“垃圾智慧分類” 暢通垃圾分類脈絡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垃圾分類做得越細,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就越高,處置成本越低。在日本,垃圾分類精細化程度高,如不同材質的紙張就分為好幾類分別進行回收。分類雖然複雜,但垃圾分類處理卻成為了經濟轉型的有力推手:以“上勝町”為例,在缺少系統化的垃圾回收體系,缺少先進的處理技術的情況下,卻率先解決了令全世界頭疼的垃圾問題,“零垃圾”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實現了文化輸出——2012年在院線上映《多彩人生》,就是據此改編成的電影。

習總書記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暢通垃圾分類的脈絡,保證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物處置無縫銜接,不僅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作為,更需要與時俱進的管理創新和服務,此次朝陽區八里莊街道藉助現代科技手段試點的“垃圾智慧分類”,無疑值得借鑑和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