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梁山境內有一座看不到山的山

----翠平山,該山位於梁山縣西北部的趙固堆鄉趙固堆村,距縣城約25公里,黃河大堤內側。原來是一座半土半石的小土山,清朝末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改道,奪大清河入海流經此處,後來政府修築了金堤和現在的黃河大堤,將翠平山圍在黃河大堤以內,因黃河水泥沙長年淤積地勢抬高,現已經完全淹沒在黃土以下,看不出山的模樣。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翠平山遺址上的兩處泰山行宮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京九鐵路黃河鐵路特大橋

從前趙固堆村有一處私塾,附近土堆上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寺廟——泰山行宮,解放前的某一年,學生在土堆上挖土時偶然發現一石碑,上書“翠平山”幾個大字,後經學者考證,認定此處就是《水滸傳》中描寫的“翠平山”。

據傳說,梁山好漢楊雄是當地人,武藝高強、行俠仗義,很受百姓喜愛,因為擇偶不慎,誤娶了風流淫蕩的潘巧雲,潘巧雲與和尚通姦被石秀髮現,石秀設計殺死了姦夫裴如海,並巧妙地將此事告知楊雄,嫉惡如仇的楊雄將潘巧雲和侍女迎兒騙到翠平山,先殺了迎兒,又將潘巧雲剖腹捥心。隨後,與石秀一起上梁山入夥。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楊雄殺妻劇照

後來,有文人將這段故事搬上舞臺,取名《楊雄殺妻》,四處傳唱,這也是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的素材之一。居住在此地的百姓雖然都不姓潘,但對發生在自己家鄉的這種醜惡行為深以為恥,因此,直到現在該村群眾仍不許在本村演唱此劇,外村偶有演出本村人也拒絕觀看。

翠平山上原來建有泰山行宮一座,供奉著碧霞元君,氣勢恢弘,風格獨特,門前有石獅護衛,院中有大殿三間,正門懸掛“有求必應”金字匾額,東西兩側有釧亭和鼓亭,大殿後還有三部後閣,兩側有廊房將大展與後閣連接為一體。與其它地方的碧霞元君行宮不同的是,大殿中出除了碧霞元君和配祀娘娘外,側旁還塑有一棵“娃娃樹”,裸體男女娃娃們嬉戲玩耍,形象栩栩如生。具體建於何時已難以考證。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碧霞元君像

據傳說,燕王掃北時曾經路過此地,由於當地河汊交錯,沼澤遍地,大軍迷失了方向,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個青年,原來,敗退的元朝軍隊把當地的老弱病殘都殺害了,將青年男女全部擄走,這位年輕人因為藏在泰山行宮中碧霞元君神像的後面倖免於難。年輕人帶領明朝大軍順利地走出沼澤,一路北上收復了疆土。回來後,年輕人和他的子孫們感恩於神靈的庇護,重修寶殿,再塑金身,泰山行宮香火愈加旺盛。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大明軍隊金戈鐵馬橫掃北元

由於戰亂和水患,到建國初期,泰山行宮只剩下殘垣斷壁,又受到文革的破壞,現僅遺留著四管石碑,顯示著年代的久遠。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附近村莊的善男信女們自發集資,在原址上修建了新的泰山行宮,只有三間大殿(兩大一小),低矮、簡陋,殿前用空心磚壘成一個巨大的香爐,面積有20多平方米,應該是國內最大的香爐了吧?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前泰山行宮門前巨大的香爐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前泰山行宮大殿

2008年,又在原址的後面重新修建了一座泰山行宮,大殿五間(四大一小),並有兩間配殿,裡面供奉著碧霞元君,也塑有一棵“娃娃樹”,殿前院內同樣是一個巨大的香爐,形制雖不如從前,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十里八鄉的信眾紛紛前來燒香、祈福、求子,熱鬧非凡,香爐內積累的香灰有近半米厚,可見香火之旺。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後泰山行宮大殿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後泰山行宮大殿前巨大的香爐

梁山縣的山——翠平山

熱鬧非凡的廟會

相傳,原來的泰山行宮院內有半幅對聯:“翠平山出巧雲方顯石秀”,是清代一秀才所撰,至今無人對出下聯。各位,誰能對出下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