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词语词性发生了变化?如“衣冠禽兽”在古代不是贬义词,可现在却变成了贬义词?

一斗穷二斗富

“衣冠禽兽”在古代就是贬义词,从一出现就是贬义词,没有“词性发生变化”这回事。毫无根据无出处无来源的“纠错科普”传扬洗脑得这么厉害,也是奇事。

“禽兽”连用来形容评判人,表唾骂义,从先秦就已经基本定性了,历汉唐宋明至晚清民国,这种贬义词性从来没变过。《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州绰在齐庄公面前骂殖绰、郭最:”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孟子》中也有:”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到汉代则有《史记三王世家》:”荤粥氏无有孝行而禽兽心,以窃盗侵犯边民。“《隋书列女传》:”汝若禽兽其心,背德忘义者,我当自杀于汝前。”到明代王廷相《慎言》:“未有名教,皆禽兽也。”晚清近代的例子更多,不胜枚举。

已经定型千年的文化传统,拉出来给加个“衣冠”前缀,就从贬义词骂人话变成客观形容性名词了?有这种好事?目前能检索到的“衣冠禽兽”四字连用,在古文本中第一次出现,就是明代陈汝元的《金莲记》:“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这里贬义的倾向是十分明确的。

明代还有很多类似用法,如叶稚斐《琥珀匙》:‘庙堂中有衣冠禽兽,绿林内有救世菩提。’,这句子“为有司所恚”,当官的见了大怒,显然这是骂人的。智旭《论语点睛补注》:“不孝弟。由于甘心为禽兽。若不肯做衣冠禽兽。必孝弟以为人。”这都是明末清初的古本原文。

相对的,你要问那些大喊“衣冠禽兽原本是褒义词“的,让他举个例子出来,哪些古文里出现过用“衣冠禽兽”夸人的句子?一个都举不出来,一个都没有。就只见一些三无网文在那里煞有介事地科普:“其实啊。。。。原来。。起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