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皇帝,吓得躲到了床底,出来后吟诗一首,从此与仕途无缘

在古代,知识分子享有比较高的地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特别是隋唐开始科举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吏后,读书与仕途似乎形成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大唐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堪称当时世界的两个顶级强国,盛唐时的中国堪称世界第一强国。唐朝的这种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国土等方面,盛唐时不仅控制中亚沙漠地带,公元661年唐朝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也体现在了文化方面。唐朝的诗人众多,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有2000多个,这其中还有207位女诗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唐代的诗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所以后世才有“唐诗宋词”之说吧。

偶遇皇帝,吓得躲到了床底,出来后吟诗一首,从此与仕途无缘

唐代疆域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位唐朝诗人,孟浩然(689年—740年),在诗歌这个大圈子中,孟浩然属于山水田园这一派系的代表人物,与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王维都是这一派系的代表人物。虽然不如唐代著名的“诗仙”李白的知名度高,但是这首诗你差不多肯定能知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这首诗把春天的那种勃勃生机描写的淋漓尽致,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孟浩然先生。“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关系非常铁,两人合称“李杜”,其实孟浩然与李白也属于莫逆之交的关系,李白对其相当欣赏,毕竟都属于诗圈人士,后来孟浩然与王维也成了好朋友。

偶遇皇帝,吓得躲到了床底,出来后吟诗一首,从此与仕途无缘

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他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孟浩然的性格属于有点放荡不羁,还有点小任性,但是为人义气,属于雪中送炭的那种人,所以交友甚广。在写诗之余,受当时读书人的影响,孟浩然对仕途也有了一定的想法。从公元713年到723年,他在长江流域一带游历,广交朋友,其中不乏勋戚显贵,似乎想谋得一官半职。公元727年,38岁的孟浩然第一次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却科举不中。索性就留在了长安,与王维成为好朋友,还曾在太学献诗以求赏识,在场的公卿无不为之折服。

偶遇皇帝,吓得躲到了床底,出来后吟诗一首,从此与仕途无缘

李白与杜甫

偶遇皇帝,吓得躲到了床底,出来后吟诗一首,从此与仕途无缘

唐代生活

这个故事大抵应该是后世对唐玄宗不满者的杜撰,以讽刺唐玄宗对人才的不够重视,你看孟浩然多牛的人才,又单纯,只因说错了一句话,你唐玄宗就不用人家,小肚鸡肠了吧。孟浩然离开长安的原因恐怕是参加科举时年龄偏大,在科举考试中的竞争力已经不强,况且当时的科举考试入取比例很低。这一点王维就比孟浩然有优势,王维比孟浩然小12岁,15岁时便去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公元731年状元及第,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

偶遇皇帝,吓得躲到了床底,出来后吟诗一首,从此与仕途无缘

王维

就这样,在公元729年,孟浩然黯然地离开了长安。公元732年,喜欢提拔后进的唐朝政治人物韩朝宗担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想要将孟浩然推荐给朝廷,所以就约他见面,但是孟浩然在约定的那个时间正好跟朋友饮酒聊天,于是就没有赴约。韩朝宗很生气的走了,孟浩然事后也没有后悔。公元737年,丞相张九龄被贬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聘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但是不久后,孟浩然依然回到故居,又过起了游历生活。公元740年,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两人相见甚欢,当时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行将痊愈,忌食海鲜和饮酒,但是放荡不羁又有点小任性的孟浩然哪管这个,同年因食海鲜和饮酒导致毒疮发作身亡。

偶遇皇帝,吓得躲到了床底,出来后吟诗一首,从此与仕途无缘

唐玄宗

其实在唐代,诗人做官的或者叫亦官亦诗人的也不少,比如做到宰相的张九龄,如白居易晚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韩愈曾为吏部侍郎。王维、刘禹锡、柳宗元、杜牧也曾担任过官职。然而孟浩然的性格却是闲云野鹤甚至有点小任性,他的性格其实也不适合在仕途发展。360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孟浩然大可不必纠结于世俗功名和闲云野鹤的潇洒之间。做哪一行不重要,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人才,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优点就是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