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刮痧,著涼拔罐”?它們適用證廣,不必拘泥

刮痧

刮痧療法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在中醫經絡學說和整體觀念指導下進行的,運用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在體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而不同的手法,對人體有不同的作用。

若刮拭時按壓力小,速度慢,稱為“補法”,能激發人體正氣,使低下的機能恢復旺盛,多適用於年老、體弱、久病、重病或形體瘦弱之虛證患者。若刮拭按壓力大,速度快,稱為“瀉法”,能疏洩病邪、使亢進的機能恢復正常,多用於年輕、體壯,新病、急病或形體壯實的實證患者。若力度、速度介於兩者之間,稱為“平補平瀉法”,多用於正常人保健。刮痧療法的適用範圍比較廣,除有出血傾向和體質過於虛弱外,其他都適合運用此療法,適合家庭保健。

“上火刮痧,著涼拔罐”?它們適用證廣,不必拘泥

具體操作時,應先在刮痧板上蘸取刮痧油,與皮膚成45-90度角,在刮痧部位由上而下,或由內向外,單方向刮。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3-5分鐘,最長不超過20分鐘。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人,不可強求出痧,以感到舒服為原則。

此外,操作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在刮痧板上塗上刮痧油,如沒有專業的刮痧油,也可用清水、甘油、精油等有潤滑作用的液體代替,以減輕刮痧過程中的疼痛感;倘若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成分,功效更好。


——刮痧時要揹著風,出痧後3小時內不要洗澡,因為刮痧使毛孔開放,風寒溼邪容易入侵。


——不要認為颳得越痛越有效,痧印越黑越有效;一定要等頭一次的痧印完全褪去後才可進行第二次刮痧,並非越頻繁越好。

拔罐

與刮痧同樣“出名”的中醫外治法——拔罐,是一種以杯罐為工具,借熱力排去罐內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這種療法可以疏通經絡、逐寒祛溼、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效,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適用於外感寒邪,久寒痼冷,經絡氣血阻滯日久,筋脈肌肉失養等病症。

“上火刮痧,著涼拔罐”?它們適用證廣,不必拘泥

拔罐分為火罐和氣罐,拔火罐不建議患者在家自行操作,最好到正規醫療機構找專人操作。因為拔火罐在操作上要求一定的技巧,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皮膚燒傷,也易引發火災等意外事故。家庭保健式拔罐,建議使用抽吸式塑料“拔罐器”,雖然效果不及火罐好,但安全係數較高,而且簡單易操作。

拔罐療法的適用範圍也相對比較廣,除有出血傾向和過於虛弱的體質外,其他體質都適合運用。但要注意,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和年齡較大的人,時間不能太長,力度不能太大;拔罐之後,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涼,4-6小時之內不能洗澡,因為拔完罐後,毛孔玄府開放,風邪寒邪容易入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