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二戰期間日軍不裝衝鋒槍最根本原因

其實,德國陸軍制式裝備毛瑟7.92毫米K98步槍,以及在一戰末期有驚豔表現的MP18衝鋒槍,都讓派出考察的日本軍官為之動容,兩款槍械日軍代表都很喜歡,但最終日軍放棄了MP18衝鋒槍的大量引進,只購買了極少部分,作為研發用槍。

日本是個資源小國,其陸軍制式裝備三八步槍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槍,該槍就是仿造自德國毛瑟步槍,只是將口徑由原槍的7.92毫米,改成了6.5毫米,一是為了節省有限的銅材資源,二是7.92毫米彈丸威力強大,日軍普遍個子矮小,承受不了發射時強大的後座力。

探究二戰期間日軍不裝衝鋒槍最根本原因

上世紀20年代中期,日本在德國MP18衝鋒槍的基礎上,研發了一款奇葩的衝鋒槍,在世界範圍內,也算得上是早的,但並未裝備部隊。

1935年,日本再次研發衝鋒槍,開發出了“南部式機關短銃一號”、“南部式機關短銃二號”、“試製一型機關短銃一號”、“試製一型機關短銃二號”,總共4個型號,並且規定了衝鋒槍裝備師團屬騎兵聯隊、師團搜索隊、機械化偵察部隊,補充三八式、四四式步槍火力不足。

探究二戰期間日軍不裝衝鋒槍最根本原因

1939年,日本研發製造出了百式衝鋒槍的最初原型槍“試製二型機關短銃”,該槍實際上是德國MP28衝鋒槍改進型,但日軍在二戰期間,僅裝備了極少量的百式衝鋒槍,對於其幾百萬的步兵來說,這點衝鋒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在二戰期間,很少裝備衝鋒槍呢?作為軍迷,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與資源緊缺有關: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礦產、石油、橡膠等戰爭資源緊缺,認為衝鋒槍是連發武器,要消耗大量的子彈,所以儘管日本對沖鋒槍有所研發,但始終速度都極慢,百式衝鋒槍實際上就是德國MP衝鋒槍的簡單仿製改進型號。

探究二戰期間日軍不裝衝鋒槍最根本原因

二、研發步入了誤區:衝鋒槍儘管火力猛,但發射手槍子彈,有效射程都很短,但日本軍方恰恰不切實際地要求衝鋒槍能殺傷700米處身著防寒服的敵人(顯然日軍是以蘇軍為假想敵),有效射程達到500米,這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日軍在二戰末期,投入的少量百式衝鋒槍,其有效射程僅120米,卻裝了個1500米的標尺,簡直是喪心病狂。

三、不切實際的戰術要求:日本軍部要求衝鋒槍具有機槍的功能,為此將百式衝鋒槍裝上了兩隻腳,成了衝鋒槍上最奇葩的部件,如同日軍的輕機槍上裝刺刀一樣奇葩,說明日本人對沖鋒槍的認識,始終停留在“短機關槍”上,沒意識到衝鋒槍是件突擊、衝鋒的有力武器。

探究二戰期間日軍不裝衝鋒槍最根本原因

四、槍械加工技術差:日本步槍價格與其他國家相差無幾,但日本機槍加工成本要遠高於其他國家,二戰前夕,以衝壓工藝為代表的新一代機加工技術被引入槍械製造業,大幅度提高槍械產量的同時,又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日本卻沒有趕上,落後的槍械生產工藝,使其無法造出20美元一把的衝鋒槍,所以衝鋒槍生產成本高昂,一支百式衝鋒槍的造價,是5支美式M3衝鋒槍的價格,10支英國司登式衝鋒槍的價格。

探究二戰期間日軍不裝衝鋒槍最根本原因

五、日軍方高層意識不到衝鋒槍的作用:二戰期間,日軍方高層始終認為,百發一種的衝鋒槍,不如一發一種的步槍,況且,武士道精神要求刺刀見紅,所以步槍成了日軍步兵的不二選擇。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島嶼爭奪戰中,日軍步兵吃足了美軍M1半自動步槍、M1卡賓槍、M1衝鋒槍強大火力的苦頭,證明了衝鋒槍的價值時,才想到要將衝鋒槍裝備守島部隊。

1944年4月,日本才對陸軍拒絕裝備的百式衝鋒槍進行了改進,將近1萬支衝鋒槍裝船,但日軍南方部隊並未接收到這批衝鋒槍,因為裝運衝鋒槍的船在途中被擊沉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28日於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