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错过了春天,

是否就错过了最佳的赏花时期?

新沂

一张四季赏花图突破这种季节局限,

让游客月月有花看,风味各不同。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而在培育四季花香、优化赏花体验的同时,新沂还挖掘花海潜能,让一朵花可以赏,可以喝,可以炼油,可以带回家……赏花增值,带来独具风情的“花经济”

从卖风景到做产业 ,

新沂“一朵花”展现富民“新花样”,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季节性短板该如何改变?

让“一季花”变成“四季景”!

当季节交替、繁花落尽之时,这些赏花之地如何避免“人走茶凉”的尴尬?

“让‘一季花’变成‘四季景’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市农委主任李明正表示。于是,新沂排摸适宜的赏花田,引进不同季节的花海品种,精心布局,拉长了花期。这不,高流镇的千亩梅花刚刚谢幕,时集镇的万亩桃花就热闹登场,草桥镇的樱花、马陵山镇的牡丹花海马上“接力”。到了六七月份,也不担心没有花季,板栗花紫薇花绽放;八九月份,各种鲜切菊花百合花盛开……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我们正努力打造12个月有12种景色,实现月月有花开、天天有花看。”李明正说,“每个‘花节’还会推出相应的农事体验活动,四季都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乡村乐趣。 ”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邵店板栗园

5月初,板栗花开了,邵店镇的万亩栗园里,一棵棵老古栗树枝繁叶茂,枝干盘根错节,造型各异,最长的树龄达300年。板栗花迎风晃动像长长的毛毛虫。三三两两的赏花人不时摆弄姿态,按动快门。有人感叹,这儿真当种出一个“普罗旺斯”来了!板栗树下,各种小吃、土特产生意红火。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邵店镇副镇长王爱国认为,赏花游首先要强调核心文化价值,深挖当地文化,将核心文化价值注入赏花之中;其次是打造特色餐饮住宿;最后从丰富活动设置入手,打响旅游品牌。

新沂的花海构成了一张四季可赏的“赏花地图”,在一年之中几乎没有空档期。而四季绵延不断的花香,也带来了“不断流”的赏花人群,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人气,还增加了更大的效益。目前,新沂正努力打响旅游品牌,做好春赏、夏采、秋趣、冬健四篇文章,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生态与旅游、园区与旅游、运动与旅游、商品与旅游融合发展。

赏花之地如何“人走茶不凉”?

让“一朵花”拓展“多功能

在新安街道黄墩村鲜切花种植大户刘轩池的鲜切花基地,游客忙得不亦乐乎,亲手采摘一把百合花,临走花费60元带走一次性的百合花瓶及营养液,回家后百合花能香一个月。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在新沂市草桥镇十里生态长廊农业产业园区,花农王贵林的菊花,从入土到采摘,不用药治虫除草,完全原生态。游客参观完,动手采摘菊花,回家倒了一杯开水,放一朵菊花,冲泡之后,清香扑鼻,色泽鲜美,花形完整,味甘醇厚,连续冲泡12道开水都不会变味儿。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沂岸花卉

王贵林说,这是金丝黄菊花,卖到50元一朵。金丝黄菊花黄酮素含量极高,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王贵林的鲜切菊花由于品质优良,早已打入了韩国和日本市场,带动周边村庄2万多户农民一起致富。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四五月份,马陵山镇小周村牡丹园里的牡丹花依然风姿绰约。花农冯炳华刚刚为牡丹除过草。冯炳华认为,“油牡丹是真正的高效‘懒庄稼’”——油牡丹生长期长达50年,一次投入,管护简单省力。

冯炳华介绍说,每斤牡丹籽的售价在12元至15元,也就是说,光种花一亩地收入就有上万元,是种大豆收益的两三倍。如果制卖成品油,收益会更高。根据测算,1斤牡丹油需用9斤籽,这样每亩地就能产油约100斤,按照现在的市场售价,就是10万元。

“好看经济”如何形成?

把“花经济”打造成“花产业”

在高流镇华丰村梅花盛开过后,农民们才真正忙起来——搞扦插,这种苗子,在他们业内称之为“原生梅”,就是通过梅花扦插技术成活的梅花苗。据花农程目中介绍,只有高流的“原生梅”的成活率可以高达80%—90%,而其他地方的只有50%左右。“原生梅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原生梅的生长期可至千年,而嫁接梅只能有10年左右。你看这棵刚扦插成活的苗子,市场价就有3块多钱。”程目中说。

新沂这曾经不起眼的“小买卖”,如今要做成“大产业”!

技术带来的改变让村民们有目共睹,学习梅花扦插技术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如今,6年过去,村里从只有5人会梅花扦插技术,到现在已经带出了200多人的技术队伍。邢政修便是技工队伍中的一员,常年在宿迁沭阳开展技术指导,每月6000元的工资让年轻人都羡慕不已。

技术让村民们端上了“金饭碗”,但是他们还不忘自己的“土饭碗”。程目中就承包了70多亩地扦插梅苗,一年就有上百万元的收入。2018年春节前,村里1000万余株梅花苗被订购一空,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我们高流的梅花扦插技术村民积累了20多年经验,对于这项技术镇里正在申报专利。”高流镇副镇长胡争鸣说。

毋庸置疑,

对正处于绿色转型中的新沂而言,

“赏花经济”财富效应日显。

但整体来说尚处起步阶段,

发展“花产业”,

要延伸产业链条,优化配套措施;

要植入民俗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以花为媒,

不断深度挖掘和开发“花经济”

背后的优质资源,

“花产业”一定大有可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