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六国中,最难打最费劲的是哪个国家??

Amele

亡秦必楚,显然是楚国

秦灭韩是典型的闪电战,速度大概是六国中最快的,因为韩国本来就弱,外加国土小没纵深。(当然,齐国不算。因为齐国没有打仗。)

秦灭魏的速度不慢不快,靠水攻,淹了大梁城。

秦灭赵的速度跟魏国差不多,秦国灭赵之前投入很大。灭赵国,如果长线看,不以秦始皇那会儿为起点的话,那么可以说秦灭赵是最费劲了。因为六国之中,反秦最卖力的是赵国。跟秦人死克最猛的也是赵人。长平之战,赵国虽然败了,被坑杀四十万的青壮。但是秦人在长平打也很费力,折损了不少秦国的青壮。之后,邯郸之战秦国的形势大好,最后愣是被赵国人拖到无功而返。赵国人也算当时的战斗民族吧,他们实在太能打仗也太耐打了。长平之后,燕王觉得赵国被秦国打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们也乘机打了赵国,结果被赵国反教做人。可见,赵国人战斗力之强。秦始皇那会儿可以一举破赵,除了从他爷爷辈开始的积累之后,那会儿正好逢赵国闹灾荒,然后秦灭赵,反间计也用得是666,用反间计诛了李牧。之后,秦人才这么顺利破赵。不过,破了赵国后,按着《史记》: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可见赵国人也又局部抵抗了一阵子。

秦灭燕的速度同上。不过,燕国没有废秦人太大的力道。因为他们战斗力实在比较一般。不过,灭国后也有局部抵抗。

秦灭齐,这个是兵不血刃,根本没有打仗。所以,这个应该是最容易的。齐王对秦,那叫一个不搞事情。

秦灭楚,可以说是重头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好不好打。楚国反秦动力没有赵国那么鸡血,但是楚国大。他们跟秦也有克过,不过没赵国那么悲壮。但是人家大,所以秦灭楚国,王翦调动了60万兵力,还跟楚国玩了一年的消耗战。之前,秦灭了三晋后,派李信打楚国,还报销了20万秦军,可以见楚国不好打。战国末除了没打的齐国,其他五国,只有楚国还能跟秦国玩消耗。


柳氏异闻录

你给的选项只有赵国跟楚国,这一点我也比较赞成

战国前期,李悝变法魏国强势,秦国也被魏武卒打压,后来秦国商鞅变法,恰逢魏国桂陵马陵被齐国打得惨败,秦国悲惨的命运好转。

战国中期,齐国最强。但是六国合纵乐毅为将打垮齐国,从此齐国除了有钱再也不能对其他国家有过威胁

到了战国中后期,除了赵国,楚国,其他没有实质性对抗性的抵抗。

赵国的优势是战斗力极强,战斗意志力惊人,经历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还有廉颇李牧赵奢乐乘蔺相如肥义楼缓等人才,除了秦国基本没输过,就算是跟秦国的七次大pk,赢了5输了2,缺点是面积小人口少不利于消耗,周边环境复杂常常需要多线作战。

楚国的优势是人口多,面积大,战略纵深广,长期远离中原主战场,缺点改革不彻底(吴起变法失败)战斗力太弱,战斗意志差,严重缺乏名将名相(包括屈原项燕读不算),没有一次人数相当能赢过。。。

综述,最难打的是楚国,这里的难不是说楚国有机会一统天下或许是对别的国家有威胁,纯粹是国土大,战略纵深广,人多,最后大势已去的时候李信蒙恬20万失败王翦还是需要60万大军才能一槌定音也是因为楚国太大。。。

赵国不是最难打,恰恰是第一个被灭的(韩国白送的不算),却是对秦国威胁最大,也是最强劲的对手,一句话只要灭了赵国得到天下就是时间问题。

秦国也一直和赵国pk,先后有如下几次大战,阏与之战(赵国胜),华阳之战(赵国先败后胜),长平之战(秦国大胜)邯郸守卫战(赵胜),平阳大战(秦胜),肥之战(赵胜),番吾之战(赵胜),秦灭赵之战(秦胜赵灭国)。长平之战某种程度上决定历史走向,谁赢谁就能一统天下,即使长平输了赵国遭遇了毁灭性打击,赵国还是能打赢邯郸保卫战以及最后李牧阻难秦国大军,不得不说赵国人杰地灵

历史爱好者,非专业研究人员,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当然不要恶意打击我对历史的兴趣哈😄


舒寻玉31266814

秦灭六国,其实不能单纯地说哪个更容易。而且秦灭六国,也不能单纯地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十年来看。秦灭国是由秦始皇来完成的。但是,此前从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几代人不懈努力,不断增强秦国的势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到了秦王政亲政之后,秦国不仅比六国之中的任何一国都要强,而且其战斗力超过了六国加起来的总和。

所以,我们要从两个阶段来分析。假如从整个战国时期来说,秦灭六国,最费劲的是赵国。各国都经过了改革之后,都把富国强兵作为改革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出现了魏国一国独大。但是魏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很快就各国联合给打趴下了。之后,出现了齐秦东西并大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合纵与连横的思想。所谓合纵,就是韩赵魏楚燕,这五个国家联合以对付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到了齐闵王即位之后不久,以燕国为主导,五国联合,最终把齐国也给打残了。齐闵王被杀,齐国仅剩下两个城在固守。后来齐国虽然复国,但已经元气大伤。

之后,就进入到了秦赵大战阶段。在战国后期,能和秦国展开大战的也就是赵国了。在秦赵大战过程中,虽然秦国略占上风。但是,赵国也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挨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赵奢、廉颇等战将,也并不逊于秦国。而这一切到长平之战,才彻底终结。长平之战,打了好几年。秦国几乎是倾国而出。最终,秦国也是惨胜。长平之战后,赵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相抗衡的能力。

至于说,秦王政给予关东六国最后一击的时候,东方六国其实都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秦王政的军队,几乎是摧枯拉朽地消灭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楚国成为秦国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

就整个战国时期来说,楚国地域广阔,物阜民丰。其基础是非常之好的。但是,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图强的过程中。楚国始终没有什么起色。秦灭六国之中,何以是楚国成为最困难的国家呢?这是因为,首先,楚国是当时东方各国之中疆域最大的国家。几乎囊括了整个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当时的东方各国之中,韩国仅相当于一个郡的疆域。魏国也只是河南省的中东部区域。齐国占据山东大部分地区。赵国在河北的中部山西北部。燕国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大部。仅就楚国的疆域来说,秦国要把它啃下来就没那么容易。其次,就文化上来说,和秦人文化差异最大的就是楚国。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国家没有了实力,民间依然会保持很强的反抗情绪。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楚国被灭之后,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反抗势力。当时流行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也感受到楚人的反抗,说东南有天子气,所以要到东南去巡视,武力示威。而最终消灭秦朝的,主力也就是楚人。无论是陈胜的张楚,还是项羽的西楚霸王。就连刘邦也是楚人。再次,此前楚国没有成为秦国打击的主要对象。韩赵魏等国,始终是秦人打击的首要目标。当秦王政开始他的攻击的时候,韩赵魏等国已经奄奄一息,而楚国还保留有一定的实力。

因而,我们假如就看秦王政发动进攻的十年来说,最困难的是楚国。而从整个战国时期来看,至少是从战国中后期来看,赵国就成了最大的障碍。


野叟杂谈

准确来说,秦灭六国之战,秦国都没费什么劲,真正决定战国七雄命运的,是秦赵长平之战,此战秦赵两国举国之力争夺上党,最终实力占优的秦国战术得当,而赵国自乱阵脚,大败并被诛赵卒四十万,再无与秦对抗的实力。

长平之战,六国终于听到了狼的咆哮。

狼来了,六国稍稍打起精神,才想起了合作。魏楚两国出兵,帮赵国解了邯郸之围,之后又在公元前247年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率领魏赵楚韩燕五国联军,在河外(山西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秦军。

秦国人知道了狗急跳墙的还是依然有咬人的能力,何况是六只成群的狗。

秦国在邯郸和河外之败后,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强吞六国胃口那么大,之后的秦国人放慢了兼并的脚步,逐改“鲸吞”为“蚕食”。重新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并花重金买通各国的重臣,在各国间挑拔引起事端。

秦国的压力减弱,六国好了伤疤忘了痛,忘了狼,开始狗咬狗。

第一个发难是燕国,公元前251年,燕国看赵国在秦国的打击下已经今非昔比,竟然起了非份之念,想兼并赵国。倾国之力率兵六十万(一说四十万)、战车两千乘,分兵两路大举进攻赵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打不过秦国,但对燕国这种弱国还是绰绰有余,名将廉颇率军二十万在鄗(今河北高邑东)大败燕军,杀燕大将栗腹,最后燕不得不割城求和。之后燕赵之间又陆续的发生了一系列战事冲突。

魏楚等则忙于兼并残余的战国小国,公元前256年楚灭鲁,公元前254年魏灭卫。

连赵魏这种抗秦积极份子也相互大打出手,公元前245年,赵国派大将廉颇攻魏,占领了魏国的繁阳(河南内黄西北)。

作为秦国之后的第二强国齐国,在当初被乐毅差点灭国后,就吓破了胆,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让齐国人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太平安生日子,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是齐国人奉行的准则。

秦国则一次次的蚕食战中扩大领土,壮大实力。

当秦国的第三十一任君主赢政上台后,秦国再也按耐不做自己的欲望,又露出了狰狞的面容和锋利的牙齿。

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秦攻韩魏,占韩城十三座,占魏有诡等地;公元前242年,秦攻魏,占燕、雍丘、长平等二十城,置为东郡;公元前241年又攻占魏国朝歌。

狼又来了,赵魏韩燕秦五国终于抛开他们内部的纠纷,于公元前241年又一次组成了五国联军,由赵将庞暧担任联军主帅,共同对抗秦国。

此时的秦国已练就了盖世神功,双拳敌十手,毫不费劲,在蕞(陕西临潼东北),秦军大败五国联军。

这是战国时期各国的最后一次反秦联盟,之后,他们没有机会了。

当年轻的秦王赢政解决好国内政治矛盾,除掉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政治毒瘤后,六国的审判日,也宣告来临了。

最先倒霉是韩国,公元前231年,在秦国大军的进逼下,韩王安献南阳郡,次年,秦王赢政派内使腾率大军攻韩,取韩都南郑(今河南新郑)俘虏末代韩王安,韩国亡,秦在韩故设立颖川郡。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弱的国家,从当初的晋国六卿熬到三家分晋,再从三家分晋熬到最后被秦所灭,一直夹着尾巴过日子,最先被秦所灭亡在情理意料之中,对此太史公司马迁也只能感叹——不容易。

其实秦国最先的矛盾是指向赵国,公元前236年,秦国就趁赵燕两国内斗,派由王翦、桓齮、杨端和兵分两路大举攻赵,占领了赵国河间等九城,公元前234城又派大将桓齮攻赵平阳武城,杀赵军十万余人;公元前233年,秦军深入赵后方,再一次包围邯郸,赵国再一次面临灭亡之危,赵王从边防调回一直和匈奴作战的大将李牧抗秦,李牧在肥(河北晋县西)大败秦军,秦主帅桓齮战败畏罪逃奔燕国,之后李牧又在公元前232年在番吾击败秦军。

虽然李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赵军损失惨重,主力全部退守邯郸;秦国一时无法灭赵,转头指向了韩国,灭韩之后,才于公元前229年由王翦、杨端和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并再败秦军,秦国对李牧实在头疼,用重金收买了赵王宠臣郭开,造谣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中反间计,用赵葱和颜聚代李牧司马尚,李牧抗命,杀李牧。

李牧一死,赵军再无抵抗力,王翦于公元前228年三月大破赵军,于十月攻占邯郸,俘未代赵王造,在赵地设邯郸郡,赵公子嘉率宗族逃至代郡,称代王,一直抵抗到了公元前222年。

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改革后一举成为了战国除秦外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但赵武灵王在后期政治选择上的感情用事也让赵国陷入内乱,从此走向衰落,后期虽然名将辈出(赵奢、廉颇、李牧)但君主昏庸,奸臣当道,一再关键时刻临阵换将,自乱阵脚,纵然将士血染沙场,却也无力回天,赵国虽亡,却堪称铁血,令人敬畏。

第三个灭亡的是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贲率军攻魏,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王贲决黄河和大沟之水灌大梁,魏国末代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国在魏设砀郡。

魏国在战国初期在文武二候的经营下一举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但好景不长,拒绝了卫鞅,魏国也拒绝了彻底的社会变革。最终在马陵一战后走向衰落,后期虽有信陵君魏无忌这样杰出的政治人物,也无法换回局面。

第四个灭亡的是楚国,公元前225年,秦王派李信、蒙武攻率二十万军攻楚,在城父(安微毫县东南)被楚军所袭击大败,次年,秦王改派王翦率兵六十万攻楚,在蕲(安徽宿县东南)大败楚军,杀楚将项燕,于公元前223年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国末代楚王负刍,楚亡,秦在楚设置会稽郡。

秦楚在春秋被中原诸候共称为西夷南蛮,几乎是同时崛起(秦穆公楚成王时期),但楚国在春秋末期被吴越等南方小国拖做了后腿,一度被吴国所占,战国中期又被齐秦东西二强所重创(齐楚垂沙之战,秦楚析之战),退出了争霸擂台,后期再无强势表现。

第五个灭亡的是燕国,秦国灭掉赵国之后,燕国才明白自己想吞并赵国的想象是多么可笑,自己真正的敌人是秦国人,然而这一切已经晚了,公元前227年,秦军灭燕后王翦的部队已经兵临燕境,燕国人并不甘心,太子丹派荆轲剌秦王,秦王大怒,派王翦辛胜攻秦,燕军与残赵代军联合,大易水之西与秦大战,燕代军败,次年十月秦军攻占燕都蓟(北京),燕王及太子丹辽至辽东(辽宁东南部),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秦王此时的注意力放到了楚国身上,暂时停止了对燕的进攻,灭楚后,公元前222年,秦派王贲进攻燕辽东,末代燕王喜被俘,燕亡。

从春秋到战国,燕国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国,因为地处边垂,不为诸候各国所重视,内乱外战都不多,战国中期,燕国忽然爆发,在苏秦的策划乐毅的指挥下,燕国这只蚂蚁竟然差点吃掉了齐国这头大象,改变了战国的格局,但后期的燕国却不安份守纪,蠢笨的举国之兵攻赵,加速了自己和六国的灭亡。不过从乐毅灭齐到荆轲剌秦,燕国这样的小国却总能给战国的舞台带来精彩和惊喜,也算是过把瘾再死,不愧了燕赵男儿多英豪的美名。

如果燕国是过把瘾死,那齐国就算是窝囊死,当秦国四处扩张吞并五国时,作为七雄中除秦国外最有实力的齐国竟然漠然视之,同时并未对此作出战略性防备,吞并完五国后,齐王建这才发现大势不妙,但已经晚了,公元前221年,秦军命王贲南下攻齐,秦军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自田单复齐后,齐国人半个多世纪没打过什么仗,那里是身经百战的秦军对手,秦军直逼齐都临淄,齐王建选择了投降。

齐国是姜太公之后,从春秋开始就是诸候中的政治经济强国,齐恒公时代更是成为春秋霸主,进入战国中期曾经与秦一起扩张,成为七雄中的东西两强,后来却被弱小的燕国意外打击,几近灭国,复国后的齐国不但实力下降,信心和胆魄也没了,安于现状,成为沉睡的狮子,到灭亡也没醒过来。

秦国最后的一扫六国之战,总的说没有哪个国家真正给秦国带来大麻烦,如果真要说有,哪还仍然是赵国,即使长平之战后赵国衰败,但李牧仍给秦国带来麻烦,到死都是块硬骨头,其次就是燕国,燕国虽小弱,但燕太子丹和他的剌客荆轲做到了六国王公贵族、百万兵马都做不到的事——威胁秦国本土和秦王赢政的安全。

而六国,在秦始皇摆平国内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政治毒瘤后,不过是秦王案板上待宰的羔羊了。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秦灭六国的大背景是: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到秦王政执政时,关东六国先后衰败,唯独秦国越战越强。

秦灭六国的顺序: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自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灭六国可概括为: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秦灭韩之战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先灭韩!因而形成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多次打击,韩国土地日渐缩小,韩向秦表示愿为藩属。公元前230年,为彻底灭韩,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秦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之国。(历来韩国惧怕秦国)

秦灭赵之战

早在秦灭韩之前,秦赵两国早已交战多年,双方均互有胜利。赵军凭借统帅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连却秦军,致使秦军多次大举进攻失败。时楚、魏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才能与秦相抗衡。秦国极力破坏齐、赵联合,孤立赵国。

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秦再度发动大举进攻。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秦王和其谋臣认为秦两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遂改用反间计使得赵王罢免李牧、司马尚,改任赵军统帅,后更杀害李牧,自毁长城,为秦灭赵铺平道路。

赵军统帅不是王翦对手,很快被秦军击败并被杀,赵军残兵退回邯郸固守。内奸郭开被秦收买,甘心为秦效劳,多方劝赵王投降。赵公子嘉则坚决反对,主张战斗到底,率领宗族、宾客参加首都邯郸保卫战。但赵王丧失斗志,任由内奸郭开摆布,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秦国攻下邯郸后,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灭代,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秦灭魏之战

赵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魏国,是秦进军楚地的障碍,于是秦决定先灭魏,再伐楚。原本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魏的实力。多年来,在秦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秦灭楚之战

秦灭魏后,大举进攻楚国。时楚为南方大国,国土辽阔富庶。楚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所需要的实力。李信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率兵20万对楚进攻,而楚军统帅项燕给秦军沉重打击,秦军败退。

李信失败后,秦军只有重新起用王翦为统帅,王翦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在老将王翦的运筹帷幄之下,楚军接连失利,楚将项燕被斩杀,楚国首都被秦攻陷,楚王被俘。后秦军经过1年多的作战,号称南方强国的楚国便瓦解。

秦灭燕之战

在秦灭赵的过程中,秦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燕太子丹最终孤注一掷,策划荆轲刺秦王,行动最终失败,但秦王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不舍。后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然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彻底灭亡。

秦灭齐之战

在秦灭韩、赵、魏、楚、燕时,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极为麻木。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国相国又是一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齐相,齐相就为秦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无丝毫斗志,不堪一击。公元前221年,王贲统帅秦军,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国无作战准备、无应战之兵。齐相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不战而降,后被饿死,齐国亡。

由上述可得

在秦灭六国之战中,其他四国均不同程度的不战而降或难有激烈抵抗,唯有赵国与楚国与秦交战。这二者之中,唯有与秦交战多年,且给秦军沉重打击,逼得秦不得不使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并除去赵国名将李牧~


史诗杂谈

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由弱到强逐一攻取。六国中,只有楚国可与强秦匹敌。当时的六国,若单论兵力以赵国最强,但论最难打、最难征服的国家,则非南方大国楚国莫属。

看看秦军统一六国的过程,就知道征服楚国的战争有多难打了。史载,秦国最早开始攻伐的诸侯国是兵力最强的赵国。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开始分化、瓦解赵国的联盟,以削弱其实力。他派甘罗出使赵国,极力挑起燕、赵两国间的矛盾,遂引燃两国间的战火。然后他又以救援燕国的名义,派大将王翦、桓齕等率两路大军分头击赵,夺占了赵国的河间、上党两地区。前234年,秦王又派大将桓齕率军大举伐赵,歼灭赵军十万余人。前230年,赵国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秦军抓住战机,于次年再次攻入赵境。秦国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派人到处散布流言,诬陷赵国名将李牧、司马尚欲举兵谋反。赵王中计诛杀李牧,罢斥司马尚。结果赵军被秦将王翦打得大败亏输,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前222年,曾经兵强马壮的赵国被秦灭亡。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兵攻打六国中实力最弱小的韩国,秦军势如破竹,韩王安被俘,韩亡。

前225年,秦国派大将王贲领军进攻魏国,他掘黄河和鸿沟之水灌淹魏都大梁,魏王见大水即将冲毁城墙,遂出降,魏亡。

前227年,燕太子丹遣死士荆轲行刺秦王未遂,秦以此为借口发兵攻燕。前222年,燕国被灭。

前221年,秦王政以齐国绝秦为由,派名将王贲率军伐齐,秦军攻破齐都临淄,俘虏齐王建,曾经强大的齐国灰飞烟灭。

早在魏国灭亡后的前224年,秦王派大将李信率军攻楚。楚国是雄踞南方的大国、强国,其国土广袤,军队剽悍善战,战力几乎与秦军旗鼓相当。老将王翦认为须用60万兵力去攻楚,方有胜利的把握。秦王认为王翦年迈胆怯,过于谨慎,遂改用年轻气盛的少将李信率20万兵马去攻打楚国。王翦推脱年老有病,辞官告老还乡。

李信遭遇的对手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祖父),他有勇有谋,指挥楚军将秦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秦王政见李信惨败,只好亲自登门请出老成宿将王翦,并答应派遣60万军队随他伐楚。大军出征时,秦王政亲赴灞上摆酒送行。楚国得知老将王翦率60万秦军倾巢而来,不敢轻敌,也倾举国之兵全力迎战。楚军主动邀击,王翦却坚壁不战,经过两年多的对峙,楚军疲惫回撤,王翦下令秦军迅猛追击,大破楚军,并直捣楚国国都寿春。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寿春,击杀楚国大将项燕,俘获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秦国灭楚,可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非常不容易。早在公元前279年 ,“杀神”白起就已率秦国大军南下击楚,他接连攻取楚之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白起指挥秦军再接再厉,一举攻克楚之首都——郢都(今湖北江陵以西),并纵火将楚国的另一战略要地夷陵(今湖北宜昌)烧毁殆尽 。然后他乘势大举东进,屯兵于竟陵。楚王仓皇而逃,先避难于陈,后迁都寿春。经数年浴血苦战,白起、司马错、王贲、李信、王翦等秦将接连击楚,才终于灭亡了强大的楚国。

从公元前230年攻灭韩国伊始,到前221年灭亡齐国止,秦王政指挥秦国军队前后用10年的时间,历经无数次血流漂杵的恶战, 终于将割据已久的六国全部灭掉,统一了中原地区。在这个征服过程中,以灭楚之战用时最久,用兵最多,打得最为艰苦,代价最惨烈。之后,他又相继派兵征服了西南地区、东南的瓯越地区和岭南的百越之地,并击退了匈奴的侵扰,设置了九原郡。他开创了中国首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制大帝国。

【答题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我们评价古代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国土面积,地理位置,政治军事人才和外交。只要你套用以上条件就能比较客观的认识这个国家的实力。秦灭六国不光使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间谍离间君臣,离间联盟,远交近攻,分而击之。

有些朋友把抵抗时间,甚至灭国时间算着强弱标准显然不够客观。秦帝国东进,战略方针是远交近攻,所以韩赵魏作为东进屏障肯定先被扫除。

六国中,韩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秦军东进必经之路,长期被秦国打压蚕食,到始皇登基时,已经是弹丸之国,也早已称臣。魏国也长期被蚕食,嬴政伐魏时魏国算小国了,以渭水灌之三月城破而亡。齐国不战而降也就不说了。燕国本来军力也比较强大,但战略方针错误,长年乱伐,军力耗尽,秦灭魏时,魏也很弱小了。

其实争议较大的是赵国和楚国。我个人认为赵国军事实力最强,甚至不输秦国。只是战争的胜负有时候不是单单军事力量而决定的。赵国地处太行山以东,北拒匈奴,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成为唯一可与秦相抗衡之国。赵国北方匈奴,东面与燕国交恶(秦离间作用)西南抵抗强秦。不可不说是军事大国。

参见:秦灭赵之战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秦始皇十一年冬,燕赵两国正在酣战之际,秦派王翦率军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使这个早为秦国垂涎的战略要地一举被秦拔除,从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进攻韩阳(阏与之北),也顺利攻克,这样邯郸的西北方向即失去了屏障。秦桓龁军从南阳出发,攻占安阳。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

秦军虽有30万之众,但由于受到赵20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于现地。后来,桓龁统领避开正面渡河,改由漳河下游渡河迂回赵扈辄军的侧后,攻击邯郸东南的平阳。两军于平阳展开交战,赵军被击破,被斩10万人,赵将扈辄阵亡。

赵王启用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李牧军曾歼灭匈奴入侵军10万之众,威震边疆,战斗力最强。李牧率军回赵,立即同秦桓龁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沉重打击,只有统帅桓龁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

秦始皇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动南北两路大军对赵进攻。

赵军统帅李牧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击南面的秦军。李牧指挥的赵军机动灵活,风驰电掣,先给进攻番吾的秦军以沉重打击,跟踪追击,驱逐秦军退出赵境,立即回师南进,声势所及,锐不可当,漳河沿岸秦军闻讯,不战而走,上党等地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应战,秦军第3次大举进攻失败。

赵军虽然在李牧统率指挥下,一再战胜,可是兵力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与秦相抗衡。秦也察觉赵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的联合,孤立了赵。秦则不失良机,接着发动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秦始皇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发生特大旱灾,秦就于次年再度发动对赵大举进攻。秦军派出南北两路大军并抽调一些少数部族兵参加作战,赵军则在大将军李牧、副将司马尚指挥下,继续对秦军作战。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秦王和他的谋臣认为秦多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在军事上无法取胜,遂改用反间计,不惜重金收买赵国内奸赵王宠臣郭开在赵王面前造谣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赵王竟不加分析即轻率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错误地将名将李牧杀害。

赵王迁由于中了秦之反间计,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赵葱不是王翦的对手,很快被秦军击败,赵葱被杀,颜聚收拾残兵退回邯郸勒兵固守。内奸郭开被秦收买,甘心为秦效劳,多方劝赵王投降。赵公子嘉则坚决反对,主张战斗到底,率领宗族、宾客参加了首都邯郸的保卫战。但赵王丧失斗志,任由内奸郭开摆布,竟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5]

秦国攻下邯郸后,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

灭赵,秦国先联合燕国,使赵两面受敌。又使用离间计离间君臣关系,再采用政治孤立,破坏赵联合齐国。然后使用最大核武器“钱”收买策反赵王身边重臣。在直接军事对抗中,尽管赵两面受敌,尽管秦军肖勇,秦军却也丝毫不占便宜。

简单说说楚国,楚国地处中原,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但地大有战略纵深。东南北无患,楚人坚韧不屈,其综合实力不容小视。但楚王似乎无政治野心。在秦灭西蜀,平三晋后,楚国大门已开,秦也无后顾之忧,可专心灭楚了。

秦灭三晋后,始皇帝问诸将多少兵力可灭楚。李信答曰“20万”。王翦答曰“60万”。始皇帝曰“王将军老矣”随派李信伐楚,败于楚将项燕。后始皇帝派王翦60万兵力灭楚,王翦出兵后采取驻守对峙,而楚国国力已不能长期对峙,在项燕攻不破秦军,后退之时。秦军追击破楚,一年楚亡。

之所以我把秦灭楚说得这么简短,主要是个人偏向于秦赵之战。觉得赵国面临的地域压力远比楚国严峻,赵国灭亡有情可原。而楚国政治眼光短浅,错失良机。本可称雄于天下,最终却唇亡齿寒。

综合来说,赵国胡服骑射,兵力不弱于秦军,地处山地,攻陷不宜,故赵国应该是秦灭六国中最难最费劲的。


达则兼善天下

个人认为,秦灭六国,都是很久的积蓄、谋划,紧密的步骤一步步构成的,如若任何一步走错,就满盘皆输了!

可以这么说对比题主所提出的赵国还是楚国呢?

  • 1、不妨简单的可以这么说:

当时的齐国已经惯于安乐,所以攻灭的较晚,这是除了地理原因外,秦国更多一层的考虑。而赵国在当时还是能和秦国有一抗之力的,虽然经过长平之战生力军大损,但是较之韩魏,赵国根基还在,如若赵国被灭,肯定会对其他几国形成巨大的压力,至于楚国,因为国土太大,一次吃个胖子肯定不够,所以才会组织了几次进攻才拿下了楚国,而拿下楚国必须要后方稳定。

  • 2、以此对比的话,赵国强还是楚国强并不能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因为都有客观因素存在。不过要说对抗时间来说的话:
  • 秦灭赵之战,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 秦灭楚之战,是秦王政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6年~公元前前223年)

那么结果很能说明问题了,只有进一步大大加强对赵国的攻势,才能避免秦国陷入被动,无论时间、地理位置上,赵国一直都是作为秦国强大的对手存在的。

  • 3、其次,再看六国的攻灭顺序:

第一个是韩国:韩国在其使臣韩非被杀于秦国三年后,即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亡,灭亡韩国的是秦的内史腾。

第二个是赵国: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邯郸沦陷,赵国灭亡,攻陷邯郸的是将军王翦。

第三个是魏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5年),魏国首都大梁遭水攻,魏王被俘,魏国灭亡,将军王翦攻陷。

第四个是楚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楚将项燕迎战,最后项燕战死,秦军大获全胜,并乘胜攻占楚国各地,楚王负刍被俘,楚灭亡。

第五个是燕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王翦之子)俘虏逃往辽东的燕王,燕国灭亡。

第六个齐国:燕亡的第二年,齐国被王贲攻陷,齐王被俘,齐国灭亡。

就此而看,当时赵国灭亡的时候,赵国名将李牧已死,正是因为赵国自断臂膀,使得秦国才能在赵国无往而不利,灭了赵国这个强敌,那么独木难支的楚国又能支撑多久呢?毕竟在灭赵之前,攻打楚国只是秦国为了避免过早陷入同时多线作战,所以对楚国是连消带打,对赵国才是真正致命的攻灭战为主。就这么判断而言的话,当时的楚国国力确实不如赵国强,唯一强大的是楚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奈何在强秦虎狼之师面前还是最终被攻灭,这是大势所趋。

基于以上所述,谁相对最难攻克,就很明显了,赵国才是灭六国之战中最重要的对手,这样也可以理解为最强的了,毕竟大败赵国可以达到震慑其他国家,而消灭一个韩国也只是断“三晋”一臂,这样比直接和赵国交战会好很多。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若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点评或者讨论!


90大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打楚国了。

秦打赵国虽艰难,大体属于一帆风顺。

打楚国则不同。

楚国一直都是强国。吞并了吴越以后,楚国将实力扩充到华东和华南地区,国力更是强大,人口众多。

楚国的国土包括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这个版图不仅仅大于魏、韩、赵、齐、燕,也不亚于吞并其他国家之前的秦。

同时,楚国人骁勇善战,民风尚武,并不好对付。

楚国人长于野战,尤其善于进攻。

秦国吞并魏、韩、赵三国,打垮燕国以后,牛气冲天,自觉天下无敌,开始轻敌。

面对老将王翦出兵60万进攻的建议,秦王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60万基本是秦国倾国之力,而楚军最多也就能出兵40万到50万。

况且,其他4国已经灭亡,齐国始终保持中立。此时秦国国力何止超过楚国一倍,楚国国力和军力肯定不是秦国对手,似乎应该投降。

秦王认为,只要给楚国一次重创,楚王一定会投降。

最终,秦王派出李信和蒙恬带着20万精锐出击,试图一举击溃楚国主力,迫使他们屈服。

谁知道,楚国人可不是好惹的。

项羽爷爷项燕带着几十万楚国死士出击。面对李信和蒙恬两路出击的合围战略,老辣的项燕决定各个击破。他故意派出弱旅和李信交战,示弱于对手。

李中计,认为楚军战力薄弱,不堪一击,擅自率兵孤军深入。

结果,项燕击中主力猛击李信,在野战中将这路秦军打的溃不成军。李信率残部溃逃,几次试图扎营稳住阵脚,几次被楚军猛攻击溃。

楚军连续追击3天3夜,秦军完全站不住脚,依靠蒙恬率部死战才勉强退回自己地盘。

王翦重新上台,他认为攻打楚国至少需要60万,甚至需要80万。

上台以后,王翦采用稳扎稳打,靠实力碾压的战术,不断消耗楚军实力。

此时秦国已经吞并了其他三国,实力远远强于楚军。

经过长达1年多的消耗战,楚国最终不敌。秦国以楚国二倍多的地盘负担60万大军,勉强可以支持。但楚国则根本无法长期负担高达50万的部队,1年时间就出现粮草的严重问题。

其实,即便是今天,负担一支50万大军战斗一年,后勤消耗也是惊人的,一般国家是支持不住的,更别说连铁路都没有的那个时代。

无奈之下,楚国被迫主动出击,败中求胜,最终自然被击溃,最终亡国。

可以看到,以秦国绝对的实力优势,不但曾经惨败,还花费1年多才打垮楚国,可以说是非常艰苦了。


萨沙

秦灭六国中,很多人都狭义的理解为秦始皇的统一之战,其实早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有可能统一六国,秦昭襄王先是打败魏国,然后攻打韩国,占领新野后,上党也已经手到擒来,但是,韩国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发长平之战。

从公元前250年开始,秦国的灭六国中,最费劲的就是赵国,如果不是赵国,秦国早就一马平川了。

先是长平之战,双方对峙三年,可以说,赵国实力还是有的,强盛如秦国都没能打败赵国,后来赵国换赵括,急于求战,结果被白起打了一个歼灭战,秦国坑杀赵国四十五万人,秦国亦伤亡二三十万。

在长平之战的基础上,赵国如果割地献城,其实也就没事了,但是赵国不,反而是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违背约定拒绝割城,并且积极进行抗秦准备。

于是秦昭襄王又派兵伐赵,结果白起拒绝出战,被刺死,秦昭襄王派兵二十万,直取邯郸,赵国派廉颇率十万人马进行抵抗。秦国继续走长平之战的老路子,加码十万,,依然不能取胜,于是又增兵十万继续围攻,还是僵持不下,后来又派出五万加强对邯郸的围攻,嗯,20+10+10+5=45万,在长平之战发生后的第二年,秦国就又组织了一场单方面出兵45万的战役,可见秦国国力之强。

但是,赵国就是不屈服,在魏国和楚国联军到来之际,硬是挡住了秦国的进攻,后来和魏楚联军一同击败秦军,大获全胜,造成秦军伤亡三十万人,并且秦国多年东出的成果,全部被瓜分。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

所以,赵国才是秦国统一过程中最费劲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