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術,馭人之道

所謂的帝王之術其實也都是大同小異。唯一的差別就在於使用者是誰而已。所以同樣是帝王,但卻有的開疆拓土、威懾四海,有的昏庸無道、失地亡國。兵法也是如此,並不是所有能通讀《孫子兵法》的就都能成為名將。東西是死地,人是活地,尤其是這兵法與權謀之道,更是講究一個“變”字。機變、機變,不知道變,那還搞些什麼?用人之道也是如此!

帝王之術,馭人之道


首先一個帝王或者上位者必須具備的要有權欲,一個連權欲都沒有的人要學權謀之道,談什麼用人,用人就要駕馭別人,那和一個沒有腿的人要穿鞋有什麼兩樣?所謂下者勞力,中者勞智,上者勞人!

帝王之術,馭人之道​​


其次要會演戲,在這世上最會演戲的不是那些名角,而正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一個合格的帝王不止要有一副能夠看透臣下心思地好眼力,還要有一副能夠讓誰都看不穿的好演技。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親也,縛於勢而不得不事也。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殺主也。

為臣者之所以事君,只是為利為勢所困,所以為臣者時時都想窺探君上的心思,以免觸君王之怒而遭禍,甚而娛君惑君而取利。若是為君者的心思被臣下看透甚至左右,那麼輕則被人利用,重則便有殺身之禍。所以,朝堂之上不止是臣子之間在互相爭鬥,君與臣也一樣在時時交鋒。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你的底牌全都被人看得一清二楚,那麼絕對是敗得一塌糊塗!

帝王之術,馭人之道


其三作為一個王者或上位者最重要的一個忌諱——信任。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則制於人。為君者是孤獨的,之所以孤獨,就是因為君王不能信任任何人,哪怕是妻子兒女,也一樣不能信!“為人主而大信其子,則奸臣得乘於子以成其私,李兌傳趙王而餓主父。為人主而大信其妻。則奸臣得乘於妻以成其私,故優施傳麗姬殺申生而立奚齊。”這兩句道盡了信任之患,更何況不止是臣下會藉由君上妻兒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是那些后妃皇子本身,也會因為自身的利益惑君甚或弒君,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怎能讓任何一個為君者不戒慎。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所以對於臣下不可一味親厚,還需不時立威,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恩威並濟才是御下之道。只需賞罰分明、寬嚴有度,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自是不敢心存二志,才能全心為君效命。此外也不可使得朝中一臣獨大,必須分權。制衡才是王道,而兵權更是重中之重,只能牢牢地掌握在國君的手裡。你要記住,為君者可以放權與臣下,但是絕不能放棄兵權,一旦失去了兵權,那就離著覆亡之禍不遠了。


帝王之術,馭人之道​​

第四要賞罰分明! 為君者想要讓臣下不敢對之不忠,不敢對之作弊,便得深明賞罰之道。為人君者賞罰必須分明,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聖人不能為治。勿因小功而不賞,勿因小過而不罰,搶人一百金是搶,搶人一個銅錢就不是搶了嗎?比如:如果現在是急需人手,這個人也的確是只貪了一點,受不到相應的懲罰,但是此例一開,人人都心存僥倖,以後誰還會將律法當回事?小過不罰、必釀大禍!

帝王之術,馭人之道

最後要懂得怎麼用人,每個人都有他的用途。忠也好,奸也好,好也行,壞也行。何為忠?何為奸?人心善變,今日的大忠未使便不是明日的大奸。只要君上能用,便是奸也一樣可以為國效力,若是君上不能用,就算忠也很有可能會給逼反。這忠與奸本非定數,說到底還是取決於君上的能力。至於親君子而遠小人,朝堂之上若都是小人固然是朝政敗壞,但若朝中只剩君子,難道便是好事嗎?任何事都不能走極端,否則都是一樣危亡不遠。

要懂得如何去駕馭人,去了解一個人的心理!比如:先抑後揚,同樣是給人500元錢,如果那人在認為應該得到1000元的情況下只拿到了500文元,那一定會讓他心生怨忿。但如果事先告訴他。他原本只能得到10元,那麼在他拿到500元的時候就會心滿意足,而不會再得隴望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尤其是以權謀私的奸人,更是沒有什麼操守可言,就像一群爭搶肉骨頭的惡狗,為了奪利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地。沒有人會甘願被人踩在腳下。制衡才是御下之道

帝王之術,馭人之道


君與常人的區別,就在於有權無權。若是常人有了君的權利,那他就等同於君,而若是君失去了權利,他就也只不過是一個常人。

權利就代表著責任,位高權重責任輕的事世上是不存在的。上位者這個位子既是最舒服地,也是最累人的,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難做的,具體如何,就要看成為上位者者的志向了。有多大權力就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