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多爾袞說的“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這句話?

一德格天1

大家好,我是歷史問答類的專業回答者。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先找一找這句話是不是真的是多爾袞說的再說評價的問題。

對於清朝入主中原來說,這句話說得非常有策略,說得非常好,對明朝人造成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但是這話其實並不是多爾袞說的,而是以多爾袞的名義寫給當時明朝在揚州前線主持軍務的史可法的,而且原話跟題主問的這句話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原話出自《多爾袞致史可法書》(多爾袞的漢文水平,寫不出這麼漂亮的文章,這篇文章實際上是當時的江南子才李雯寫的,最後用多爾袞的名義發送給史可法罷了),裡面有一句:“國家之撫定燕都,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朝也。”題主的“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大概是從這句話裡演變出來的。

但是注意,兩句話雖然後半段完全相同,但關鍵的一句是不同的,原文的意思是:清朝平定北京,是得之於李自成,不是從明朝手上搶過來的。這一點問題也沒有。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君臣死死的,跑的跑,北京確實不是明朝的了。所以從李自成手上搶下來的北京,確實不是取之於明朝。

那麼這份由江南才子李雯執筆(這個李雯,早年在北京做內閣中書,清兵入關後自然是投了降,此後清朝方面的很多重要文書,都是由他執筆的)以多爾袞的名義發送給史可法的《多爾袞致史可法書》,究竟想幹什麼呢?


這份書信用漢人的文化傳統徹底否定南明政權的合法性,表明真正的明朝已經亡於李自成,清朝入關,幫明朝報了仇,南明政權是趁亂自立的偽政權,現在清朝平定了李自成之亂,接下就要完成一統天下的使命,這封信中,作者用漢人的傳統“春秋”大義,指責南明政權,信的開頭就說,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討,而自立新君,就是亂臣賊子。

這封信確實寫得漂亮,一下子就把南明君臣置於亂臣賊子的地位,而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了。可見江南才子李雯,真是才子。其實從這件事中其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明朝真不是被清朝滅亡的,明朝是被投降了清朝的明朝人滅亡的,江南才子李雯用“筆”宣佈了明朝的滅亡,明朝降將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李成棟、金聲桓等等人物,則是幫清朝用“刀”結束了明朝的半壁河山。大明一流人才的文武配合,明朝焉能不亡!


只愛潘多拉

答:這句話初出於多爾袞,完善於雍正帝。作為政治口號非常高明,作為歷史記述則非常無恥。

話說,明清雙方在遼東爭鋒,反覆展開生死搏殺,而李自成卻在內部可勁折騰,最終攻陷了大明帝都,迫死了崇禎帝。

滿清在這骨節眼上大舉入關,運氣超好,遇上了吳三桂和李自成在山海關火併。

吳三桂獻關投敵,與滿清合擊李自成。

滿清算是撿了一個大漏,不但佔據了北京,還收取了河北、河南、江淮廣大地盤。

由於李自成尚盤踞在陝西,多爾袞對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尚顯力不從心,為了收取民心,曾假仁假義地發佈文告,哄騙大明遺民說:“實在痛惜你們明朝皇帝崇禎的子嗣已死、帝脈已絕,勢孤難存,我大清只好勉為其難,暫時接管北京土地,厲兵秣馬,替你們殲滅跳樑小醜李自成,以還天下太平。再一次強調,我大清並沒有佔據天下的野心,所做的一切,全是為了拯救中國。明朝遺民有不忘明室,要輔佐及擁立賢明藩王的,我大清絕不會干涉、更不會禁止。不但不會禁止,還會和新擁立的藩王通和講好,使你們不辜負本朝,把斷絕帝脈的接續上、把傾倒的王室扶起來,這,就是你們友好睦鄰大清朝的仁義之舉。”(注,原文告為古文言,為了方便閱讀,筆者將之整理為現代文)

而當多爾袞知道明朝江南士紳已在南京擁立弘光繼位,其慈悲的假面目立刻撕破,露出猙獰面目,寫信給南明核心人物史可法,惡狠狠地警告說: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闕,迫死了君父親人,我大清朝廷念及兩國世代的友誼,摒棄了近來的小嫌隙,整頓好狼虎之師,一舉驅除走了狗鼠之輩。萬萬沒料到,你們這些南州君子,竟然將國恨家仇拋之腦後,擁號稱尊,這麼做,便是天有二日,分明是向我大清國叫板。本王減少西面征剿闖賊的兵力,調轉槍口向東,就不信我大清朝會以中華全力而受制於江東一隅之地。識時務的,請趕緊削號歸藩。現在,大清天兵已經整裝待發,下陝西還是下江南,全在你老先生的表現。(注,這一大段整理自著名的《多爾袞致史可法書》,其中“國家之撫定燕都,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朝也”便是“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一語的肇始源頭)

當時的形勢,史可法等人的主要想法是剿滅李自成,為崇禎報仇,不願兩線開戰,有意和滿清結盟,所以沒有深入對多爾袞的狡猾措詞展開辯駁,只是綿裡藏針式地指出:當年回紇出兵幫助唐朝平亂,非為獲得土地。閣下如若要乘我國運中微,將我皇朝視同割據,那用是要獲利而又盜用了大義之名。

由此可見,多爾袞的“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朝”,不過是一句狡猾的政治口號而已。

事實上,自努爾哈赤發佈“十三恨”起兵來,其“伐明”之聲不絕於耳,所屠戮遼東漢民不計其數,皇太極多次發兵深入畿輔、山東等地,更是犯下血案累累。

皇太極還把自己這一做法稱為“砍大樹法”,即今年砍一枝,明年砍一枝,天深日久,必能將明廷置於死地。

至於清兵入關之後,由多爾袞主導的“揚州十日”、“嘉定屠城”等等慘案,更讓人談之色變。

歷史地理學專家葛劍雄所著的《中國人口史》估算:明末中國人口接近兩億,而經過清軍燒殺了三十九年,人口銳減了五千萬。

清兵後來長驅入緬,捕獲和絞殺永曆皇帝,已是用行動向天下宣告:大明王朝的最後一縷餘脈就是自己所親手埋葬了。

則“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的說法何從談起?!

滿清入關後的第三任皇帝雍正曾編髮過一本名叫《大義覺迷錄》的小冊子,裡面還在不厭其煩地重申“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的論點。

書中,雍正有發上諭強調:“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完全符合正統之道,不可再以華夷中外而分論。”而在問訊曾靜口供中又有提到:“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心之所歸,乃道義之當然。”

曾靜被捕前,寫有《知新錄》,稱“夷狄盜竊天位,染汙華夏,如強盜劫去家財,復將我主人趕出在外,佔踞我家。今家人在外者,探得消息,可以追逐得他”。

雍正大為惱怒,反駁說:“明朝天下滅亡於流賊李自成之手,我大清天朝順應天地人心而得天下,你們這些做家人的,既然不能追逐李自成索回家財,又怎麼可以責難捕捉懲治強盜的天使差役呢?”

雍正還振振有詞地說:“我太祖創業以來,並無取明之天下之心。太宗皇帝曾勒兵入關徇地,直到山東臨清,周視京城,縱獵南苑,數日乃歸。明朝並不能一矢加遺。彼時若欲取明之天下,豈不易如反掌?”

看,把努爾哈赤發佈“十三恨”、叫囂“伐明”之舉抹得一乾二淨,還把皇太極深入畿輔、山東等地的劫掠之舉美稱為“周視京城,縱獵南苑”,不是強盜邏輯又是什麼?!

虧得今日在《悟空問答》回答此題的某大學副教授之專家學者,竟然還口口聲聲地說多爾袞之語是歷史事實,並一句判定:明朝之亡,是咎由自取。


覃仕勇說史


清之天下,得闖王李自成之成全,取之於明朝,自譽為報明庭君父之仇,得國最正也,實乃搞笑。

以今天的正史角度來看,明的確亡於李自成。但當時來看,明是亡於清的,李自成雖然被稱之為農民起義者,其實跟流寇性質一般,他在北方流竄作戰並沒有建立什麼根據地,到了崇禎十六年才徹底壯大起來,次年攻下了北京。而南方還在明庭控制之下,留都南京還有六部機構,所以說當時明庭國祚並沒有徹底結束。

南方處於明庭控制之下,南京六部機構也選出了崇禎帝堂兄弟福王成為新皇帝,當時形成了四大勢力:大順、大西、滿清、南明。而南明可以說是正統所在,本來操作好了,北伐復興都有望,不好了也是東晉、南宋這樣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成為正統所在。奈何明朝已經爛到根子裡了,南明小朝廷也延續了明朝黨爭還有藩王之間內鬥,使滿清趁虛而入,完成了統一大業。


本來當時大順、大西、滿清、南明四大勢力中南明最為正統,但是奈何南明不爭氣被滿清滅了,沒有固定疆域存在時間又短,不被正史所承認,滿清就成為正統存在,所以正史中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就代表了明朝的滅亡。

準確來說清之天下,皆因李自成成全,因為之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兩代人都沒有實現入關夙願。如果沒有李自成攻進北京城,滿清趁虛而入的話,估計滿清就是如宋之西夏一般的割據政權。

滿清起於東北,而東北就是明朝的疆域,滿清入關以後又滅了南明奪得了南方半壁江山,能不是取之於明朝?

明朝雖然只是前期靠奴兒干都司直接統治當地,後期依靠羈縻的鬆散統治,但並不能代表東北不屬於明朝。就好比清朝末年,東北成為日本與沙俄的實際控制範圍,東北爆發第一次日俄戰爭時,清廷都只能選擇中立,但依舊被認為東北還是屬於清朝屬於中國一般。明朝之於東北也是這個道理。


清廷之所以這樣宣傳自己,還不是為了正統為了名分,就好像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承認元朝正統一般。清朝這樣宣傳,不只是掩蓋了身為明庭子民造反的事實,還把自己美化成為替人無私報仇的熱心鄰居隔壁老王,真是強中自有強中手,只要臉皮厚,什麼宣傳都搞的出來!

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天,李自成在湖北襄陽建立了農民政權,同時準備加緊滅明,以奪取全國政權。同年,張獻忠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權。為了不和李自成發生正面衝突,張獻忠率大西軍挺進四川。9月,潼關之戰爆發,謀勇俱全的明督師孫傳庭兵敗身死,崇禎帝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也丟掉了。《明史》載:“傳庭死,而明亡矣”。李自成又乘勝攻奪西安,並建立大順國,基本上將明王朝的半壁江山據為己有。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誓師出征,開始了伐明的最終決戰,他親率40萬大順軍精銳,渡過黃河東征,浩浩蕩蕩地直撲帝都北京而來。面對兵兇戰危、四分五裂的天下,以及李自成如秋風掃落葉般的迅猛攻勢,崇禎帝朱由檢已經無力迴天了。

3月28日,李自成派投降大順軍的太監杜勳入城和崇禎談判,提出雙方平分天下,由明廷拿出800萬兩白銀犒賞義軍,雙方罷兵息戰。然後大順軍全部西撤,自己願回西安作個“西北王”。崇禎不願意和李自成共享天下,更不想投降,於是命親信太監和杜勳談判,儘量拖延時間,希望拖到各地勤王兵馬到來解圍為止。可李自成卻失去了耐性。3月28日晚上,他下令攻城,明宮太監曹化淳打開城門迎降,大順軍佔領了北京外城。

崇禎心知大勢已去,他逼皇后嬪妃速速自裁,忍痛殺了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命人把太子和另兩個皇子送出宮去,然後爬上煤山自縊而死。至此,享276年國祚的大明王朝宣告終結。

明末農民軍是最不幸的。經過17年的浴血苦戰,他們本來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摧毀了已維持了276年之久的朱明王朝統治。那時的李自成,身為一代梟雄,正志得意滿地跨入明皇宮紫禁城,腦海裡已在構建新朝天子的藍圖。進京之初的大順軍還是採取了一些新措施的。比如張貼布告,嚴禁士卒搶掠,維持京城社會秩序;接管明中央政府機構;清點府庫錢糧,沒收皇室、宗親、達官、大太監的財產;向已被大順軍佔領的地區派駐軍隊和官員......

但是,沒多久,秩序就開始崩潰.以權將軍劉宗敏為首的大順軍悍將竟大肆占人田宅、霸人妻女、搜掠財物,還隨意拘捕拷虐,追索藏銀,鬧得京城裡雞飛狗跳,民怨沸騰。

明朝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基於國仇家恨,投降了崛起於遼東的滿清貴族,並試圖引清軍入關,夾擊李自成農軍。在這歷史緊要關頭,漢人智囊范文程為多爾袞出謀劃策,勸他趁明朝崩潰而李自成農民軍立足未穩之時,抓住有利時機趁亂攻入北京,底定中原。在吳三桂的引領下,清軍順利進入山海關。山海關一片石之戰,農民軍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聯合進攻下,損失慘重,大敗而回。李自成在一片匆忙和慌亂中,於4月29日草草舉行了登基儀式,次日便撤出北京,倉惶往西而去。

臨行前,他下令將吳三桂之父吳襄以及吳府30余男女老幼屠戮一空。

李自成率大順軍來去匆匆,在北京只停留了短短42天,在風起雲湧的中國歷史大舞臺上留下了一幕引人深思的悲劇。由於李自成西撤,明軍精銳又大都喪失殆盡,清軍進入北京的障礙已不復存在,各地官紳、明軍殘兵敗將又很仇視滅亡明朝的大順軍,因此一見清軍大多聞風而降,多爾袞率十幾萬八旗勁旅幾乎兵不血刃就長驅直入開進了北京城。

離開北京後的大順軍接連失利。1644年10月,銜枚急追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和清軍相繼攻佔了山西大同、太原。1645年初,清軍攻陷潼關,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之後,大順軍屢戰屢敗,由商州龍駒寨走武關,再次進入湖北襄陽。這年5月,潰敗至兩湖交界處(湖北通山縣九宮山)的李自成突遭山民偷襲,不幸被殺(也有不知所終一說),年僅39歲。

如果沒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量消耗掉明軍的有生力量,並一舉推翻了大明王朝,僅有十餘萬披甲戰士的滿清貴族是無論如何都進不了中原的,更不要說進入北京 ,建立清朝了。李自成拼死鏖戰17年,屢仆屢起,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推翻了明朝,最後卻因目光短淺無長遠規劃之故將勝利果實白白送給了多爾袞。

1644年又稱順治元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為滿清入關、擁立順治立下大功的攝政王多爾袞對此深有感觸,他有感而發,這才有了“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之說。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確實如此,只是還缺一句。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功之於漢奸。滿清是躺著拿到政權的。

我一直都說滿清並不具備奪取政權的實力,並不是因為清軍不能打,而是因為其絕對人口數遠遠不足以取天下。如果沒有漢奸協助,就算沒人反抗,把包含了蒙古人、漢人在內的所有旗人攤開放到每個地方統治,也是不夠的。就是說滿清的實力只夠進來打劫一通。

明末是一個詭異的時代。出現一月天子、天啟大爆炸,天啟帝則在大爆炸後第二年就死了。都說明朝皇帝混蛋,可是皇帝接連短命且有不可解釋的現象出現,就有點問題了。努爾哈赤叫天命,這邊天啟,像約好了似的。

李自成命運多舛,本為富家子弟卻遇到家道中落,做什麼什麼不成。好不容易討個老婆好好過日子,老婆韓氏與人通姦。捉姦又放跑姦夫,空口無憑,殺了老婆。最後不得不投軍。於是成就了一代破壞王。李自成從軍之後就幹了一件事,搞破壞。隊伍壯大也很像是為了跟著發財。所以他的部隊基本可以定義為流寇。後來潰敗得那麼快,那麼徹底,根本不像是一個建立政權的隊伍。取名大順更是詭異,中國歷史上大鯀時代之後就是帝舜,大鯀族四散。多爾袞入主,順治成入主第一任皇帝。詭異其實還有很多,這裡不說了。

前面說了,如果沒有漢奸協助滿清根本沒有一絲實力入主。其實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那麼多漢奸,沒有那麼多肯於賣命的漢奸都沒有可能性。光靠滿清八旗最多就是打家劫舍一通,然後退回去,或者佔領北方少數地區,頂天了。

今天總結歷史如果看不到這一點,那研究歷史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其實中國從五胡亂華開始就是漢奸推波助瀾。漢奸文化其實是周代分封制導致民族意識丟失之後,百家爭鳴的獻策文化、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導致的第一種漢奸性萌芽。這種看到有實力者就去獻策以求重用的漢奸在中國歷史上非常非常多,起到的作用也是最壞的。就連宋金戰爭,金軍被圍,也有人為了點好處帶領金軍脫險。

一個上億的民族被幾十萬人奴役,這種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它就發生了。後來的中國歷史可以說每一次都是被漢奸改變的。暴治時不懼怕異治,異治時不懼怕暴治。這種循環是多悲催的。有的人對朝廷不滿就暴露了漢奸性,然而外人來了也沒他好果子吃。這種道理不僅沒文化的漢奸不懂,就是那些知識分子也不懂。

所以唯一的路,就是重建民族意識。沒有別的路。今天也不缺漢奸,而且可能不少。存有漢奸性的人更加得多。有的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具有漢奸性,比如外來的都是信仰,本土的都是迷信。只要自己不懂的本土文化就統統說成是外來的,幾乎是張嘴就來。網絡上這樣的人非常多。這種思維是如何出現的?他們意識到自己骨頭裡的漢奸性了嗎?如果不是漢奸性,怎麼會這麼不負責任的詆譭自己,張嘴就來絕不是學術錯誤的問題,而是靈魂問題。


國病

滿清自從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十三副鎧甲起兵之始,就註定了和大明王朝的國仇家恨,後金居住在遼東,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落,經過努爾哈赤的一番武力征伐,終究是合而為一,這是後金強大起來的開始。後金政權雖然一統,可是人口也不過兩百萬左右,軍隊數量更是僅僅只有數萬而已,如此的兵力和羸弱的經濟、落後的文化,誰都沒有想到自薩爾滸之戰後,明廷大敗,攻守之勢異守,從此後金成為我朱明王朝的大敵,邊境之地屢屢被波及侵犯,燒殺搶掠的事情頻繁非常,別說邊地百姓,就是京師也一度震恐,後金這個大患攪起了無邊風雲。

到渾河血戰之後,大明精銳的浙江兵和白桿兵7000部眾戰死,這更加的打擊了明廷的士氣,而後金也因為瀋陽的堅固城池和戰略地位而遷居於此,不久之後一個更加強大的滿清政權改組了。明廷將遼東的禍患視為勝於一切,由此在遼東地區加強了防禦,調動了數之不盡的人力、物力和戰爭資源,寧錦防線,山海關防線等以及集大力氣而打造的關寧鐵騎,這一度成為滿清政權不可攻克的堡壘,雖然外患不能一時而解決,卻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可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恰逢小冰河時期,再加上朝廷無力賑濟災民,而且因為遼東戰事還不得不追加稅收,為此百姓的日子極為艱辛,出現了餓殍遍野的景象,後來各種農民起義,而在其中以闖王李自成和大西王張獻忠勢力最為強勁,這本就力不從心的朝廷,又要面對新的危機,還是來自於中原內部,滿清和農民起義一時之間出現了相互依存一般的關係,在互助中而各自攫取利益,很快,明廷被耗得沒有糧餉去支持九邊,那時的天下真可謂是混亂不堪,烽煙四起,流寇四竄。

崇禎當時面對的境遇是,中原的幾大兵力被農民軍或者是清軍給覆滅,唯獨剩下了左良玉的一些不算精銳的軍隊以及山海關外駐守的吳三桂的幾萬兵力,而左良玉有些不聽調任,而以當時朝廷的錢糧來看尚不足以調遣任何一支軍隊的開支,這令得崇禎為此還向朝臣開口借錢,也真是為難這高高在上的帝王了,結局當然還是窘境不堪,沒曾想剛下調令沒有多久,關寧鐵騎尚在途中,李自成就攻克了北京。

而至於多爾袞說的“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這是為自己極力開脫,以此來訴說滿清的正統性。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滿清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想要獲取中原百姓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認可,如此入主中原方能恩威並濟定鼎中原。

滿清一直都是明廷的敵人,在當時的背景下,滿清就是不折不扣的異族入侵,而以他們區區兩百萬的人口和數萬的八旗兵,如果不能得到明廷士大夫的認可,那麼這將會上演著數不盡的起義,要知道那時候的明廷有著數千萬的人口,這相較於滿清人口來說是一種數字上的碾壓。

滿清入主中原,得天下具有著極大的氣運成分在其中,如果不是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自縊,相信山海關將成為滿清永遠不可逾越的鴻溝。就是後來滿清進入中原也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口號,就算是後來進入了北京,滿清的不少重量級官員都認為像過去一樣,燒殺搶掠一番就趕緊退回遼東,這是為何?因為他們對雙方力量心中有著評估和比較,認為滿清無法吞下碩大的華夏。

而多爾袞用言語來撇清了和明廷的世仇,將此轉嫁到了李自成的身上,讓自己處於正義的一方,不得不說這是野心的釋放,事實也證明他的做法是多麼的正確,最終滿清開花結果,多爾袞的功勞絕對是功高震主,不可抹殺的。


歷史風雲天下

文/搞哥讀史

一、

大清天下取自李自成,而非取自明朝的說法,不僅多爾袞在說,清初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不斷強調。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位皇帝,都在不同場合下發表過類似的觀點。

比如,《順治實錄》載:

“我國家受天眷命,統一萬邦。……當是時,流賊已入京師,明祚已成板蕩。遂因明將吳三桂之請,命將士入關定燕京,殄群寇,挈斯民於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爰主郊禋,式頒正朔。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在乾清宮東暖閣頒發的上諭: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後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闡述:

“明朝天下亡於流賊李自成之手,是強盜劫去家財。趕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我朝驅逐流寇,應天順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強盜,明罰敕法之天吏也。”

到乾隆朝後,乾隆皇帝仍在繼續強調大清天下取自“闖賊”的說法,稱:

“我朝得天下之正,實非漢、唐、宋、明所可比。”

二、

清初的統治者們之所以一直強調大清天下得自李自成,而非明朝,其心態和明初時期的朱元璋差不多,主要是為了加強宣傳,製造輿論,撇清亂臣賊子的罵名。

朱元璋剛剛建立大明之時,曾下諭旨向天下臣民解釋,說自己加入起義軍是受人矇騙,誤入歧途,等到自己成為軍隊領袖時,元朝已經滅亡,不能說他朱元璋是興兵作亂。為此,朱元璋既承認元朝的正統性,也善待前朝遺老,這一方面是為了佔據道德制高點,另一方面也是否定了起兵作亂這種行為。

試想,假如朱元璋承認自己起義是正義的,那如果後來有人也要興兵起義推翻大明,你是承認還是不承認?

而明末清兵入關奪取天下,有點算是趁人之危。雖然崇禎自縊,但不代表大明已經滅亡,如清朝定都北京後,持續存在了幾十年的南明政權便是明證。

如果清朝如雍正說的那樣,是“捕治強盜,明罰敕法之天吏”,那打敗李自成之後,就應該退回滿洲,讓朱家後裔繼承明祚,這才是見義勇為的好鄰居。

但這位鄰居過來幫忙趕走強盜後,發現房子很好住,順便把主人也趕走了,還把房子裡的東西砸個稀巴爛(剃髮易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然後貼出告示:“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對這種做法,我們只能承認:

你實力強,你說什麼都對。


搞哥讀史

這很好理解,這麼玩是為了掩蓋清朝才是真正滅亡明朝的這一事實。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清朝入關前對明朝的戰爭,薩爾滸大戰就消滅了明朝數萬部隊,攻取遼東又消滅了明軍相當多的有生力量,皇太極繼位後五次破關,同樣消耗了明朝大量的有生力量,松錦大戰消滅了明朝最後的精銳部隊(有統計稱清軍總共消滅了差不多30萬的明軍),結果讓李自成撿了個大便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後金和明朝的軍事對抗,明朝採用刮地皮(三餉)的方式收稅以籌集軍費,才激起了大規模起義。

而李自成撿了個大便宜,又無意中讓大清入關變得名正言順起來。

第一,當時的知識分子和地主階級更討厭的是李自成,否則也不會清軍入關後原本投降李自成的明軍相繼背叛李自成,而採用儒家治國的清朝相對來說則不是那麼討厭,是可以合作的對象(否則也不會有人寫文章吹捧清朝入關是“我朝興湯武之師,應來蘇之望”);

第二,清朝一直忌諱明末清初這段,因為愛新覺羅家族再怎麼樣原先也是明朝的臣屬,如果清朝幹翻了明朝那就是犯上作亂,雖然實際上滅亡明朝的是清朝,但是畢竟名聲上不好聽(雖然說歷史上每個王朝都是差不多的玩法,不是造反就是篡位)。所以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李自成佔了北京崇禎上吊,明朝滅亡,那是最好的,因為這樣大清取天下就變成了和滅亡明朝的李自成爭奪天下(秦失其鹿,楚漢逐之),而不是滅亡明朝後取天下。而且清軍入關打的旗號是“義兵來,為爾等君父復仇”的旗號,同時強調“官仍其職,民復其業”,這就很好的拉攏了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畢竟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嘛),所以在入關初期這一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三,既然李自成都把明朝“滅亡了”,那麼這個天下就是誰有本事誰坐了,李自成有本事,他把清朝打出去,把國內各個勢力都玩死,那麼他坐天下;如果清朝有本事,那麼就是清朝把各個勢力都給玩死,清朝坐這個天下。而歷史選擇了後者,最終是大清一統六合,席捲八荒,然後愛新覺羅家坐了天下。

所以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大家都知道是大清真正滅亡了明朝,但是都不說破,維持著一種穩定的和諧。到了清末革命黨搞民族主義革命這段就被拎了出來,反倒是清朝遺民卻一直在堅持清取天下自闖賊,比如說下面這位。


北洋海軍陸戰隊

回答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消滅一個國家要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土地,雖然李自成拿下北京,逼死崇禎,但是李自成是流寇,沒有一個省是完全被李自成佔領的,也沒有一個省的財稅軍政是歸李自成,甚至不如後來侵華日軍對中國土地的佔領和控制多。

再從道統上說,先說一句你們不愛聽的,能夠影響國家走向的是整個國家的士大夫階層,不是普通老百姓。這個階層放在明朝就是讀著四書五經進入國家機器裡的人,或者雖然沒能進去國家機器,但是在民間也有巨大影響力的讀書人,比如左宗棠那類人。李自成遊擊數省而沒有得到讀書人支持,說明他的政治目的就是有問題的。換句話說,國家的讀書人還沒有做好改朝換代的思想準備。

如果崇禎皇帝只有一邊的問題,比如只有李自成或者只有滿清一個問題,國家尚有可為,但不幸西邊和北邊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一個靠農業稅收和人頭稅支持軍隊的國家,是不可以長期征戰的。漢武帝在連年對匈奴用兵國家就出現了各種問題,所以正統史書對漢武帝的評價是先明後暗。

總結下來,明亡於自己,滿清和李自成只是一個倒下巨獸身邊的兩隻財狼,他們都不是啥好玩意。


明月在天上人間

大順政權滅了明朝,所以闖王大順天下取代了明朝,統治全國,沒過幾個月,大順政權被清政權打垮了,逃亡南方,直至1664年大順政權才滅亡,大西政權1662年滅亡,桂王南明1683年才滅亡,清政權才正式統一全國,所以清最終滅亡了這三個政權,而南明是明朝的延續,大西從大順分裂出來的,都沒有以明朝首都為中心,所以明取自大順政權(也就清所謂闖賊),非取自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