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墓葬里墓砖上的花纹和兽纹有什么寓意?

乐唯

汉代墓葬墓砖上的花纹和兽纹等组成的纹饰,我们统称为壁画墓。两汉时期壁画墓于西汉早期出现,中晚期发展,东汉时期流行的以彩绘壁画为装饰的砖石结构墓。墓主多为地方豪强和高官显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壁画墓中的壁画有哪些题材。其中一部分,应该是墓主生前生活的延续或者向往。包括:墓主庄园生产活动场面、墓主官宦经历和身份、墓主享乐生活等,如农耕、桑园,渔猎,酿造和放牧,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和坞壁等。这些多数反应墓主生前的事迹,墓主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仍然能够延续自己之前的生活。第二类,则为儒家伦理道德、经史故事。汉代讲究儒家思想,那么在墓葬壁画中则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第三大类则是神话故事、祥瑞图、天象图等,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蜗和羽人、神兽、四神、黄羊、白鹤、白兔、凤凰、灵龟、麒麟、神鼎、星宿、日(三足乌或金乌)月(桂树、蟾蜍)等,画像反映汉代思想中的「三界」宇宙模式:顶部为天界;墙面为人界,从三皇五帝到武梁本人;山墙为由西王母和东王公主宰的仙界。当然,还有一些花纹装饰。

再者,我们要讨论墓葬中墓砖上纹饰的意义,则需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壁画墓,了解其社会背景才能使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其内涵及意义。首先,文帝效法古制,以绘画点缀政教,这样就开启了两汉绘画勃兴之先河。其次,从西汉后期开始,上层社会流行的神仙思想广泛散发至民间,随之信仰的群体也进一步扩大。最后,到了西汉末年至王莽时期,阴阳五行观念和天人感应的思想盛行,人们试图通过阴阳和五行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解释宇宙自然生成变化和个体的生态以及王朝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通过以上的说法,个人觉得社会因素对墓葬中纹饰的影响具有绝大多数的影响,其内容的意义应该在于更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情况。


北大炉炉

你好,汉代崇尚厚葬,不但陪葬品丰富,而且墓葬的建造也是不惜工本。这些深埋地下的丰富的历史遗产是汉代文化的载体。

汉代砖头最重要的功用是修建墓葬。汉代墓砖普遍有模印纹饰。

一大类是几何纹,多有圆圈(日月星辰/玉璧)交叉几何纹(渔网/帛/财富)等组成,寓意长生、地位和财富。

二大类是画像,画像砖题材异常丰富,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日常生活、祥瑞等等,是古代美术杰作,是汉人视死如生理念的体现。

三大类是文字,多是年号、墓主人籍贯官职等,也有大量吉语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下面为本人收藏的各式汉砖





大桃树古物鉴定

汉代是中国丧葬文化的变革时代,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画像砖装饰墓室成为两汉时期墓葬流行的一种方式,这就造成了画像砖墓在各地大量涌现。主要有两个中心:

1.巴蜀地区

巴蜀地区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包括汉代益州的成都、繁县、临邓、新都等地,是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区。

2.南阳地区

南阳地区主要是汉代的南阳郡,位于黄河中下游,、是汉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具体来看,画像主题一般分为神仙灵瑞、社会生活、生产劳动、乐舞百戏、民俗等五大类。这五类主题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同样有所表现。

我们主要说说画像砖上常见的神仙灵瑞及神话传说图像,他们的特点是:

带有很强的神异和虚构的色彩。如西王母,在先秦的文学作品被创作出来后一直作为,长生不老和神仙的形象,在汉代还对应的创造出东王公来表现阴阳平衡的观念。

世俗化的倾向。例如四灵中的白虎,老虎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猛兽,它的形象在进入文学领域后,其内涵的侧重点趋向现实。白虎作为四灵之一,因为具有的祥瑞意义,是匠人创作中常用的形象。匠人们对老虎的内涵逐渐向现实靠拢,呈现出世俗化的内容。

因此,画像砖上所表现的有关神仙灵瑞及神话传说类的内容,一方面蕴含着神异的特征,一方面这些形象又不断的世俗化,表现着古代匠人在神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发挥,一步步把神仙瑞兽不断世俗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汉魏六朝画像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