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

吐壕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我们要分析其前后的逻辑关系,毕竟,任何事情都不是说我想做就可以做,我做了就会有效果。

首选,我们先讨论下动机,为什么要把以前的电影拿在电影院再播?

有这种期望的人,多半对老电影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为了满足某种遗憾。

第二,把以前的电影放到电影院里再播,需要做什么准备?

我们知道,以前的电影是通过胶片拍摄的,一方面现场重新拷贝需要一定的成本,另外一方面,有些电影的画质也已经无法满足时下人们的观影需求,这就需要进行重制和修复,改成数字形式。

第二,电影上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前期的宣发,放映时期的院线排片协定,放映完成后的总结分成,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并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那么,假设电影已经修复好了,是不是一定就有权重新上映?并不是。

不说别的,中国每年生产的电影那么多,但真正能够走进院线的也就几百部,剩下的要么调整档期,要么就完全无缘于大银幕,也就是说,荧幕数有限,上映时间也有限,就这么大个坑,新片都十分拥挤,你一个老片凭什么占领一席?

还有就是,这个老片上映后能带来多少票房?记住,搞发行的都是为了赚钱的,一个老片让人折腾一顿上映了结果没人看,发行方赔个底掉,可能吗?

尽管,我们的确看到一些片子重映了,还是有观众基础影响力挺大的那种,但是票房你看看,是不是都不行?很少人愿意玩这基本赔本的买卖。


毒药君

从历史上看,我国重映大片最成功的是2007年的《泰坦尼克》,破20亿。且不论影片内容的杀伤力,单是卡梅隆3D制作就有了足够的噱头。后来的如《大话西游》《一代宗师》《功夫》也重映过。

《大话西游》想赚情怀钱怀旧钱,几乎原封未动上映。想想当年大学生看本片时的一脸幼稚,现在成家带孩子,有感动也在心里那一句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对她说我爱你;假如非要给这份爱情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格瓦拉票务当时结论,“《大话西游》的关注度达到6万人次,但最终购票人数仅有3000多人,简言之转化率低,大多数可能会去看片的人发现,自己的住处和上班地点附近的影院都没有排片,这大大影响了他们贡献票房的动力。”最终结果,上映10天票房2500万。

《一代宗师》《功夫》都是3D重映。据说,周星驰将获得《功夫3D》上映后17.5%的收益,而转制3D的花费约为2000万。《一代宗师》经过重新剪辑,分成和转制费没有具体透露,只是王家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转制的费用就足够拍一部新片了。结果《一代宗师》上映一周报收6000万,《功夫》3000万。

结论就是,电影不同于文学和音乐,文学和音乐尽管有火爆的新作品,经典仍然被大量购买,电影基本做不到,因为它就是个很大众的娱乐,不属于曾经知识分子和精英垄断的产物。


消炎药儿

在中国,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关键在于,这个事不是影院一家说的算的。

再者说,一些经典的老片子,甚至已经在网络或卫星频道播放了N次,要是真的需要你掏钱到影院来观看,势必是寥寥无几的。

电影院作为常规的商业性质娱乐场所,盈利必然是首要任务,影院的盈利只要来自票房,也就是靠买票,上座率。

老影片的需求分散,虽然想重温老影片的人总体数量可能不少,但是需求分散在各个时间段,不集中,所以影院的成本高。影院很难看到利润,自然也就没有兴趣。现在的经济大潮中,谁会干亏本的买卖呢!更何况,现在新片如此之多,放着票房更有保证新片不上,去放老片,影院就更不会干了!


非常热爱


奔跑的叫驴


顾小毛1

不请自来,近些年来,老电影重映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比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重映过很多次。

下面,以专业的角度为你解答这个疑问,仔细看哦。

影院的权限问题(根本原因)

电影收益问题

“老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已经上映过的电影,这意味着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而且想看的话,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能找得到。那么问题来了,普通观众还会心甘情愿的买票吗?一般来说像《少林足球》这样整体水平一般的电影,很少人愿意掏钱去影院看。只有像《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泰坦尼克号》这样情怀满满的经典片,才会有部分人愿意去影院再刷一次。普通老电影,卖不出票房,影院又是盈利机构,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老电影重映的成本问题

就算是经典电影重映,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放映老版本,都后期处理过(如《大话西游》)。一般会做修复,至少画面得清晰,有些会做重新剪辑(比较少)。后期处理的费用不低,如果重映票房不理想,就意味着赔本。还有老电影重映,会占一定数量的排片,这样一来新电影的排片会受到打压,一般来说,新片的票房潜力更大,如此一来,损失很大,影院是不可能干赔本买卖的,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换一种思路,如果放映老电影比放映新片更赚钱的话,影院早就那么做了。影院没那么做,说明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漫影像

看了一眼几位的回答,有人回答的是胡说八道!根本就不懂!


关键是拿出来没人看!有些电影院曾经尝试过了,效果不好!说是说,做是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就是这个行业的,对此比较了解。


何以值此?因为过去的经典老电影怀念于人们的心中,也熟记于心中。你若让他谈谈可以,但若让他花钱再花费时间去重温,他是不去的,没必要!都已经看过了!


也就如同是你关系很熟悉的儿时娃娃,你想看可以,回味过去时光也可以。但让你花钱花时间去看他,只是想念他,且又是只看他“表演”你都知道熟悉的事,又不互动,你去吗?除非有事求他!不是吗?

另外主要一点是,现在的电影院很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放映设备先进,老片子也无法使用了!


雪中风车

你以为电影院就是放个片? 我告诉你 影片在电影院播放要由中影邮寄装着影片的硬盘到电影院 而电影院收到影片要排片期 而且播放硬盘是还需要密钥而密钥是有限时的 所以电影院的硬盘不是想放就放的


我不是辣稽

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权力再放老片子 比如大话西游 泰坦尼克号。你说我叔在村里弄个投影仪接台笔记本还放赌神系列呢,那个不算。

真正电影院播放的是清晰度极高的胶片,所有的电影不管多么受欢迎,或长或短都有时间限制。

为啥这样做?这是为了保证集中观影的密集度,如果全世界的影片都喜欢拖很长时间来放映,懒惰的人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 没事反正有的是时间看今天不如先去ktv的念想。就像北京小伙伴没去过长城 西安小伙伴没去过兵马俑大坑一个感觉,出省玩却不亦乐乎,因为出省难得,本市天天有机会。要是下个月长城就拆了你看北京市民什么样 保管比麦加朝圣还恐怖。

正因如此 大家都知道一部影片是有时间限制的 好片子自然关注度就高,出品方自己就会限制胶片的时限 时间一到就会回收或者采取密钥形式,因为真正喜欢看的人自然而然都在几周内集中观看过了,剩下也许的确有影迷因为工作实在太忙错过了,但那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为了他们,一场几百个座就可能只有十几个上座率,对出品方来说就是不划算的。

关于重放,出品方是有可能重放的,比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新龙门客栈都进行了重制,这是要经过一系列评估和制片方的情怀,像新龙门客栈,我是坚信制片方和徐克压根就没想挣这次钱。但大闹天宫和葫芦兄弟不同,新一代小朋友又长大了,家长决定情怀,会愿意带领子女体验影片的感觉。


风児2

1、成本问题。如果你举例近代的功夫、少林足球那些还可以吧。最远点90年代甚至80年代那些就难了。画面、声道都需要重新调过才能适合现在影院的设备播放的,这个成本不低。

2、收入问题。你觉得“应该会”有一笔收入,但这笔收入可能无法和正在上映的热门电影相比啊。假设功夫二次上映,你认为现在和蜘蛛侠、人猿3等上映,观众选择什么片?我觉得应该现在新品,不是说功夫电影品质不比蜘蛛侠好,而是大家都看过了。都选择看新的。影院也会考虑到这个问题,要将收入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