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8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有多少、收益如何,农民并不很清楚。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使农民在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两个方面,都有获得感。

目前,各县区已基本完成全面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培训等,将陆续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工作。工作进展较快的大同区等地,已完成区、乡(镇)、村三级培训和召开村级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到今年年底前,我市各县区将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工作,基本完成成员身份认定和劳龄登记确认工作。

据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集体资产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堪称农村改革的“深水区”和“硬骨头”,且各村情况千差万别。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确权属。而近年来,许多村民把承包地转包出去后,便到外地打工,有的几年不回一次。针对村户籍人口成分复杂、流动人口和外迁人口多的特点,我市试点县区,组织熟悉村情的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核查小组,通过逐户逐人走访、查阅原始档案等方式,保证了成员身份确认和劳龄认定的准确性。

肇源县古恰镇古恰村在劳龄登记环节,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刨根问底,电话通知到人。已搬迁至天南海北曾经为古恰村集体经济做出贡献的、还有几十年未归的农民,纷纷返回故乡报劳龄。

大同区林源镇长林村,通过账务核对、现场勘验、清资调查等方式,把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位置、使用状态、价值及预期效益全面查清、摸透,分析并提出每项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具体措施,彻底摸清集体“家底”,做到账目清、资产清、类别清。

同时长林村成立资产评估领导小组,对村级资产进行评估,公布清产核资结果,对有异议的及时复查更正,保证不重、不漏、不差。目前,长林村共设置集体经济组织总股份273397股,其中集体股82019股(占比30%),基本股191378股(占比70%)。基本股中设成员股168400股,劳龄股22978股。

股改之后集体资产如何管理?长林村党支部书记艾绪文介绍:“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分设的管理体制。”

市农委经管站站长周明久说,集体资产量化到户后,农民与集体之间真正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为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打下了扎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