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特别讲究门户等级,所以继妻没地位,庶子庶女待遇差,是这样的吗?

叶锵锵

陶澍,生于1779年,死于1839年。他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御史、布政使、巡抚。1830年,陶澍开始担任两江总督,他在位9年,直至故去。两江和直隶,可谓是清代一南一北最重要的两大总督之位。

陶澍是清代经世派代表人物。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可以这么说,道光年间的陶澍的地位相当于同治年间曾国藩,林则徐的地位则相当于李鸿章。林则徐就是陶澍赏识并提拔起来的。

1、黄德芬

陶澍的原配,她活了65岁,比陶澍多活了5年。陶澍生前,黄德芬夫荣妻贵,获得了一品夫人的称号。

2、贺元秀

陶澍的二房。她在陶澍的老婆中生育最多,共生了四个儿子,五个女儿。然而,贺元秀并不是因为生儿子有功而被封为的一品夫人。贺元秀生了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未成年就夭折了。然而,贺元秀的女儿有出息。她的女儿之一嫁给了晚清重臣胡林翼,贺元秀得到了一品夫人,是沾女婿的光。

胡林翼像


3、张李

陶澍最后纳的小妾。她生下了陶澍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张李死的很早,21岁便过世了。张李的儿子名叫陶桄,是大名鼎鼎的左宗棠的女婿。

陶桄尽管为湘军筹过饷,后来也被朝廷赏过二品顶戴,但终身没在官场有什么作为。然而,陶桄拥有左宗棠女婿的头衔。他成年后向朝廷为早逝的母亲讨了个一品夫人。

左宗棠像


张李获得一品夫人,不是靠儿子,靠的是亲家公。

4、杨钰

陶澍的六房。杨钰不是原配,别说儿子,半个女儿也没给陶澍生,却照样得到了一品夫人的称号。

原来,杨钰和陶桄的母亲张李十分交好,张李死后,陶桄还很幼小,杨钰负责照顾陶桄的衣食。陶澍长大成人后,为生母,也为养母向朝廷讨封。杨钰同样获得了一品夫人的尊荣。

所以说,清朝是男权社会,女人只要通过种种途径获得男权社会的认可,都会得到赞赏的。所谓妻妾嫡庶之间的鸿沟,都是后世嫡庶教yy的结果。


雁小驴

也可以这么说吧,因为在清朝,尤其是大户人家,嫡庶尊卑鲜明。如果原配健在,而娶侧妻,那侧妻所生子女皆为庶出,在以前,是不能随便纳妾的,如果男子五十而没有子嗣,或者嫡妻不能生育,才能纳妾,而妾所生的子女,就必须过继给嫡妻一个教养,称为“嫡母”,如果嫡妻亡故,而续弦,所生子女则为庶出嫡子。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剧里,大户人家娶的三房四房都很受宠,而嫡妻不受宠,没有地位,那是不可能的,原配到什么时候也在府里说一不二,我的曾祖父娶过三个媳妇,家谱记载【曾祖安公讳××配嫡妻曹氏(无嗣)、侧妻李氏(嗣三子两女,继曹氏一子一女)、庶妻方氏(嗣一子五女,继曹氏两女)】,所以这种制度是特别严格的

下图就是我的嫡曾祖母曹氏和三曾祖母方氏,拍摄于民国二年,从照片上来看其关系应该非常好。


自己得乐

中国的婚姻关系只有在三皇五帝时期才是一夫多妻制,比如娥皇女英都是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婚姻制度其实是一夫一妻制,今天的社会也是一夫一妻制,但不同在于,封建社会可以纳妾,因此又称为“一夫一妻多妾制”,清朝也不例外。



有人说,妾也是妻。不对,只有合法的婚姻才算是妻。何为合法?不只是明媒正娶,还要在官府或相关的机构备案才行。妻只有一个,不是随随便便休的,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离的。而妾则不同,只要有钱或有情,纳了便可,最多长辈及妻同意即可。



为什么有“娶妻纳妾”一词?妻子是娶回来的,妾只需纳入便可,有点物品的意味,某物喜欢,纳入便可。



妾说白了是下人,只有妻是主人,妾要听从妻并伺候妻,只是有些妾比较得宠会骄横一些,但地位终不是主人。


感动中国正能量

事实上,继妻是否比原配的出身低,历来并无定论。比如,某位秀才十五六岁时娶妻,当然大多是身份地位接近的富农小地主家。十来年后妻死了,秀才本身则完全可能已经中进士当官了,如果要求他继娶比原配身份稍低或者基本相当的女子,显然是不合理的苛求。

从宗法和习惯上说,继妻在丈夫家族的地位确实比原配要低。但继妻终究还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进门的正妻,管家权力与家族身份与原配无二。所以,原配与继妻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两者所出都是嫡出,但原配所出诸子的爵位、宗祧继承顺序在继妻所出之前。

正因为如此,继妻被称为填房。一般人家不愿女儿做继妻,即是此理。本来,继妻給原配灵牌行礼就已经足够糟心,进门給人家儿子当便宜妈,是轻也轻不得,重也重不得,肯定不会令人舒服。结果爵位还没自己儿子什么事。

关于庶子女。

理论上与嫡子女的待遇是一样的。自汉代开始后,庶子与嫡子享有财产同权。即剔除爵位官职及附属的宅邸、官田,家族公共财产后,所有儿子平分。

比如,袁世凯死后,正妻于夫人与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是嫡长子,长子身份的袁克定抱怨丈夫小妾11个,子女一堆(钱实在不够分)。这当然导致纠纷不断,结果次子袁克文发了狠,带着所有的庶兄妹跪在于夫人面前说,您(既然舍不得分钱,那就)赐我们(这些庶子女)死吧。然后,场上哭声一片。于夫人母子两面面相觑,话都说不出。后来,代表北洋出面调解矛盾的徐世昌建议,嫡长子袁克定可多享一份财产(嫡长子需承担祭祀责任),此事才得以最终解决。

当然,财产同权在礼制时期只是书面待遇。因为嫡母作为管家人有一万种办法隐匿、转移、分薄待分配的公共财产,从而让庶子只能分得很少的钱。甚至更可以用其他手段压迫庶子放弃财产分配权。

同时,庶子虽然也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师资力量,出仕后能否得到家族的资源支持,都是远不能与嫡子相比的。


张勇達州

嫡庶尊卑有别,这在清朝是一种封建礼法。正妻所生的孩子才算是真正的嫡子,而妾室所生的皆为庶子。



正妻是大户人家里的女主人,有且只有这一个女主,任何妾室没办法逾越或者凌驾于正妻之上。《红楼梦》里赵姨娘就是最好的例子,妾就是妾,哪怕贾政偶尔宠她,你的女儿也会因为自己的出生而看不上她,而去巴结王夫人和贾母。同样地,妾室的地位并不会因为生了儿子比正妻有所提高。

而继妻是指正妻过世以后,男人续弦,这个妻子是超过了妾的地位的。但她地位仍然低于正妻,她生的孩子同样是庶出,不过比妾所生的孩子地位高了一等,是为庶出嫡子。


小王子爱上狐狸

当然不一定,只是清朝主流倡导嫡庶有别,但在事实上并非是绝对的。

首先,题主所言“继妻”应当是“继配”,也就是相对于“原配”而言。在清代,对妻妾的称呼有多种,如妻有元配与继配,或称嫡妻与继妻,一般只有在元配去世以后才会另娶,即继配;妾则有侧室、侍妾等。所以继配作为元配的继任,并非没有地位,还是拥有一定地位的,如果是皇帝,继配其实相当于继任皇后。不过,在实际上,继配地位一是取决于丈夫的态度,二是取决于子女的地位和态度,不仅是亲生子女。

其次,庶子庶女地位较低也是不一定的,以所谓的除皇族以外的第一家族即孔氏嫡支系为例,孔氏第六十六代衍圣公孔兴燮,生母陶氏,为宛平人陶承德长女,只是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衍直妾室,因孔衍直仅一子,所以庶子孔兴燮得以承袭衍圣公爵位。因为孔兴燮袭爵,陶氏也得以诰封衍圣公太夫人

所以如若无嫡子,庶子也是可以袭爵,取得一定地位的,而庶子袭爵之后,首要的就是想提升生母的地位,甚至不惜代价,这里以明代徐达子徐增寿后裔为例(明清对嫡庶态度大体类似),徐增寿因功追封定国公,其子徐景昌袭爵,第三代徐显忠、第四代徐永宁先后袭爵,显忠、永宁均为庶子,所以徐永宁在袭爵以后,请求将生祖母沈氏与徐景昌合葬,并将已经与徐景昌合葬的嫡祖母张氏迁葬别处,同时为自己的生母请求诰命,徐永宁因为这一请求而遭到官员的弹劾,并因此下狱。


楚邾

不光是清朝,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分别为正妻一人,姬妾数人(妾还分为良妾、贱妾等),其它如通房等不限人数。正妻(亦成嫡妻)、继室(正妻早亡,或其它原因未生子女,可另立妻妾为继室),所生子女为“嫡出”,即正宗之意。非正妻的嫔妃所生的孩子叫庶出,旁支也。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妾死后不列入宗族牌位,所生子女为"庶出"不可袭爵,但是可分得家族财产。若无嫡子,则可袭爵。而且立长、立嗣都是以男性为限,否认女性的继承权。


孤狼啸月31600808

继妻俗称为填房,就象现在的候补委员一样,比正式委员低一级。

原配与继妻主要的差别在于,两者所生的虽都是嫡出,但原配所出诸子的(爵位、宗祧)继承顺序在继妻所出之前。

按照传统时代的宗族制度,原配的子女的舅舅们对家族事务也有参与的权力,并且比继妻的娘家人权力要大一点。

应该更准确的说,在整个帝国时代,都是这样的,不单纯是指清朝。

比如说三国时代,袁绍就比袁术低一头。尽管袁绍才能胜过袁术,但接替袁家正统地位只能是袁术,而不是袁绍。袁绍不得不自己创业,拿下河北之地。

中国帝国时期讲究的是一妻多妾制。正统的老婆只能有一个,在家中内部的事务由正统的老婆说了算。将来接替地位财产的也只能是正统老婆的长子。如果老婆没有子女,可以强制从妾的子女中抱一个当正统老婆的子女。


新知传习阁

清朝特别讲究门户等级,记得之前看电视剧《甄嬛传》,里面的皇后就非常介意别人说她是庶出,虽然贵为皇后,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姐姐去世后才当的,只要自己的姐姐在世就会永远低人一等。虽然这是电视剧里的剧情,里面的情节是后人虚构的,但是门户等级不能说不存在,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也能看出了,庶出就是庶出,地位就是比嫡出的地位低。其实不仅是清朝,古时候大多讲究如此,有时候就连立太子传皇位等都是嫡长子,大户人家分配财产也是嫡出得到的财产多,庶出得到的少,甚至庶出的女儿都会得不到财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