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一個神奇的動物,龍到底存不存在?

飛虎桃

簡單的說,龍是一個大家講述的複合物。

最早的時候,如果一個東西,我們不知道它叫什麼東西,我們就把它叫“龍”。所以書上說“龍姓好淫”,比如龍和任何動物都可以生小孩,這和本文無關,不細說了。

《周禮》說:

馬八尺以上為龍。

意思是說,馬長的一定程度,就具有了龍的屬性了。

那麼,龍的地位很高嗎?

其實未必,在古代,龍最主要的工作,其實是交通工具:

《史記》說道:

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

所以施愛東老師打個個有趣的比方:龍是天庭的紅旗轎車。

屈原在《九歌》中講述神仙的故事,其中有6首都在講神仙騎的龍。

而且龍的地位非常低。比如在《仙劍4》中,封神陵的守護者句芒,《海外東經》說他自己是人面鳥身,長著兩個大大的翅膀,但是出門的時候,騎龍吧。還騎兩條龍。

《墨子》說,

“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

天地間打醬油的甲乙丙丁……其實是屠龍專業戶。

再比如有《論衡》裡有個人,因為自己的馬被龍吃了,非常生氣,拿著劍就把分馬肉的龍都吃了。

甚至在《西遊記》裡,蟠桃宴為什麼沒請四海龍王呢?其實請了,桌子上擺的是龍肝鳳髓,只不過孫悟空一直在吃桃子而已。

所以龍其實就是一種專用的“奴隸”,只是一堆大家不認識的東西統稱罷了。

至於今天大家都是“龍的傳人”,說起來其實就因為那首同名歌。但就好比炎黃子孫一樣,說說就好啦


酒騎風

筆者不是生物學家,但根據眾多答友、尤其是那些主張龍應該是實際存在的,只是我們沒有找到或留下確鑿證據的答友的回答認為,古代傳說中的那種有智慧或神力的,或者如古人描繪的那種能上天入水的龍是肯定不存在的。有龍特點的未知大型動物至少在現代社會存在的可能性也很低。諸多傳說,包括1934年的營口墜龍事件,真實性高度存疑。

我們說龍不可能真實存在,第一條理由是類似於龍這種蛇身、利爪、能飛的大型動物幾乎存在在各大文明的傳說中,但東亞傳說中的龍都是沒有翅膀的,而西方傳說中的龍往往是有翅膀的。有趣的是,各種記載或聲稱見到龍的,在中國見到的都是沒有翅膀的龍,包括營口追龍事件中人們傳言中見到的龍,而在西方類似傳言中見到的龍都是有翅膀的(當然西方人更早就相信沒有真實的龍,所以他們的傳說發生的時間也比較早)。根據這一點來推論,人們見到所謂的龍時,實際上已經深深被所在社會的文化想象所影響,以至於見到有龍特徵的大型動物或者其他自然現象時,會誤以為是見到龍。正是因為這一點,讓我們可以質疑絕大多數所謂的目擊者或目擊者留下的記錄。

那麼是否很早以前存在過龍(當然不是我們畫畫中的那種龍王的龍),後來滅絕了呢?應該說可能性不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找到任何這種描述中的龍的化石證據。與之相反,能推測出可能被古人誤作是龍的動物可能倒有不少,比如大蟒蛇、鱷魚或者體型細長的鯨魚(所謂目擊者聲稱見到龍時往往處於驚嚇狀態,是有可能出現錯覺的)。

最後一點,何以東西方都會有龍的傳說?有學者認為,這是基於人類對蛇和猛禽、猛獸的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在這種恐懼的影響下,東西方的人類們就會根據自己的生活條件,想象出不同的龍來。中國龍沒有翅膀而西方龍有翅膀,很可能就是因為中國是農耕文明,猛禽對中國先祖的攻擊性不大,但西方遊牧文明的成分更高,猛禽就更容易被銘記。


科學時評

龍當然不存在了,這只是中國古人想象出來的一個圖騰!

龍具有很多動物的特徵,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雞、須似人、耳似象。在古代中國,龍掌管降雨等事務,在當時農業基本靠天吃飯的情況下,龍具有極高的地位。歷代皇帝都認為自己是真龍天子,可見皇帝通過自己是龍這一條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因此,在古代龍成為了皇家的專用圖騰,除了皇帝,可能只有皇子可以用龍的標誌,其他人要敢使用,很可能被斬首。

但是,龍還是隻是一個傳說,現實生活中從來也沒有出現過這種動物!


地震博士

根據傳統看法,龍,是上古某些氏族團體所崇拜的生物圖騰。

這種生物的現實實體,對龍來說,大概主要就是蛇。但個人覺得,這種看法離事實的真相相去甚遠。

其實這龍啊,說是一種圖騰,還真不如說這是一種表記。它的依據也不大可能是生物性的,而是自然現象。

為什麼說龍的實體不是蛇呢?這麼說,目前所知,最早最著名的龍形器,都是產在我國北部。而北部產蛇並不是很多。比如1971年發現在內蒙三星他拉地區的玉龍,這個龍形器屬於紅山文化,距今約5000年。而後來發現在遼寧省阜新市查海遺址的玉龍,年代更早於8000年以上。紅山文化的玉龍,應該是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頭部如豬,身捲曲如勾,但無鱗。——而查海文化的玉龍,也是無鱗的。

這就表明,龍與蛇類並無關係。那麼龍跟蛇的關係是打哪來的呢?就目前能看到的考古實物而言,龍轉化為蛇狀鱗身,不會早過商代中期。也就是說,龍,在幾千年以後才有了鱗的。所以,與其說龍是蛇的變形,倒不如說蛇的形象在後來被賦予了龍的意義,那樣更恰當一些。順便,蛇在過去,更應該是對遠古人的一種威脅。試問,遠古人怎麼會拿一種威脅到自己生活甚至生命的毒物作為圖騰?

那麼,龍到底是什麼呢?關於此點,從人類的神話構創過程來看,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規律。諸多神靈的起源,都是以自然現象、自然界功能性解釋的需要出發,而後被人格化成為實體。藝術性的被想象被加工,從而具有了生物的意象。

龍最早的生物形象,則是給巡天的天帝拉車。而天帝則代表太陽。太陽、雲、水,都是自然景象。

從各種古籍來看:

“雲從龍。”“召雲者龍”。——《易·系闢》

“龍舉而景雲屬。”——《淮南子·天文訓》

“龍,水物也。”——《左傳·昭二十九年》

在引文中,龍與雲的關係是十分清楚的。形成事物的本體,就是雲。而從神話中,各種形式都出現了一種自然本體論,更概括和解釋了自然界中雲的生成。

《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洪範·五行緯》:龍,蟲之生於淵,行無形,遊於天者也。

《管字·水地》:欲小則化為蟲蠾,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

從這些描述來看,不難看出所謂“龍”的幾個特點:1.大小不定。2.春以後見於天,秋以後隱其形。3.可以發光(景雲),可以變黑(烏雲)。4.來之於水泉。

而上述特徵,不正是“雲”的特徵嗎?

更有,中國神話中,雲雨之神,名叫“豐隆”,而古代,“隆”與“龍”字是相通的。

更可以從考古實物和甲骨文中龍形的文字中看到,最初的形象,不過是抽象的旋卷狀的雲紋。

到了後來,《論衡·龍虛》中說,“龍,馬、蛇之類也。”《爾雅翼·釋龍》說,“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已經是幾千年以後,到了漢代的事情。那時候的龍,早已成為集各種獸類為一體的大合成了。

關於更多的歷史上記載的龍,並沒有什麼真實的證據。而且,歷數千年以來,國人經常給生物的定義加上神奇、玄妙的色彩。例如,揚子鱷在古書中就叫“龍子”,管鱷魚叫“豬婆龍”,甚至還曾把長頸鹿當成麒麟。

因此,無法排除所被發現甚至記載的龍,其實是其他生物。況且,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人為造假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例如日本寺廟裡珍藏的所謂龍的木乃伊,並不敢拿出來被人研究,其造假的可能性有多大,可想而知。

各式的龍,大多是神話傳說,而真正的歷史文本上,數千年來並無相關記錄。唯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著蛟龍,結果經考證,是蛟鱷,即馬來鱷。

怪不得治哮喘呢,本來就是鱷魚嘛。

古書中,鱷魚又稱為“呼雷”,嗯,龍出現的時候打雷,是不是這樣來的呢?

從我個人來講,我也希望有真正的龍,想親眼看一看傳說中的生物。不過,事情就是這樣,越深究下去,發現“龍”存在的可能性越小。

但我仍然很自豪是龍的傳人。華夏文明,早已不限於生物,而是深深刻印在我們的血脈精神裡了。


純鈞LHGR

我覺得龍應該在早期人類生活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有人說龍是幾種動物的合體,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中華民族的眾多圖騰中只有龍現在沒有找到相似的物種。其他都有相似物種,比如鳳凰長得像孔雀。

所以,我認為在古代中國地區是有龍存在的,只不過在歷史的發展中龍這種動物消失了,然後人類就將龍的形象加入 了自己的想象,於是演變的和龍的原本形象大相徑庭。

下圖為出土的紅山文化玉龍,距今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

下圖為漢朝龍的形象,距今2000年曆史

下圖為明清時期龍的基本形象

可以看出龍的形象和早期差別越來越大,早期龍看上去像是一隻憤怒的小鳥,說明龍這種動物應該比較兇猛且體型不大。漢代的龍長得像二郎神的哮天犬,顯得聰明活潑。明清時期的龍代表著皇權,所以看上去威嚴無比!

我認為歷史上的真實龍,應該和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相似:體型不大,性格兇猛,披著披風,曾經讓人類非常忌憚,於是這種動物成了當地人的圖騰獸。至於上面有沒有龍鱗、有沒有四肢,還是有待考證的,畢竟5000年前的雕刻水平和欣賞角度與今天都不一樣。

說實話,看到紅山文化玉龍,我曾經一度以為龍的原型來自於平頭哥蜜獾!


動物百科知識

龍是中國的圖騰,關於龍的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關於其是否真實存在等爭議也一直不斷。

據1934年的《盛京時報》報道,1934年7月,在營口市田莊臺(現屬盤錦市管轄)上游,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蓆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

隨後8月初的“龍降釀災”文章報道,7月28日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隻小船,卷壞工廠房子,導致9人死亡,掀翻火車。

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在這個其未死前,當地的居民曾兩次見到它,很多人搶救過,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寺廟為它辦過法事以搶救。

2004年,CCTV走進科學,請到了幾位當時的目擊者。目擊者回憶,關於此龍,曾在馬背上去看過熱鬧,與傳說中圖騰的龍形象幾乎完全吻合。雖然最終央視的解釋含糊其辭,把此物說成了相差甚遠的鬚鯨,但還是讓目擊者莫辨而耿耿於懷。

以上,就是著名的營口墜龍事件。

筆者的奶奶,曾經同筆者說起,她小時候,在一次下雨之前,在雲層裡看到過一條小龍在翻騰。當時筆者並沒有當真,畢竟過於匪夷所思,還笑著問奶奶是否在講故事。不料奶奶很生氣,說這麼一把年紀了,拿這個哄你幹嘛?這個事情奶奶後來和我叔叔家的妹妹也提起過。

再來說說推理上的東西。判定一種生物是否存在,不是能夠通過推理得出來的,而是事實目擊。如果單憑推理,那這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自己的存在,都是匪夷所思,難以置信的。所以這裡的推理,不是推理龍存在的客觀因素,而是推理關於其傳說以及報道的真實性有多大。

首先,目擊者撒謊的可能性。這個幾乎沒有什麼撒謊的動機。而且不止一個目擊者湊到一起沒有動機地去撒謊更是沒什麼可能。

其二,《盛京時報》報道的真實性。當時該報紙曾大篇幅報道,且配以圖片,龍骨曾保留在營口的博物館,後龍骨因戰亂不知遺失到何處。再配以諸多目擊者“配合”,這個真實性也基本沒有造假空間,更談不上動機。

世間本有很多人類未了解的事物或現象,這也屬正常。筆者曾經在幾年間聽到過三個人(他們相互之間並無甚關係,也並不相互認識)談起,遇到過一種不明生物,此種生物最少三米以上高度,眼大似大燈泡,放光,蹄有半米粗,頭上有角或長耳一類東西聳立,似牛非牛似馬非馬。三人描繪的相同點是:外貌基本一致,都在晚上7點到9點間出現,現身地點都是野外空曠,且離大海或大河不甚遠的平原上。不同點是:一個人被此物追逐過,另兩人沒有被追逐。其中一人為筆者妻子的姑姑,她曾在第二天清晨天明以後帶丈夫來到目擊地點,只見玉米倒塌一片,十分狼藉,隱約有大大的蹄印。也望同目擊到此類生物的朋友一起討論。

綜上,龍也好,其他也罷,雖不能妄自胡亂猜測,但也不能急於否定掉。胡亂猜測,是迷信八卦的表現;但急於否定,也只能顯出狹隘和無知。


我在盤錦有一畝地

龍是存在的,但龍應該不是地球生物而是外星人帶到地球來的,當古人看到外星人和龍的時候就把外星人稱做神,將龍做為民族圖騰,當外星人完成地球科考任務離開後,神和龍的傳說就流傳下來了,在中國吉林發現的外星人留下的水晶猿人頭顱上就找到了龍的影像,還有外星人和人類起源的影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影像,這些都證明曾幫助過人類的那些神話人物或許都是外星人的化身。

這圖中人物好似盤古大神圖中間就有-條傳說中的龍,下圖為放大後的龍

這條龍和傳說中的-模-樣,足以證明龍是真實存在過的,而先祖的那些神化傳說也都是有可信性的。


女媧娘娘的特寫藝術照



水晶猿人頭上記錄的猿人頭像

進化到人類的遠古兒童

穿著宇航服抱著猿人的女外星人或許就是女媧娘娘


在參悟天地宇宙玄機的伏羲大帝

這些神化人物都曾幫助過人類進步發展,他們都來自外星,當地球人可以獨立生存後這些人才離開。


天外佛人

小真理人耿話不多,敬請直接看視頻,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6ef60005ce0cd1fbb7d4\


勵志真理

歷代史書中言之確鑿的龍,怎麼可能純粹虛構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龍出現在武陽(今四川彭山縣東)赤水,逗留9天后方才離去,當時為此立廟作碑。太和七年(233年)正月,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的一口大井中發現青龍,浮現了10多天。魏明帝曹睿親自率領群臣前去圍觀,並叫畫工當場繪圖準備發朋友圈,可惜還沒畫完,龍就下潛消失了。小曹很遺憾,改年號為青龍,改摩陂為龍陂。


永和元年(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兩條龍出現在龍山(今遼寧朝陽市鳳凰山)。燕王幕容皝也是帶著滿朝文武傾朝出動去圍觀,在距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祭祀活動。 據《臨安府志》(清.江濬源修)記載:崇禎四年(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須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



按照學術界流行的推測說法,龍大概是蛇類或鱷魚類動物。根據唐宋以來的文獻中對龍的外形及特性近距離的描摹,證明這種說法很敷衍。

據《唐年補錄》(唐.馬總)載,鹹通(860~873)末年,一條青龍墜落在桐城縣境內,..長十多丈,身子與尾巴各佔一半,尾呈側扁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二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縣裡派了一員武將龍的遺體送往州府,因身軀太重,只能分割成數十段。

據《七修類稿》(明.郎瑛)載:成化(1465~1487)年間某一日,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了一條龍,結果被漁民用扁擔活活打死。這條龍約一人之高,身長數十丈,頭足鱗角酷似畫上之龍,只是腹部呈紅色。作者郎瑛強調這是他的朋友金茂之的爹地在廣東旅遊時親眼所見。這條墜龍被打死屬於例外,別的地方居民們都會好好照顧墜龍的。據《永平府志》(清.宋琬)載:道光十九年(1839)有龍墜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海口,龍彷彿受了傷。當地居民為它搭起葦棚遮蔽陽光,還不斷用清水潑灑它的身體。3天后在一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在1910年發表的筆記中,提到他有個叫李宗岱的朋友,在光緒年間任山東布政使。一日,濟南大風雨,墜下一龍(已死),百姓們爭往分割。李宗岱弄到一個跟小孩的腿一樣大的龍腳趾,有濃烈的腥味。從龍腳趾上揭下來的方形方紋鱗片呈五彩色。李宗岱為督辦金礦所以聘有幾位西洋化學師,他將鱗片給他們化驗,不知是因為化驗條件簡陋,還是化學師無能,最終都沒弄清鱗片的構造成分。

但是古代這些記載無圖無真相,知情人都不在了。看看現代人怎麼說。

《營口市志》第一卷:“(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盛京時報》派人採訪,稱之為“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
據《盛京時報》報道:“該龍體頭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餘,附於脊骨兩側為肋骨,每根約五六寸長,尾部為立板形白骨尾,全體共二十八段,每段約尺餘,全體共三丈餘,原龍處,有被爪挖之寬二丈長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該龍骨尚存有筋條,至皮肉已不可見矣...”

營口美大照相館和英明照相館洗印了大量“龍”骨展覽的照片,在二本町衚衕附近沿街販賣給從外地來營口參觀“龍”骨的人。後又有報道,營口水產高級學校(立營口水產學校)漁撈科張老師判定“確係蛟類”。

3捉龍第二步:去哪裡捉龍?

▲ 青海湖裡拍到的龍 青海湖“水怪”網絡視頻截圖

▲2005年,《大科技-科學之謎》在關於龍是否存在的一篇文章中刊載了據說是在西藏上空飛機上拍到的照片(第一張)後兩張是後來網絡傳說版。

《說文》雲“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地順也。”按照佛家說法,龍是一種神化物。許多大德都有天龍護法,潛心修煉的高僧開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就會見到龍本來面目。




普通人找龍的首選是在江河中,還有較大的水潭湖泊中。 《墨客揮犀》(宋.彭乘撰)“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據《臨安府志》(清.江濬源)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異龍湖中的巨龍“須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伐蛟說》(清.魏廷珍)“凡有泉水之地,其下皆有伏龍”。宋文帝劉義隆(407年-453年,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乘船從江陵(長江中游)前往都城,中途有黑龍躍到船上;武帝天監二年(503年)北梁州潭中有龍鬥,噴霧數里;帝承聖二年(553年),有兩龍見湘州西江;宣帝太建十年(578年)正月,龍見南兗州池中;宗元和十年(815年)四月,滑州府報青龍見於新開河;蜀王建武成元年(908年)萬歲縣黃龍見,三年(910年)八月,有五十條龍見於洵陽水中;平二年(912年)十二月,黃龍見富義江,又見大昌池中。



比較便利的捉龍地方是井裡。《西遊記》裡八戒去井下找烏雞國王的屍體,結果遇到很窮的井龍王。 《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正月癸酉旦,有兩龍見於蘭陵廷東里溫陵井中,至乙亥夜去。 ”《宋史卷六十二.志第十五》“開寶六年四月,單父縣民王美家龍起井中。”同治《合江縣志》卷五二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八月初二日,廟高張英家井中見龍.”武平三年(572年),龍見邯鄲井中,其氣五色著天。又見汲郡佛寺涸井中。(乾涸的井裡也有龍!)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龍見代州總管府井中。其龍或變為鐵馬甲士彎弓上射之象。(這井裡的龍比較厲害,能變化成鐵馬甲士並且還能射箭)


爆笑煮國的公子昭

龍是否真實存在?古往今來,始終是個謎。

龍是能興風乘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中國被神話傳說,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賦於精神力量的象徵,寓於多種意義。昭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吉祥騰飛,團結一致的文化信仰。



對於龍的形象描述是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十二生肖中龍排第五,有辰龍之稱。可見,龍不僅是神化,也是中華文化最典型的文化標誌。

龍象徵皇權威儀,從遠古的玉飾、陶器,到生活中的工藝、建築、服飾,龍文化已烙印在中國人的食衣住行當中,也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當中。二月二,龍抬頭。正月十五舞龍燈,五月端五賽龍舟。

龍為九五之尊。《易經》中龍是君子,龍是乾龍,龍是智慧,龍是為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吉利吉運吉順的代表,也是占卜的彖像。



龍在佛教、儒教、道教裡都有記載,對於龍作為作動物在古代文獻裡都有記載。東漢時,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靈帝即東漢皇帝劉宏,光和是他在位時所用的年號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東漢都城在今河南洛陽,在溫陽殿上空發現了龍。

1934年7月初,營口發生墜龍事件,很多人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蓆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看見者說它與畫上的龍模樣一致,有四爪和鱗片,嘴上兩個長鬚。營口河灣墜龍,有三個歷奇的經過,8月初《盛京時報》“龍降釀災”新聞報道:7月28日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降而升,弄翻三隻小船,卷壞日資廠的房子,九人死亡,水中折騰。8月8日,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發現一具與傳說中的龍特徵一致的屍體,腥味遠飄,有雙角且是鹿角式的杈角,這在動物界罕見,鱗片裝了兩大筐,死亡前聲音如牛叫。 當時的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龍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盛京時報》派人採訪,稱為“營川墜龍”等,圖文並茂,轟動一時。觀者絡繹不絕,導致去營口的火車票一時漲價。骨架保存在營口一個師範學校做標本,後因戰爭時期社會混亂,下落不明。 營口市史志辦曾編有《營口龍之謎》一書。





所以,龍是存在的,考古發現的龍是多種多樣的。至於給龍賦於超過大自然的力量,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給人間賜降吉祥幸福,這則是神化,也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