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倪光南宁愿负债,也要研发国产芯片?

爱好养猪仔

倪光南,是我最敬佩的院士之一。正是有他,国人才得以用上中文系统。

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兴被美禁售事件,让不少国内厂商意识到,研发国产芯片刻不容缓。而这一切倪光南早在20年前就预测到了。

早在1984年,倪光南担任中科院计算机公司(联想前身)总工程师,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后来联想公司成立后,别人还沉浸在巨大的利益中,他却开始担忧起来——中国没有自己的的芯片,核心技术都是别人,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于是他下定决心,力争制造出国人自己的芯片。


当时倪光南研发芯片需要大量资金,被目光短浅的柳传志以集团利益为由一脚踢出公司。但倪光南不放弃,在花光了国家补贴后,不惜自己负债,也要努力走下去。


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倪光南,在经历时间的考验后,终于被世人所理解。而当初放弃倪光南的联想,终将自食苦果。


科飞猫论答

我以为,倪光南(院士)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为联想规划了自主研发设计芯片的路线,最根本的原因是倪光南自身怀有很强的“家国情怀”。

1939年8月,倪光南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61年,倪光南从东南大学毕业。之后,倪光南就进入到了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几十年里一直专注于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应用,曾经参与研制了由中国自行设计的几台大型计算机,并首创了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的功能。1981年,倪光南被加拿大国家研究院聘为该院的访问研究员,并去往加拿大工作。1983年,倪光南主动放弃了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高薪并回国。倪光南在加拿大工作的两年里,不仅学到了最新的微处理技术和C语言,更重要地还开阔了自己恶眼界。倪光南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将来会大范围地普及开来,而不仅仅是作为学术之用。倪光南从加拿大回国时,也正值中国在发展第四代计算机却缺乏集成电路芯片等核心的技术。大概也就是从那时起,倪光南就已经怀有了要为中国研制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梦想。

▲倪光南在联想微机生产基地。

根据网络媒体提供的资料信息,倪光南在加拿大工作时,月收入相当于7000元人民币,比起在中科院高出了近百倍。媒体还直接引用了倪光南曾经说出的一段话:“一次,我看到鞋店漂亮的橱窗里陈列着意大利皮鞋、英国皮鞋和美国皮鞋;而在门口一个筐子里乱七八糟地堆着一大堆布鞋,上面写着,$1.99一双任拣。我拿起一双鞋来,上面印着Made in China。后来,我又陆续看到了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不是轻工产品,就是农产品,而且,往往都是最低档的。”这在倪光南的内心深处以很大的触动,倪光南因此下定决心回国研制高科技产品,进而将之销售到国外,“不能叫外国人太看不起了”。

值得重点一提的是,联想在北京成立的头三年里,倪光南主持开发的汉卡在市场上销售所获得收入,在联想的营收中占比高达38%,利税占到了45.6%。就连柳传志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联想式汉卡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至今已销出的一万套联想式汉卡,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其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从1985年到1996年,联想汉卡八个型号,在市场上累计销售出去了16万套。

以下是倪光南过去所讲的话:

“四通有打字机和四通利方、联想有汉卡和微机,方正有排版系统和中文之星,所以这些公司发展起来了,而信通没有了,科理高也没有了,因为实在想不出它们有什么拳头产品。中关村如果只是靠做贸易中心就长久不了,硅谷不是贸易中心,硅谷是新技术的发源地。”

“信通比计算所公司早成立二年,当时颇有名气,但它没有拳头产品,后来,努力开发“小巨型机”,试图用贸易积累的资金进行支撑,但因利润不足捉襟见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它退出了历史舞台。‘科理高公司’当时也比计算所公司大,它的领导人看到联想汉卡利润好就说,要用半年做出比联想汉卡更好的汉卡!但始终没做出来。”

“谁也不是天生就该当领导,这里面有客观机遇。如果同事们没有开公司,我恐怕还是计算所的一个普通研究人员。”

“要认定被你领导的人和你是平等的,他们和你一样能干,一样聪明,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你更高明或者在大多数方面都比你高明。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是把部下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而不是和部下比谁更聪明?比谁更能干?”

“企业领导人要认识到自己是会犯错误的。谁都不是神仙,因此,不要把自己神化,这样才能听得进意见,出了问题才能够及时改正。”

结语:要是当初联想能按照倪光南所规划好的,坚持自主研发芯片的道路,今天中国真还有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桌面CPU等核心的技术了。更重要的是,联想也还很可能是为中国培养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高科技人才的“黄埔军校”。再看看今天的华为,不仅具有了国际一流的芯片研发实力,还具备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能力,我都替联想感到可惜。但愿联想今后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大胆变革,进而彻底改变自身目前“大而不强”的困局。


我为科技狂



一、芯片对IT行业的影响

芯片对于IT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把中央处理器CPU比喻为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主板上的芯片组就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

一个国家的芯片水平直接决定IT行业的前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才能不受制于人。

倪光南对研发国产芯片情有独钟,体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怀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倪光南在中国信息产业涌现的群星中,他无疑是其中与业界联系最密切的一位长者。从他对科学的远见卓识和执着追求,可见满腔爱国情怀。

二、国外高薪辞职报效祖国

1981年8月,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VRO)。他在NRC工作的年薪是4.3万加元,按官方汇率相当于国内工资的70倍,在加拿大也属于5%高收入人群。

1983年5月,他毅然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回国。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那时,他为回国作了周密的准备。

回国后他自己掏出几千加元买了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来,包括Z80 CPU、SRAM、DRAM、接口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C编译器等,这些器材当时如在国内购买需要进口,周期很长。

立即组织课题组研发。由于硬件器材齐备,软件采用C语言开发,效率很高,到了1984年初就开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这是一台完整的汉字微机,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

三、倪光南洒在芯片事业里的心血

从1995年至今,倪光南就不遗余力地呼吁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认为这是关系到信息安全,也关系到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倪光南如此吐露心声:“大型计算机的研制,我洒过汗水;国家级科研成果,我取得过;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我也拿过数次。但遗憾的是,这些成果至今还躺在奖状上,一直没有成为产品。”现在看来,科技产业化的渴望,成为倪光南下一个人生选择的根源。

基于开源软件发展中国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是一条捷径,是一个机遇。 1997年12月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软件和芯片——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文,倪光南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

倪光南的科学地位得益于致力于在中国推广Linux等开源软件、推广国产CPU、国产软件和文档格式国家标准UOF等开放标准。

倪光南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尽力而为”。从研制联想汉卡、联想微机到积极推动自由软件、中国芯、自主品牌,他为中国IT 业苦苦求索,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


2004年赛迪集团主办的“Linux产业与应用高峰论坛暨开源应用成果展览会(Open Source Software World China) ”上,倪光南成为唯一获得“开源特别贡献奖”的人士。

四、总结

由此可见,倪光南的将毕生心血投入到芯片的研发之中,用心良苦,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正是有倪光南一批又一批爱国科学家为中国芯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IT行业雄厚基础。


唐氏二少

我辈敬仰的老人

1,联想创始人,但是被踢出联想,现在柳老,杨总等,每年年薪亿元以上,几乎联想的很多高官都亿万身家了,但是倪院士退出联想后,坚持认为桌面系统漏洞足以威胁国家安全,不懈的努力,希望能够为国家补齐短板。

2,当社会价值观从立身为国变成赚钱为主的时候,社会导向就会变成以金钱衡量人生成败。难得的是倪院士不改初心,坚持中科院社会责任,发展核心技术,为国家安全计。

3,谴责联想,当年如果没有倪院士主导的联想汉卡,有多少人知道你联想,再一个,如果没有汉卡给你的第一桶金,你凭什么有发展的机会和资金,如今让一位老人举债开发芯片,而你们视他的技术为你们赚钱的障碍,投票还不让国家政府采购采购国内核心技术。联想,你不塌台天理不容。

对这样有血性,有理想,不屈服的科学家,我们应该支持。最起码我们应该支持这样的正能量


慕容晓春

一,美国等国外CPU是有可以利用的漏洞进行窃密的,在网上搜一搜CPU漏洞会出现大量文章。但是这些文章都是近期一两年的,进口CPU已经是好多年了。所以,只要用进口CPU就没有安全可言。英特尔的CPU有个迷你操作系统可以独立运行随意窃密。我国军队的电脑互联网是与普通人的互联网隔离的,也是防止泄密。美国的大的公司都会有美国政府部门参与研发,目的也是便于美国窃密全世界。

三,自主研发的CPU及操作系统才是最放心的,否则没有安全可言,美欧总是厚颜无耻贼喊捉贼。这方面相信美国与相信小人没有区别,不能明知故犯。


阿弥陀佛聊天

问题问得太偏,企业不是公益,要先生存后发展,发展之中包括做大做强,联想在做大的同时没有做强,或者根本不要做强,又以爱国民族企业自居,实则美帝良性,然如果联想都没有做大,生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怎么可能负债也要研发芯片


海天梦想中国力量1

以我国占世界1/4的十几亿人口规模,我国只要有成熟的生态载体,全球的大型软件公司都会为我们做适配,主要以前国家不重视核心技术,再就是私营企业没有情怀,不愿意花费数十年的投入来培养市场,投入产出比非常高,最后不见得能全覆盖,这只能国家出面扶持企业共同开发,再要求公务电脑全安装,个人电脑免费下载,双系统运行,逐步扩大装机量来替代windows,真的人口规模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要好好利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