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我國的民居建築藝術源遠流長,每個民族的民居文化都像一部百科全書,高深而悠久。少數民族的建築文化確實引人入勝,但作為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的民居在世界民居史上也散發著不少的光芒。作為漢族最大的民系,客家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奇蹟,圍龍屋則是他們最富有盛名的民族驕傲,冠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亞洲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等稱號。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客家人經過長途遷徙,其中的一部分最終選擇了梅州作為他們的居住地,因為與當地文化的不契合,他們被迫前往山區,最終靠著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圍龍屋這一神奇的建築形式。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圍龍屋之所以叫圍龍屋,是因為從房子的正上方向下看去,整座建築就像一條盤踞成圓圈的龍,更像一個道家的八卦圖。這樣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客家人常年遭受戰亂的侵襲,將房屋修成這樣一層一層的更有利於抵禦外敵。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圍龍屋多用磚石混合土坯建造而成,建造一座普通大小的圍龍屋或要耗費數年時間,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座圍龍屋往往能供人居住上百年,這也是如今存世的古屋如此少的原因。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從內部看來,圍龍屋可以分為堂屋,圍屋和橫屋。整個圍龍屋的主題是堂屋,在正中央的小圓裡,圓形的外牆其實是圍屋,既可起到烽火臺的作用,又可以當做客房。橫屋則是橫在圓圈中央的一堵直牆,作通道用。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圍龍屋的內部構造十分複雜,這裡就不多做贅述。從房屋選址來看,圍龍屋和其他民俗建築一樣,多選擇在山水之間或者高坡之上,有視野遼闊、取材方便等便利。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一般的圍龍屋的前半部分是一個半月形的小池塘,做飼養魚蝦、日常取水、澆灌土地用,後半部分則是人們的居住區,兩個部分的交叉地帶是一片空地,多用來晾曬穀物和衣服。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圍龍屋這一建築形式是從何時開始盛行的無從考證,但史書上記載早在唐宋時期,圍龍屋就作為普遍的建築形式而進入漢族地區了,在如今的梅州等地,依然有許多的客家人居住在祖先留下來的圍龍屋中,如此有特色的民俗建築能保留至今也實在是難得。

珍奇的客家建築藝術——梅州圍龍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