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有生命的載體,有味道的記憶,有故事的鄉愁

建築,是有生命的載體,有味道的記憶,有故事的鄉愁。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建築變得更有個性與色彩。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阮儀三教授說:“我個人觀點反對在中國建歐式城堡以及仿古建築。”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慶輝?實習生?李昂

阮儀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被譽為“都市文脈的守護者”“歷史文化名城的‘衛士’”“古城的守望者”。

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四處奔波、大聲疾呼,搶救保護了世界遺產平遙、麗江及江南水鄉古鎮周莊、同裡、西塘等數十個城鎮。

當談到保護古建築這條路上的成就,老人卻為那些更多失敗的保護扼腕嘆息。

84歲的阮老堅持每天早上9點上班,在他不大的辦公室裡擺滿了各種獎盃、獎牌和牌匾。當記者敲開辦公室的門,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在翻閱文檔,忙碌地處理工作。這位平和、幽默的老人說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行為時,顯得氣關鍵詞為空!憤又無奈。

從軍艦到建築

阮老的高祖是清朝時期九省封疆大員阮元,自小聞書香長大,涉獵廣泛。大學期間他師從古建築園林藝術專家陳從周,“他常常叮囑我要把保護古建築的事業做好。”

阮老說,他原本是軍艦上的“網紅”軍人,既掌握電碼、旗號,還知曉雷達、輪機、航海,還是軍艦上的文化教員,艦隊裡的戰友都很喜歡他。

如果沒有之後的故事,或許阮老就是一個戴滿勳章的老軍人了。

告別部隊去讀書,命運在這裡來了個大轉折。部隊的老首長告訴他,回家好好讀書,並建議他不要考文科或者高精科技專業。“所以就報考了同濟大學的建築專業。”

這一學就用了一生,他從骨子裡愛上了古建築。5年的軍人經歷對他的學習功不可沒。“在部隊裡我拼命動腦子,什麼都學,這也是部隊教給我最大的東西——任何事情只要鑽進去,就一定會有收穫。”

從此阮老和古建築、城市規劃結下了幾十年的緣分。

救平遙保周莊

阮老在大學畢業的前一年,成為董鑑泓教授的助手,參與編寫《中國城市建設史》。他跟著老師在全國各地調查,並閱讀各地縣誌。“我那時看了全中國各地的城市,才深深感到祖國有那麼多漂亮的古城鎮。”那時候,他就想著把這份美麗好好留給子孫後代,保護這些古城不被轟鳴的挖掘機毀滅。卻不想,這個決定要讓他付出何等的代價。

儘管阮老“刀下救平遙”“死保周莊”的故事不斷被媒體曝光,但阮老說,他保住的古城還是很少的,還有更多的古城因各種原因湮滅在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

說起“刀下救平遙”,阮老歷歷在目。1980年,平遙附近有很多古城,尤其是太谷這個古城,其古歷史建築面積甚至超過了平遙。阮老考察的時候,他還能看到完整的城牆、鐘鼓樓和孔廟,還有很多保存很好的民居。

當知道平遙準備大拆大建,三四百處清代建築已被拆除,阮老著急了。阮老說,當時平遙的文管隊長很真誠,想盡辦法保住平遙,“那麼多古城,我的指頭不夠按,我就按住一個是一個,希望大家跟我一塊來按,就這樣保住了平遙。”

有了保護平遙的前車之鑑,阮老對保護其他古城有了經驗也有了方向,於是周莊、烏鎮等一個個富有特色的小鎮在阮關鍵詞為空!老的努力下,留存了下來。

阮老努力保護古城的同時,還在發掘古城。新絳古城中的隋朝花園就是其中一個。“這次發現是天意也是偶然。”阮老說,20世紀60年代,他走訪山西省,一場大雨,他被困在新絳。他只好在城裡東逛西看,沒想到他在一所中學看到了一個很好的花園,一看這裡寫著“絳守居園”,他就想到了在中學時讀過《絳守居園池記》,“這篇古文對這座花園有精彩深奧的描寫,中學語文老師說,讀懂了這篇文章,你們的古文就過關了,所以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隨後,阮老趕緊查看各種文獻,最終證實了這就是全國唯一的隋朝的花園。

阮老說,幸運的是,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新絳古城的花園依然沒有被破壞。1996年在確定第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時,阮老想著古城只有被列入名單,才能保住。於是,他拿出了新絳大堂和絳守居園的資料,告訴評審專家們,“我說這是中國僅存的隋唐名園之城,一定要珍惜。”?

千城一面何來鄉愁?

儘管84歲的高齡,阮老依然走在保護古建築的路上。“我現在不能出遠門,就讓學生去考察。對不被人發現的歷史村鎮展開調查,我在《中國城市規劃雜誌》上有一個專版《遺珠拾粹》,收集被遺忘村,第一期裡面有100個歷史村鎮,我現在還在收集第二個100個,現在已經收集60多個了。每個月一期,一直做下去。如果缺錢,我就出錢,讓學生的學生去做。

阮老指著牆上的牌匾說,他現在成立了“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從教育出發,讓下一代人愛上古建築,一代代傳下去。

阮老的基金會,每年暑假都會在平遙和新絳以及貴州、金華等地舉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夏令營”,旨在宣傳對古建築的義務保護工作。

如今,他的兩個孫子也加入夏令營,成為了保護古建築的一員。阮老希望他的後代以及學生的學生,一代代這樣傳下去。“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鄉愁,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忘記故鄉的味道。”

他一直強調的鄉愁,首先就是建築,“否則千城一面,哪裡來的鄉愁?”

阮老表示,現在的住宅沒有歷史性、文化性,儘管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把文化丟掉了。

“以前北京四合院,四幢房子組關鍵詞為空!成一個院落,上有天下有地,要敬天畏地,要遵紀愛國,孝敬雙親,尊重老師,學習知識文化,四合院圍起來闔家團聚;福建的土樓、安徽民居、廣州的西關大屋、關鍵詞為空!上海的石庫門等,大家的感情都是通過住宅聯絡起來。”

對話

保護古城,

廣東省潮州做得很好

廣州日報:廣東在保護古建築方面做得怎麼樣?

阮儀三:我曾在廣州開講座,就是要呼喚嶺南建築。比如廣州的白天鵝賓館、流花賓館以及中國大酒店等都設計得非常好,具有很豐富的嶺南特色。所以廣東的建築首先要把握住嶺南元素。

保護古城方面,廣東做得最好的是潮州。潮州古城裡沒建高樓,而且義、興、甲三條歷史街區也保留下來了,經過整修,讓居民也在裡面居住,這就是一個歷史文化的延續,這裡也沒有變成歷史商業街區,現在很舒服,很安靜,很有嶺南風格。

古代民居也需要保護

廣州日報:你覺得保護古建築的同時,應該更好地保護民居嗎?

阮儀三:在民居保護方面,我們國家做得不夠,我們保護的都是名人故居等歷史傳統建築。

對於民居的保護不是拿來做旅遊陳列參觀的,而是留存中華民族的精粹。為什麼北京就是北京,福州是福州,西安是西安,廣州是廣州呢?因為以前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中國的民居,蘊含著中華倫理道德的精髓,我們要留存歷史,保護歷史風貌才是重要的,然而現在各地新建的住宅都一樣,並沒有中國特色,更沒有地方特色。

廣州日報:如果古城不發展旅遊,建成居住為主的社區,古城還能發展嗎?

阮儀三:保護古城的重要意義是留存優秀文化遺產,並把這個文化傳下去。我們故宮難道光是給你看皇帝怎麼過日子的嗎?不,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封建社會的體制和統一大中國的形成。

廣州日報:大家都說現在的古鎮千篇一律,太商業化,就連街上賣的東西也差不多。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阮儀三:現在有些旅遊景點都有這個問題。有的地方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過分強調經濟,同時低端的旅遊產品充斥市場,相互抄襲模仿,同質化嚴重。還有更嚴重的是,有些地方把真東西都拆掉,建假古董。現在很多仿古建築張冠李戴,這不僅是笑話,而且還錯誤地引導了人們對文化的理解,歪曲了歷史。

所以教育是很重要的,我現在每兩週都有一次課,講古建築的保護,我希望人人都要有保護古建築的意識。

揚州的做法值得肯定

廣州日報:現在仿古、仿歐的建築越來越多,你覺得這樣好嗎?

阮儀三:我反對建設歐式建築,也反對建設假古董。現在有些地方在建設中國傳統建築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學習,比如蘇州和揚州。在揚州老城裡有些居民拆了新房子建舊房子,他們認為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那種房子不好,於是拆了再建造古式的新房子。他們建了小花園,有假山,有池塘,有亭子,詩情畫意就來了,變得更有文化氣息。

有人做過統計,在揚州像這樣的私家小花園在古城裡就有100多家。這說明老百姓在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歷史文化,他們是真的留住了鄉愁。這是新形勢下的城市更新,保護古城也出現了新的方式。我現在正帶領研究生做一個高層次的調查。

廣州日報:應該如何修復古建築,保護古城?

阮儀三:為了商業的仿古,肯定不行。修復古建築,要“修舊如故,以存其真”。要有四性五原則。古建築每個朝代都很有特點,所以歷史信息都要保存,歷史痕跡也要留著。什麼朝代的東西,都能從建築中看到。也要有“四性五原則”標準。四性就是原真性、整體性、可讀性、可持續性。五原則就是原材料、原工藝、原樣式、原結構、原環境,要以這五個法則去修復或重建一棟古建築。

現在只有文物保護法,沒有建築保護法。要讓現代化的設施投入進去,不妨礙古建築的保護髮展,這就要想辦法。平遙現在的狀態來之不易。新舊共生,新城的要繼續發展,老城要以老的方式留存歷史文化,並且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平遙古城的保護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揚州的做法也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