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日单量2500万,而美团外卖日单量1600万,外卖不应该更加是刚需吗?

进步青年贾涵

单从单量来看并不能看出刚需的大小,判断是否是刚需的核心指标是市场规模。

在互联网领域,现有市场规模一般用GMV(全国订单总价)来表征。GMV=订单量*客单价。

下面我讲一下出行,外卖,单车的GMV。

GMV(滴滴快车+滴滴出租车+滴滴出租车)=2500万*30元=75000万。

GMV(摩拜单车+OFO单车)=1500万*0.5元+1500万*0.5万=1500万。


从GMV的计算来看,市场规模是出行>外卖>单车。


目前所以这三个领域,滴滴出行的估值是500亿美金>美团的估值400亿美金> 单车的估值50亿美金。相对比例是合理的。


在一个公司还要看一个公司的的想象空间。也就是一个公司的未来规划和可扩张空间。


很明显滴滴的可扩张空间比较大一些,滴滴瞄准的是整个出行领域,出行的业务还包括:顺风车,拼车,共享汽车,汽车租赁,汽车售卖等等。


饿了么的业务和估值一直不如美团和滴滴,因为业务比较单一,只有主营业务,外卖。其他业务都太小了。


很明显共享单车如果纯做单车,想象空间就太小了,一定要扩张品类,并且在扩张品类的同时控制成本。


作者还行,悟空问答文化答题达人,对我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我。谢谢。

作者还行

你这样算是不准确的,你只算了美团外卖,还有饿了么呢。2017年初的时候饿了么就发布最先突破日单量900万,现在肯定和美团差不多吧,这样两者相加超过滴滴的。



当然网约车除了滴滴还有易道,神州,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78亿,较2016年底增加5329万,增长率为23.7%。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2.17亿。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人口量超过5亿,在线外卖人口数实际超过1.5亿,而且,市场的高峰应该是由用户的需求带动引发的,预计外卖行业还将不断扩张,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互联网支付人口应该会超过7.5亿,外卖渗透率在80%左右, 6亿人会成为在线外卖的消费用户,而O2O外卖市场交易额将突破7000亿。

未来,两者数量应该差不多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


今儿网上那些事

你好,滴滴现在在出行方面基本上处于垄断的位置,2500万的日单量基本上代表了全国市场的单量。美团外卖现在占有的国内市场份额约为百分之50左右,也就是说实际上国内外卖日单量是超过3000万单量的!




我不知道我能取什么

外卖和出行的对比! 首先不同行业,不同的竞争纬度,个人认为出行的需求还是要大于外卖,外卖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午或者晚上的城市为主,出行是城市,城郊,村镇等都有需求且是刚需!随着,移动出行的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的村镇的年轻人会更加利用滴滴出行或者其他软件,首先是方便,更重要是安全! 目前,滴滴开始跨界,进去美团外卖领域,美团出行也开始进入滴滴出行领域,再未来市场会越竞争,越活跃,市场会因为补贴更加的壮大! 美团切入出行胜率更大,首先美团本地化已经非常的有会员基础,美团打车可以抽美食免费吃大餐的活动!本地打车积分兑换电影票,用美团购物,送美团打车免费券等!!!美团打车如果政府不干涉,有可能美团滴滴两个神仙打架,最后搞死的是出租车司机!!!


中华泰山周新

美团外卖商业模式是“送餐服务”,也就是说是为消费者提供“美食餐饮”需求,美食餐饮资源是社会化可以自由私有竞争的个性产品资源;滴滴打车商业模式是“道路运输”,它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交易资源叫做“路程”,路程是公共出行市场的社会公共资源,是人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权益。……在二者的订单内容描述形式也能看懂:美团送餐APP提供的信息是“食品需要支付多少费用”,滴滴打车APP提供的信息是“路程需要支付多少费用”,而不是车辆能卖多少钱,也就是以占用了公共道路资源多少空间和时间来计算费用!……所以,以公共出行市场需求的公共马路空间资源为供给的滴滴网约车商业模式,是滴滴在借助老百姓的私车营运霸占社会公共资源私有化卖钱的无本生意,美团则是为“餐饮商品资源交易的附加值服务”为商业模式当然没得比了。因为美团是从事的私有社会资源的个体经营户,人们是可以开放自由市场竞争的。而滴滴经营的是公共的马路空间,人们对出行市场马路供给资源的需求根本没得选择,滴滴经营公共路权产品的刚需,具有唯一垄断性;美团经营的食品社会资源的刚需,具有私有个性化化的多样性,这又怎么可能一样呢……?说白了,就是美团送餐是在私有化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滴滴打车是在公共路权私有化拿来卖钱的假公济私!


竹筒夫子的钢笔

哈哈怎么会问这么无趣的问题,外卖的使用频率怎么跟出行频率比呢?出租车数量是骑手多少倍你知道吗?一个人一天能吃几餐,但是出行可以就没有限制了,


蜂鸟的世界

2.外卖是部分人可选择性的消费,打车是所有人的强制消费,可选的空间太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