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1、草魚釣法草魚是草食性魚類,其仔魚、稚魚及幼魚主要攝食動物餌料,草魚一般個體較大,不喜跳躍,耐力也較強,一般在上層水域中戲遊,垂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颳風時,水體中溶氧較高,樹葉、水草、水生昆蟲多被吹到頂風的一邊,這些條件正是草魚活動的地方;再則,草魚視覺靈敏,背陽條件下,人影、竿影會影響草魚攝食,不利上鉤;大樹下,樹葉、樹上昆蟲常落水中,正是草魚覓食的場所;水草邊,水體溶氧充足、溶氧充足,所以垂釣草魚應在頂風處、大樹下、水草邊、進水口處下釣。(2)釣草魚的誘餌,應選擇顏色鮮豔、香味濃、味稍甜的食物如:酒糟、酒浸米、酒浸豆餅及樹葉、菜葉等。釣草魚的釣餌有:蚯蚓(將頭、尾0.5釐米-1釐米露在鉤外,使其在水中能擺動)、紅線蟲(先用白線綁把,並在鉤尖穿一條較粗的紅線蟲)、蛆(從尾部向頭部穿鉤,穿過倒刺,再往前拉,不要露出鉤尖)、麵食(蒸熟,然後搓成小圓球,麵食可穿在鉤上)、蝗蟲、飛蛾、蟋蟀(使用時將其頭、膀、腿、翅剪去,從頭向尾部穿鉤)、嫩青豆、嫩黃豆、嫩玉米等。浮釣時以青草、菜葉等為餌料;底釣時可用麵糰、蚯蚓為餌料。(3)垂釣時,在鉤的後彎、鉤柄處穿上幾片植物;春季宜用肉食作釣餌,夏秋季用植物作釣餌;水草叢生的水域用非植物性餌料,昆蟲、小蝦多的地方,宜用非動物性餌料。淺水區要在較深的地方作釣點;深水區要在較淺的地方作釣點;一般打3個-5個窩子,以利經常調換釣點。草魚上鉤時,浮漂慢慢升起,待升到2釐米-3釐米時,將竿向上,突然一抖。草魚被鉤牢後再收線。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2、鯉魚釣法鯉魚,多為青黃色,尾鰭下葉為紅色。水底層棲息,是雜食性魚類,生長迅速,耐高溫,耐汙染。養殖鯉魚各種飼料均食;自然水體中鯉魚不偏食,但垂釣中應變換餌料種類和色澤調配。臺灣用的“萬能餌”釣鯉,效果尤佳。鯉魚體大,善遊,拉線猛,為防止折竿、斷線,應選用大鉤、粗線、大墜、長漂,魚竿宜用硬尖手竿,用海竿也可獲得較好的效果。(1)鯉魚喜弱光,好動,因此水色深暗、透明度低的肥水區;湖、塘、庫中間較深的低窪區;岸邊弱光區、溪河交*口處、河塘水進出口的地方都是下釣鯉魚的好地方。此外春末夏初,產卵季節、河塘岸邊有水生植物的地方也是鯉魚喜歡的去處。(2)鯉魚覓食主要*觸覺和嗅覺,因此其釣餌應選擇目標顯著、味道香甜的食物,如:蚯蚓、紅線蟲、小蝦、麵食、米飯、糟食、配合顆粒飼料等。(3)當誘餌撒下、鯉魚進入窩子後,水面會有氣泡逸出,有時水面還出現密密麻麻的水泡和腐殖質,這是鯉魚在水底拱沁、覓食的結果。此時下釣,效果好,但飼料應大些,這樣鯉魚才會很快發現目標。下鉤後,見浮漂上浮,散子沉沒水中兩粒,即可放線、收線,來回往返,經幾個回合後,即將魚頭提出水面,稍停片刻,將魚拉近岸邊,最後把魚取出。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3、鯽魚釣法鯽魚體側扁,個體不大,外形與鯉魚相似,背青褐色,腹面銀灰色,是雜食性魚種,一般棲息在水底層,釣取時以蚯蚓、米飯粒為餌料。鯽魚適應性強,體小,喜群遊,一年四季可釣。釣竿通常要軟,釣線要細,釣鉤要小而稅利。(1)鯽魚喜歡在水草叢生的地方覓食、產卵、棲息,所以在水草邊,沉入水中木樁、樹根、橋墩的邊緣是下釣的好地方。群眾有“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的說法。(2)早春和晚秋,水溫低使用紅蚯蚓作釣餌好;夏季以麵食作釣餌為佳。(3)常用麴酒泡的大米作誘餌,撒窩子後,待水冒出氣泡時下鉤,下鉤時動作要輕,不要驚動魚群,試釣5分鐘不見動靜,再換下釣地方。當浮漂晃動,此時不能提鉤,待鯽魚把餌含在口中,將頭抬起,浮漂上升,此時及時提竿即可。提竿時切忌用力過猛,也不可向上提,以免驚動窩子裡其他魚,而是自右向左迅速將魚拉離窩子,然後起魚。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4、羅非魚釣法羅非魚又名非洲鯽魚,原產熱帶。在我國除少數地區可自然越冬外,絕大多數都在室內保種,所以,垂釣羅非魚季節性很強。羅非魚生性遲純,不像其他魚那麼怕驚擾,無論聲響、倒影,甚至直接擾亂水體對它都無什麼影響,因此,初學垂鉤者,羅非魚就是他們的最好的垂釣對象。(1)羅非魚屬底層魚類,食性廣而雜,常用的釣餌有:蚯蚓、麵糰、飯粒、紅蟲等。以紅蟲為是佳。(2)釣具一般以3.6米的手竿為好,釣線以0.3毫米-0.35毫米採線為宜,浮漂採用塑料立漂,魚鉤用6號以下的長柄鉤。釣線長約3. 2米-3.5米,以操作方便為準。垂釣時要求墜的下頭著地,上頭懸起,使魚鉤朝天。(3)羅非魚食量大,集群性強,所以用誘餌撒窩時要求量大,一般撒在離岸1米左右,成寬60釐米、長1.5米的帶狀。用量2千克-3千克。可用菜子餅、豆餅、雞飼料為誘餌。羅非魚吞鉤後常不動,魚漂只是由直立變斜側。發現此情況,立即提竿,將魚拉出窩點,再提拉上岸,以免驚動魚群。垂釣羅非魚不可沉鉤、懸鉤。此外羅非魚口內有小尖齒,其臂鰭、腹鰭、背鰭堅硬,很易刺手,所以垂鉤該魚時應帶手套以保護自身安全。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5、鰱、鱅魚釣法鰱魚又稱花、白鰱、鰱、鱅是江河及養殖塘中的常見魚類。它們多在水域上層遊弋。(1)其餌料應以素食為主,垂釣時應根據水質調整釣餌,肥水域中其釣餌味要更濃,酸臭濃烈,水質清淡的水域可淡些。可用尿泡臭蛋,或發酵酒糟為餌料。如果氣溫高,餌料中可摻一引起蒸玉米麵以增加其硬度。糟食中可摻一些糯米飯,以增加糟食溶散時間。垂釣前還應準備一些酒,以隨時調酸餌料。(2)應在底平、無雜草、水深在1米左右的淺水區下釣;夏季以早晨、傍晚或夜間垂釣為好;拋鉤時鉤不能沉底(浮鉤)。水溫20℃以下,基本釣不到鰱、鱅魚。(3)垂釣該魚季節為春、夏、秋三季,採用浮釣法,用手竿或海竿均可。餌料用紅蟲、面餌。使用時將紅蟲包在面餌裡,同時將組鉤捏在麵糰中;鉤尖向四周張開,但不露尖,釣餌下水40釐米-100釐米處,鉤下到水中後,其面餌逐漸溶化,紅蟲自然游出。發現浮漂?動,立即提竿,繃緊魚線即可。如在早春、晚秋或冬季垂釣鰱魚,則採用沉鉤法,將魚鉤全部包在糟食團中,鉤尖藏於四周表皮下;魚上鉤後,魚漂下沉或遊動,這時只要一彈釣竿,魚便鉤住了。根據鰱鱅魚的吃餌特點,可用一個直徑2. 5釐米-3釐米的塑料蓋,四周均勻地扎6個-8個小孔,每個也中拴一根0.25毫米-0.3毫米粗、12釐米長的尼龍線,各拴一個6號-8號伊斯尼圓底短柄鉤,瓶蓋內側底部加一鉛片,以利沉底。再將瓶蓋組鉤以0.4毫米粗、20釐米長的尼龍線以連接環與主線相連。垂釣時將糟食裝入瓶蓋,鉤柄插入餌中,鉤尖朝上,沿蓋四周排列。當糟食在水中呈霧狀彌散時,便可誘魚上鉤。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6、鱖魚釣法鱖魚又名桂魚,是分佈很廣的淡水魚類。鱖魚是淡水域中兇猛的肉食性魚類。(1)釣鱖魚以小活魚為餌,如活泥鰍等,一般將小活魚掛在分水刺鉤上,使之能在水中自由活動,看見浮漂下沉時,就立即提竿。(2)釣鱖魚一般多在有樹樁、木排或大亂石堆的地方下鉤,因為這些地方,小魚穿梭期間,正是鱖魚的好食料。(3) 鱖魚成對活動,在一條鱖魚後面還有一條緊隨其後;魚上鉤後,可將釣到的魚在水中遛幾個回合,待其後的魚跟隨而來時,就可用長把抄網先把跟隨的魚撈上來,再提竿取鉤。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7、黑魚釣法黑魚又稱烏棒。以魚、蝦、蛙類為主要食物,它可吞食比自身長一半的魚,十分兇猛,甚至可捕食鳥、鴨類。黑魚在水溫12℃以下就停止攝食,冬季將下半身埋在泥土中不動,春末在有雜草叢生的水域築巢產卵,這時便是釣黑魚的好季節,常稱釣“青窩”。初夏,黑魚在青窩產仔,窩內呈黃色,這時黑魚守在“黃窩”周圍等卵孵化,這又是一個釣黑魚的好季節,人們稱釣“黃窩”。“青窩”在雜草叢生的淺水域,如發現有被咬斷的水草浮在水面,草根白色,被咬斷的草中露出臉盆大小的亮水,這便是青窩。用小青哇為餌料,在“青窩”水面點動,待黑魚撲食小青蛙後。突然抬竿;如遇大魚,可停片刻再將魚弄上岸。釣“黃窩”仍用青蛙或小魚為餌,用釣餌在魚仔 上點動,這時雄黑魚又會因撲上來取食而被釣獲,如多守候一些時候,雌魚也同們會被釣獲。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8、甲魚釣法甲魚又稱團魚,它有冬眠的習慣,所以釣甲魚的季節性很強,一般立夏後開始咬鉤,小滿至立秋最活躍,夏季是垂釣甲魚的黃金季節。甲魚喜歡在沙石結合處覓食,未受汙染、流動的河中甲魚較多;多年未清淤、未乾的湖泊、深潭、水庫及大型池塘中也有較大的甲魚。釣位:春天應在楊柳岸邊,夏天在河灘處,所以有“春釣楊柳、夏釣灘”的說法,甲魚晝伏夜出,以夜間垂釣最好;同時甲魚常在有鯽魚的魚窩中出現。(1) 針釣法:用一根3釐米長的縫衣針,在其中間部位銼一個圓槽,每根針中間拴一根3×3規格的錦綸線(不要尼龍線,否則易被咬斷),線長1.5米,另有一組竹籤,每根長約20釐米,再準備一根長3米的細竿,竿的一頭做一個鉛絲小鉤。操作時,將線從竹籤上放開,針上拴生豬肝或蚯蚓,豬肝切成長條形,將針從豬肝條的中段先戳進豬肝條的一頭,針刺出肝條一小半,使線扣還保持在針上;接著用手捏住豬肝條上面的針尖,把線結插入肝條的中部,將多餘的針體刺入豬肝條的另一頭。這樣整個針都穿入豬肝條,只有中間拴線露出,然後用一條黑線把豬肝條在針上纏結實。垂鉤時,將帶豬肝餌食的針用細竹竿前面的鉛絲鉤住,伸竿到釣位,另一頭插在河岸,在一個水域中投放多點,來回檢查上釣情況。(2) 鉤釣法:釣其他魚的魚窩中常有甲魚光臨,在魚窩發現甲魚星後,可立即下鉤。甲魚吞鉤時常是吞吞吐吐達到3次-5次之多,待第三次吞時立即提竿,否則它覺得咬不動後會棄鉤而走。摘鉤應快,一般用腳踩住甲魚背脊,從口中摘下魚鉤,速將甲魚放入魚簍。退鉤時,腳踏緊背部,再?出其頭,待全部拉出時,一手捏住甲魚頭,使其不能活動,另一手摘鉤。(3) 籠捕法:用竹子或柳條編成肚大、頸細的籠子,備用;另編一漏斗狀、有倒須的籠蓋。籠內放入豬肝條、或雞血泡過的豆餅、或雞血拌麩皮;餌料用紗布包好固定在籠內,再將有倒須的籠蓋蓋好,並固定,將籠沉入有甲魚出沒的水域,甲魚聞到腥味後,就會鑽進籠內,次日清晨取籠。如果籠子太輕,可在籠內放一塊石頭,以利沉底。(4) 捕捉法:夏日人們常去水庫、湖泊、河流游泳,以鍛鍊身體或納涼,有時會踩到既不是石頭又不是泥沙的硬物,此時可彎腰沿腳探摸,當確定是甲魚時,就可以用手插入甲魚體下,用拇、食二指卡住甲魚後,再抬腳,將甲魚移出水面。(5) 誘甲魚上岸:用雞血拌麥麩或豬肝,絞碎後摻茴香粉或冰片或香油,撒在有甲魚水域的上風頭處,誘餌撒在從水中達岸上長約1平方米左右的面積,人躲至2米-3米以遠的地方。半小時左右,即有甲魚上岸取食,時機成熟時即可撒網將甲魚扣在網下,即成。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9、青蝦釣法青蝦的主要食物為植物碎屑、浮游生物、腐爛菜類、飯粒。常聚集在橋墩、水閘、塘壩、亂石堆、河邊裸露的樹根及水草周圍。其垂釣方法如下:(1) 籠釣法:用竹蔑編兩個圓形竹簍,一個長25釐米,直徑10釐米,兩頭有倒須。另一個長15釐米,作取蝦之用。籠中放有香味的餌料。用紅線將蝦籠拴在一根又粗又長的稻草繩上,並用竹竿把已備好的蝦籠遞入離岸1米-2米的水中,草繩和蝦籠浸透水後,便沉入水中。蝦喜歡水草,便會到籠中取食,進籠後就出不來了;也可用瓶子,內裝羊肉骨頭,瓶口系紅線,用同樣的方法將瓶子浸入離岸2米左右的水中,蝦同樣會因貪食而誤入瓶內,每次放瓶(籠)有幾隻到幾十只,每隔5分-10分鐘檢查一次,如此撈蝦效果也是驚人的。(2) 蝦兜法:做一個50釐米×50釐米的細網魚網,再配兩根20毫米×5毫米的細竹片,以對角交叉的方式固定在細網魚網上,竹片的交點處系1.2米長的繩和一塊木板或竹管作浮子,即成。操作時,在4個兜角上各扣一鐵器重物,在作浮子用的木板(竹管)上,再拴一根長3米左右的竹竿,兜的中間放有腥味的動物內臟或炒香的麩皮、麵糰等。然後將蝦兜用竹竿挑離岸邊,慢慢下沉到水底,以誘蝦入兜,蝦兜一般是上下入河中,每隔3米-5米遠放一個,提兜時先將竹竿前端的繫繩拉直,然後雙後一起用力,將兜穩穩地拉出水面,蝦的中心形成一個深深的口袋,蝦被壓在口袋中,動作要迅速,否則蝦會跑掉。(3) 釣竿法:釣魚時撒窩後,蝦、魚一起來,可以先釣蝦,後釣魚。釣蝦時應注意;一是其鉤要用柄細長、開口較小的鉤;二是提竿時發現浮漂慢慢下沉後,再把鉤提上1釐米-2釐米,然後放下,待幾秒鐘後,再輕輕拉上來,釣蝦的餌料用蛙肉為佳。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10、泥鰍釣法泥鰍生長於靜水池塘、溪河的淤泥及稻田中。水底淤泥有小洞,就是有泥鰍的標誌;小洞越多,泥鰍越多。其垂釣方法如下:(1) 用釣鯽魚的小竿釣,釣餌用紅蚯蚓,將其分段後使用,泥鰍吃食時,浮頭往下沉,此時應提竿,提竿,動作宜輕。(2) 籃子釣法:用一隻籃子,其內放骨頭,其上覆蓋一層淤泥,將籃子放入有泥鰍的水底,一般頭天晚上放籃,第二天早晨收籃,每次可同時放幾個籃子。(3) 竹籠釣法:用竹篾編成圓筒狀,筒口為碗口大小,筒尾逐漸收緊,筒長0.66米,另編一個倒須,放入筒口,使用時,筒口和倒須都要拴牢,泥鰍可從筒口鑽進。一般頭天晚上放籠,第二天早晨收籠。下籠前,先將筒口倒須打開,逐個放入餌料如骨頭等。然後將倒須捆牢,把備好的竹籠一個個放在有泥鰍的水田背坎,或犁田後形成的溝裡。次日收籠時籠裡便會有許多泥鰍。此外,漲水季節可用竹篾編織一個兜狀的大豪兜,放在田缺出水處,泥鰍可順水流入大豪中。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11、黃鱔釣法黃鱔於春、夏、秋三季活動,喜居洞穴,冬天則在深洞冬眠。有黃鮮吐出泡沫的地方,便有黃鱔。釣黃鱔的餌料為蚯蚓、牛蚊、蚱蜢,穿蚯蚓時應從尾部到頭部,將鉤尖包住即可。如用牛蚊、蚱蜢作餌料應先去其一個翅膀。穿在鉤上,放在洞口水面,牛蚊(蚱蜢)來回轉動,便誘來黃鮮。釣黃鱔的時間是每天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以後,直到天黑。一般陰天、雨天、雷雨前為好。一年之中以柳樹開花到秋末下霜前均可釣到。

釣各魚類的釣法釣技,草鯉鯽,鰱鱅黑魚泥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