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區塊鏈:如果回到互聯網的開始

之前發表兩篇專欄討論區塊鏈(之一,之二),今天在面向大眾的報紙又發了一篇。寫的時候,我想的其實是艾倫·凱的名言:創造未來,而不是預測未來。我想的也是,互聯網裡面我們經歷的一切,可能會重來一遍,「區塊鏈是20年前的互聯網」。如果能記得起過去的經驗、教訓,又不被過去所束縛,那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未來。

區塊鏈技術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通俗解釋的話題,它是一個幾乎所有人都尚未看清其未來的技術,仍在快速發展之中。但更難的問題是,區塊鏈有什麼用?對於區塊鏈是什麼、怎麼開發,真關心區塊鏈技術本身的人可以去通過幾本入門書對其有所瞭解。但對“它究竟怎麼用”這個問題,現在所有人可能都沒有可信的答案。

回到互聯網的開始

我並不準備在這一篇短文中解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能性,而是試圖把你帶回到互聯網熱潮開始的時刻,讓你一起開腦洞和暢想未來。

年紀稍大的可能還記得,在1990 年代末,IBM 在電視上做廣告推廣e-Business(電子商務)這個詞,畫面很容易懂,但實際上誰也沒真正懂,包括IBM自己。

再谈区块链:如果回到互联网的开始

當時大概只有貝佐斯等少數人看到了通過網絡賣書、賣貨的e-Commerce(也譯為電子商務)。

同時,不是看到未來的每個人都能將之實現,同樣在網上做商品售賣的中國電商公司8848就未能持續發展下來,消失在互聯網的記憶中。

“請注意,我將傳送(teleport)一些匈牙利紅燴牛肉給你。”1996年,IBM在《科學美國人》一則廣告裡這樣介紹最新的研究成果。其實說起IBM的廣告,我更喜歡這一則,因為我真的看懂了。

當時,IBM研究人員查爾斯·本內特創造了teleportation(量子隱形傳態)這個詞。

在技術層面,這迄今還只是科幻般的設想。但我們又可以說,它已經部分變成了現實,比如經過近年來的物質帶寬、服務帶寬的增長,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能把線下商品和外賣食品等服務迅速地“傳送”到我們面前。

再谈区块链:如果回到互联网的开始

之一:區塊鏈的“萬維網”和“網頁瀏覽器”還沒出現

如果拿互聯網產業發展之初的熱潮跟現在對比,我們會發現一些有趣的類似之處。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一些愛鑽研技術本身的群體,技術極客們是技術進步的核心推動力。但通常,只有到了普通人也可用、能和各個領域結合起來時,技術才會真正帶來巨大的變革。

在1994年那個時間點,網絡本身已經發展多年,伯納斯·李也已經發明瞭“萬維網”(WWW),普通人可以使用的網頁瀏覽器也已經出現,在各種條件具備後,互聯網商業化開啟了迄今已近25年的超級大浪潮。

類比而言,當下的區塊鏈技術中的“萬維網”和“網頁瀏覽器”可能都尚未被髮明出來,還有一個個難題等著鑽研技術的群體去解決。

之二:互聯網是屬於實幹派的

在當下,在已經瞭解或略微區塊鏈技術的人群中,它的“去中心化”等概念是屢屢引發爭論和廣泛聯想的話題。

如果是純粹的技術性討論,就每個根本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自有其意義。但是,這些爭論可能又是無意義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只是中本聰創建比特幣和比特幣區塊鏈時的一種選擇,這雖然迄今被證明是可行的 ,但它只是一種達成目標的手段而已,而技術手段會高速迭代。比如說,我們今天能夠說清楚互聯網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嗎?

互聯網浪潮早期的歷程告訴我們,將技術投入實用的變革最終是由實幹者做出來的。

類似的,今天在各個領域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人現在看起來可能不靠譜、不前沿不高端,他們其中很多會失敗,但未來卻必定是這群人創造出來的。

手段與目的之爭

區塊鏈相關等領域中,其實一直存在兩個群體:在網絡中,人們通俗地稱之為“幣圈”與“鏈圈”,也就是所謂的比特幣社區與區塊鏈社區。不管比特幣社區還是區塊鏈社區,他們都在講著各種專業術語與縮寫詞。

比特幣社區相信這一波浪潮是一次貨幣變革,通過投資或者投機可以享受巨大的所謂“財富效應”。區塊鏈社區則相信區塊鏈這個底層技術可能給每個行業、每個人的生活帶來鉅變。


就討論問題的方式而言,講技術術語的區塊鏈社區固然有著一種典型的技術書呆子氣,很可愛;但不講手段、只講目的的比特幣社區,可能更為直接。那麼,你關心手段,還是關心目的?

之三:無用之用的哲學思辨

對一項充滿前景的技術,還可能引發一種聲音是追溯上下數千年、宣稱其是百年難遇的革命,區塊鏈正引發這樣的討論。

某種程度上說,這跟去年人工智能引發很多機器會不會取代人、機器會不會像人一樣思考的討論類似。對那些討論,計算機科學家、知名科普作家吳軍在《智能時代》中說得很直接:

“機器人要像人一樣思考,才能獲得智能,是門外漢對人工智能的想象。”

在當下,那些認為區塊鏈將顛覆信任、顛覆貨幣、顛覆一切的觀點,恐怕也都是來自吳軍口中的“門外漢”。

我們可以說得委婉些,這些討論可能是有趣的討論,卻是無用的。

互聯網熱潮初期也有很多這樣的熱烈討論,它們有其觀念價值、無實用價值。

但很遺憾的是,它們很難給世界帶來什麼變化,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那些討論留下的痕跡。

再谈区块链:如果回到互联网的开始

之四:警惕那些那些有魅力的觀點

特別地,現在回顧看,在互聯網浪潮的很多節點上,當時特別有說服力、特別邏輯自洽、特別有魅力的觀點,事後回首看似乎需要進行大調整,翻轉的幾率極高。

對於區塊鏈的可能性,我們也會聽到很多非常多宏大詞彙比如”信任“”共識““命運”。

有魅力的觀點1:

人工智能是生產力

區塊鏈是生產關係

有魅力的觀點2:

區塊鏈是分佈式信任機器

區塊鏈是信任機器

有魅力的觀點3:

數字加密貨幣會變革貨幣

通證經濟(TOKEN)會變革一切

就我個人而言,我反而希望自己能開放心態,多聽到些不那麼有魅力的觀點,通常來說,那些不那麼有魅力、但事後被證明是對的觀點,多是由實幹者中僥倖成功的少數人人闖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

像探索者致敬

每一波大浪潮中,必然有批評的人、觀望的人、投機的人、設置障礙的人、指指點點的人,同樣地回到互聯網熱潮初期看,這些人的觀點、做法都不重要。

如果我們想了解”區塊鏈有什麼用“,那麼實幹者現在的探索可能最值得關注,他們會在未來某一天找到答案。

本文作為互聯網知識經濟專欄刊發於2018年1月31日《南方都市報》,網絡刊發時根據原稿重新編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