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下,cad設計院向BIM設計院轉型是必然趨勢嗎?

近年來,建築信息模型(BIM)的發展和應用引起了工程建設業界的廣泛關注。各方一致的觀點是其引領建築信息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必將引起整個建築業及相關行業革命性的變化。

BIM是通過創建並利用數字模型對項目進行設計、建造及運營管理的過程。它實現了從傳統二維繪圖向三維繪圖的轉變,它使建築信息更加全面,直觀的展現出來。

建築行業下,cad設計院向BIM設計院轉型是必然趨勢嗎?

BIM技術的但是可以說影響了整個建築行業,給建築產業、技術、流程都來了全新的概念。同時,BIM把傳統CAD軟件只單一專精於繪圖領域擴展到了造價、進度安排等更多方面,真真切切的貫穿到了建築項目的全生命週期中.

除此之外BIM還相對於CAD蘊藏了後期運維管理、設備維護等功能,通過“e建築”等BIM協同管理平臺,實現建築施工的精確管理。

BIM出來之後,很多人都會說傳統的CAD設計院要改革了,估計要像BIM設計院轉型了。我們先不說要不要分析到底設計院會不會由CAD向BIM轉型,先來看下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做定論。

CAD的表現方式基本上以2D平面圖為主,圖紙中以點、線、面的概念呈現給項目參與各方,且這些信息是散碎且無專業的,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才可以讀懂,對於外行人來說很難理解。而BIM可以通過BIM軟件建立起3D可視化模型,讓大家對於項目中空間關係、設備設施位置等等一目瞭然。

建築行業下,cad設計院向BIM設計院轉型是必然趨勢嗎?

與此同時,因為BIM的數字化、參數化技術,還可以將項目中各個構件的數據信息納入其中,讓建築整體不但展現出空間中的幾何特性、還可以呈現出建築的物理特性及功能特性。大大豐富了建築元素,即便是缺乏專業知識的人員也可以讀懂。

傳統CAD圖紙在變更的時候,需要再次對圖紙進行繪製,或者通過拉伸命令進行,哪怕只是修改圖元中的位置或者大小。而BIM技術採用參數化方式建模,所有構件都富含建築信息及屬性,如果進行修改的時候,只需要對屬性進行更改即可,例如通過e建築、BIM看圖大師等手機App可以隨意調節構件的尺寸、顏色、樣式等。

關聯性也是BIM技術的一大特色。傳統CAD技術就因為缺乏高度的關聯性,而顯得複雜與繁瑣。尤其是在項目體量大、結構複雜的時候,一旦發現某處設計不合理,需要經過多人、長時間的去修改與之相關圖元中的所有構件屬性,既浪費時間有浪費成本,而且往往還存在考慮不周的情況。

建築行業下,cad設計院向BIM設計院轉型是必然趨勢嗎?

而BIM技術的構件則具有高度關聯性,發現構件有問題只需要進行屬性調整,隨後與之相關的構件都會隨之而變化,自動配適。例如調整天花板的高度之後,門、窗等尺寸、位置都會隨之而發生變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為錯誤,保證模型的統一性。

CAD技術的信息表一般是採用2D電子化圖紙+表格的方式,不具備專業的知識的人士很難看的懂。而且在保存的時候有一定的時效性,且已損壞與丟失。而BIM技術則是可視化的3D模型為基礎,外加電子圖紙。同時還可以將工程量清單、施工管理報告、造價估算數據報表等呈獻給項目各個部門,協同工作。

再加之,其可以與雲端技術相結合,為業主提供更加快速與準確的決策,存儲於雲端之後可以長期保存,隨時隨意調取。

建築行業下,cad設計院向BIM設計院轉型是必然趨勢嗎?

說完了CAD跟BIM之間的區別以後,相信大家可能覺得設計院向BIM轉型是必然趨勢了。但是,我要說的是,BIM在未來一定是大有可為的,可能設計院真的會由傳統的CAD向BIM轉型過渡,但是絕對不是現階段。為什麼這麼說呢?

BIM我們都知道主要一個應用方面就是三維建模。然而三維模型對建立模型的過程要求特別高,是不允許有出錯的地方的。不然,在“協調”的時候,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所以,對於整個設計階段來說也好,對各個專業來說也好,要求都非常高。但是當前我國的建築體系存在很多問題,所以也就導致了BIM軟件的在推行的有比較大的難度。我們經常會遇到甲方一些無理的要求,比如必須在多少天之內完成這個項目,而且通常結構專業是第一個出圖的。

建築行業下,cad設計院向BIM設計院轉型是必然趨勢嗎?

所以這個時候理所當然的,BIM就行不通了。Why?因為結構專業要用建築專業的一些設計條件,還要有其他專業的條件。

BIM結構在當前還無法保證完整的出圖,因為結構最終落實到圖面上的是配筋和模板,模板沒有問題。但是就配筋而言,BIM結構仍然只能滿足梁、柱的配筋,對於剪力牆的牆體配筋也還算可以,對於暗柱配筋相就不行。而且BIM結構設計方面沒有相對較好的插件。

其次對於建築設計而言,結構的參與度是最低的,而且結構的建模軟件和配筋設計軟件、出圖軟件都相對豐富,而且處於建築設計的下游專業,而且結構設計自身的特點,致使BIM結構的研發做的不是很好。

所以,現階段來講,BIM出結構圖是不現實的,所以,設計院當前是不可能直接傳統CAD模式轉變為BIM模式的。

另外要說的一點就是,BIM對電腦的硬件的要求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在2013版本之後,電腦應該都要求64位,內存一般至少4G,客觀上標配是16G,模型的大小一般與內存大小比例約為1::20左右。

換個方式來說就是說,你的模型如果是1G的那,那麼你的電腦的內存至少要求是20G才能保證不卡。目前的主流機器很難完整的建模,一般要將一個大項目拆分成幾個子項目去建模,比如超高層這種。

在BIM設計的前期就要策劃好,這個超高層要怎麼拆分,然後最後通過一定的手段可以組合到一起出圖。所以,BIM對機器要求比較高。且不說小的項目,稍大的項目肯定都是要拆分的,所以,BIM並不是很適合這樣的方式。

當然這僅僅是針對當前的現狀來看的。就長遠來分析,如果未來的BIM軟件在各個方面都更加完善,更加完美化的話,那也不是不可能。

在市場化的前提下,BIM確實可以顛覆整個建築市場,因為BIM本身的特點和信息化的因素,這一點不難做到。並且BIM作為整個建築過程全週期的模擬,包括後期的建築的運營和維護,全週期的管理模式BLM,以及將來個體建築連接到整個城市,就有可能產生未來的智慧城市CIM管理系統。

如果以上BIM都做到了,你說是不是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