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歷史」牽招馬邑救田豫

牽招是三國時代傑出的邊郡太守之一。魏文帝時拜他為使持節護鮮卑校尉,他廣佈恩信,招誘降附,使鮮卑10餘萬眾臣服魏國。繼而又拜右中郎將,出任雁門郡太守,防禦鮮卑對邊陲地區的進犯。

牽招到任雁門後,上表請求免去轄內烏桓500多戶的賦稅,讓他們備好鞍馬,到遠處去偵察敵情,敵人一有動靜,立即稟報。牽招預作籌謀,率兵迎擊,敵人屢屢受挫,不敢輕易來犯。雁門郡吏民膽氣日銳,四方歸心,郡境很快出現了一派安寧景象。

牽招還採用離間計,讓鮮卑大人步度根、洩歸泥率3萬餘家歸降,後又擊敗鮮卑軻比能,通好河西鮮卑10餘萬家,修治加固句注陘北故上館城(今朔城區夏關城村東),並且又設立太學,大興儒風,力求改善民俗民習。

同時,他還勘察地形,根據山勢鑿開水源,築渠引水澆地和飲用。牽招還置屯田於陘北(今朔州地區),儲備物資糧草,待機征討鮮卑。這一地區的少數民族無論勢力大小, 沒有不歸附的, 百姓也有了安寧的生活。雁門郡成為抵禦鮮卑的堅固堡壘。

文帝黃初五年(224),鮮卑軻比能部發展壯大到“控弦十萬餘騎”,“餘部大人皆敬憚之”,他率部佔據匈奴領地,稱雄塞北。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護烏丸校尉田豫派翻譯夏舍到鮮卑鬱築鞬的部落後被殺害。當年秋天,田豫出兵討伐鮮卑鬱築鞬,鬱築鞬的岳父軻比能前來助戰,以3萬兵力把田豫圍困於馬邑城7天,田豫派人送信給雁門太守牽招,請求救援。

田豫也是三國時代一個守土御邊、保境安民、政績突出的將領。此人平時生活儉樸清貧,他把朝廷的賞賜都分發給了部下。每當收到別人送來的禮品,他都讓下人登記造冊,收入官府。他雖然性格孤傲,與他人很少來往,但人們都很看重他的節操。

牽招得知田豫求救的消息後,立刻整頓軍隊,要趕去救援。當時,雁門郡屬幷州管轄,幷州長官按常法規定禁止牽招出塞救急。但牽招認為,在田豫被包圍的緊急關頭,不應被長官所限制,所以自己上奏表後就出兵進發了。他同時派快馬傳送緊急書信給田豫,講述形勢,說應當向西北偷襲攻佔鮮卑的大本營,然後向東行進,會合消滅鮮卑大軍。牽招的書信到達後,田豫的軍隊歡騰跳躍。牽招又故意把這一信息透露給鮮卑人,軻比能看到後擔心後路被斷,就率部眾退至平城(今大同)。牽招率軍追擊大破軻比能,被困的田豫也得以解圍。牽招守雁門郡前後12年,他御邊保境,治理社會,扶植農耕,興辦教育,威震邊塞內外,政績卓著,受到民眾愛戴。田豫後來升為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加官振威將軍,領幷州刺史。

對於牽招救援田豫一事,儘管《三國志》的《牽招傳》作了較詳細的記述,但同書《田豫傳》和《鮮卑傳》卻另有兩種說法。《鮮卑傳》的說法是田豫被圍後,由與鮮卑關係較好的閻柔的弟弟閻志勸說軻比能退兵後才解圍的。《田豫傳》又說是田豫出其不意以奇兵制勝,才使自己解圍的。當時,軻比能率3萬之眾而來,又有鬱築鞬部相助,一無所獲而被一番話勸退或者被田豫奇兵一擊大敗潰退,恐怕都不可能。而雁門郡治所設在廣武縣城(今代縣古城村),距馬邑城極近,作為雁門郡太守的牽招出兵相救應該是最為合理的。

(摘自《朔州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