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佩服哪位民國女子?

二二相偶

當然是民國奇女子餘美顏啦!

上世紀30年代一本叫做《摩登情書》的書籍曾風靡一時,作者在書中大爆性事,聲稱與3000餘人有過關係,引發廣泛熱議,一時街頭巷尾無人不知。

而其作者正是風月場上大名鼎鼎的奇女子-餘美顏。

餘美顏是廣東臺山縣,1900年出生,父親是當地的典當商人,母親也讀過書,餘美顏的家庭出身在當時相當不錯,1918年餘美顏和開平一位姓譚的公子成了親,老公是跑船的,由於長期不在家,餘美顏同學香閨寂寞,一氣之下跑到廣州做起了交際花。

來到廣州不久的餘美顏趕上了民國海軍總長程璧光遇刺案,由於餘美顏太招人眼,被當做嫌疑犯送進了看守所,雖然後來獲釋,但婆家就此與她解除婚約,父親也十分震怒,把她送進培訓學校學習,希望可以對她加以管束。

但餘美顏不但沒有改變,還就此墮落,破罐子破摔,她出入於舞廳、賭場、酒會,為了招人眼,每次都在頭上戴一朵大紅花,遇到中意的男子,無論有錢沒錢,立馬開房,不中意的,即便有錢,也別想沾邊。一時成為廣州交際圈知名人物,各種富商公子都想一親芳澤。

但此時的餘美顏卻悄悄嫁給了一個有錢的港商,給人家做了二房姨太太,移居香港。但沒過多久就關係惡化,港商在香港登報與她脫離關係,還說她:“放蕩不羈,揮霍無度”。

再度離婚的餘美顏回到廣州,索性墮落到底,和三個姐妹組成四大金剛,橫掃廣州夜總會,期間還和南海縣縣長的兒子同居了一段時間,以分手告終,此後她還到達美國舊金山,希望和跑船前夫重修舊好也被拒絕,1927年生無可戀的餘美顏遁入空門,但因為六根不淨被師傅攆出。

1928年4月,餘美顏在從香港至上海的輪船上跳海自殺,據說在跳海前已時哭時笑喜怒無常。她對身邊人說“既無人生樂趣,不如逃離這個汙濁世界,在此黑暗社會偷生,毫無生趣,非尋死不可。”遺言中寫道:“來世或可做一純潔女子,得到真正自由。”

民國奇女子眾多,餘美顏絕對是獨樹一幟!



日慕鄉關

自古巾幗不讓鬚眉,不輸於男性,在近代民國湧現出許多令人佩服的女中豪傑,在此著重分享著名的革命烈士,優秀共產黨員,我們小學課本所學習、所熟悉的劉胡蘭烈士。





劉胡蘭,於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文水縣雲周西村一個農村家庭,由於叛徒的出賣,年僅15歲英勇就義,是維一受三代國家領導人題字的英雄。

劉胡蘭一生經歷過兩次訂婚,一次是戀愛,一次是冥婚,她追求自由戀愛,反對婚姻包辦,1946年秋,解放軍一團連才王根固得了傳染病疥瘡,懷著對革命的熱情與嚮往以及對病人的同情,不懼傳染,悉心照顧,為王根固做飯、換藥、照顧起居,接觸久了,日久生情,兩人擦出了愛情火花,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婚姻父母作主,恰是一種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體現,並互贈訂情信物,王根固贈送毛毯、一幅眼鏡、一根鋼筆給劉胡蘭,因作戰爭需要,歸隊時送給劉胡蘭手帕留作紀念。


1946年12月,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將反動派村長石佩懷處絕,後遭國民黨閻錫山匪軍採報復,上級決定轉移,劉胡蘭以本地人、年齡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向組織要求留下來照顧傷員,精心照顧與保護傷員,將傷員隱蔽在一軍屬家中,用自己省吃儉用下的錢為傷員買藥治傷,精心護理,直至傷員痊癒返隊,後來敵人頻繁出擊雲西周村,形勢越來越惡勢,家人勸其撤退轉移,但劉胡蘭堅持等待上級的通知。

1947年1月1是1日上級通知劉胡蘭轉移,然而敵人已將雲西周村包圍,由於叛徒的出賣,而被捕,敵人千方百計,軟硬兼施,軟的是許諾只要供出革命同志就給劉胡蘭土地與金錢,劉胡蘭不為所動;硬的是大刑伺候,朋友們應該能想像有些什麼非人刑罰,年僅十歲的劉胡蘭硬是挺住,沒有叛變革命,百般不從,敵人見問不出什麼,就將劉胡蘭,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小女孩給殺害,英雄就義。


想想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女孩能堅持信念,威武不屈,從容就義,毛主席得知劉胡蘭的事蹟後,深受感動,於是揮筆寫下了“生得偉大,死得光榮。”耳熟能詳的八個大字。

鄧小平同志題詞: “ 劉胡蘭的高貴品質,她的精神面貌,永遠是中國青年和少年學習的榜樣。 ”

1994年2月2日 ,江澤民總書記在山西視察工作時為劉胡蘭題詞:“ 發揚胡蘭精神,獻身四化大業。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不惜千金耍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說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秋瑾。秋瑾出自官宦家庭,父親和丈夫均在清末朝廷做官,然而她卻放棄錦衣玉食的生活,自發前往日本求學,積極參加革命,最終從容就義。雖為巾幗,但極為令人佩服。

放棄錦衣玉食,甘願投身革命

秋瑾出生於福建廈門,生長在浙江紹興,她的父親在清末朝廷做官,清末百姓困苦,秋瑾的生活倒還算不錯,而且接受了較為良好的教育。

1895年,19歲的秋瑾跟隨父親到達湖南湘潭。在這裡她結識了湘潭首富、曾國藩的表弟王殿臣。後經王殿臣提親,秋瑾於1896年4月20日嫁給王殿臣之子王廷鈞。婚後秋瑾為王家生了一兒一女,但由於兩人性格、愛好均不相投,秋瑾對王廷鈞沒有任何感情。

(後排左二,日本留學時的秋瑾)

1904年7月,秋瑾隻身前往日本求學。在日本她結實了周樹人(魯迅)、陶成章、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人,並積極參加留日學生革命活動,並和陳擷芬發起共愛會,作為開展婦女運動。

(秋瑾影視形象)

1905年,秋瑾回國,又結識革命人士蔡元培、徐錫麟,並由徐介紹參加光復會。同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在馮自由的介紹下,在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

回國之後,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1906年,由於日本政府頒佈取締留學生政策,秋瑾憤而回國。回國後秋瑾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3月,秋瑾前往浙江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在此期間發展該校主持教務的徐自華及學生徐雙韻等加入同盟會。

(萍瀏醴起義局勢,紅色為起義軍,藍色為清軍)

在國內教學期間,利用暑假,秋瑾與尹銳志、陳伯平等以“銳進學社”為名,聯繫敖嘉熊、呂熊祥等運動長江一帶會黨,積極準備起義。在萍瀏醴起義發生後,她與同盟會會員楊卓林、胡瑛、甯調元等謀在長江流域各省響應。但由於萍瀏醴起義失敗,響應之事告終。

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權,宣傳革命。

起義失敗,英勇就義

1907年,由於母親去世,秋瑾回紹興奔喪。在此期間,秋瑾又先後到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並應邀前往大通學堂主持校務,並以大通學堂為據點,繼續派人到浙省各處聯絡會黨,自己則往來杭、滬間,運動軍學兩界,準備起義。

(徐錫麟)

在光復會成員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徐錫麟的聯絡下,秋瑾為安慶起義起草檄文、告示,編制光復軍制,並協助制定起義路線和作戰方案。

1907年7月6日,安慶起義爆發,徐錫麟組織刺殺了安徽巡撫恩銘,並率領學生軍攻佔軍械所,在與清軍激戰4小時後,起義失敗,徐錫麟等被捕,慷慨就義。而徐錫麟的弟弟徐偉供詞中卻牽連到了秋瑾,再加上紹興坤士胡道南的出賣,秋瑾暴露。

7月10日,秋瑾已經得知起義失敗的消息,但她拒絕了勸自己離開紹興的勸告,並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

(秋瑾影視形象)

7月14日下午,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面對清政府的審問,秋瑾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用來答對。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秋瑾是華夏傑出先烈,民族英雄。她蔑視封建禮法,提倡女權,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由於她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貢獻,她與呂碧城被稱為“女子雙俠”,與唐群英被後人譽為“辛亥革命的孿生女兒”,與唐群英、葛健豪譽為“瀟湘三女傑”,與魯迅和周恩來合稱“紹興三傑”。


香茗史館

民國期間有很多著名的女子,如小鳳仙,林徽因,陸小曼,秋瑾等等,有的文筆出眾,是為一代才女;有的江湖豪情,俠肝義膽;有的愛得你儂我儂,擁有眾多的緋聞。而眾多的女子之中,最佩服的當屬雛妓出身,最終卻能享譽中法的著名女畫家和雕塑家潘玉良。

悽慘身世!潘玉良原名張玉良,一歲喪父,8歲喪母。後來被舅舅收養了六年,可是在她14歲的時候竟被自己的親舅舅賣入青樓怡春院,年紀輕輕就成了雛妓,身世非常的悽苦。可即便身陷囹圄,也擋不住她身上散發出的才氣和天資。

得遇貴人!潘玉良17歲那年,新上任的海關監督潘贊化在給自己設的接風宴上聽到了她彈奏的曲子《卜算子》: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去。南宋營妓嚴蕊的這首淒涼之詞道出了潘玉良的悲哀,更讓潘贊化心之所動。後來兩人私下相處的時候,潘玉良苦苦的哀求潘贊化留下自己。而潘贊化也因為潘玉良的真誠和才氣將她納為小妾,由此實現了由妓女向小妾的轉變,還改了夫姓。

小妾兼引起無數風波的大學生!成為潘贊化的小妾不久潘玉良就被丈夫送到了上海,她在畫畫上的付出和天賦,讓她在報考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時候得到了丈夫和老師的堅定支持。雖然考試成績優異,但是因為此前的妓女身份讓她榜上無名。後來還是她的老師極力向校長抗議舉薦,才得以由校長在榜單上加上名字。考大學的經歷,讓潘玉良經歷了從滿懷激動到身心冰涼的絕望,又到喜極而泣的歡欣。

遠赴重洋,餓著肚子上課的女人!由於原配的強勢,和自己給自己畫的一幅裸體素描所引發的眾多轟動和非議,為使心愛的丈夫免於尷尬,也是謀求更大發展的她不得已遠渡法國求學。期間,一度因為潘贊化失去工作而沒有生活來源,潘玉良只能餓著肚子上課。即便這樣,她還是堅持了下來,並得到名師的指導。通過幾次知名的畫展,她成了享譽中外的著名畫家和雕塑家。

其後潘玉良經歷了回國又再度出國的人生,還拒絕了學生王守義對自己展開的追求。因為她的心永遠都是大洋彼岸的祖國和那個心心念唸的潘贊化,窮盡一生只愛一人。她渴望回到故土,回到她愛人的身邊,可是即便收到周總理的口信,也因為時局因素求而不得,最終遺憾的客死他鄉。

從一個雛妓成長為一代大家,其人生之悲苦和分分離離讓人心酸,其心志之堅,其才能之眾,用情之專又讓人敬佩!


二二相偶

在2018年4月11日,紐約時報補發了一份林徽因的訃告,紐約時報之所在補發訃告,是因為以往紐約時報多是發佈白人男性為主的訃告。紐約時報為彌補沒有發佈女性訃告的缺憾,開始補發著名女性的訃告。

訃告中提到,中國現代建築起源於20世紀初期,這一時期的中國可謂是群星璀璨,林徽因和梁思成就是其中的翹楚。


事實上樑思成和林徽因不但引領了中國近代的建築,更為發掘和保護古代建築做出了卓越貢獻。早在20世紀30年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就著手開展了對中國古建築的發掘和保護工作。令人遺憾的是在發掘前,很多古代瑰寶都已經坍塌。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保護古建築的旗幟性人物,但是現在很多人喜歡對她的感情史評頭論足。將林徽因包裝成一個周旋於一群男人中間的文藝女性。人們往往關注於她的情史,而深入偏遠地區考察古建築的艱難之路,卻鮮有提及。

事實上,對古建築的考察是一項繁重而複雜的工作。他們想保護的建築通常都年久失修,而且分散在全國各地。他們的旅途沒有浪漫,卻充滿了蝨子,肺結核,崎嶇泥濘的的山路。

他們通常只能用騾子或者步行來完成這段旅途,這對於林徽因和梁思成來說並非易事。梁思成曾有一次車故,他的腿腳一直不好,走路只能一瘸一拐的。林徽因則患有很嚴重的肺結核。而他們住的客棧也通常很髒,而且充滿了蝨子。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林夫婦二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考察了2738處古建築。很多古建築都是通過他們的發掘為國人所知,走向世界,並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山西的應縣木塔和五臺山佛光寺等。

也正是他們深入偏遠,多次考察,梁思成破譯了中國古建築的奧秘,完成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

為了確定佛光寺的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爬進了最令人生畏,令人遺忘的地方,梁思成不顧自己的腿腳不便,親自爬到房簷下。那裡住著成千上萬只蝙蝠和無數的臭蟲,充斥著塵土和蝙蝠臭蟲的屍體。


史景遷在《梁思成與林徽因——一對探索中國建築史的伴侶》一書寫道:他們邁出了對中國古建築考察的第一步,他們最輝煌的成就就是成功確認,測繪並拍攝了在五臺山的一座建於公元857年的木質結構寺廟佛光寺。 但這僅僅是彙集在他們的傑作《圖像中國建築史》中眾多驚人發現之一。


“我們戴著口罩,掩著口鼻,在完全的黑暗和令人難耐的穢氣中經過幾個小時的測量,繪圖和用閃光燈拍照”,梁思成寫道“當我們從屋簷下爬出來呼吸新鮮空氣的時候,發現揹包裡爬滿了臭蟲。我們被咬的也很嚴重,可是我們發現的重要性和意外收穫,使得這些日子是我發掘古建築中最快樂的時光。”

梁思成的手繪圖

戰後梁思成成為設計曼哈頓聯合國大樓委員會成員,林徽因卻由於要照顧家裡,再加上身體原因,留在了中國。

梁思成和林徽因討論國徽圖案


新中國成立後,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市城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手術後摘除一個腎臟的林徽因臥床數年的林徽因,便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了新中國的建設中。


漁耕樵讀

民國女子有很多值得佩服的女子。一代才女林徽因,五四才女石評梅,作家才女張愛玲,革命女作家丁玲,文壇奇葩廬隱,電影皇后胡蝶,天涯歌女周璇,名門閨秀盛愛頤,民國才女凌叔華,上海灘交際花唐瑛,絕世名伶孟小冬等!最佩服的應該是民國才女呂碧城,呂碧城,生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安徽旌徳縣人,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館協修,玉牒纂修,山西學政等。書香之家的薰陶,使呂碧城聰穎而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並嫻音律,詞尤著稱於世,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誦”。呂碧城曾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鳳毛麟角之才女”,著有《信芳集》、《曉珠集》、《雪繪詞》、《香光小錄》等十幾本詩詞集,其代表作被近代詞學理論家龍榆生收入《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呂碧城終身未嫁,但感情世界並不是一片空白,曾言鍾情於梁啟超和汪精衛。呂碧城曾擔任《大公報》主筆。在這期間積極提倡興女權,倡導婦女解放。呂碧成與“鑑湖女俠”秋瑾交情莫逆,為秋瑾創辦之《中國女報》撰寫發刊詞,一起為提倡女權而奮鬥。呂碧城還與嚴復、嚴範蓀、傅增湘等有過交集,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呂碧城後來移居香港,於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六十一歲。



來今雨軒39655858

我最佩服的民國女子就是冒著生命危險遊過蘇州河,把裹在身上的國旗獻給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的愛國女英雄楊慧敏了。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續寫了淞滬會戰最後的光彩。

10月28日午夜,她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遊過蘇州河,衝破日本侵略者的重重封鎖,將一面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無畏壯舉震撼了全國。

1992年3月9日,楊慧敏在臺北病逝。

因此,楊慧敏無疑是令人佩服的民國女子。


反迷你狗先遣軍軍長

趙一曼、陳鐵軍、陳碧蘭、陳善蘭、劉耀梅、劉守玟、劉和珍、劉胡蘭、劉群先、劉彩霞、蕭月華、向警予、丘一涵、成本華、林心平、江竹筠、莊有義、趙雲霄、沈玉瓊、徐全直、淦克群、吳富蓮、夏之栩、王經燕、胡秀芝、莊有義、戴柳英、芧麗英、唐群英、葛健豪、楊貴珍、楊之華、,楊子烈、楊開慧、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安順褔、郭隆真、繆伯英、銀金花、冷雲、黃驊、黃勵、秋瑾、賀英、馮鏗、甘棠、陶毅、遊曦等。


君230835428

林徽因。知識確實會養人心性,與她同時美麗的陸小曼沒有多長時間就枯萎了,而她一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還看的出知識雕刻出自信和美麗。同樣風格的還有宋美齡、宋慶齡和奧黛麗赫本,但我最佩服的是平民化的林徽因。


直指見性

最佩服宋美齡,宋美齡是第一個在美國國會上演講的亞洲人,其演講才能受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欣賞,抗戰期間吉利同美國上層斡旋,獲得美國的經濟援助,其對開羅宣言的達成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開羅宣言是日本迫於壓力最終投降。宋美齡算是個出色的女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