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全國“最美信訪幹部”的工作法寶有什麼?

高頻詞 1

奔走

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政府辦副主任、區信訪局局長高國蘭看來,做信訪工作,一定要掌握最真實的情況,“最笨”但最管用的辦法就是深入現場。從事信訪工作以來,他為信訪群眾到相關單位部門奔走協調1000餘次,累計行程數十萬公里,騎壞了20多輛自行車,被群眾稱讚為“跑腿局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于田縣委辦副主任、縣信訪局局長阿米娜·西日甫,在自然條件艱苦的于田,她走村入戶、奔波在田間地頭、鄉鎮村隊、領導幹部與普通群眾之間。她總是盯住問題不放,多次溝通協調,直到問題真正解決,群眾真正滿意,被于田縣各族群眾親切地稱為暖到心坎裡的“汗木古扎熱(貼心人)”。

高頻詞 2

堅守

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信訪處副處長王娜,為了能夠更專業、更及時地解答群眾困惑、解決群眾訴求,她利用業餘時間,努力學習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王娜在30年裡接待群眾來訪7.2萬人次,辦理群眾來信9.1萬件,接聽群眾電話5.6萬次,做到了“零失誤、零反覆、零投訴”。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信訪局督查科科長潘昌賦,在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信訪工作崗位上,他已堅守了近20年。多年來,他拖著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雙腿走遍了腳下9萬里牧野山鄉,面對著罵聲、哭聲、埋怨聲,卻總是讓信訪人帶著滿意的笑容而歸,他心裡只裝著一件事: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高頻詞 3

紮根

湖南省洪江市塘灣鎮信訪辦主任、司法所所長易賢孝,從1997年起一直從事信訪、司法工作。多年來,他的足跡遍佈雪峰山區的村村寨寨,累計接訪群眾6000多人次,調處矛盾糾紛300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98%,被山區群眾親切地稱為“老百姓的靠背山”“雪峰山上的不老松”。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可園社區工作站第一書記、站長張海威,不管問題多麼複雜、信訪群眾言詞多麼激烈,他始終沉穩地微笑以對,笑呵呵地傾聽訴說,依法據理分析調處。表面上看,張海威工作中“憨勁”十足,但實際上,他還有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倔勁”和為了群眾豁得出去的“韌勁”。

吉林省輝南縣信訪局副局長田敬梅,10年前,她一頭扎進了信訪群眾中,同百姓一起哭、一起笑,成為大家離不開的主心骨。她敢於接積案、辦難案,靠的不僅僅是對法律政策的嫻熟,更重要的是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她常說:“都說信訪工作難做,有啥怕的,我們為群眾辦事應該把腰板挺起來!”

高頻詞 4

創新

四川省仁壽縣委群眾工作部部長吳菊芬,被群眾親切地喚為“吳滿意”。信訪工作實踐中,吳菊芬認真鑽研政策法規,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法。她和同事提出的處理農村基層信訪問題“三三”調解代理制度和群眾來訪當天辦理制度在全國推廣,在群眾來訪接待中心增設心理諮詢和律師接待開全省先河。

河南省平頂山市委群眾工作部副部長、市信訪局副局長高平珍,推動建立的“三聯一站”接待模式、“四色掛牌督辦”制度、“婦女信訪代理”制度等機制,在實踐中總結的做好信訪工作“六要訣”等工作法,得到上級領導和基層幹部群眾肯定和好評。

高頻詞 5

傳承

事業需要承繼,精神需要傳承。武昌區委辦副主任、區信訪局局長李宗林在接過局第四任“吳天祥小組”組長接力棒後,更是把“天祥精神”化為肩頭的責任和內心的追求。李宗林對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始終堅持“三個不放過”:問題不查清不放過,疙瘩不解開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