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不僅是用來研究人的思維的一種工具,電腦本身就是有思維的

人工智能的發展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對人工智能的討論也出現了“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的說法。持強人工智能觀點的人認為,有一天人類有可能製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並且這樣的機器能將被認為是有知覺的,有自我意識的。而持弱人工智能觀點的人認為,不可能製造出能真正地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這些機器只不過看起來像是智能的,但是並不真正擁有智能,也不會有自主意識。

電腦不僅是用來研究人的思維的一種工具,電腦本身就是有思維的

有的哲學家提出人工智能與人類思維是有本質區別的: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更不會超過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只是無意識的機械的物理的過程,而人類智能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過程;人工智能沒有社會性,而且人工智能沒有人類的意識所特有的創造能力。

最早提出“強人工智能”的科學家約翰·希爾勒所說:“電腦不僅是用來研究人的思維的一種工具,只要運行適當的程序,電腦本身就是有思維的。”

電腦不僅是用來研究人的思維的一種工具,電腦本身就是有思維的

人工智能不僅僅是邏輯思維與模仿,科學家們對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研究得越多,他們越加肯定:情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不是與智能相分離的。

因此人工智能領域的下一個突破可能不僅在於賦予計算機更多的邏輯推理能力,而且還要賦予它情感能力。許多科學家斷言,機器的智能會迅速超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智能之和。

電腦不僅是用來研究人的思維的一種工具,電腦本身就是有思維的

有的科學家認為用克隆技術複製智能比製造人工智能要有效而且容易得多,但是未來學家們預言,總有一天,人類所能做的大多數事情,電腦會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