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為什麼非要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第一軍情

18世紀末期,不斷向東方進軍的俄國人跨過了白令海峽,登上了北美土地,也就是阿拉斯加,但此時的阿拉斯加幾乎一片荒蕪,不管是這裡的黃金還是石油等資源,在當時都沒有被發現,在被俄國人佔領期間,阿拉斯加除了能向俄國人提供一定數量的皮毛,幾乎沒有任何收益,連雞肋都算不上。

1853-1856年,俄國跟英國、法國、土耳其在克里米亞打了一場消耗甚大的克里木戰爭,俄國人最終戰敗,雖然最終簽署了和平協議,但這對俄國國內和歐洲產生重大影響,僅就俄羅斯政府來說,其與歐洲多國的關係出現危機,俄國政府擔心,一旦脆弱的和平被打破,英國很可能會從加拿大殖民地出發,佔領阿拉斯加,俄國當時完全無法保護這塊海外領土。

另一方面,美國內戰中,俄羅斯向北方聯邦政府提供了巨大支持,在未經宣戰的情況下,俄軍艦隊進入了紐約港,極大的影響了英法等國對美國內戰的態度,在戰爭結束後,俄羅斯要求美國支付720萬美元的戰爭費用,但在法律層面遇到了問題,美國憲法沒有賦予總統支付外國政府戰爭費用的權力,最終,經過複雜的外交和政治手段,時任國務卿威廉西沃德與俄國方面達成一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原本屬於俄國的阿拉斯加。

不過,最終這720萬美元也沒有到俄國人手裡,一方面,美俄交易的中間人離奇死亡,美國政府沒有按照當時說好的用黃金支付,而是用支票支付,並不斷拖延,另一方面,美國政府認為俄國人在離開之前,大肆獵殺皮毛類動物,所獲頗豐。

一直到20世紀初,阿拉斯加的價值才顯現出來,主要是黃金和石油,以及豐富的漁業資源等。但到了冷戰時代就不一樣了,阿拉斯加距離蘇聯遠東地區太近了,這裡的遠程雷達不斷監視遠東蘇軍,在遠東,蘇聯部署了強大軍力尤其是太平洋艦隊的戰略核潛艇,在阿拉斯加的美國空軍還能更快的截擊跨越北極而來的蘇聯轟炸機,阿拉斯加現在依然發揮這種作用,不管是蘇聯人還是俄羅斯人都對其恨之入骨,但很可惜,俄國人可以依靠武器佔領克里米亞,那是因為烏克蘭更弱小,面對美國,除了咬牙切齒,就一個指頭也不敢動了。


鷹眼防務觀察

在北美洲的最西段,有一塊麵積高達17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塊土地佔到了美國18%的總面積,由於靠近北極和俄羅斯,這塊領土的開發程度並不高,但在俄羅斯將這塊領土賣給美國後,這塊領土的巨大價值才凸顯出來了。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1861年美國爆發了著名的南北戰爭,英法德西方列強乘此機會摧毀這個新生的國家。危難之間,俄羅斯想到了聯合昔日的敵人——沙皇俄國共同抵禦西方列強的打擊。俄羅斯打算派出一支艦隊遠赴太平洋,支援美國北方軍隊。但是受制於經費緊張,這支艦隊的援助計劃暫時被擱置了。沙俄突然決定停止軍事支援,這對美國而言,簡直不是什麼好消息。

為了敦促沙俄出兵支援,美國人西華德就此提議高價購買當時沙俄治下的阿拉斯加,以解決俄羅斯緊張的軍費。在沙俄看來,當時的阿拉斯加是一片不毛之地,對俄羅斯的價值遠不如金錢來的實在。而美國人開出了高達720萬美元的天價,這讓為軍費而發愁的沙皇喜出望外。1867年,美國人正式從沙俄手裡接管了這片領地,並在這塊領地上插上了美國的星條旗。 


第一軍情

今天的4.6億美元能買到什麼?能在北京拿下幾塊地?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6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

好像上天總是眷顧美國人,這樣一塊豐饒的土地就如此輕鬆地落盡了山姆大叔的腰包。1741年,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三聖灣建立居民點,該地區1799年起屬俄國。

此地與亞洲的西伯利亞如此之像,都是苦寒之地,為何俄國要放棄呢?

首先,此地遠離俄國的統治中心,中間還隔著一個白令海峽,俄國當時的國力開發西伯利亞都沒實力,只能用來開辦集中營,阿拉斯加更是產生不了什麼效益,甩掉這個包袱沒什麼損失,還能補貼國用。

二、對俄羅斯來說,當時英法到處與他爭地盤,從波蘭到克里米亞再到西亞,連阿拉斯加也不放過,俄羅斯即使不賣,也難以守住,還不如早早處理產生效益。賣給誰呢?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美國內戰中英法老是幫助南方的奴隸主,俄國於是就和美國找到了共同語言,認為賣給美國最合適,只要俄國張開嘴,美國不好意思不買,還不好意思還價。於是俄國就厚著臉皮張了嘴。

美俄談判

三、俄國張了嘴,美國實在抹不開面子,於是就答應了。這對於美國來說實在不是個大事,因為美國的領土不是搶來的就是買來的,西班牙的,法國的,都買過,不缺這一塊,雖然價格有點高,國內罵聲一片,但主要是價格問題,當時美國財政也緊張。但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亨利·西華德非常有遠見,他堅持認為這是一件划算的買賣,便“慷慨”地堅持買了下來,一共是720萬美元。

當年的支票

30年後,從1897年開始,阿拉斯加開始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不到50年,美國就已經賺回了幾倍的利益。等有了飛機,阿拉斯加又成為太平洋間航空線路的中轉站,節省了不可計數的燃料。至今,阿拉斯加還為美國提供著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地價約值3萬億美元。最令俄羅斯生氣的是,美國的戰略武器很多部署在此,導彈指向的,正是自己的原主人——俄國。

事實再一次告訴我們:國家、領土、主權,永遠是無價的,拿這個做買賣,註定要虧得一塌糊塗!俄國、西班牙、法國無不如此!


歷史磨坊

沒有非要。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最早入主美洲大陸的文明人其實有兩批,一批是西歐在16世紀橫渡大西洋進入美洲東海岸的西葡、荷蘭、英法人,而另一批則是18世紀走西伯利亞、越過白令海峽進入阿拉斯加的俄國人。其實兩家也是差不多到,但是給俄國人佔了。

1854年,圍繞巴爾幹半島霸權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農奴制度下落後腐朽的沙皇俄國被工業革命裝備的英法聯軍打敗,割地求和,老沙皇尼古拉一世據說也因此服毒自殺。新皇亞歷山大二世嚇壞了,這一時半會兒也惹不起英法人了。

而阿拉斯加正好緊挨著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英國人可以沿著加拿大走阿拉斯加過白令海峽這就進本土了,阿拉斯加鐵定是守不住的。若是英國人以此為跳板進攻俄國本土,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這位沙皇一琢磨,那地反正沒啥用,本來就是交易交易毛皮什麼的,俄國人的殖民公司俄美公司幹這生意已經幹不下去了,整破產了,留著這塊地沒啥用啊。天遠地遠,管也管不過來,還不如賣了弄點錢。

這賣還不能賣給加拿大人,因為那是英國殖民地,得賣給一個不是英國人的貨,這樣英國人先得打掉這個接盤俠才能過白令海峽。想想真是“英明”,這招不錯。說曹操美國到,這美國人正想擴大領土,而且美國人獨立戰爭跟英國人不對付,所以就它了。

美國人買領土也不是就這一茬,其實美國人很多領土都是花錢買來的,1500萬美元從拿破崙手裡買了路易斯安娜,弗羅裡達是500萬美元從西班牙手裡買的,加利福利亞、內華達、猶他州和德克薩斯是從墨西哥人手裡買的。所以,本著能花錢的事都不是大事的原則,美國人買阿拉斯加理所當然。所以這個交易很快達成了。


後來,人們在阿拉斯加發現了不少礦產資源。

後來,人們發現阿拉斯加是飛機從東亞飛到北美東海岸的必經之地。

再後來,北極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美國由於有了阿拉斯加,順理成章地可以插手北極事務。

一百多年後英美好得穿一條褲子,俄美滿世界亂懟硬剛。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學到什麼道理?

答:一寸國土都不能少,哪怕它看起來再小再沒用。


希望我們的答案能夠幫助到您,以上。



賞金掠食者

主要是因為當時沙俄剛和英法聯軍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這場戰爭在俄國引起了很多後遺症,最終迫使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克里米亞戰爭的後遺症之一是沙皇俄國的財政困難——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花銷巨大,但卻以戰敗告終,如此一來沙俄的戰爭開銷無法在戰後得到彌補。戰敗的恥辱和因為戰爭導致的財政困難使沙皇的統治面臨危機:一方面臣民們難以接受戰敗的恥辱;另一方面糟糕的國內經濟使老百姓的生活陷於困頓。在這樣的局面下沙俄迫切需要重振國內經濟,而出售阿拉斯加正是沙俄緩解國內財政困難的措施之一。問題在於:解決財政困難的方法有很多,為什麼一定要出售國土呢?這可不像北極熊的一貫風格。另外為什麼最終選定被出售的是阿拉斯加呢?

我們知道沙皇俄國是當時全世界疆域最遼闊的國家——從歐洲的波羅的海跨越整個東歐平原和廣袤的西伯利亞,直到渡過白令海峽延伸到北美的阿拉斯加。事實上就當時的交通條件而言:這對沙俄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與東歐本部在地緣距離上日益疏遠,沙皇政府的控制力度也越來越弱,而阿拉斯加恰恰是距離沙俄中心地帶最為遙遠的地方。更糟的是這塊沙皇政府原本就鞭長莫及之地還靠近英屬加拿大,而沙俄剛跟英法聯軍打仗,這意味著阿拉斯加隨時也被英國吞併的可能。如此一來阿拉斯加就成為沙皇政府眼中不折不扣的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沙皇政府再三思考後決定出售自己眼中這塊雞肋,趁著還能賣個價趕緊換點錢花,否則真被英國佔了去就啥都沒了。不過沙皇政府出售阿拉斯加也不僅僅只是盯著賣地那點錢,因為最終美國以72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6億美元)購買了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沙俄不僅是出售阿拉斯加,還是低價出售,就差沒友情贈送了。事實上沙俄之所以對美國如此慷慨其實是希望利用美國在美洲牽制英、法的力量,從而緩解自己在歐洲面臨的英、法的壓力,甚至可以進而重新挑戰英、法,畢竟此時沙俄的主要精力還是用於歐洲爭霸,至於遠在天邊的阿拉斯加在沙俄眼中到底還是無法和繁華富庶的歐洲相提並論。當然沙俄無法預料到後來的阿拉斯加會發展到何等程度:1897年阿拉斯加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不到50年,美國就已經賺回了幾倍的利益。等有了飛機,阿拉斯加又成為太平洋間航空線路的中轉站,節省了不可計數的燃料。至今阿拉斯加還為美國提供著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地價約值3萬億美元。美國的戰略武器很多部署在此,導彈指向的正是自己的原主人——俄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顯而易見,不缺錢誰也不會賣!沙俄賣阿拉斯加完全是由當時的各種形勢逼成。

首先是歐洲1848年因為糧食歉收引發的大規模革命。這場革命,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法國拿破崙三世,路易波拿巴取得了法國政權,二是革命加速了沙俄國內農奴制度的崩潰。





先說路易波拿巴。1815年拿破崙戰敗以後,英國為了遏制法國獨霸歐洲,均衡歐洲勢力,與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結成四國同盟,而路易波拿巴上臺以後,發誓要埋葬這四國同盟,並且要法國重新崛起,為此,法國陰謀設計了一個陷阱,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戰爭的爆發,同時,也埋葬了四國同盟。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衰落,但是面對這樣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然大物,歐洲列強誰都想吃,但誰都無法獨佔,反倒讓奧斯曼一直存在。法國通過對奧斯曼施壓,迫使他以損害沙俄利益的方式與法國簽約,最終爆發了俄奧戰爭。英國為了保持均衡,防止沙俄獨霸奧斯曼,這回聯合法國支持奧斯曼與沙俄開戰,這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這場戰爭整整打了兩年,最終在1856年以沙俄的失敗簽訂巴黎合約而結束。整個戰爭使沙俄財政透支嚴重,不僅沒達到戰爭預期,還背上了沉重債務,令沙俄內外交困。




再說第二個問題,農奴制。時間推進到19世紀中葉,當歐洲各國已經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沙俄還頑固的堅守他的農奴體制,大量的農奴沒有人身自由,而土地又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社會矛盾十分尖銳。而此時,歐洲革命和高額的戰爭費用迫使沙俄政府加大了農民的稅賦,迫使農民逃亡土地去城市打工掙錢生活,這又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城市工商界要求還給農民自由的呼聲提高,尖銳的社會矛盾導致農民暴動不斷,幾乎每年有上白起暴動,社會的動盪嚴重威脅著沙皇的統治,迫使沙俄政府於1861年進行農奴制改革。沙皇改革農奴制和醫治戰爭創傷都需要大量金錢,可是,國庫已經空空如也。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和國內農奴不斷地暴動促使沙皇最終以土地換金錢穩定國內政治從想法最終走向現實。




再來說說阿拉斯加。實際上,此時的阿拉斯加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沙俄的領土,他只是沙俄治下一個公司的私產。這個公司叫俄美公司,當時前進到阿拉斯加,在這裡進行開礦和捕魚活動。阿拉斯加有171萬平方公里,雖然很大,但是三分之二土地常年積雪,只有南部一些島嶼適合居住。這個俄美公司在這裡活動數年,不僅沒有賺到錢,而且還賠了幾十萬盧布,所以感覺這個地方沒多大前途。而此時,美國人卻對此地產生了興趣,有購買意向,沙皇一聽說這個消息,那是興趣高昂。當時沙皇就定了低價,500萬美元。也許今天來看,這點錢不算啥,在當時,這可是一筆鉅款。





但是後來,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購買計劃一再拖延。這場美國統一戰,歐洲列強也是各種搗亂,尤其英法普三國,時刻想分裂和滅亡美國,沙俄一看,想著克里米亞的糟心事,就完全倒向美國政府,跟他們死磕,一場仗打下來,美國保住了,沙俄又開銷了一筆海軍軍費,美國投桃報李,決定還買阿拉斯加,並且把價碼加到720萬美元,儘管美國國內一片反對(這幫傻缺,還反對),畢竟,能從俄國人手裡弄點土地還是不容易的,這也算千載難逢的機會,這筆交易最終於1867年完成。


史書上冬眠的蛇

呵呵因為當年阿拉斯加只有皮毛生意可做!而且俄羅斯模仿東印度公司的開拓殖民公司幾乎已經破產,條件太過惡劣殖民者都快死光了!同時源源不斷的英國等殖民者,不斷騷擾偷襲他們的營地!基本上都是守不住了!沙皇和他的心腹大臣還要處理和歐洲列強的爭鬥,需要大筆銀子,需要外交結盟!最後他們決定把這個包袱趕快打包處理了最好!還生怕沒人接盤!於是,最合適的買家美帝出場了!而且還是對各方都沒啥損失的買家(但是,美帝國內,對於這筆買賣,可是抱怨不斷!若干年後黃金,石油的陸續發現,證明了當時主政者的遠見卓識!)所以簡而言之就是,這兒是俄羅斯力量的極限之地!賣了更好!


慕容秋水逸

1741年,丹麥航海家維特斯從白令海峽穿越去北極,航行時發現阿拉斯加灣,本來想登上阿拉斯加本土,由於帶著物質缺乏,只能放棄,回來後向女皇報告此事。1784年,三個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穿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在三聖灣建立居民點。1799年,俄羅斯稱阿拉斯加屬於俄國。

1853年,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英國站在土耳其那邊,俄羅斯被打敗。英國在加拿大的殖民地離阿拉斯加只有一步之遙,俄國怕英國人將阿拉斯加搶去。於是,沙皇俄國準備將阿拉斯加賣掉。1860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當時北方工業產值是世界的第四,英法認為美國北方是英法的競爭對手,就支持南方的奴隸制度的政府。俄國在克里米亞被打敗以後開始進行農奴制的改革,需要大量的錢。英法當時是美國北方的敵人,俄羅斯是支持北方政府的。於是,俄羅斯就與當時美國北方政府談判。

1867年,俄國開價是1200萬美元,美國人不同意,幾年下來,俄羅斯同意降價。美國國務卿西華德力排眾議,用720萬美元賣下了阿拉斯加。(現在的價格是4.6億美元)當時美國人嘲笑西華德干了蠢事,阿拉斯加是不毛之地。但是現在美國人認為西華德是讓美國人最熱愛的國務卿之一。阿拉斯加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個日本那麼大,阿拉斯加擁有無比豐富的資源,鐵、煤、石油、針葉林等資源是與世界其他地區可以相比較的。


張律明

沙俄擴張的目的有二:一為擺脫地理桎梏,尋找合適的出海口,不然俄國始終受到衰落丶滅亡的威脅。二是可以從新獲得的土地上獲得財富。

阿拉斯加寒冷,人煙稀少,土地多為凍土,且遠離沙俄政治經濟中心,交通不便。沙俄經營阿拉斯加,入不敷出,而恰恰沙俄總體財政吃緊,所以才將阿拉斯加賣掉,在甩掉包袱的同時,還可以得到一筆收入!而當時只有美國接盤,所以沙俄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鬼影147951010

要說起賣房賣地,一般來說,都和經濟困難,缺錢有關,但凡有辦法,誰願意賣啊。話說當年,歐洲經過工業革命積累,國力都在巔峰,而偏遠的沙俄,還在農奴時代,根本沒什麼國力。面對以英國🇬🇧為首歐洲大國的持續擴張領土,沙俄感到了空前的戰略壓力,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全球擁有數不盡的海外領地,當然,包括加拿大,而之前,美國獨立前,也是英國的領地。關係就這麼奧妙。而彼時,美國作為新興的朝陽國家,國力和國際影響正在上升。但是,還遠不能撼動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大約是出於合縱連橫的考慮,加上新皇登基後,沙俄缺錢的考慮,老毛子突發奇想,就打起阿拉斯加的主意。須知,阿拉斯啦是比遠東更遙遠的一塊不毛之地的長久凍土,於沙俄統治階級而言,鞭長莫及,扔了可惜,攥著還鬧心。為什麼呢,阿拉斯加唯一的鄰居是英屬加拿大,前面說了,英國國力正在鼎盛時期,還是在不斷擴張中的一個超級大國,沙俄得想招應對戰略壓力啊,它就想起引進美國勢力來制衡英國。而阿拉斯加正符合這個支點的要求。如果在這裡引進美國,英國會如鯁在喉,而無可奈何,同時,美國作為二流新生國家,橫在阿拉斯加,就成了沙俄在遠東與英國在加拿大的天然緩衝。這樣,沒人口,沒資源,沒耕種價值,而可能成為英屬加拿大擴張的出口的阿拉斯加,就像塊待出手的肉,被擺上了按板。您還別說,當時的要價雖說不算高,但也絕對算是一筆鉅款了,包括美國國內,好多人不贊同買這塊地,但政府頂住了壓力,咬牙把這塊地收購了回來。至於後來,發現了很多礦藏,沙俄後悔,美國竊喜,那就都是後話了。總之,在當時提出這個交易時,至少,沒有多少人認為沙俄賣地不划算,至少比讓英國人搶去、再虎視遠東強吧?很多人還說美國有點傻呢,花大價錢買了塊沒用的凍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